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大赋的博物风尚刍议
——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例

2017-01-27杨正娇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司马相如博物意象

杨正娇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汉大赋的博物风尚刍议
——以司马相如《子虚赋》为例

杨正娇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从楚骚、汉赋到元曲、明清小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伴随汉代大一统产生的文学形式,汉赋以其繁富靡丽被誉为一代之文学。作为汉代辞赋代表的汉大赋,体制及艺术形式纵横驰骋,其一大特色便是博物风尚。

汉大赋;博物风尚;子虚赋;歌功颂德

Abstract:From Chu Sao,Han Fu to Yuan Qu,Ming and Qing novels,each generation has its own literature.As a literary form appearing in company with the great unification of the Han Dynasty,Han Fu is reputed as the literature of one generation because of its richness and magnificence.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Han Fu,Great Han Fu has free system and art form,so one of its major characteristics is diversity style.

Key words:Great Han Fu;diversity style;Zixu Fu;praising

汉代大赋体制宏达、内容广博,刘勰曾评论其为“体国经野,义尚光大”。[1]其文中大量笔墨铺陈罗列各类事物,“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2]博物色彩浓厚。汉大赋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等的赋作都将博物特色融汇其中,行文成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子虚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依旧广为传颂。

一、博物风尚缘由

(一)先秦文学之风

文化发展一脉相承,相邻时代的承接与影响颇为突出。先秦文学渊源深厚,其代表性作品《诗经》《楚辞》等都对后世汉大赋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是汉代趋向自觉的文化接受意识之体现。

汉大赋中广泛采用铺叙手法、问答形式、讽谏艺术、虚设人物等艺术特色。《诗经》虽归属现实主义类作品,但其赋比兴传统得到发扬,赋为铺陈直叙,加之夸张、拟人等各种比兴修辞手法与华丽辞藻,成就了一代“铺采摛文、体物写志”[1]的汉大赋。

洪迈在《容斋随笔》中称“自屈原辞赋假为渔父、日者问答之后,后人作者悉相规仿,为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中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3]所以模拟《楚辞》艺术手法是写作成为汉大赋博物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楚辞》中神话的种类、数量皆呈蔚然大观,神话人物、香草美人等意象都可独立成文评论。仅仅对日月相关意象进行梳理,就有几十类相关名物,尤其是为后世推崇的香草意象,据记载更是多达23种。汉大赋的名物化承袭《楚辞》中众多事物的描写,采用虚构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如《子虚赋》中的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等香草,干将、阳子、纤阿等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通过诗人的奇崛想象与艺术创造,进一步丰富了汉大赋的内容。

(二)润色鸿业之需

汉初崇尚清静无为的黄老风气,加之分封王侯的不安定因素依旧存在,经济、文学艺术发展相对迟缓。随着文景之治带来经济的繁荣,衣食足而知荣辱,许多文学作品蓬勃而生,类似巨丽的汉大赋就产生于统一的社会情况下。社会安定进步,统治者意气风发,臣子们歌功颂德,以润色鸿业为己任,俯仰之间许多歌颂称赞的赋作随之产生。

“统一、富饶、先进、强盛的大汉帝国给汉赋的铺张扬厉提供了物质基础。”[4](P125)臣子如司马相如等人文化素养高、知识渊博、博古通今,他们如数家珍地夸耀着西汉帝国繁荣与昌盛,歌颂隆盛的文治武功。五光十色的汉大赋铺采摛文,篇幅文采巨丽,包罗许多名物,适应统治者的需求。大一统时代盛行尊王思想,“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1]各类事物铺陈,彰显汉盛世的巨丽。

(三)政治美刺之用

究汉大赋所作,多为描述天子游猎、宫殿等恢弘气派,歌功颂德同时掺杂讽谏意味,颂美与谀辞之间的矛盾往往受文人的身份和地位所限。班固《两都赋序》中也对此有所评论:“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5]赋作文末叙述劳民伤财,提出委婉劝告,进行政治教化。

如《子虚赋》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欲借机向子虚夸耀齐之地大物博和田猎的壮观,赞誉内容为诸侯国美况,重点部分在于《上林赋》中亡是公夸耀天子上林苑的一番言论让子虚、乌有羞愧。全文铺张扬厉,通过分析司马相如写作缘由,“此乃诸侯之事,未得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主要目的为献媚武帝治国之仁风惠政。武帝雄才大略,但也好大喜功,十分相投,从此相如官运亨通。

汉大赋利用华丽晦涩的辞藻罗列成文,所以采用大量名物,使之博物化,加之以雕琢修饰,对天子仁政进行歌颂。为人臣子的道夫先路的功用也得执行,所以汉大赋铺张扬厉的博物化成就了其政治美刺功能。

二、博物相关意象分析

查阅龚克昌1984年版的《汉赋研究》,其中《汉赋奠基者司马相如》篇中详细阐发关于《文选》对于“天子游猎赋”“上林赋”名称的混淆界定,据此本文只分析名称异议较少、且具对话特色的汉大赋代表作《子虚赋》。

《子虚赋》通过描写子虚与乌有先生的对话展开,以子虚讲述楚地之博大形胜、乌有先生以齐国之大而谦反驳为主要内容。赋中不厌其烦地描绘山川物产、香草奇树,但非简简单单地罗列堆砌、敷陈名物,而是运用各种修饰性词语进行刻画描摹,形象生动,语言华丽典雅。现从其中山川河流、人神精怪、奇珍异宝、列盘珍馐、丰饶物产、排场与气派、地理矿藏、车驾旗冕等分类分析,来感受其描写的细密、特征的奇巧,

(一)自然景物意象

山名地名:琅邪、成山、之罘山、勃海、孟诸、肃慎、汤谷、青丘;

