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探讨

2017-01-28李会明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7期
关键词:校企人才学校

李会明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基于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的校企深度融合探讨

李会明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本文主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行业、产业现状阐述了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介绍当前校企合作的新成果,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校企深度融合几种新思路。

焊接技术应用;校企合作

自2011年6月以来,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设规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教职成[2011]7号)等文件的相关精神,结合学校建设国家中职示范校发展实际,与中南地区经济建设,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紧密的全方位合作,在工学交替、定向培养,“企中校、校中企”方面进行了有益探讨,确立稳固的合作企业,实施全面的合作方案,其中包括学生实习实训、岗前培训、顶岗实习、就业,师资的培训、交流、参与企业的项目,专业建设、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实现长期的共建共赢校企合作局面,确保校企间“无缝”对接,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校企合作建设背景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其目标是为企业输送人才,为企业解决生产问题。而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能否适应企业高速发展需要,能否具备超强的核心竞争力,唯有通过企业进行检验。因此校企间深度融合,“零距离”对接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1、区域优势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株洲是湖南及整个中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作为中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相关大型企业,例如南车集团,南方航空,北汽控股,株硬集团等对技术人才求贤若渴,为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株洲市委市政府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之都,做大做强株洲职教,决定建设职教大学城,并将我校确定为首批入城学校。我校位居职教城主入城处,高速公路,城市环线从学校旁边穿过,交通十分方便。在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校企合作业务、办学信息交流等方面十分便捷,使学校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先进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向,促使办学更加贴近企业需求,贴近企业对用工结构的需求和用工技能的需求。

2、行业、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焊接在航空航天、电力、工程机械、化工、汽车、冶金、船舶、建筑等行业中应用广泛。湖南省产业振兴实施规划计划建设六大产业集群,即以长沙为核心区域的工程机械装备产业集群,以株洲、湘潭为核心区域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湘潭、株洲为核心区域的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以衡阳为核心区域的输变电成套设备产业集群,以株洲、长沙为核心区域的航空和航天产业集群,以益阳为中心的环洞庭湖地区特种船舶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对焊接技工人才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对于株洲来说,有压力容器、汽车、轨道交通、火电设备等大型工业企业,加上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为焊接人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市场,为该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提供保障。

二、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改变了企业对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认识,企业与技工学校接触的频率逐年增加,校企合作关系也在悄悄发生改变,人力资源开发中一种全新的战略联盟关系开始形成,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就业成才之路。

一是供需合作。这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模式,我校在此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供需合作的重点也从简单的双方签订协议发展到稳固供需渠道、完善就业服务等方面。

二是委培合作。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自行招生,委托学校进行培养;一种是按照企业需求招生,校企共同培养。2011年起,学校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意向,开设了多个以企业冠名的教学班,现已为各类企业培养技术工人600余名,其中有焊接“三一重工班”、“中联重科班”、“北汽控股班”等,引得多家技工学校纷纷效仿。

三是资源合作。学校的培训资源和企业的实训场地资源是合作的基础,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与互补,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我校目前已与20多家企业开展了资源合作,“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着重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力争合作企业达到50家以上。

四是技术合作。一方面由学校派员进驻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生产技术,根据企业需要进行员工培训。近年来,我校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工业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多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使师生在实战中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校利用现有实训设备和人力资源,承接大型货架、火车连杆、箱体箱盖等零件焊接加工生产任务,既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同时还节约了学校的实训成本。

五是经营合作。企业是职业学校的天然盟友,企业的深度介入为职业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学校与衡阳特变电强强联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采用股份制办学模式,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入股,共同派员组成董事会,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民营资本和机制的引入激活了学校一池春水,也开辟了学生实习和就业的新空间。

校企合作给我校带来了良好的集纳效应,近几年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在生源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我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招生情况走势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企业满意率高达97%。

三、校企合作条件保障

在长期的校企合作办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企业与技工学校不是一种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而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关系。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学校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了解各自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共同应对技能人才短缺局面是合作双方的责任。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和众多企业达成了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两项机制。一是市场调研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研究,然后确定合作目标、分析岗位能力、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学实习管理、做好就业安排,力争实现校企双方的无缝对接。如去年暑假,我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就焊接人才需求和使用状况进行了市场调研,调查焊接职位5类,受调查人数达5221人,获取了用人单位期望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的信息,及时调整了教育教学内容与计划。二是统筹保障机制。为确保校企合作有序运行,学校于2011年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与合作企业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全面负责校企合作的决策、指导、协调、落实等工作。

四、校企合作成效与成果

1、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

自2011年6月至今,该专业与南车电机、北汽控股、衡阳特变电等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421人。

2、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校本教材

逐步完善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邀请知名企业专家参与,建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围绕新的教学模式创建以适应岗位需求为导向,以现场典型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建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引进行业、企业标准,加强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建设。

3.对外技术服务

学校与多个企业签订长期的专业技术服务合作项目,承接各种适合专业建设的高精“外协加工”产品,建立规范的“技术服务合作”机制,与企业深度合作,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技术合作小组,共同针对企业生产要求研发、生产产品,并有效地将研发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学生。

4.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和鉴定

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员工培训机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校企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完善校企合作在职职工的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并在相关行业推广。学校与南车电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在员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比武,专业带头人下企业指导技术生产,骨干教师下企业培训进行深度合作。

五、校企合作体会和思考

目前,技工学校正在鼎力推行项目课程的教学变革,而展开校企合作则关系到教学变革的成败,关系到技工学校的兴衰。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也收获了一些成功经验,但离把握校企合作规律还有很大差距,深化校企合作任重道远。具体表现在:

1、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校企合作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缘由主要在于企业本身、学校以及政府政策上。由于学校和企业的任务目的不同,靠他们本身来协调双方利益和处理协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难以完成的。

2、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在用人方面居于主动位置,当前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在企业,学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树立稳定的校企协作双赢机制。因而,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应有相应的配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3、缺乏法律保障。企业会担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位置和权益得不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因而,必须不时增强、完善和改良相关法律,开展规范证书制度,维护企业权益。

校企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借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之东风,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有株洲市中级技工学校特色的校企合作新路子,为我省我市的技工教育的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1]“大力强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专题报告

[2]魏仁辉,王静.基于校企合作的改革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人才学校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学校推介
毛遂自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