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如何开展趣味教学

2017-01-27江作荣

珠江教育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郑和史料趣味

江作荣

(广宁县横山镇文傑中学,广东 广宁 526300)

浅谈初中历史如何开展趣味教学

江作荣

(广宁县横山镇文傑中学,广东 广宁 526300)

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会给历史教学增添魅力,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运用史料,开展小组合作,让历史教学轻松有趣。

初中历史;趣味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都喜欢有趣的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魅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运用趣味教学法有以下一些尝试。

一、锤炼教学语言追求教学语言艺术性

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没有好的口才,语言不生动形象,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变得干巴巴,索然无味。教师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锤炼教学语言,使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横生,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课堂上教师能用十分精确的富于启发性的语言讲述历史观点、历史人物,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教学《秦兵马俑》内容时,教师讲解充满激情,富有文采、生动活泼,做到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绘各种人物,形神兼备地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直观地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史料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既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点,又增添了教材的生动性和课堂趣味性。史料教学可运用讨论、编排历史剧、情景模拟、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如讲授“郑和下西洋”,就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排演一个历史短剧,一名学生扮演“郑和”,另五名学生扮演他的船队,他们生动地上演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通过学生诙谐的表演,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领学生进到“历史”境界,加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后设计下面几个探究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一是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样大规模的和平航海能够产生怎样的影响?二是体现郑和的什么精神?我们应怎样学习和继承这种精神?三是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对当今中国发展有哪些启示?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大量的史料都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和焦虑感而不利于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会学、乐学的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宋代“丰富的物质生活”内容时,恰当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引导学生对宋代“衣、食、住、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把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乏味为兴趣,使教学充满活力和魅力,不断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邢建勇)

江作荣,男,广东省广宁县横山镇文傑中学,历史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郑和史料趣味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