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创新驱动发展思想研究

2017-01-28

观察与思考 2017年12期
关键词:讲话驱动科技

袁 凤 香

一、引 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引领社会生产变革,推动人类不断前进。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得益于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得益于近代启蒙运动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巨大解放。可以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大小是其主要因素。想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对一个有能力的优秀民族来说,除了遵循自己的发展模式,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创新精神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昨天的辉煌成就,更不会有明天的美好愿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如何、创新成果多少,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鼓励创新、推进创新,成为实现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改革中强调“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经济转型中都提出了“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强调指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呼唤创新。创新是干事创业者的追求,永不言败、自信自强是创新者的选择。面对复杂的改革环境、艰巨的发展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驱动。无论是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发展,还是守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无论是完善制度提升治理能力,还是激发活力构筑文化强国,都需要谨记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寄语,“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都需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支持创新创造,让全社会的创新智慧、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的创新力量、创新人才竞相涌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二、习近平创新驱动发展思想主要内容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一论述,涵盖了创新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人才、文艺、军事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实践上如何创新。

(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无论是石器工具到金属器的发展,还是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以及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它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着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出现近千次;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第一位。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③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13年5月5日。2013年9月30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④《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新华网,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21日,他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讲话时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⑤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2014年6月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讲话时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⑥习近平:《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

(二)创新是长远发展的动力。创新既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又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国已进入一个向创新要效率、向创新要增长,用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时代。可以这样说,谁抓住了创新,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谁赢得了创新,谁就拥有了发展的新优势。今后我们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益的GDP,比拼的是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速度,归根到底比拼的是创新速度。因此,应尽快凝聚创新的共识和动力,推进更广泛和深入的改革创新,推动我国未来的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创新引领长远发展的动力。2014年8月18日,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讲话时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①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习近平: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新华网,2015年3月6日。2015年11月15日,他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指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③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日报》2015年11月16日。

(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当前,从国际范围看,创新正在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谁主导创新,谁就能主导赛场规则和比赛进程。对区域发展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看到,如今国内要素成本快速提高,转方式、调结构,新旧动力转换等都还处于阵痛期。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都在变化,从旧的发展方式到新的发展路径,从后发到先发,从跟跑到领跑,要抓住发展动力转换这个关键,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基点都在创新上,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创新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将创造发展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2014年5月10日,他在河南考察讲话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④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2014年8月18日,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讲话时指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⑤习近平:《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2014年10月,他在致二〇一四浦江创新论坛贺信中指出:“我们将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⑥《习近平和普京为2014浦江创新论坛致贺信》,《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6日。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讲话时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⑦习近平:《强调创新发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3月6日。

(四)把创新摆核心位置。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当今之世,一个国家走在世界发展前列,根本靠创新;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靠创新。创新成为决定国家兴起的根本动力。崇尚创新,国家才有光明前景,社会才有蓬勃活力。面对今日世界,只有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才能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大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2013年5月14日,他在天津视察时指出:“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⑧习近平:《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充分肯定海归为科技等所作努力》,《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5月16日。2013年11月4日,他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①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 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新华网,2013年11月5日。2014年1月6日,他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②习近平:《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嫦娥三号刷新中国高度》,《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1月7日。2015年6月16日,他在贵州调研时指出:“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③习近平:《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人民日报》2015年6月19日。2015年10月29日,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时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④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6年第1期。

(五)推动全面创新工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创业的制胜法宝,创新是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行为。国家发展战略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全局性的根本性作用,是指导一个国家选择、安排、整合各种发展观念、发展行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出发点。创新是全领域覆盖的,包括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持续发展和全面融合,才能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巨大发展潜能。推动全面创新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二)》,新华网,2016年2月26日。2014年8月18日,他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⑥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8月19日。2015年10月,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时提出,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⑦《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0日。。

(六)科技创新是“牛鼻子”。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不仅会带来科技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创造惊人的生产力,也会深刻改变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带来思想观念的巨变。只有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着力打开科技经济通道,才能为今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当今世界,谁的科技创新居于主导地位,谁就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要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就必须抓住全球科技创新的“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科技创新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3年9月30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⑧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新华网,2013年10月1日。2014年5月23日至24日,他在上海考察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①《习近平谈创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日。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讲话时指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②习近平:《强调创新发展,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3月6日。2016年5月30日,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时指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③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七)实现创新驱动必须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古往今来,人才始终是立党之要、执政之基、富国之本、兴邦大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想赢得竞争,赢得未来,必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达致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工作。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④《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八)——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新华网,2016年3月3日。2013年3月4日,他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没有强大人才队伍作后盾,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⑤《习近平: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人民网,2016年6月11日。2014年8月18日,他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讲话时指出:“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⑥《习近平谈创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日。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讲话时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⑦《习近平在上海团强调:经济发展“不能那么任性了”》,人民网,2015年3月5日。2016年4月19日,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讲话时指出:“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⑧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

