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汉南阳太守羊续矛盾行为背后的价值坚守

2017-01-27

南都学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太守儒学儒家

刘 硕 伟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东汉南阳太守羊续矛盾行为背后的价值坚守

刘 硕 伟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羊续于危难之际受命为南阳太守,其诸多看似矛盾的行为背后,体现出对儒家价值的坚守。坚守的力量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形成,有赖于优良的家风、严谨的家训。儒学信仰对个人、家族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羊续的事迹为当代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羊续;价值坚守;儒学信仰

羊续(142—189),字兴祖,泰山平阳人。泰山羊氏是以儒学传家崛起于汉代的著名世家大族,羊续是这个家族的重要代表人物。羊续以“悬鱼太守”的美誉被当作廉政符号出现在历代文献中,但学界少有探讨这一符号背后的价值坚守。本文试根据羊续一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对其价值坚守作一解读,并探究价值坚守背后的儒学信仰及其意义。

一、羊续的“矛盾”行为

羊续以忠臣子孙官拜郎中,辞官后被征召至大将军窦武府。窦武失势之后,羊续受到牵连,被禁锢达十余年。禁锢解除,又被征召至太尉府,四次升迁为庐江太守。《后汉书》本传载:“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1]1110羊续一生的清德和功业主要体现在南阳太守任上。

(一)残酷镇压起义军,却善待投降者

南阳是东汉“帝乡”,非常时期以羊续为太守,足见朝廷对他的重视。羊续没有大张旗鼓地上任,而是换上贫贱之人的服装,仅带侍童一人,走小路进入郡界。他查遍沿途所有县邑,征询民间传言,对当地令长是贪是廉、吏民是良是奸,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因此,当进入府衙行使职责之时,能够对郡情了如指掌,推行政令切中要害,使得“郡内惊悚,莫不震慑”[1]1110。是年六月,“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1]1110。南阳郡内其他各县的起义军都向羊续请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1]1110他原来在庐江太守任上时,在击破黄巾起义军,“生擒渠帅”之后,就曾将追随者免罪,“赋与佃器,使就农业”[1]1110。在南阳任上亦然。“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1]1110从庐江至南阳,从整顿吏治到平定叛乱,羊续只用了数月时间,且使境内百姓“欢服”,可谓能吏。

(二)俸禄丰厚,却俭约至极

东汉末年,整个社会奢靡成风。吃,要“珍膳靡丽难成之物”[1]197;住,要“饰以绮画丹漆之属”[2]130。虽然生活在这样奢靡的环境中,虽然出身于“七世二千石卿校”的官僚世家,羊续却不同流俗,以俭为德。《后汉书》本传载:“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1]1110甚至当他的妻子带着儿子羊祕千里迢迢从泰山平阳赶往南阳郡舍来投靠之时,羊续却闭门不纳,只带儿子“检阅”其资产。“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禂,盐、麦数斛而已。”[1]1110羊续语重心长地对其子说:“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1]1110让羊祕随母亲一起回家。

(三)接受馈赠,却悬之门庭

《后汉书》载:“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1]1110《八家后汉书辑注》记载更为详细和生动,说:“羊续为南阳太守,好啖生鱼。府丞焦俭以三月望饷鲤鱼一尾,续不违意,受而悬之于庭,少有皮骨。明年三月,俭复馈一鱼。续出昔枯鱼以示俭,以杜其意,遂终身不复食。”[3]30僚佐馈鱼,若断然拒绝,似不近“人情”。但若笑纳,则开启行贿之门。于是,羊续采取这种既委婉又决绝的方法,让属下知道他对人情的接受及对原则的坚持。这种自律,与当时贪腐之风形成强烈对比。

(四)忠臣之后,却违逆“圣意”

羊续的祖父羊侵、父亲羊儒皆以忠名世,羊续亦因此起家,“以忠臣子孙拜郎中”[1]1109。作为忠臣之后,羊续一生行藏,皆称忠义。然而,就在汉帝欲擢升他为太尉之时,他却违逆“圣意”,不按“规矩”办事。当时的“规矩”是什么呢?《后汉书》本传载:“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1]1111当时,昏庸的灵帝为中饱私囊,公开张榜卖官鬻爵,官阶不同,价有等差。西晋乐资《山阳公载记》详细载其官秩及标价:“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以贮之。”[1]342羊续当然属于“以德次应选者”,但既属三公之位,也当上交千万礼金。羊续自奉俭约,不仅没有千万余财可作“礼钱”,甚至无法好好招待宦官,只能让他坐在单席之上,拿着破旧的袍子给他展示自己的家底,说:“臣之所资,惟斯而已。”[1]1111如此怠慢,宦官汇报给灵帝的话,自然会使其“不悦”。贪婪的灵帝得不到礼钱,就不再让羊续出任太尉一职。

