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2017-01-28王蔻华李晛沈阳建筑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王蔻华,李晛沈阳建筑大学

“工匠精神”视角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王蔻华,李晛
沈阳建筑大学

在今天这个产品极大丰富、企业竞争百舸争流的时代下,中国企业只有具备高质量精品和优质品牌,才能拥有竞争优势,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我们有必要对工匠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再审视。本文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工匠精神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剖析了现代社会企业文化中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继而立足工匠精神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2017 年度沈阳建筑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工匠精神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17113。

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新形势下,我国百年企业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有所作为必须要秉承一种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我国工匠群体从历史时间轴的起点伊始,不断积聚着力量,凝集着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一步一步跨过时间的长河留下了令世界惊叹的造物技艺。在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新形势下,只有把工匠精神发挥的无以复加,才能拥有企业竞争的优势,才能真正的脱颖而出永远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屹立不倒。

一、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基本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意识和价值观念,企业并不是一架理性机器,而是由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所形成的,企业员工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相似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企业文化不仅能够引导成员的行为方式,软性的约束其的行为,还能够将目标不同的员工整合在一起。

工匠精神是指某个领域的精专深化,员工们注之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敬业的态度,追求完美的执着,既尊重生产规律又敢于创新,如此生产的产品之可贵处就不仅仅在于物品的使用价值,更有员工融入其中的精神价值。

中国企业的再发展可以通过建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来实现。整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够认同并实践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地价值观,都在各自的组织位置上不断的挑战自我,进行创新,会因为对工作的执着而凝聚起来,拒绝短期的诱惑,制造更为负责任的产品。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振兴。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工匠精神缺失原因

1、经济效益驱动下企业粗制滥造

近些年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配套设施落后,部分领域产品质量可靠性有待提升,产品结构不合理,总而言之,我国的工业产品质量状况还是不容乐观。在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颁奖中,华为获得了该奖项制造领域第一名。创始人任正非指出,华为最重要的基础是质量,要从以产品、工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扩展到涵盖公司各个方面的大质量管理体系。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培育,成就了今天的华为。然而在我国像华为一样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进行管理的企业寥寥可数,部分企业片面追求速度,总想着走捷径,思想比较浮躁,缺乏对优质产品的坚持与追求,重效益、轻品质现象平常化,传统的工匠精神正在被企业单纯对利润的追逐所磨灭。欲速则不达,如果没有一颗精益求精、尽心竭力、精雕细琢的工匠之心,如果没有对质量底线的坚守,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奋斗目标就会遭遇瓶颈和困难。

2、国家层面下制度建设美中不足

当“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时,它已经超越了企业层面而提升为中华民族是否需要培育工匠精神的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制度化手段是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路径和桥梁。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建立支持性的制度安排,将工匠精神落到具体之处,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工匠精神的持续和发扬才能成为现实,从而推动中国企业向未来发展。国家忽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忽视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看轻技术员工社会地位等现象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工匠制度的缺失。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社会被功利主义风气所侵染的环境下,如果没有良好的制度建设,工匠精神就只能停留在个人的绝技和修为上,而不能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3、人文环境下员工职业追求安于现状

员工个人职业追求模糊。工匠精神的孕育和传承,先决条件是改变人们的观念,确立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如果急功近利成为社会普遍的心理,而踏踏实实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多数人就没有耐心去实事求是做好一件事或一件东西。浮躁是工匠精神的天敌,也是工匠精神缺失的深层原因。只有当工匠精神成为工作习惯,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认真、敬业、执著、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信仰,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进步。如果员工把职业当信仰就会对工作充满激情和专注,带着执着和坚韧,相信未来和梦想,努力拼搏与追求,即使再平凡的人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成就让人仰望的职业辉煌。

4、市场激烈竞争下员工才薄智浅

分析当前社会,我国企业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员工大多是“体力型”劳动者,领导大多是“技术型”的管理者,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文化的发展。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想持续健康发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探索技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而且在员工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掌握同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甚至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其它一些知识。

