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佳方案”
——石油石化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模式比较与路径分析
2017-01-27李月清
■ 本刊记者 李月清
寻找“最佳方案”
——石油石化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模式比较与路径分析
■ 本刊记者 李月清
最多两年时间,一场涉及数百万人的国企去社会化改革将落下帷幕,届时与国企相伴而生的“三供一业”管理模式将成为历史。
这可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最复杂、涉及面最大的改革,以至于在剥离1.1万个国企职能机构、分离72.24万人之后再度重启;这可能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最棘手、最容易引发争议的改革,以至于需要除国资委之外,更多地方政府和部门、更多社会机构和社会资本全方位参与解决;这恐怕也是史上最严厉的国企改革方案设计,不仅由顶层直接推动,而且确定了清晰的路线图和精准的时间表。
按照时间表,根据《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指导意见》,A、2016年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分离移交工作;B、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C、2019年起,国企不再以任何方式承担相关费用,且“不得在工资福利之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也就是说,国企分离移交“三供一业”这项改革的时间节点是2019年。
事实上,国家层面早就着手企业社会职能剥离工作,虽说这些剥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果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在企业经营效益好的时候,将企业部分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尚且如此困难,如今企业效益面临较大压力,继续推进这项工作难度会更大,但这也凸显了政府为国企减负的决心。
政府为何花费如此大力气,不遗余力推进这项国企改革?剥离移交为何从占企业办社会总量最大的“三供一业”开始?企业承担“三供一业”为何是低效率的,是社会分工的退步?政府和企业“角色错位”,为何会破坏社会效率和公平?而政府和社会承接企业社会化职能,不仅可以给企业减负,还可以明确二者的不同定位,使企业回归市场主体地位?
一连串问号,都将在两年内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