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英语专业“看变译”应用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2017-01-27李会敏

肇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平行理论文本

李会敏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非英语专业“看变译”应用翻译教学模式探究

李会敏

(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在非英语专业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简单有效的应用翻译教学模式。将平行文本理论与变译理论结合,推导出“看变译”教学模式,试图在参照双语平行文本的基础上,将翻译的变通过程全方位展示给学生,以便其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译文,在快速提高应用翻译能力的同时培养独立的翻译学习能力。

非英语专业;应用翻译;平行文本;变译理论;“看变译”教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我国经济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既有专业背景,又懂英语,同时具备实用翻译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因此,非英语专业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但诸多因素制约着这类人才的有效培养,这具体表现在: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英汉对照”,“词-词对应(词汇表,英汉〈汉英〉词典等)”排版形式以及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培养单一的英语思维模式”,甚至要求学生忘记汉语来学英语等导致的思维定势对学生翻译意识和翻译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有传统翻译以全译为中心,“信达雅”或“忠实、通顺”等标准一直强调的“信”,使得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不敢越雷池半步,一旦面对翻译,就出现“翻译腔”,且问题普遍;加上多数学生缺乏翻译知识,习惯于按照字面翻译,其结果可想而知。即便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进行了翻译改革,出现了段落翻译,也还是侧重语言因素,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只要逐句译,辅以适当的微观翻译技巧即可,而对于市场上行业特征明显、专业性强、文本多格式化、需要编译、改写、节译等应用性材料并未涉及。此外,大学英语教师多来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缺乏翻译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大多从语法,词汇角度讲授翻译,导致学生缺乏英汉差异比较知识和翻译基本知识,缺乏对教学型翻译文本与真实翻译文本的区别认识及接触真实翻译文本的机会,缺乏对应用翻译特点及翻译原则的认识,缺乏对翻译市场的了解,缺乏职业翻译能力与素质——这些都不利于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帮助其有效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静态的知识能否经由教师的中介迁移到学生大脑并内化。因此,面对上述问题,探讨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以便在短时间内(一般为一个学期)让选修应用翻译拓展课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尽快了解翻译过程,模仿翻译步骤,提高应用翻译能力,培养翻译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翻译学习培训与独立翻译实践可以同时进行,并在这一系列过程中补充行业知识,其意义十分重要。

二、相关研究

教学模式可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50。李蓉对翻译教学模式进行综述,将之分为: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对比翻译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实践翻译教学模式、媒体和网络翻译教学模式等五大类[2]。Larson认为“在做翻译的时候,应该先把原文读几遍,再找一些相关材料读一读,以便理解原文的语言或文化”[3]。Holz-Manttari指出,“翻译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篇始发语文章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译文,给他们指出各种不同的路径,使他们能够离开教师的扶持而独立工作”①转引自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5.。Ladm iral则提出,“翻译教学要从改错的做法中解放出来,把重点放到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上。与提高学生自立能力有关的是翻译教材的实用性”②转引自林克难.翻译教学在国外[J].中国翻译,2000(2):56,5.。丁衡祁提出实用翻译的ABC三原则[4](Adapt——Borrow——Create模仿-借用-创新)。林克难曾发问:“翻译使用英语之前,为什么不考察一下真实材料,熟悉一下英语国家人们的说法呢?有了这么一些素材,与头脑空空,完全凭想象,查词典去‘忠实’地移译,翻译起实用英语来,岂不是容易得多?效果也会好得多?”[5]李明、仲伟合提出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以真实材料为内容,以小组合作分工为方式,模仿真实的职场翻译过程,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职场翻译,调动学习积极性[6]。夏天认为翻译教学应“去技巧化”,不赞成翻译教学变成纯粹的“微观技巧讲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张“自上而下”的翻译教学过程[7]。庄绎传提出通过整篇文章讲授翻译的教学模式。他说“翻译工作一般都是翻译整篇的东西,很少翻译孤立的单句……学生没有做过翻译,如何翻译整篇的东西?不要紧,我可以给以示范。我的每一课书都是以‘对照阅读’开始的……通过对照阅读研究他人的译文也是一种实践……这样再去翻译内容相近的东西,就会觉得容易一点。我想这样做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8]陈小慰认为“实用翻译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在汉英语境中同一类实用语篇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句法结构,并在译语中模仿套用译语的习惯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预期功能”[9]。

