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因材施教 需见“风”使舵
——基于学习风格理论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

2017-01-27商治年

中小学电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师

☆ 商治年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

欲因材施教 需见“风”使舵
——基于学习风格理论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

☆ 商治年

(苏州工业园区第八中学,江苏苏州 215000)

关注、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突破口。文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基于学习风格理论按照不同学习类型实施有差别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评价反馈,并对如何了解学生个体风格和把握班级整体风格,以及如何实施匹配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习风格;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及其与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深刻认识。但对于“材”的理解,教师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和动机等方面,而很少会关注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长期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持续一贯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学习风格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又同时受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显现出鲜明而持久的个性特征。可以说每名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学习风格,所以从学习风格理论的角度来理解“因材施教”中的“材”,无疑将会为“教”打开新的视野。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时,应该“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能科学地识别出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进而秉持“尊重差异”的原则,依据各种学习风格的优势和劣势特征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利用这种优势来有效获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因‘风’施教”。笔者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和探索,认为要实现面向学习风格差异的因材施教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个体风格,把握班级整体风格,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美籍匈牙利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读懂学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前提。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逐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继而分析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分布特点,找准其中的特征和差异,才能使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更具针对性。

对于学生学习风格的识别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在开学之初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做一定了解。比如:使用《感觉通道偏爱测定表》来了解学生是属于视觉型、听觉型、体验型、读写型还是部分类型兼有的混合型;运用《性格检查表》来检测学生是属于外向型还是属于内向型;用《镶嵌图形检查》测试来判断学生是属于场独立型还是场依存型。除此以外,还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观察法。比如:通过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反应来确定其是属于冲动型还是沉思型;通过对课堂练习的观察,来确定其是属于整体型还是系列型……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和修正学生个体所属的学习风格,才能全面地把握好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学习风格特征。

以笔者施教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为例,经过一个学年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甲班系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偏多,而乙班整体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偏多;两个班中的感知偏好学习风格属于综合型均占大多数;学生群体中,场独立型的学生占多数,而场依存型的占少数……因此,笔者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取针对性和区别化并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对于甲班的教学设计多注重采取循序渐进思路,按照线性的步骤组织内容,比如:多通过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引入新的知识,多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来打比方等等;对于乙班则应该多注意知识点的宏观展现,比如:在教学中多采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呈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等等;教学中采用“PPT、示范、微课、讲解、板书”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综合运用“讲—演—练”的手段实施教学;在平时教学对场依存型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鼓励等等。

二、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实施分类教学,实现“教”对“学”的适应

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所偏爱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单方面地要求学生的“学”必须与其所惯用的“教”相适应,将部分学生学得差的原因归结为其不能适应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惰性的教学思维。这种观念反映了教师对学习者内在的学习风格特征的忽视,更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最终也将造成“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恰好能与教师的教学相匹配,而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另一部分则因为不能相匹配,渐渐失去了对学科的兴趣,最终跟不上教学的步伐,而被教师视为所谓的“差生”。

为此,教师应该在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的基础上,依照“教”适应“学”的思路,摒弃传统的要求“学”来适应“教”的灌输式的思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实施分类教学。从教学设计入手,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让他们发挥各自风格的优势,按照自己所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为每个学生心理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采取“同时匹配”策略,即在主要的教学环节上同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匹配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其程序是:先大班教学,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学习目标与学习要求,讲授最基本的知识;接着进行分类匹配教学,以各类学生所偏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再集中进行归纳小结。

例如:教授VB中的《条件语句》这一课时,通过分析教师常见的教学思路,不难发现,采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式的教学设计较为适合序列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而对整体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就显得“照顾不周”了。为此,若依照“分类教学、兼顾风格、同时匹配”模式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学生感知方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学习偏好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对图像、图表、表格信息记忆深刻;有的学生接受语言信息的效果好;有的学生喜欢讨论交流,并偏爱通过案例研究和亲自动手实践来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则偏爱阅读教材或参考资料,习惯学习时做摘录、记笔记等。每一种类型均反映了学生在感知学习内容方面各自独特的长处和不足,由此可以从感知偏好的角度将学生的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体验性、读写型。

作为教师应当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一种学习风格学生过度实施匹配,而忽视了其他风格的学生。要从照顾不同学生的感知偏好特点的角度入手,根据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选择不同教学形式,采用适当的教学媒体(PPT、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语言、微课视频、板书、教材文本等)和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屏幕广播示范、讲解、自学、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并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学生从“感知”到“掌握”的距离。

例如:“一人一机”、“网络机房”、“屏幕广播软件”已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标准配置,因此,给了不少信息技术教师一种错觉,认为统一的屏幕广播就是教学关键和标准的授课工具。以《图片的处理》一课的设计为例,可以发现通常教师会采取单纯教师演示的方法来实施教学。这种方式且不说不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从感知偏好的角度来分析,也只能匹配一种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其他类型风格的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也是不利的。解决之道是在大班授课的现实情况下,教师采用“继时匹配”的策略,即一个课堂的不同阶段内,分别采用观看演示、动手练习、尝试体验、小组探究等形式,分别匹配不同类型的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风格交叉或交替变换各种教学方法,对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均衡地实施匹配教学,使各种风格的学生都能扬长避短,体现因材施教理念所提倡的个性化教学。

四、关注认知方式差异,坚持区别对待的评价策略,发挥反馈的激励作用

上世纪四十年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等人提出了人的认知方式和人格特点关系的学习风格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可将学习者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独立型的学习者独立、自觉的学习意识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依靠内在的动机加以驱使;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暗示,学习易受到外在动机的支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独特的心理特性,改进反馈的策略,实施区别化的评价方法,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师和生的两个方面着手。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注意采取区别性的评价。由于场依存型的学生比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加依赖反馈和点评,因此,教师应该在上机练习环节多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巡视,对这些学生的学习给予更多的关注,指导他们及时调整方向,对于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及时的鼓励。对于课堂练习的评价应尽量少做相对评定和相互比较,可以采取个别面批的形式,让反馈更加明确和直接。而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比较主观、冲动,喜欢冒险,所以在评价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自信”,经常邀请这些学生上讲台给全体同学演示操作过程或将他们的作品作为代表性范例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和点评。无论评价的结论是好还是坏,都将会激发起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在评价阶段可以采取小组互评的方式。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均分配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各小组成员在组内互评时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产生“取长补短”的效果,即场依存型的学生可以从场独立型的学生身上学习到如何不轻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坚持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不轻易气馁的品质。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可以从场依存型的学生那里学到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评价相互协调,使自己的做法与外界的要求相辅相成的能力。

如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松树和牡丹花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因材施教是在承认学生间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特点,不强求一样而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应当具备从学习风格的视角来审视学生的能力,在班级授课制的大背景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教师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从学习风格理论出发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个性化教学”的口号变为生动的教育现实。

[1]陈智敏,马军,孙云超.高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诉求分析——编制学情分析模板[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3):25-27.

[2]陈楠.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焦点及新思路[J].亚太教育,2016,(36):135-139.

[3]熊超.信息技术课中的因材施教灵活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03-104.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21-0047-0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师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最美教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