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挡加速转型升级
——炼化企业深化供给侧改革突围产业发展困境

2017-01-27牟雪江

中国石油企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炼油炼化乙烯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换挡加速转型升级
——炼化企业深化供给侧改革突围产业发展困境

□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随着这个春天的到来,石油石化行业传来最为暖心的消息:“石化行业终于结束了连续20个月的负增长态势”,炼油业、化学工业效益持续增长,驶入产业提质转型升级快车道。

3月1日,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信息显示,2016年,石化行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3.28万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6444亿元,与2015年基本持平;其中化工行业主营收入9.2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利润总额5073亿元、同比增长11.7%。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我们看到,曾经受国际油价高企和国内价格严重倒挂等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深处亏损泥潭的我国炼化企业在低油价期间,抓住机遇,通过优化运行、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等深入扎实的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大提振了行业发展信心。

中国石化新闻办3月2日宣布:“十三五”期间,公司计划投资2000亿元,优化升级打造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说,优化升级打造四大世界级炼化基地是适应全球石化产业集群化、规模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整体迈向中高端的战略举措,更是提高中国石化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2%

2016年炼油业效益持续高速增长,利润总额逾17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超过120%。同时,化学工业效益也持续改善,利润创新纪录,增幅近12%。

整体提质增效见成效

在2015年石化全行业主营收入下降6.1%、利 润 下 降18.2%、进 出口总 额 下 降22.1%的情况下,2016年石化行业实现收入增长及部分行业实现利润增长,功不可没的成效首先来源于产业整体提质增效。

来自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炼油业产品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国V汽柴油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由于成本下降及优质优价的原因,2016年炼油业效益持续高速增长,利润总额逾17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超过120%。同时,化学工业效益也持续改善,利润创新纪录,增幅近12%。特别是基础化学原料提质增效最为显著,利润增速达38.1%,对化工行业利润贡献率达70%;合成材料利润也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增幅达41.8%,位居化工各行业之首,贡献率超过38%。

油价长期低位运行,倒逼炼化企业重新定位,并成为石油企业新的增长点。

2015年以来,国际油价连创新低,市场需求不旺,成品油需求低速增长,特别是柴油需求萎缩,同时,国家能源政策调整,进口原油使用权放开,成品油价格市场化加快,国内产能过剩状况加剧。中国石油炼化板块面对不利环境,紧贴市场,在调整结构、优化资源、深化改革、降本减费和控制风险等方面取得良好实效,实现了增量增销增效。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业务板块整体扭亏为盈,实现经营利润48.83亿元,同比扭亏增利284.43亿元。其中,炼油业务受益于生产经营优化运行和加工环节毛利上升,实现经营利润46.90亿元,同比扭亏增利118.45亿元;化工业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成本费用,实现经营利润1.93亿元,同比扭亏增利165.98亿元。2016年,受益大石化周期景气特别是烯烃景气和低油价,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前三季度贡献税前利润约85亿元,吨乙烯税前利润超过2000元/吨,创近年来新高,从而使炼化板块成为公司业绩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经过持续优化,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规模布局更加完善,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建成四川石化、广西含硫油配套两个南方战略工程,完成宁夏、呼和浩特、庆阳和乌鲁木齐炼油扩能改造,投用大庆、抚顺、四川三大乙烯项目,炼油高效产品比例提高了12.6个百分点,化工品牌化产品比例提高了4个百分点。

油价对于炼油和化工板块的绝对影响这一组数据足以证明。2014年,中国石化炼油板块亏损19.5亿元,2015年开挂逆袭实现净利润210亿元;2014年,中国石化化工板块亏损21.8亿元,2015年强势发力实现利润197亿元。