上述学者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翻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翻译学习积极性,强调采用真实翻译材料,强调向学生展示翻译过程,强调培养翻译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涉及应用翻译教学时,大多都强调以篇为单位的参照性文本的示范作用,也即平行文本的利用。刘和平指出,“翻译教学模式的选择应遵循智慧技能发展规律和特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1]50。在结束第一阶段以“全译”为主,“忠实”为原则的通用翻译知识与技巧的学习后,学生开始第二阶段,应用文本翻译的学习。显然这一阶段再照搬前一阶段的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应用翻译能力,具备自主翻译学习能力,能独立应对职业翻译任务,强化行业知识是这一阶段教学模式要解决的问题。

三、“看变译”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一)平行文本理论

Hartmann把平行文本分为三类:A类为形式上非常一致的译文及原文;B类为形式上不完全一致,但功能对等的译文及原文;C类为同样交际情境中独立产生的两种不同语言的文本③转引自李德超.平行文本比较模式与旅游文本的英译[J].中国翻译,2009(4):58.。翻译过程中平行文本参照的重要性在林克难的“看易写”原则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2003)这篇论文里,他首次提出了“看译写”原则[10](后来改为“看易写”,因“易”有“改变”的意思,更为准确),并对其分别进行定义与阐述。“看”指译前大量阅读译语平行文本;“译”指根据前一步骤所得译语文本的语言,风格,术语,结构等特点灵活地套用、模仿翻译,实现创造性翻译原文;“写”指抛开原文,根据发起人的意图及要求,按照从第一步骤“看”所掌握的译语文本特点,直接用译语进行写作。在翻译教学中,平行文本的利用意义重大:1)由于学生缺乏相关背景知识,词汇、行业知识等,很容易以普通表达去翻译行业文本或无所适从,也不可能短时间内去系统学习一门新的专业知识,借助平行文本,则可使行业知识碎片化,以“微课”模式掌握某个行业知识点,获取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术语、借鉴表达方法、模仿写作风格等。2)由于翻译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平行文本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今后可自己独立学习行业知识及翻译方法。3)平行文本多以语篇模式出现,体现真实交际,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见效快,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

(二)变译理论

与应用翻译有关的国外理论不少,如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德国功能学派的功能目的论;接受美学;奈达的读者反应论、等效论;译者主体性;改写论等,但这些抽象理论无法直接指导翻译过程与实践,而我国学者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属于翻译应用性理论,可以用来直接指导应用翻译教学。

黄忠廉[11]11曾提出一个疑问:“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译活动愈加丰富,这向理论提出了挑战,由于种种原因,翻译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微观的,不属于词义选择、词序调整等微观技巧问题,而是内容或形式乃至二者兼有的‘大起大落’‘东拼西凑’‘东拉西扯’‘大融会’‘断章取义’‘随意为之’等,如何解释?如何教给学生?”他认为传统的全译理论不可能回答一个又一个翻译现象。而变译研究将这些常规翻译理论解释不了,翻译实践又离开不得的翻译现象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于是变译研究成了翻译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黄忠廉[11]5认为变译(或“翻译变体”)是“译者根据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扩充、取舍、浓缩、阐释、补充、合并、改造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的最大特点是变通,“变译将全译与创作连接起来,按照变译的定义和各种变译方法,以内容保留的多寡和添加新内容的方式为标准,可归入两类(十一种):甲类(全部信息来自原作):摘译、编译、译述、缩译、综述等;乙类(信息来自原作内外):述评、译评、改译、阐译、译写、参译等”[12]。在论述变译的微观过程时,黄忠廉、李亚舒提到,变译可分解为“变”和“译”,变指变通,译指翻译[13]。二者的组合在微观上可表现为三种形式:先变后译,先译后变和变译交融。