二、矛盾行为背后的价值坚守

羊续看似矛盾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儒家价值的坚守。儒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忠君爱民、节以制度、清廉自守等都是基于这种世界观的价值取向,甚至违逆君命,也不是背离儒家价值,而是体现了对儒家终极价值的坚定信仰。

(一)镇压起义军与善待投降者,从根本上说是儒家“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体现

儒家价值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天人合一”的世界观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在儒家思想中,“天”是生生之源,也是价值之源。《易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4]450董仲舒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5]从这种世界观出发,忠君就成为儒家的自觉追求。而且因为万物归源于天,人类社会是一个休戚与共的整体,所以爱民也是忠君,忠君体现于爱民,爱民保民,以民为本,是为臣者的基本责任。所以,镇压黄巾起义与安抚“枝附”民众,都是儒家“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体现。

(二)俭朴、清廉,既是对儒家价值的遵守,也是为了矫正时弊

羊续自奉俭约,清廉自守,也是基于天人合一世界观的价值取向。《周易》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4]346《易象》:“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4]347儒家认为,俭朴和清廉正是君子之德。羊续敝衣缊袍、羸马破车,是向奢华的世俗宣示“节以制度”的古训,是在身体力行儒家的价值追求。《八家后汉书辑注》说得十分明白:“羊续为南阳太守,志在矫俗,裳不下膝,弹琴出肘。”[3]29不仅描绘了羊续的贫穷状况,而且明确地指出其行为的目的是“志在矫俗”:羊续自奉甚薄,并非生性吝啬,而是欲以自身的行动矫正俗弊,倡导俭朴清廉的社会风气。人或疑问:如果说羊续反对奢侈是为了引导社会风尚,那么二千石的丰厚俸禄怎至不能顾及妻儿?羊续的俸禄丰厚,自奉又薄,却不能顾及家庭,答案只有一条:他把俸禄接济了别人。唐人周昙诗曰:“鱼悬洁白振清风,禄散亲宾岁自穷。”[6]羊续不是春申君,没有养宾客的可能。在战乱频仍的时代,在受黄巾起义军进攻严重的地区,流离失所者必不在少数。羊续能做的,是用自己的禄米恤孤济寡。这种俭朴和清廉,羊续终生持之。临终时羊续嘱其子:“吾有马一匹,卖以买棺;牛车一乘,载丧归。勿受郡送。”[3]31按照东汉制度,二千石官员去世,朝廷有“官赙百万”资助葬仪。但羊续临终“遗言薄敛,不受赗遗”,因此主持葬礼的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1]1111。而当时社会的普遍风气是厚葬。王符《潜夫论·浮侈》说:“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檽、梓、楩、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2]137联系当时风俗,羊续的遗言更加彰显了他一生的价值追求。

(三)儒家的终极价值是“天”而不是“君”

羊续作为忠臣之后,却违逆“圣意”,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因为,儒家强调“臣事君以忠”[7]30。西汉独尊儒术,忠君观念深入人心。即便如此,新莽篡弑之时,“天下之士莫不竟褒称德美,作符命以求容媚”[1]956。顾炎武论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8]所以,东汉比西汉更加强调忠君观念。在这种大的背景下,羊续违逆圣意,似乎是对儒家价值的背叛。有人解释说,这是以反君的方式表达忠君的实质。但是,与其说羊续的不支持、不配合,是为了忠君,毋宁说他是在坚守儒学价值。因为儒士所忠之君是“受命之君”,如果君主的意志不能体现“天命”,那么他也就不值得效忠了。孟子甚至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话说得比较直白和激进。实际上,儒士们效忠的不是君主的意志,甚至也不太在乎君主的态度,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儒家的终极价值。儒家的终极价值是“天”。“天”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儒士对责任的担当,对生命的敬畏,都是基于上天的召唤,所谓“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如果君命违背了天意,那么就不值得顺从。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当时暌违君命者并非个案。与羊续同时代的钜鹿太守司马直做得更为决绝:他上任时,因素有清廉之名,皇帝就减掉了三百万礼金,司马直接到这份“宽限”诏令后,心中怅惘,说:“为民父母,而反割剥百姓,以称时求,吾不忍也。”[1]2536即借口有病辞职,但不被同意。司马直只得打起精神上路,行至孟津,“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即吞药自杀”[1]2536。《后汉书·张俭传》载,朝廷下令搜捕张俭时,“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1]2210。在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的情况下,这种违抗朝廷命令的现象,并非“方式”与“实质”之别,而是对儒家终极价值的坚守。当然,“在君主专制形态下,儒者理想是受委屈的,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是就家天下之曲而求伸的”[9]。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三、儒学信仰及其意义

