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媒体融合中积极拥抱新闻生产变革

2017-01-26李义杰

中国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具理性虚拟现实变革

│李义杰│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潮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新闻生产和舆论生态发生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智能手机、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正在对传统新闻生产进行颠覆和重构,旧的新闻生产方式和理念被打破,新的新闻生产方式和理念正在产生,技术所表现的“创造性破坏”力量越来越突出。如何利用好新传播技术,把握好新闻生产内容,创新产品供给,同时坚守新闻专业精神和使命担当,成为当前媒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积极拥抱变革,认清新闻生产中的变与不变。应对当前新媒体技术变革,把握新闻生产的变革方向,首先应该明确新闻生产变革中的变与不变。从“变”的角度讲,目前的新闻生产实践表明,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重组了生产流程。从新闻传播形态来看,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了大数据新闻、客户端新闻、视频直播新闻、虚拟现实(沉浸式)新闻等新形式。从采编组织方式看,新传播技术使新闻生产向集约化和多元化局面发展,如众筹新闻、中央厨房、用户生产内容(UGC)等形式,央视的“中央厨房”媒体融合实践、《新京报》对视频直播新闻的探索、甘乃特集团的“未来新闻编辑部”改革计划和《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收购后进行的组织营销改革等都是这方面的变化。而更为深刻的或许是对既有新闻生产范式和理念的冲击和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生产中权力关系的转移,如在从“传者”中心到“用户”中心的转变中,为迎合用户需求变化,当前新闻生产至少要做到及时性、参与性、互动性三方面,而对及时性的强调常常意味着“报得快”比“报得准”更重要。此外,还有UGC、视频直播新闻涉及的隐私、敏感内容、数据新闻生产中数据的合法性、代表性等问题。无疑,新媒体技术导致的新闻生态变化给新闻生产操作带来的是结构性影响。

但在变革的颠覆中,我们仍然看到了一些不变或不能变的“东西”。一是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及应该坚守的职业伦理道德。无论媒体生态和新闻生产方式如何变化,或新媒体技术带来何种冲击,新闻的公共性、客观性、规范性、真实性等长期形成的观念不能变。二是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和舆论阵地,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不能变。中央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出台的关于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中,对媒体宣传舆论阵地的定位及党管媒体原则的强调始终未变。

深刻把握变革,坚持新闻生产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工具理性强调对工具的使用和效率的追求,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而价值理性则是相信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达到目的的动机纯正和手段正确,不关心结果。在当前媒体变革中,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及新闻生产方式的颠覆,往往会引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如当前一些新媒体频发的虚假新闻和侵权事件等。因此,要深刻把握新闻生产变革,将新技术应用与新闻生产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担当有机结合,需要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才能使传统媒体在新闻生产变革中成功实现转型和超越。一方面,新闻媒体在新技术驱动下革故鼎新追求更好传播效果的同时,不能丢掉新闻应有的专业精神及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必须积极追求和拥抱新技术,通过对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更好地去履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承担的责任。

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只有有机地把握住二者的脉络及其发展,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常变常新。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虚拟现实变革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学校园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变革开始了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