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的语言特色

2017-01-27黄红霞

淄博师专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报比喻语言

芜 崧,黄红霞

(1.长江大学 语言研究所,湖北 荆州 404023;2.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04023)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的语言特色

芜 崧,黄红霞

(1.长江大学 语言研究所,湖北 荆州 404023;2.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04023)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堪称公文写作的范本。公报词语丰富,表意精准,修辞包装,语言生动,语气得体,刚柔相济,具有很强的语言特色。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语言;特色

Abstract:The communiqué of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an be regarded as a template for document writing for its rich words,precise expression,rhetorical packaging,vivid language,decent tone,which has strong linguistic features.

Key words: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language;feature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是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堪称公文写作的范本。本文谈谈它的语言特色,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

一、词语丰富,表义精准

公报在用词方面,十分丰富,而且表义精准,为语句的表情达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几点:

1.大量选用行业词,表达大众化的通用义。“行业语如果为全民所使用,就有可能成为通用语,有的还可能意义泛化”[1](P163),这就是语义学上所谓的“科学义位普通化”[2](P129)。它不需要创造新词语,只是“利用旧词赋予新义,这就引起词义演变,或旧义位发生各种量变,或增加一个引申义位,或旧义位发生各种质变(深化或升降等)”[2](P262。公报中运用了许多行业词,其引申义已经稳定。

其中有农业和商业领域:“渠道”本指引水灌溉的水道,比喻门路或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讨价还价”本是商业术语,在公报中比喻个人向组织提条件:“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铁”比喻严明、严肃的:“铁的纪律”。

生物和建筑领域:“根本”本指植物的根,比喻事物的核心或重要部分,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生命”比喻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存在下去的性质:“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灵魂”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支柱”本指起支撑作用的柱子,比喻中坚力量:“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根基”本指房屋的地基,比喻事物的基础:“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

医学和军事领域:“解剖”本是针对有生命的动物的,比喻对抽象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血肉”比喻关系密切,如“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武器”比喻工作或斗争的工具:“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防线”本指防御敌人进攻的阵线,比喻抵御坏思想的地方:“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筑牢”本是建筑词语,在此借来形容抽象的事物。

2.选用兼类词(由形容词而兼的动词),使语意表达得十分精确。例如“畅通”本为形容词,义谓畅行、顺利通过,在公报中表达的是带宾语的动词义——“使……畅通”:“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又如“规范”“纯洁”和“严明”也是形容词,在公报中都是表达动词义的,义谓“使……规范(纯洁/严明)”:“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必须严明党的纪律”。

“左右”本是方位名词,在公报中用的是动词义——支配或控制:“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3.选用成语,使语言的风格显得古朴典雅。公报选用了许多成语,诸如:令行禁止、光明磊落、从谏如流、颐指气使、阿谀奉承、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清正廉洁、徇私枉法。它们穿行于大量的常用词语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古典文化风景,显示出语言的文化品味和异于现代风格的典雅风格。

4.选用带有词缀或类词缀的合成词以及重叠词。诸如: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先进性、纯洁性、净化、中国化、弱化、生命线、幸福线;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权”为意义还没有完全虚化的类词缀);拉拉扯扯、吹吹拍拍。

5.使用简称,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简练经济。诸如“三个代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三会一课”制度,“八项规定”。

6.使用新词语,使语言表达得新颖别致。诸如:供给侧改革、零容忍、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廉洁政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核心价值观。

还有一些新提法值得注意,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风清气正”,“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此外,短语的准确使用也值得称道,如“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组织监督”是“自上而下”,“民主监督”就是“自下而上”:二者不能换位;同级就是“相互监督”。

二、修辞包装,语言生动

公文语体不像文艺语体那样多用修辞手段来打扮或包装语言,但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和可读性,也会适当地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公报采用修辞手段主要是追求文本形式上的美态。王力先生曾经指出:“语言的形式之所以能是美的,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3](P461)公报就有这些美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采用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甲)除了成分的排比,还有句子的排比,如:“(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乙)