羊续之所以能够坚守儒家价值,是因为儒家将道德教化上升为信仰,即梁漱溟所谓“以道德代宗教”[10]。儒学信仰对于个人、家族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守的力量源于信仰,信仰的形成依赖家族

提出“以道德代宗教”观点的梁漱溟先生认为,夏商周以前,中国文化是宗教的,而周公、孔子之后,国人的信仰重心移到道德,人类将来应当以礼乐代替宗教。礼乐未必能够代替宗教,但梁先生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论述是正确的,他实际上指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将道德教化上升为信仰的重要特征。信仰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只靠一己之修行,而是有赖于社会共同体的长期努力。这个社会共同体,对于各种宗教而言,是教会组织;对于古代儒家而言,则主要是家族。中国传统宗法社会自夏商周即已形成以“敬天法祖”为核心的宗教信仰。至汉代,这种信仰由于宗庙祭祀制度的存在,并未消失,且因家风、家学等因素得以丰富和强化。本来就有传统宗教内容的儒家价值,借助宗法性家族共同体的教育及仪式活动,使儒学伦理由哲学层面转化为实践层面,由他律的社会命令变成自律的自我意志。当儒家价值被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成为价值意识的活动中枢时,儒学思想就成为一种信仰。质言之,在汉代,世家大族成为儒学信仰形成的主要平台。

羊续儒学信仰的形成即与泰山羊氏家族的家学、家风密切相关。羊续的祖父羊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桓帝时任太常,掌管礼仪祭祀,位列九卿之首。虽然正史中没有羊儒课子的记载,但羊续以“忠臣子孙”入仕,那么羊侵、羊儒言传身教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羊续之孙羊祜有《诫子书》流传至今,谓:“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11]这种严格的家庭教育一脉相承。泰山羊氏家族能够自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维系数百年的繁荣,优良的家风、严格的家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个大门第,决非全赖于外在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持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12]

(二)儒学信仰对个人、家族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羊续因儒学信仰实现了个体价值。羊续去世,朝廷诏书褒美,并且命令泰山太守以府的名义赐钱给羊续的家人,以便办理后事。泰山郡立碑以彰其美德。《魏书·地形志》载:“徂来山在北,梁父城、龟山、羊续碑。”[13]2519可见至北魏时羊续碑尚存,而且是一个显著的地标。可惜后来此碑毁佚,甚至连羊续墓址,也众说纷纭。但不论羊续墓葬何处,不论其碑是否存在,羊续的清正廉洁都永远是泰山羊氏家族自我标举的生动例子。如《羊烈墓志》云:“北海称治,南阳表清。”[14]南阳者,即南阳太守羊续之谓也。不仅如此,羊续的清廉超出了家族标举的意义,“悬鱼太守”成为吏治嘉话和诗坛母题。如,唐代李瀚《蒙求》:“时苗留犊,羊续悬鱼。”晚唐颜萱《送羊振文归觐桂阳》:“悬鱼庭内芝兰秀,驭鹤门前薜荔封。”宋代徐积《和路朝奉新居》:“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明代于谦《初度》:“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虽然羊续壮年早逝,却以其价值坚守获得了永生。

泰山羊氏家族因儒学信仰而彪炳青史。从羊续上追七代皆有“清德”之美誉,自羊续之后,家族中忠贞廉洁之士代有其人。羊续的三个儿子(羊祕、羊衜、羊耽)在曹魏时皆官居太守,政声颇佳。羊续之孙羊祜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晋书·羊祜传》载:“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15]1021羊祜十年经营荆州,为统一东吴奠定了坚实基础。羊祜的嗣子羊篇也以清廉闻名。《晋书》载:“篇历官清慎,有私牛于官舍产犊,及迁而留之。”[15]1024东晋时羊曼(羊续的玄孙)颇受晋帝信赖,苏峻之乱时,羊曼为丹杨尹,当时王师不振,有人劝羊曼躲避,羊曼说:“朝廷破败,吾安所求生?”[15]1383在情势危机的情况下毫不退缩,直至战死。北魏时羊敦“治有能名”“雅性清俭”,在任广平太守时,“属岁饥馑,家馈未至,使人外寻陂泽,采藕根而食之”[13]1912。羊敦“食藕”与羊续“悬鱼”异代辉映,为泰山羊氏忠贞与清廉家风续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儒学信仰不仅有助于个人和家族的价值实现,对于古代社会的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羊续这样一批信仰儒学的士人,在相对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吏治尚能长久地维持,在绝对缺少制约的情况下,皇权也不至于太过偏离道德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信仰维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正是由于这种信仰与坚守,中华文明才能历尽改朝换代及外族入侵的各种磨难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四、羊续坚守儒家价值的当代启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6]羊续虽然不是孔夫子与孙中山那样影响巨大的人物,但他坚守儒家价值的事迹,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儒学价值中的很多内容仍有时代意义

