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7-01-27苏剑标
苏剑标
(封开县长安中学,广东 封开 526531)
新时期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苏剑标
(封开县长安中学,广东 封开 526531)
新时期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导致留守生教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疑难问题。由于留守生家庭教育不足,父母关爱不够,在个性、习惯、学业方面形成诸多缺点,心理发展不够健康,生活与人身方面也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管理对策方面,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加以应对,学校也要加强对留守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实施以村寨为单位推行教师挂点、成立学生互助小组的措施。
留守生;现状;心理;对策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紧邻广西,是一个山区县。新时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本县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作为欠发达地区,本县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留守少年儿童多,成为本地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家长如何监护留守学生,学校又如何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当下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大疑难问题。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管理者,我们认为必须重视对这些“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同时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做到有针对性、及时性。
一、农村中学留守生现状
由于父母外出,留守学生多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照管,由此出现了“隔代教育”。农村老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懂教育规律,管教孩子往往措施不当监管不力,更由于农活过多而无暇顾及。在管理上,老人们也感到宽严不适。管理过严,孩子们会哭闹抱怨,引起儿子、儿媳的误会;管理过松,对其听之任之,造成过份溺爱而后果严重。在家教不足约束无力的情况下,学校又不能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不能共同协助管教,造成学生贪玩、任性、学习懒散的坏习惯。特别是初中阶段,由于缺少监护,不少留守生不愿寄宿学校。到亲戚朋友家住,或在外面租房住,甚至夜不归宿。这一群体人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自制力也差,为所欲为,往往将父母寄回的生活费用于吃零食、打游戏机、上网吧等,思想逐渐散漫,漠视学校的管理和约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根据新浪网调查,在100个留守生中有40多个有吸烟现象,20多个有喝酒、早恋现象,4个曾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鬼混,参与过斗殴。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屡见不鲜。在学业上,大多数留守生上课不专心,学习较差,无心向学。由于失去了第一监护人的长期关爱,他们心理上孤僻,经常出现厌学、辍学现象。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学校的教育管理留下了“真空地带”,留守生往往也就成为“问题学生”。
二、留守生的心理特征
留守学生具有鲜明的心理特征。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感情交流,留守生大多亲情观念淡薄,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非常冷漠,很少知道体贴关心别人。遇到生活学习问题,往往不愿意与长辈交流,喜欢沉溺于小团体中,容易造成拉帮结派,成长为问题青年。从成长规律和心理变化特点看,初中生心理极不稳定,容易冲动,处事独断,报复心强,个性偏激且冷漠内向,这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对于学业,留守生也希望通过认真学习来赢得别人的欣赏和信任,但由于自制力差,经常逃学旷课以致成绩较差,加之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又没人管教,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其实,留守生的需求和广大同学一样:能得到亲人的关怀,经常与父母、他人沟通。但是因缺乏父母的关爱,遇到问题又无力解决,他们变得抑郁、孤独。无奈感、挫败感常常萦绕心间,致使他们不愿与人沟通,更无心向学,以至自暴自弃。如果不理解这些留守生的心理特征,对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将无从谈起。
三、留守生面临的问题
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比较强,通常情况下父母寄回的钱财由老大主管,兄弟姊妹之间生活分工明确,提前进入成人化管理状态。这种自我管理对留守生的成长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由于亲情缺失,一切都要由自己打理,留守生常常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据了解,留守生多因长途电话费用或家长忙碌而很少和父母联系。家长也很少过问子女学业,只在重要节日回家数天,甚至数年回家一次,难以满足学生的亲情需要。在他们心里,父母仅是象征符号和模糊的影子,导致他们漠视亲情,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祖父母的隔代托管,在年龄差距、兴趣爱好、交谈方式上都相去甚远,难有亲密的接触和倾心的交流。其他亲属的托管也往往力不从心,管教不周,不能及时发现留守生出现的坏苗头,留守生对相关管教也常常虚于应付。留守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打着自己的算盘,自我封闭而难以敞开心扉,对外界和他人时时存有一种戒备心理,男生大多表现为焦虑、倔强,以多动排遣,女生则经常表现出恐惧、胆小,以蜷缩来掩饰。
(二)影响学生的学习。留守生对于学习都是自发状态,是否学习全凭兴趣。不明白知识的用处,读书对他们来说是父母强迫的任务,不是自愿。很多家长甚至直言“读完初中,就去打工”,不看好子女的未来,学生也往往对此认命,不再努力学习,得过且过。
(三)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和习惯养成。似有似无的教育,独立意识的增强,相对充裕的金钱和自由支配的时间,都为留守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留守生在生理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遇到烦恼往往闷在心里,长此以往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冷漠、内向、偏激的性格,容易出现早恋、打斗、偷窃等现象。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影响。
(四)影响人身安全和道德发展。留守生的生活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在媒体上屡见不鲜,涉足网吧、游戏厅,观看不良书刊、碟片等现象更是常事。特别是周六日和节假日,他们成了“完全的自由人”,各种违法、伤害事件频繁发生,少数留守女生甚至面临性侵犯的威胁。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些在外的家长往往只关心学业,忽视德育教育,与教师交流首先询问的是学习成绩,对品德教育则不管不问。
四、农村中学留守生的管理对策
