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原因及对策

2017-01-27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知识点思维能力

罗 俊

(高要区第一中学,广东 肇庆 526070)

高中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原因及对策

罗 俊

(高要区第一中学,广东 肇庆 526070)

新课程标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形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考试尤其是高考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其中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核心。本文对高中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原因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对策。

高中地理教学;迁移能力: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恰当地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是使学生将知识到转化为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孤立记忆知识点,这样做在短期内效果不错,但在解决新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这样不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解题效果,而且很难让他们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一)缺少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

在高中阶段地理虽然是一门文科科目,但它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推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如果光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生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尤其在地理新课程改革后,地理学科考核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那种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

如上所述,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推理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应具备一定的思维广度。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表现为综合能力差,不能把所学知识串联形成知识体系,这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广度不够。

首先,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变通性差。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笔者有意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七月时,南半球是几月?”很多学生脱口而出:“一月。”这就是学生受已经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其次,很多学生思维逻辑性差,思考问题缺乏条理性。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是先理清思路再回答而是想到什么答什么,逻辑性较差。例如,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时笔者给出一道习题“回答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比较清晰的答题思路应该是分别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从气候、地形、土壤、人均耕地、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来进行具体解答。但很多学生在回答时却是想到什么答什么,所以经常出现漏答、错答的现象,大大影响了答题效果。

二、提高学生迁移能力的对策

(一)注重双基,让学生自主迁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的基本技能,就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因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知识结构中的“骨架”,是联系各个知识点的主干,学生夯实了双基,就能触类旁通,促进知识和技能的顺利迁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双基的落实。

(二)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迁移

运用类比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弄清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稳定性,促进知识迁移的完成。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加强类比方法的应用,通过案例比较法促进学习迁移。如在有关工业区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德国鲁尔工业区与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将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与我国的温州乡镇企业、将从美国的“硅谷”与我国北京的中关村等进行类比。在进行知识类比的同时,学生的地理思维会慢慢地得到培养,学习迁移能力得到加强,就会在答题时学以致用。

(三)加强知识的概括和归纳,让学生灵活迁移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掌握的知识是通过归纳概括的方法得到的,那他们就能够将知识点从一个情境迁移另一个情境,而且对知识点概括越全面,就越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概括,从而促进迁移的发生。如在分析我国河流夏季多洪涝灾害的成因时,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自然方面有气候、地形、水系等因素,人力方面有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导致河流调蓄能力减弱等因素。顺着这样的思路,学生可以掌握长江、淮河等一系列河流夏季多洪涝的成因。

(四)讲练结合,让学生实现快速迁移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示范,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整理归纳。教师要把解题步骤、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在案例教学或习题讲解中教给学生,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解答技巧。尤其是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精选习题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推理及图文互变的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知识迁移的条件和契机,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精选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迁移能力。

[1]陈澄.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6-62.

[2]何美珑.构建思辨理性的高中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6):14-16.

(责任编辑:宋先红)

罗 俊,男,广东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地理中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知识点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