儒家价值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仍然具有时代意义,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论语》说:“见危授命。”[7]149羊续担任南阳太守就是见危授命。《孟子》说:“舍生而取义。”[17]羊续奋不顾身抵御叛乱,就是舍生取义的体现。儒家提倡“民为邦本,本固邦宁”[18]。羊续善待投降者并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就是这种民本思想的体现。羊续受鱼却悬之门庭,体现了儒家倡导的“君子和而不同”[7]141。忠于君主却违逆圣意,是“内圣外王”人格理想的体现。这些儒学价值至今仍有时代意义。临危受命与舍生取义也是我们今天爱国情操的思想基础。“民为邦本”与党的群众路线、“和而不同”与我们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等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羊续的行为集中地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修己以安百姓”“民为贵”等包含着丰富人民性的思想精华。儒家的思想精华是我们汲取理论营养的重要源泉。

(二)儒学普及伦理教化的方式值得深思和借鉴

儒学普及伦理教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大规模宣传灌输,有国子监及地方书院乃至私塾的德智并进以德为首的不懈训导与养成,有各种节日和生活仪式的“化民成俗”,更有家族内部的家风传承、家训濡染。其中,家风、家训的传承、濡染,是特别值得当代社会深思和借鉴的一种教化方式。泰山羊氏为了维护本家族诗书孝悌的良好家风,历来极为注重家族内部的教育。流传最早的羊氏家训文字当推羊祜的《诫子书》,谆谆之情蕴于真切朴实的字里行间,历来为人们所推许。近年出版的《古今家训新编》《华夏家书》等均收此文,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羊氏后人继承家族的这种传统,制定了一整套族规家法,包括家训、家约、家箴、家规、宗规、族规、祠规等。这些只是古代家族教育的一部分。言传身教、家约族规、宗庙祭祀、仪式庆典等,各种措施使得儒家伦理深入人心并成为道德自觉。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传统的大家族为现代核心家庭所代替,单位体制变小,教育功能也趋于弱化。但不可否认,家庭仍是人们价值观培育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由于早期性、亲情性等基本特征,其教育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儒学把家庭(家族)作为教育场所和教育主体的做法,值得深思和借鉴。

(三)儒学将道德上升为信仰的做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19]羊续对儒家价值的坚守,是古代将儒学道德教化上升为信仰的千千万万儒士之一例。当学优而仕的儒士把儒学信仰带入国家机器,制度对人的行为约束就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我道德情感。元帝、成帝、哀帝,皆好色昏庸,安帝、桓帝、灵帝,皆昏聩贪婪。但是汉代仍然能够延续四百年国祚,一大批有儒学信仰的官吏的存在,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并非因为分权或监督而被动地遵循规范,即使是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非常腐朽荒淫之时,也绝不动摇对儒家价值的坚守。由于历朝历代都不乏如羊续这样坚定的儒学信仰者,所以朝代更迭的苦难从未能中断中华文明前进的轨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完全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1]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王符.潜夫论笺校正[M].汪继培,笺.彭铎,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5.

[3]周天游.八家后汉书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黄寿祺,等.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5]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91:162.

[6]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8356.

[7]杨伯骏.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8]顾炎武.日知录校释[M].张京华,校释.长沙:岳麓书社,2011:555.

[9]牟宗三.生命的学问[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5.

[10]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75.

[11]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1696.

[12]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309-310.

[13]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周郢.新发现的羊氏家族墓志考略[J].岱宗学刊,1997(3):48-57.

[15]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17]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3:245.

[18]李民,等.尚书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93.

[1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责任编辑:刘太祥]

TheValuebehindtheContradictoryBehaviorofYangXu,NanyangSatrapinEasternHanDynasty

LIU Shuo-wei

(School of Literature, Linyi University, Linyi Shandong 276005, China)

Yang Xu was appointed as Nanyang satrap at a critical and difficult moment. His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behaviors reflect his view of Confucian value. The strength of sticking to Confucianism comes from belief. The formation of belief depends on good family tradition and strict family precept. Confucian beliefs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ndividual, family and society. Yang Xu’s story provides helpful enlightenment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Yang Xu; Insistence on Value; Confucian Belief

2017-07-28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齐鲁鸿儒的道德境界及当代价值”,项目编号:14CZXJ03。

刘硕伟(1973— ),男,汉族,山东省沂南县人,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

K237

A

1002-6320(2017)06-0007-05

猜你喜欢

太守儒学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让子弹飞
儒学交流在路上
经学还是子学?——对政治儒学复兴之路的一些思考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