黄忠廉连续推出《翻译变体研究》《变译理论》《科学翻译学》等著作,并辅以大量实例及可模仿操作的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变译理论,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非常强。“变译理论顺应翻译教学改革与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将变译纳入教学体系,可以使变译理论有效服务于社会”[14]。

(三)“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

林克难的“看易写”原则虽然突出了“平行文本参照”的地位,但“看易写”所体现的并非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概念模糊,没有具体阐明根据平行文本的不同特点,应采用哪些具体可行、值得模仿的方法来灵活地“易”原文,即缺乏一套规范性的“易”之标准做法,那么学生即使阅读了大量平行文本,也有可能只获得“隔靴搔痒”的感受,真正翻译起来,却无从下手。而黄忠廉的变译理论只涉及对需要翻译的材料本身的处理,并未涉及参照类似文本,以快速获取同类篇章的文体、结构特点,语言特点,专业知识等,用来从宏观角度指导翻译方向。

将平行文本理论与黄忠廉的“变译理论”有机结合,能弥补双方理论在运用到翻译教学时出现的不足,再借用林克难的“看易写”概念,可推导出一个合适的应用翻译教学元模式——“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它适合外宣文本的翻译教学,遵循“先看,再变,后译”的认知及教学顺序,可根据汉译英或英译汉的特点,推出“看译”、“看变译”或“译看变”等实用模式,具体解读如下:

“看”,即在译前大量地或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平行文本,根据原文本功能和目的,找出可以直接挪用的,可以参考模仿的内容或形式,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得译本符合目的语习惯,符合译语读者接受视野,符合行业语言习惯。这一阶段,平行文本的选择对于学生的最终译文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注意选择那些来自源语国家或权威性渠道的材料,并进行交叉对比,找出最佳。而最适合教学用,适合初学者模仿的平行文本应为“同类型双语平行文本”,因其参照性最强。平行文本参照是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应用型文本翻译特点,掌握其语言、格式、术语、风格等特点的快捷之路,是自学翻译的好方法,但由于平行文本不能完全套用作为译本,故对译者的双语转换水平及行业知识仍有一定要求,译者应在具备一定通用翻译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参照平行文本,这样效果会更好。

“变”,即根据前一步骤“看”的所得,从宏观角度对原文本进行各种变通,灵活选用黄忠廉提出的各种变译策略及方法,发挥译者主体性,产生一个过渡性文本。这是最考验译者能力的阶段,也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阶段,可谓译者脑中的“黑匣子”,翻译过程的精髓。

“译”,即对上述过渡性文本采用各种微观翻译技巧,如增减,分合,转换等,进行全译,是忠实原则的体现。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已经学过翻译基础知识,了解英汉语言文化思维差异,掌握基本翻译技巧,并进行过全译学习训练。

根据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不同特点,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灵活处理,汉译英时多采用“看变译”模式,侧重“译前处理”;英译汉时,多采用“译看变”模式,充分发挥母语优势,侧重“译后处理”;对于无需“变”的文体,则直接采用“看译”模式,进行全译。

四、“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习得可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必修课阶

段,后两个阶段为选修课阶段,“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适用于第三、四阶段:

第一阶段:以语法训练提高为目标,以单句全译为特点,以教材的课后练习为材料。

第二阶段:以微观层面的基本翻译技巧为目标,以教学型文本全译为特点,以四六级段落翻译为材料。

第三阶段:以源语和译语接近的实用文本翻译为目标,以应用文本全译为特点,以职场真实文本为材料,如合同、商务信函等。

第四阶段:以源语和译语材料相差较大的实用文本翻译为目标,以应用文本变译为特点,以职场真实文本为材料,如公司简介、旅游文本、新闻等。

在第四阶段,“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在课堂的应用又可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