中国石化逆袭的背后,不仅只是受益于低油价和油价反弹中的优势成本,以及无可比拟的市场主导地位(大部分炼厂地处消费量高的优质地区),更是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市场资源供应充裕,甚至是过剩因素带来的挑战,全力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收获。其中,炼油板块稳步推进13家企业的炼油项目改造,加快装置结构调整,大力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柴汽比总体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016年炼油板块成为中国石化盈利的绝对主力,前三季度,其税前利润人民币435.04亿元,同比增加183.12%,5.8美元(税前)的单桶炼油利润更是超过了上一波2009年低油价期的4.6美元/桶(税前);化工板块强化原料、产品、装置结构调整,吨乙烯原料成本逐年降低,合成树脂专用料比例提升15个百分点,合成橡胶专用料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合成纤维差别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更多效益。

由此可见,过去一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炼油板块面向市场新要求,增产优质清洁油品,紧跟市场需求新变化,调低柴汽比;石化板块面向差异化和高端化,优化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合成树脂新产品和专用料比例进一步提升。这些例子说明很多石化企业已经将结构优化调整提上日程,未来随着市场驱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石化行业还将进一步优化结构,补齐短板。

产业进入分化调整期

如果说,上游及服务业务受到了低油价的冲击,那么炼化业务就是搭上了此轮低油价的顺风车。但是事实上,低油价下更能反映出炼化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就拿石化行业在进入低油价期还出现了连续20个月的负增长态势来说。

时间倒退20个月,是2015年4月。这个时间点,对于炼化行业来说,正是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二季度分别受库存损失和库存收益影响的波动期。

熟知炼油化工行业行情的人都知道,国内用来炼化的原油中,超过60%来自于进口,进口原油中50%又来自于中东。在油价下跌的过程中,原油运送到企业,价格便已经比购买时降低,再加上原料与产出之间存在的45天左右的时间差,这样就造成了在国际油价下跌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炼油企业原料成本高位运行,另一方面则是直接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了的成品油价格和石化产品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疲软,带来的企业产出收入不断缩减。

例如,中国石油炼化板块2016年5月的生产经营分析显示,剔除政策因素后,2015年,盈利的炼化企业从15家缩减到10家;2016年一季度,盈利企业则从23家缩减到18家。也就是说,即使在最为有利的低油价时期,1/3的炼化企业仍处于事实上的亏损阴影下。

原因何在?产能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带来价格“失势”。

有数据显示,经过新世纪以来的高速发展,2000年到2013年国内炼油能力、加工量年均增量分别是7.5%和6.9%,能力超过加工量,2015年炼油能力已经达到7.74亿吨,炼厂的平均开工只有68.5%,比国际水平低14.8%,产能过剩已经高达2亿吨。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2016年度石化行业产能预警报告》显示,从炼油行业来看,2016年度炼油能力维持在8亿吨左右,需求约6.8亿吨,产能超过需求1.2亿吨。

从全球来看,2016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5.79亿吨/年,比2015年的44.74亿吨/年增长2.34%,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速。近年来新增炼油能力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作为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亚太地区,产能达到13.83亿吨/年,较上年增长近6600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33.9%。同时,2016年,全球炼油毛利没能延续2015年的上升势头,出现下滑。全球平均毛利为7.96美元/桶,比2015年的8.49美元/桶下降6.2%。

全球炼油能力已出现过剩,尤其随着中东、亚洲一些大型炼油项目的投产,亚洲地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炼油能力将会严重过剩。就国内来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炼油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约为7.5亿吨,但每年实际原油加工量只有5亿多吨。化工行业结构性过剩更为突出。受产能过剩影响,2015年,通用树脂年均价格跌幅超过10%,烧碱、电石、甲醇价格跌幅分别达8%、12%和20%;氮肥、氯碱等出现行业性亏损;无机盐、甲醇、轮胎制造等行业利润连续两三年下降。

2016年石化业经济运行的一个明显特征

2.34%

2016年全球炼油能力达到45.79 亿吨/年,比2015年的44.74亿吨/年增长2.34%,是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速。是行业经济增长分化显著。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原油产量降幅达6.9%,为2010年以来首次下降。汽油、煤油产量增幅分别为6.4%和8.9%,柴油则下降1.3%。主要化学品中,无机化学原料产量增幅仅为2.2%,但有机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增幅分别为5.7%和8.0%。