这些排比的使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音韵和谐,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体现了语言的齐整美或形式美。

其次,采用对偶,体现对称美。如“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

其三,采用顶真,体现“回环美”:“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

其四,在排比格式中穿插词语的反复,强调有关内容。如“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复用“法”是强调法律的神圣,不可动摇、不能藐视;“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复用“深入”是强调干部的工作作风。此外,在对偶中也有词语的反复,比如“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复用“官”是强调为官要“取之有道”;

公报除了追求形式美,还追求其他修辞效果:

其一,采用比拟,转换描写角度,便于理解。有拟人:“把纪律挺在前面”。“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有拟物:如“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把抽象的“党内”比拟成具体的“藏身之地”。“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用具体的“宽松软”来形容抽象的“执行纪律”的态度。

其二,采用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刻为浅显。比如“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中的“老爷”,比喻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的人。下文的“锐利武器”比喻斗争的工具。许多行业词起初都是临时的比喻手法,但久而久之,语义便稳定下来,如上述的“行业词”。

其三,还采用仿词,追求新颖别致。如“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中的“两面人”是仿“两面派”而造的,指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人。

公报除了追求齐整美或形式美,还追求整句与散句相结合、长句与短句相结合所显示的“参差美”。古代学者曾论及长句和短句的优缺点:“句既有异,声亦互舛,句长声弥缓,句短声弥促。施于文笔,须参用焉。”(遍照金刚)

当然,不管哪种情况,“忌在于频繁,务遵于变化。”当适可而止。公报以长句居多,其中穿插了少量的短句,避免了全用长句的单调,显示出参差美。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以上是视觉修辞,下面谈谈听觉修辞效果。著名作家老舍曾经指出:文章“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之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4],这种美态突出地表现在公报语言多采用“2+2”音步的四字格“复合韵律词”[5](P3),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具有齐整美。正如日本学者遍照金刚所说:“至于四言,最为平正,词章之内,在用宜多,凡所结言,必据以为述。”因而公报运用了大量的四字格,如上文举到的排比(甲),又如:“(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俯拾即是。

此外,还采用三字格的“超韵律词”[5](P3),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正如张斌先生所言:“三音节的语言单位的特点是活泼、轻快,但是单独使用容易使人产生一种不稳定的感觉”[6](P290。但公报采用几个三字格连用,克服了“不稳定”的弊端。有的是“2+1”音步:“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有的是“1+2”音步,如乙,又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此外,五字结构也给人不稳定的感觉,公报也采用了连用两三个的办法来克服,如“(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三、语气得体,刚柔相济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存在“语气之轻重,口吻之疑似”。公报在提到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时措辞严厉、语气强硬,使用了“严厉”“坚决”“全面”“从严”等形容词和“不准”“(决)不能”“必须”“一律”“特别(是)”等副词以及“禁止”“严禁”“应该”“反对”等动词。比如:“全面从严治党”,“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还使用了一些代词性短语“任何……”,表示周遍性,即在特定的范围内全都如此、没有例外。诸如:“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

某些名词的使用也加重了语气,如“高度”:“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述语气强硬的句子必将起到对党员或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警示作用和对腐败分子的震慑作用。

而其他内容比如涉及制度的建立或完善以及党内的政治局面时,语气又比较和缓,例如“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第三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老舍.民间文艺的语言[J].中国语文,1952,(1).

[5]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张斌.现代汉语语法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黄加成)

H109.4

A

(2017)03-0038-03

2017-03-29

芜崧(1959-),男,湖北江陵人,长江大学语言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其方言的教学与研究。黄红霞(1992-),女,湖北建始人,长江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公报比喻语言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语言是刀
买椟dú还珠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速读
民航空管2018年运行统计公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从公报解读2014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