课前阶段: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比较某个主题的双语平行文本,获得感性认识。

课中阶段:课中采用“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获得理性认识:借助微课教学的特点,教师精选某主题的两个双语对照平行文本,请学生以小组讨论形式相互进行平行文本的比较分析并推选一个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接着教师结合所选平行文本,概括讲解该主题文本的行业知识及语言特点,翻译变通规律,英汉语言表达差异;然后再请学生根据之前研读平行文本所获,进行指定同主题文本的翻译,重在文本变通转换,最后译出;接着辅以互评,学生进行有声思维报告,回忆自己的翻译变通处理过程,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这一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转换规律,着重训练转换过程。

课后阶段:教师课后布置学生进一步搜集分析整理相关主题平行文本,对所搜集的问题文本翻译进行修改,实现知识内化,实现行业知识、应用翻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提高。

“看变译”三步骤教学模式应用时的注意事项:1.翻译基本原则与技巧方法的掌握;2.应用翻译原则与方法技巧的掌握;3.语言、文化、思维的差异把握;4.注意平行文本选取的多样性,权威性;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信息甄别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5.宏观变通(语篇、布局、修辞、行文)与微观转换(词汇、短语、句子)的结合;6.行业知识与行业语言特点的积累。

五、结语

要在课时有限,学生基础薄弱、市场急需的条件下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掌握各类应用文本的翻译特点,提高应用翻译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就要求在翻译课上采用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模式。“看变译”三步骤应用翻译教学模式是在综合考虑学生背景、双语基础、市场需求、课程时限、翻译特点、翻译基础、自学能力、职业要求等因素条件下提出的,以平行文本理论和变译理论为基础,遵循“先看,后变,再译”的认知规律,使得翻译过程透明化,简单易操作,适合大学外语教学的后继拓展翻译教学选修课,把学生从“提笔就译”、“全文一字不落地译”、“照字面直接译”等翻译陋习和“翻译腔”中解放出来;日后即使学校不再开设翻译课,学生也能利用所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引导,或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最终发展成合格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1] 刘和平.翻译教学模式:理论与应用[J].中国翻译,2013(2).

[2] 李蓉.翻译教学模式综述与展望[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28(2):117-120.

[3] Larson M ildred L..Meaning-Based Translation[M].New York:University Pressof America,Inc.,1998:53.

[4] 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27(6):16.

[5] 林克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J].上海翻译,2007,3:6-7.

[6] 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探微[J].中国翻译,2010(4):32-36.

[7] 夏天.平行文本运用与汉英翻译教学“去技巧化”[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4):21.

[8] 庄绎传.翻译漫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52.

[9] 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1-44.

[10] 林克难.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 2003(3):10-12.

[11] 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2] 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156.

[13] 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79.

[14] 厉平.变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J].外语学刊,2014 (176):96.

Exploring the“Reading-Varying-Translating”Model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LIHuim in

(Collegeof Foreign Languages,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61China)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attention paid to pragmatic translation talentsof non-English majors,a simple teachingmodel of“reading-varying-translating”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parallel texts referencew ith the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aim ing atan all-round display of the pragmatic translating process to the students,whomay in turn learn how to producemarket-oriented versions.In doing so,it is expected that the non-Englishmajorsw ill quickly improve their pragmatic translation capabilitieswhile fostering independent translation learning habits.

non-Englishmajors;pragmatic translation;parallel texts;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readingvarying-translating”teachingmodel

H315.9

A

1009-8445(2017)03-0041-04

(责任编辑:姚 英)

2016-09-14

李会敏(1978-),女,湖南湘潭人,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平行理论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坚持理论创新
平行
神秘的混沌理论
逃离平行世界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