从石化行业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处于或接近上游的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较差,越接近终端市场的行业运行情况越好。利润差距也在拉大。比如,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领域企业利润率较高。其中。一些细分行业中企业的民营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充分有效,经营模式多样化,既保证了较为平衡的供需关系,也确保了产品价格稳定。

数据显示,无机酸碱、化肥、轮胎等大宗基础化学品过剩,而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产品严重缺乏。2016年,石化业贸易逆差达1360.8亿美元,逆差最大的合成树脂达326.8亿美元、有机化学品达105.9亿美元、合成纤维单体达54.1亿美元、专用化学品达24.1亿美元;一些高端化工产品自给率不足40%,还有一些产品的对外依存度甚至超过50%,这些化工产品在建筑、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巨大需求尚待满足。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分化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且很可能成为长期现象。

供给侧改革破解深层次矛盾

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炼油产能将一改过去两年减少或略增的态势转为显著增长,位于昆明的云南石化和位于惠州的惠州炼厂二期开工,算上地炼将开工的700万吨和华北石化扩建的500万吨产能,共有3500万吨新增炼能等候上场。而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6年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3亿吨,同比下降1%。对于开始出现萎缩的中国成品油消费市场而言,这样的产能扩张幅度显然值得警惕。

事实上,除成品油、合成纤维基本实现自给外,目前我国主要化工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对二甲苯、乙烯当量自给率不足50%,高端石化产品自给率约为30%。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主要石化产品需求依然增长较快。

企业要在“低端拥挤、高端短缺”的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的环境里生存就必须下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过去的两年,在炼化板块改革动静最大的就是中国海油了。

作为中国海上最大的油气生产公司,中国海油炼化和销售板块起步较晚。在这场低油价围困期,中国海油受到的冲击最大。和国内其他石油石化企业一样,中国海油炼化产业优化整合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刻。2015年10月,中国海油炼化产业改革重组工作正式启动,6家公司合并为1家,精简机关编制200人,成立3个大区销售公司,建成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为了让重组改革释放更大活力,2016年,炼化公司以“高起点、差异化、协同创新”的发展定位,重组后的炼化公司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原油资源配置方面,将原油优先配置到能创造更好经济效益的企业,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整体增效;成品油配置方面,按物流成本最低,整体效益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提升成品油直销批发、零售和化工品销售的盈利空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做强优势领域,不再投入或逐步退出无竞争优势领域。

按照“控总量、调结构、补短板”的发展原则,炼化公司大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依托惠州石化基地,公司打造炼油—乙烯—芳烃—合成材料—有机原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发挥大榭基地靠近江浙市场的优势,以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为发展重心,适度增加规模,延长产业链;利用海油原油资源,保持中沥公司和泰州石化高端沥青和高品质润滑油生产优势,做专做精沥青和润滑油业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海疆”变压器油和“海疆”环保橡胶油得到市场高度认可,使炼化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大变压器油供应商。

改革重组一年后的中国海油炼化公司,在整个石油行业深度调整阶段,各项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产品实现升级,2016年全年实现利润101.8亿元,完成预算的176%。

过去的一年,上下游业绩相抵,收获业绩最多的当数中国石化了。除了炼油板块盈利大增,中国石化旗下化工业务效益也非常好,确保了中国石化完胜2016年。

《战国策·中山策》:“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历史佐证,乘胜追击,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最佳时机。

中国石化的“乘胜追击”,放出的重磅消息就是: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四大基地全面优化升级。升级后的各大炼化基地的产能将接近或超过目前世界级炼化基地3000万吨/年炼油能力、100万吨/年乙烯能力的规模水平。炼油总产能达到1.3亿吨,占中国石化产能的45%,占国内产能的17%;乙烯总产能达到900万吨,占中国石化产能的65%,占国内产能的31%。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投入2000亿元资金,打造四个世界级炼化基地,如此大手笔的投资会不会有负作用?王玉普给出的解释是:我国炼油能力虽然过剩,但集中度远远不够,急需优化。