留守生的教育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使留守生得到合理的教育管理,使之健康活泼地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政策上,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中央要求,加大中小学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到城市教育的整体布局和规划之中。就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实来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家庭、学校与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在日常管理方面,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共青团、学生会、志愿者等团队组织关爱留守生,帮助留守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想方设法让留守生体会到亲情和温暖,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不怕困难,协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
为了便于教育与管理,学校还应摸清留守生的家庭和学习状况,建立留守生档案,并作跟踪追查。同时加大德育教育力度,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定期开展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让他们积极融入班级集体。班主任加大家访力度,通过电话、信件、QQ、微信等方式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齐心协力,共同管理,以教师的爱去感染留守生。
为了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接轨,学校应经常向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的亲情关怀会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心理影响,让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被遗弃,父母和老师在关爱着他们。班主任更要格外关爱他们,在心理上多一些呵护,生活上多一份关照,让他们体会到学校如同温暖的家庭,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教师除了家访与学生谈心外,还要创造机会开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一起管理好留守生。同时可让家长用自己外出务工文化不高、吃苦头进行现身说法,教育孩子珍惜时间自律自强,勤奋学习。引导家长正确处理生计与子女教育的关系问题,提升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把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宣传给家长,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与教师一道,对学生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另外,地方政府也应当像现在开展的扶贫工作一样,积极利用外力协助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引进城市教育先进理念,多开展关心农村留守生的宣传及实惠活动。
(二)加强对留守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由于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留守生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因此在学习和心理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育管理者加强对他们的自主教育、责任教育、自我约束等心理品质教育。
首先要培养留守生的自理、自律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意识。由于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多数留守生放任自流、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好学生的自理能力,如引导他们为老人做些家务,教育他们安排好作息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他们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去完成。同时了解留守生在家的表现,以及节假日监管,共同指导和监督孩子提高自省和自律能力,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
其次要关注留守生的情感世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平时要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让留守生感受集体的温暖,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来。利用节假日开展郊游、球赛、同学生日会等活动,培养爱国情操,了解当代社会价值观,让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全面发展有高尚情操的人。教师要多关注留守生的情感状态,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处境,做他们的知心人,懂得他们的需求,给留守生们创建一个成长的空间,用教师博大的胸怀去帮助留守生,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第三要培养留守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大多数“留守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因此要指导他们学会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做好课前预习,以及如何听课、做作业和复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业方面的自信心。
(三)以村寨为单位,推行教师挂点措施,成立学生互助小组
由于家教不足,留守生形成了许多陋习,如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就成了教师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分派教师以村为单位去挂点,成立学生互助小组。通过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督促的办法,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影响留守生。挂点教师与留守生亲密接触,对留守生时刻观察、引导他们,保障留守生的健康成长。每周要做好总结,表扬先进,鼓励点滴进步的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
互助小组对于帮助留守生走出孤僻封闭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由此涉及的交友问题,挂点教师以及班主任应当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交友不仅要注重学业,更要注重品质。在选择陪居学生的问题上,也应当谨慎为之,既要考虑双方的品质、学业、经济状况,更要考虑双方的性格等因素,发现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同时要注意尊重双方学生的人格。
总之,农村中学留守生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学校,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通力协作,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虽然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比较复杂,其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让爱心真正走进留守生的心灵,留守生的教育问题是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的。这不仅为农村中学留守生的教育开创一片新天地,也是关系到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一项大事。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
(责任编辑:李曙豪)
苏剑标,男,广东省封开县长安镇初级中学,数学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