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九大
2017-01-27
聚焦十九大
国家富强的中国逻辑
10月18日《光明日报》刊登了辛鸣的文章。文章认为,国家富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基础的内涵。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没有了前提。因此,从“站起来”“富起来”的发展阶段开始向“强起来”迈进,是当代中国高度自觉的必然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依然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背景下通过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是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基于中国自己的条件,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过去是这样走来的,未来还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在合作共赢中走向强大,这正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所在。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的同时“美美与共”,可以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文化价值观念已充分体现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体现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中。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现代化不仅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更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灵魂”
10月20日新华网特别访谈《专家带你读报告》邀请陈文玲解读十九大报告。她认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经济建设的“灵魂”,要摆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我国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过度地支付了一些红利,包括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环境红利,导致在高速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创新作为经济工作发展灵魂,激发了人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的灵感,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冲动。这将是今后中国保持持续发展,保证从高增长、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基础,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社会环境、发展理念,单纯过去的那种红利,如果一旦消耗尽了,未来经济新常态就不是现在的中高速。中国的未来红利,第一是市场红利,市场巨大消费的能动性,会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第二是人力资本的红利,人力资本会是由投资知识产生的资本,这种资本比一般的货币资本的力量还要强大;第三是创新的红利,未来创新发展会成为非常大的红利,中国现在很多企业靠创新,已经走到世界前列;第四是战略红利,中央一直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谋划能力、战略实施能力,持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影响力。
监察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10月21日《法制日报》刊登了竹立家等专家对十九大报告的观点文章。文章认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已经形成。目前要进一步扎紧笼子、篱笆,让制度反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今后的反腐工作将会持续化、常态化。我国反腐工作将进入一个新时期、新阶段。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国家监察委员会将成立,其任务、职能、目标日趋清晰。国家监察法立法也提上议事日程,基本上与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同步。监察体制改革大的方向和基本定位已经明确,最为现实的目标是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其背后的实质依然是强化党的领导,实现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同向发力,构建起一个比较完善的国家监督体系,实现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不同的监督形式,一张全面的监督网络能够让腐败无处可逃。随着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反腐败国家立法和国家监察法的提速,能够极大提升反腐的法治化程度,让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工作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更加顺畅。用留置取代“两规”,被公认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突出亮点,是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相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强化了反腐的法律规范性。十九大报告还把市县党委巡察制度的位置提得比较高。市县党委巡察制度一旦全面得到确立,打虎拍蝇、全方位的反腐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