炼油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采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联合布局,原油加工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同时,按照炼化集约模式发展,可在供水、供热、供电、节能、环保及安全等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面实现共享,节省建设投资10%以上,提高节能减排效果15%左右。炼化集约式发展可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是国内外石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石化产业“十三五”期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只有形成规模,才有竞争力”,王玉普说,世界石化产业的显著趋势是规模化和集群化。与石化强国相比,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都有距离。

资料显示,美国52%的炼油产能、95%的乙烯产能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日本85%的炼油产能、89%的乙烯产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地区。韩国蔚山年炼油能力达4200万吨、乙烯产能340万吨;新加坡裕廊年炼油能力达6732万吨、乙烯产能387万吨。国内炼油规模虽然很大,却形不成真正的规模化。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炼油国,国内炼厂多达240家,除藏黔晋渝4省市区外,其他各省市区均建有炼厂,平均规模仅为308万吨,远低于742万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王玉普说,从产业集中度看,我们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规模小布局分散,必然导致能耗物耗高,投入产出比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竞争力。因此,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我们是优化炼化基地,并不是增加新的产能。也就是说,把原来老厂的分散能力集中起来,使单个企业的规模做大,但总量并不增加。这既没有背离国家政策,还有助于产业升级。”

中国石化打造四大炼化基地,重点是产

25%

炼油是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采取炼油、乙烯、芳烃一体化联合布局,原油加工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品迈向中高端,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茂湛基地:茂名石化+中科石化。

茂名石化是我国生产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之一。中科炼化是中国与科威特合资的大型炼化一体项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合资炼化项目之一。项目选址湛江东海岛,一期投资352.4亿元。茂湛基地就是以优化茂名石化炼化结构调整项目群,建设中科炼化项目为主线。建成后茂湛基地将形成年炼油能力3500万吨,乙烯180万吨。

镇海基地:延伸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

镇海炼化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2016年镇海炼化加工原油2012万吨,生产乙烯112万吨。镇海炼化2010年建成投产的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绩效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镇海炼化炼油竞争力也被连续评价为亚太地区炼厂第一组群。镇海基地以优化镇海炼化一体化项目为主线,并为上海赛科供应部分原料;建成后,镇海炼化基地将形成炼油能力3300万-3800万吨,乙烯180万-220万吨。

上海基地:上海石化+上海赛科+高桥石化。

上海石化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综合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成品油、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生产企业。上海赛科是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BP出资组建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外合资石化项目之一,具有世界级上下游一体化的特点,体现了规模经济效应。而位于浦东新区的高桥石化,是全球DCP最大的生产商,聚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苯酚丙酮、橡胶装置规模国内名列前茅。因此,上海基地以上海石化、上海赛科区域资源优化和高桥石化提升调整为主线;建成后,上海基地将形成年炼油能力2600万吨,乙烯259万吨。

南京基地:金陵石化+扬子石化。

金陵石化是中国石化第三大原油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清洁汽油和航空煤油生产企业,同时也是亚洲最大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扬子石化除了拥有炼油、乙烯、芳烃等58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还有89套环保处置设施和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发电、发汽、供水、污水处理等配套公用工程和物流设施,是中国石化重要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南京基地将以调整老基地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建成后年炼油能力3600万吨、乙烯240万吨。

王玉普说,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下跌,世界产油国也开始转型。过去油价高,他们只要卖油就可以赚钱,现在油价低,这些国家也开始往下游发展,纷纷建设炼化企业。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打造中国石化的品牌,让中国炼化技术、设备和标准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的第三张名片。如果说第一张高铁,第二张核能,那么我们炼化企业就应该做成第三张国家名片,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

王玉普算了一笔账:四大基地全面优化升级后,将完成增量投资2000亿元,按2015年均价体系(布伦特原油54美元/桶),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亿元,上缴税费1700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增加2200亿元、500亿元。他说,“投入产出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2000亿元投资将可带动下游近万亿元的投资,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国家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

“一雷惊蛰始”,可以说,中国石化将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节能减排标准推进基地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示范。

猜你喜欢

炼油炼化乙烯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兰州石化80万吨乙烯机组一次投料开车成功
中国将引领全球乙烯产能增长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