土色: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

石: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

蕙圃:衡兰芷若、芎藭昌蒲、茳蓠麋芜、诸柘巴苴、葴菥苞荔、薛莎青薠、藏莨蒹葭、东蔷雕胡、莲藕觚卢、菴闾轩于、芙蓉菱华、射干;

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蘖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

在描写名曰云梦的大泽时,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展现大泽盛景。主要刻画对象云梦泽,其山势高耸、土色缤纷、列石瑰奇、熠熠生辉。植物呈现葱郁芬芳之态,光彩照人,实为盛景。山名陈列乌有先生反驳子虚先生时所驳论,展示齐地之嵯峨山川。

(二)飞禽走兽意象

鸟:翡翠(鸟)、双鸧、文鹢、白鹄、鴐鹅、鵕鸃、玄鹤、鹓、雏、孔雀、鸾;

马种类:野马、陶駼、遗风、骐、驷;

其他走兽:兔、鹿、麇、麟、神龟、蛟、鼍,瑇瑁、鳖鼋、紫贝、白虎、玄豹、蟃蜒、貙犴、腾远(猴子)。

以上为形形色色的奇异之物,大部分鸟兽虫鱼词汇为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如《尔雅·释兽》中马属词,多数名称今已消失或语义磨损。众多传说生物的描绘,与汉代渴求长生不老、羽化求仙等文化背景相关,据《后汉书·艺文志》记载,有神仙家二百零五卷。众多神仙家风行谶纬之术,玄鹤等动物图腾便于人们直接膜拜,奇崛怪异的想象使汉大赋意象丰满,也进一步佐证其博物化。

(三)人物器具相关意象

人物:专诸、干将、阳子、纤阿、禹、卨;

郑女衣着、饰品:阿緆、纻缟、纤罗、雾縠、襞褰、袘、蜚纤、羽盖、兰蕙、翡翠、玉绥;

乐器:金鼓、鸣籁;

食物:“勺药之和”与“曾不下舆,脟割轮焠”,描写楚王饮食之精细,与齐王进食草草形成鲜明对比;

工具:雄戟、雕弓、劲箭、珠旗、桡旃、舆、微矰、孅缴。

其中部分名物描写虚假夸张、晦涩难懂,当世可能并不存在,少部分名称于《尔雅》中可得以探寻,但依靠奇崛想象、五彩铺陈,引人入胜,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及深厚的文学修养。对服饰的描写体现出汉代当时的人文思想、审美情趣、艺术张力,展示出了汉代大一统所带来的巨大文化成就。

(四)艺术修饰性状貌

山:盘纡茀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纚乎淫淫、般乎裔裔;

土: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缘以大江、限以巫山;

方位:外发、内隐、其北、其中、其上、其下、其东、其南;

武器:明月(装饰品)、劲、雄、雕、游、雷动猋至、星流霆击;

楚王:媻珊郣窣、怕乎无为、澹乎自持;

郑女:曼、纤、雾、郁桡溪谷、扬、削,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前两部分列举名物意象,该部分主要对名物的修饰性词汇、语句进行分析。其中四言句式居多,铺陈开来,描写山川、平原时采用广阔的视角,加之方位修饰词为主要特色,描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东、南、北、上等方位词绘声绘色进行描摹,一目了然,对称平衡之美清晰明朗。描写郑女时对其衣着进行精致刻画,身上垂挂着轻雾般的柔纱,好似深幽的溪谷,隐约缥缈,像神仙般若有若无,其妩媚动人之姿,呼之如画。对楚王仪态描摹也倾注较多笔墨,正面刻画其安然之神,突出君主的风范。

在整篇《子虚赋》描写齐国和楚国景色部分,其笔墨安排不均,除前后两部分较小比重描写齐国外,绝大部分着眼于展现楚国云梦大泽之壮阔、君主仪仗之繁奢。篇幅如此安排首先可能受地域文化影响。因高祖建汉后,功臣多为楚人,所以其好楚声,善模拟楚辞歌颂楚地物华天宝,风物神秘也带有原始未知意味。其次与司马相如为蜀郡人有关,其对西南景物的描绘也是信手拈来。

三、汉大赋博物化小结

汉大赋内容广博,曾被视为古之类书,其映照有汉时代的社会发展历程。举凡壮观帝宫、帝王之狩猎、祭祀、娱乐等各种盛大场面,帝都之商贾、游侠、辩士、民间艺人的各种活动以及各地奇禽异兽、奇花异木、奇土异山等,都是赋家所描述的对象。伴随大一统盛世发展,汉初自由风气随之弱化,儒家思想地位越来越重,士人思想更趋向于为统治阶级服务,赋家将自我更多地融入于广袤社会视野中,进行歌功颂德创作。

汉大赋的博物化风尚,一方面启发后世如建安后许多诗文,于文学史上举足轻重,如班固《汉书·叙传》[5]中称相如赋:文艳用寡,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多次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从另一方面分析,描写上也多采用虚构夸张手法,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王充《论衡》总结为“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定是非,辩然否之实。”[6]过分雍容富丽不可避免夸大其词之嫌,诚然,汉赋、骈文式微,被认为华而不实,但是作为一代文学正宗,其美刺功用、描摹艺术特色都是值得细细咀嚼的。

[1]刘勰.文心雕龙(卷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葛洪.西京杂记(卷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洪迈.容斋随笔(卷二)[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4]龚克昌.中国辞赋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5]班固.汉书(卷一百)[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6]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责任编辑:周静)

I207.22

A

(2017)03-0048-03

2017-05-04

杨正娇(1994-),山东日照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司马相如博物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意象、形神
博物馆奇妙页
钓得「金龟女」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