(八)青年人要勇于创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表着未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在这样的时代,青年一代就更应该勇挑重任、大有作为、敢于拼搏、善于探索、勇于开拓,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用创新创业向青年时光献礼,用奋发有为向美好岁月致敬,在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贡献聪明才智、书写绚丽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2013年5月4日,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讲话时指出:“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⑨《习近平谈创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1日。2014年5月,他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讲话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当代青年建功立业的舞台空前广阔、梦想成真的前景空前光明,希望大家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5月5日。

(九)中国要在科技创新方向走在世界前列。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关键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技术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当今世界,国际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无论多么激烈的竞争,都阻挡不住创新的产品与有竞争力的产品。只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占领国际市场,国家才能更加兴旺发达。中国人应该在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国创新事业,不断书写创新发展的新篇章。2014年6月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讲话时指出:“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②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2016年5月30日,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时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③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十)构建有效的创新驱动制度体系。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创新驱动的内涵属性,遵循创新驱动规律,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加快推进系列重大创新政策落地,并通过建立有利于创设崭新的、更具激励效用的创新驱动制度体系,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创新驱动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创新驱动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蓬勃开展,推动全面创新驱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性进展,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构建创新的有效制度体系。2013年7月17日,他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有力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④习近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3年7月18日。2013年9月30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指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⑤习近平:《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2014年6月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讲话时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9日),北京:人民出版社,第14-15页。2015年3月5日,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科技创新,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①习近平:《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人民日报》2015年3月6日。2016年5月30日,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讲话时指出:“要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②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三、新形势下贯彻习近平创新驱动发展思想的路径探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要求,突出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又强调指出,“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新形势下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的部署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深刻认识创新驱动战略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之源,是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大潮中站稳脚跟的根本保障。当今世界,正在迎来创新密集时代,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赢得了主动;谁走好了创新发展这步先手棋,谁就赢得了优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发展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发展路径的具体行动,是一个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战略,是党中央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在我国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契合我国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世界创新潮流不可阻挡,地区创新竞争日趋激烈,不想、不愿或不敢创新者都没有出路。只有站在全局、战略和长远的高度,深刻认识创新驱动的重要意义,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跟上创新步伐,扎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以创新驱动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先机。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将创新驱动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使之见到实效,以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加快推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保障。

(二)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真正落地。创新是支撑我们未来百年发展的不竭动力,它适用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等众多领域,是国家发展所需的动力要素。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更广范围内释放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把推进创新驱动作为有力的抓手和重要手段;必须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认真梳理国家现行支持创新的相关政策,发挥政策集聚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让所有创新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资源,激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完善现有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发挥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活动的规模优势,为创新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着力发挥传统孵化器在基础设施方面和新型创新服务机构在专业服务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创新服务机构的深层融合,联合建立“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依托传统孵化器发展新型创新服务机构,引导创新服务向着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开放化方向发展,满足新时期创新的新需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强化资本对创新的推进作用。

(三)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前提。新世纪以来,我国创新研发投入快速增加,但利用效率较低,创新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水平,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制机制障碍在作祟。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深化体制改革的思想基础,不断冲破旧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将深化改革作为有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手,对现有科技管理体制及相关的财税、人才、投资等多领域进行系统配套改革。进一步加大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力度,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瞄准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紧扣创新驱动发展目标,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政企、政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整体性,强调继承和发展,注重可操作性,聚焦制约科技创新和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创新体系。

(四)加大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拥有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引领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紧紧扭住国家创新发展中心任务,坚持依靠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努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国;努力解决科技资源重复分散的现象,着力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大力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单位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以国际评估为抓手,推动科研机构找准标杆,找到合作伙伴,在高水平战略性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的确权与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以市场导向为核心、以应用为关键、以企业为主体,扎实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五)抓住人才这个最为关键因素。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培养拥有高深知识的创造性人才是各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首要因素。当今世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第一“正能量”。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搭建“人才金字塔”,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形成以竞争论英雄的人才大格局。注重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队伍建设的环境,对科技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和制度宣传,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必备的政治素质。不断完善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开展调研和谈心,以提升科技人员抵御风险能力。加大科技人力资源投入,提高关键岗位科技人员比例,实施合理的分配制度,拉开收入档次。赋予科技人员更多的营销职能,拉近产品研发与客户的距离,更加准确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调动科技人员的研发积极性。

(六)要紧紧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创新,不是什么新就去做什么,而是要敢于啃硬骨头,啃下硬骨头的水平,就是衡量一项研究创新程度的指标。因为但凡容易的事,都谈不上真正的创新。挺立探索最前沿,勇啃创新硬骨头,深耕国际大市场,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实干家,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要直面难题、敢啃“硬骨头”,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坚持创新无止境,攻难不停步、将完善顶层设计与加强基层探索紧密结合,着力破解制约创新驱动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难题,推动创新驱动队伍建设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眼下最为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科技体制改革中扭住“硬骨头”攻坚克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让科技与经济之间的通道更通畅,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让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拿出真水平、真能力,锐意创新,争当攻破坚壁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共筑创新驱动发展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讲话驱动科技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注水”讲话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男朋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