三、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构建企业文化的对策

1、工匠式生产呈常态化

全面改进企业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其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要真正投入人、财、物,让企业的研发与创新,生产、技术、工艺等质量管理各方面的软硬件环境都能得到提升,使工匠式生产呈常态化,不断吸纳前沿技术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产品、品牌。

以工匠精神引领研发与创新。首先企业需要建立研发设计中心与高校科研设计服务机构合作,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强化品牌意识,树立百年传承思想,研发设计不同品种的商品引导消费;其次企业创新产品设计需要加强人类文化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强化人文宗教生产生活方式的研究,不断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产品研发指明方向提供咨询,以创新产品的品种和高品质的制造来延续企业发展。

以工匠精神引领质量管理。为实现品质革命的目标,首先企业需要用心进行观察挖掘需求,加强调查研究,探索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发现使用者的消费需求,根据潜在需求去设计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其次需要员工专心的去加工制造,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发挥工艺制造的技术,加工高品质产品,心无旁骛的去研究,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塑造品牌。

2、工匠制度健全化

第一、将重塑的工匠精神纳入到更为宏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关于工匠精神的报告和批示已经显示了我国领导层对于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战略意义的判断。通过中国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我国将在2025年缩小差距,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并在2045年实现跨越,迈入制造强国第一方阵。

第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技术性工人提供系统性的支持,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收入制度安排上,能够使优秀的技术性工人得到更优厚的税收政策,从而获得额外的物质待遇;在物质层面提供系统性支持,通过综合社保、收入、税收、晋升的手段,技术性工人能够享有系统性的制度化优待并通过定期的仪式和活动塑造一种对于工匠们高度尊重的社会文化氛围。

第三、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分享机制为工匠提供更有益的参考,这种信息分享机制,既可以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培养机构之间的频繁互动,也可以包括与国外同行的定期交流,形式的多样会带动信息内容的多样。有效的信息分享机制将市场现有的和未来的需求传递给员工,从而保证员工们能够在未来获得足够的回报,能够大大激励员工们继续钻研技艺。

3、员工职业追求信仰化

对于自己的工作,每个员工都应该具有苦心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品质,而不应有功利又浮躁的心理。员工需要用踏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其位谋其事,将工作做到极致,千万不能心猿意马地着迷于那些不切实际的诱惑。把职业追求作为一种信仰,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高度,是员工通往职场成功之路,做出优质产品的最正确捷径。秉承工匠精神,坚持信仰,不忘初心,才会成为企业需要的匠级优秀员工,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熟悉技艺,锻炼稳健、耐心的性格,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梦想。

4、员工技能过硬化

对于员工而言,需要执着于工匠精神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从而能够制造出更完美的产品。这对员工提出了三个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精雕细琢的习惯、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对于产品的精雕细琢需要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有热情的同时也要把工匠精神落到实处,时刻关注产品的细节,在产品的细节中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持续的了解用户需求,要求员工做用户需求的聆听者和引导者,关注更广阔的顾客需求,吸纳用户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给用户真正的享受;学习与创新的能力需要员工反复迭代产品学习他人经验推陈出新。当国际上有更为优秀的技术和理念时要随时进行学习快速缩小本土产品和领先产品的技术差距,最终获得超越的机会。

四、结语

总之,对于这个时代的企业来说,重新拾起工匠精神,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都有着关键的作用,工匠精神中所传承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都是现代企业亟需的可贵品质。敬业兴企,匠心筑梦,唯有重新唤起心中的工匠精神,一个员工才能真正蜕变成拥有巨大价值的优秀工匠,为企业个人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复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力量。每个企业唯有秉承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构建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才能站在世界的顶峰,在人类史上留下光辉、浓重的一笔。

[1]熊威、王力.《企业如何践行“工匠精神”》中国工业评论.2016.6.

[2]根岸康雄.《精益制造,工匠精神》.东方出版社.2016.

[3]《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的发展?》

http∶//www.cechina.cn/m/article.aspx?ID=55178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