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
2017-01-27余忠阳
余忠阳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浅析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
余忠阳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跨国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进入人们的视野。在现行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和国际间打击共同犯罪协助条约都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实践需要,因此更好的发挥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才能更好的打击跨国犯罪。根据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相关概念等理论基础,结合常规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我国应该把劝返作为我国实践中的首选,并且少用慎用非常规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
司法协助条约;引渡;替代性途径;遣返
一、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国际司法协助的概念。国际司法协助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为有效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依据相关的国际条约或双边互惠原则,直接或在国际组织协调下进行的刑事司法互助,代为履行一定的诉讼事宜的司法制度。[1]引渡的概念。引渡是指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追捕、通缉或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2]
引渡的替代性途径涵义。引渡的替代性途径就是当引渡遇到法律障碍时,通过其他方式克服法律障碍实现和引渡同等的效果。[3]本文主要从引渡的替代性途径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是常规的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引渡的替代性途径,第二是非常规的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引渡的替代性途径。
(二)替代性途径的作用
由于各国历史进程不同,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多样的司法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在国际司法协助过程中各国的司法利益诉求不同,遇到跨国间的犯罪案件时,引渡方式极易陷入死胡同。无司法协助条约下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为各国突破其国内法律障碍,顺利遣返犯罪分子,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震慑国内犯罪分子提供了渠道。
二、常规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阐析
移民法替代性途径。该替代性措施是通过移民法,取消逃犯在居留国的合法证件等手段,剥夺其在居留国的合法居留身份,而使居留国将其遣返回国的方式。[4]如杨某案。杨某2001年12月逃往美国。虽然中美没有引渡条约,但是美国采用了引渡的替代性措施,完全用移民法的形式,直接将杨某作为非法移民遣返回中国。
劝返替代性途径。劝返,顾名思义,就是劝告犯罪嫌疑人返回本国接受审判和处罚。劝返的关键是利用语言攻势,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里防线,达到犯罪嫌疑人自动回国自首的效果。如孔某案。2015年,孔某主动回国自首,其涉案诉讼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刑事法替代性措施。该措施是当该逃犯的犯罪行为同时已经触犯躲藏国的刑法时,请求国可以向其躲藏国家的司法机关提交该逃犯的罪犯证据,促请并支持躲藏国对逃犯的刑事诉讼活动。[3]如余某案。在中美司法部门的密切合作下,2001年美国地方法院对余某进行了有效审判,并于2004年将其驱逐出境并押送回中国,余某最终能被成功遣返回国就是源于对刑法替代措施的有效利用。
三、非常规司法引渡的替代性途径阐析
诱骗形式之途径。诱骗是一种欧美国家常用的非常规替代性途径,通常采用电话邮件或其他正当理由促使被诱骗者进入目标国,进而采取抓捕和后期审判判刑。如某大学教授张某。美国以学术探讨为名,行抓捕之实,将张某诱骗至美国进行司法审判。
变相绑架形式之途径。一般是指一国政府或司法部门为达到对他国公民的审判和诉讼活动,进入当事人原母国或第三国将其抓获,限制其人身自由,便于本国诉讼审判活动。如马某案。马某遭到了美国的无端逮捕,期间被切断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处于完全被软禁状态,通常他们只是用所谓的“证据”来达到抓捕的目的,一般不经过严格的司法审查和证据收集分析。
四、相关建议
积极借鉴国际间移民法替代性途径。移民法替代性途径是我国与外国之间较常用的遣返方式,使用量上远超过其他两种常规方法,本途径的运用使得当事人母国的司法资源投入较少,被请求国主要是通过启动本国国内的司法程序,特别是通过本国的移民局提供的材料和其他有力的证据,证明潜逃犯罪分子的不合法移民条件,形成判决书,据此遣返犯罪分子回其母国的机制,值得我国接受和采用。慎重使用刑事法替代性措施。刑事法替代性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一国的司法审判优先权,我国在使用上还是应当慎重的。积极广泛运用劝返替代性途径。劝返替代性途径无疑是最有利于犯罪分子原母国的方式,相关人员通过做思想工作,突破犯罪分子的心里防线,规劝犯罪分子归国自首,达到遣送回国的效果。我国各级政府和人民法院历来都是善于运用这一方式的,在今后打击潜逃犯罪分子时,劝返途径是应当大量运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的。
[1]吴嘉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引渡制度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2]王铁崖主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8:134.
[3]黄风.境外追逃问题研究[A].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与文献[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8.
[4]王倩.引渡制度及其替代措施之探究[D].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14.
D997
:A
:2095-4379-(2017)27-0221-01
余忠阳(1991-),男,江西九江人,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法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