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移动游戏出版环境与发展初探

2017-07-20于嵩昕

中国出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移动游戏游戏用户

□文│姜 波 于嵩昕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移动游戏已经成为当今网络游戏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作为网络内容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游戏出版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移动游戏出版在中国网络游戏出版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中国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是促进中国网络游戏出版发展、推进网络内容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移动游戏出版:中国网络游戏出版的新阶段

与中国现代出版产业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国网络游戏出版的历史相对短暂。既往的研究从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有无出版权的角度将中国网络游戏出版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年到2003年年底,这一阶段的网络游戏须由具有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的电子出版物出版资格的出版社出版。也就是说,网络游戏运营公司只有游戏的经营权,而没有出版权。第二个阶段是2003年年底至今。2003年年底新闻出版总署发出批复,正式同意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网游运营商具有网游出版资格。这标志着游戏运营商可以自主出版网络游戏了,集出版权和运营权于一身。[1]网络游戏出版是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把互联网游戏软件作品发送至电脑、电视、手机等用户终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一种出版行为。[2]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说,网络游戏出版都与传统出版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随着移动游戏的出现而变得更加明显。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宽带业务的发展,移动游戏开始在网络游戏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成为主角。这一新变化使得网络游戏出版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新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网络游戏出版所面对的移动游戏人群数量逐渐增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游戏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手机游戏用户规模首次超过客户端游戏用户、网页游戏用户和单机游戏用户,以47.9%的用户占比高居榜首。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网络游戏用户规模略有波动且增长缓慢,但移动游戏用户规模逐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5年已近2.8亿人。

图1 2012~2015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和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

第二,从移动游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来看,做好移动游戏出版势在必行。据数据之眼(DataEye)近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移动游戏行业年度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移动游戏市场占有率呈井喷式增长,已经成为游戏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见图2)。另外据调研公司APP Annie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游戏收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图2 2011~2015年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规模

第三,移动游戏出版数量逐年增多。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2015年3年间北京游戏出版数量基本趋于稳定,每年150~200款,然而,移动游戏的数量则有明显增加,从9款增至82款。上海移动游戏出版的数量上升也十分显著,《2014年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上海移动游戏出版数量占全部游戏出版的41.6%,相比2013年增长了近3倍。

第四,有关移动游戏出版的规章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自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游戏进行监管和指导。其中,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10年文化部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对规范网络游戏活动、指导网络游戏出版提供了法律基础。然而,在各部委颁布的关于网络游戏的法规中,直接与移动游戏出版相关的只有1部,即2016年6月颁布的《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的通知》。可见,我国移动游戏出版的法律规制建设才刚刚起步。

第五,移动游戏出版市场管理混乱、发展方向不清。由于移动游戏出版尚属于新鲜事物,国家对这方面的管控也处于摸索阶段,加之移动游戏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导致一些借“壳”出版,甚至不出版即发行的现象屡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网络游戏出版产业的有序环境。同时,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很多移动游戏还处在简单复制电脑版网络游戏或者国外经典游戏的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不利于移动游戏的长远发展。

二、移动游戏出版对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

移动游戏已经成为网络游戏的中坚力量。相对地,相关机构和部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出版制度、出版管理、出版策划、出版路径等方面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为移动游戏出版创造规范的制度保障、宽松的出版环境,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1.移动游戏出版制度: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完善出版制度建设

移动游戏出版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鲜事物,但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制度层面的缺陷逐渐暴露,规范移动游戏出版成为当下出版制度建设的关键。

在移动游戏发展势头正劲的同时,移动游戏出版行业乱象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和完善移动游戏出版制度建设显得尤为迫切。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这是中国政府推出的第一部针对移动游戏出版的专门法令。它是在全面总结当前中国移动网络游戏出版产业出现的新情况和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颁布实施的。在移动游戏出版界定、移动游戏申请受理及审批、企业准入、产品准入、移动游戏平台建设、内容质量管理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可以说,这部法规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健全了移动游戏出版制度,为做大做强中国游戏出版产业奠定了法制基础。

2.移动游戏出版管理:改进出版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理念

出版审批是移动游戏出版管理的源头。按照国务院“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阳光审批”的相关规定,在严格把关、仔细审查的前提下,移动游戏出版产业要在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上下功夫。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显示,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应完成材料的审批工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收到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材料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将决定通知省级出版行政主管部门。[3]按照 《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的要求,网络游戏出版前,必须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也就是说,在不远的未来,申请备案将成为移动游戏出版的常态,简化审批程序对于推进审批工作的全面开展意义重大。同时,移动游戏出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配合,对游戏内容加强审查管理、严厉查处非法游戏出版活动、规范游戏出版市场、切实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引导消费者科学地使用游戏出版物。[4]

3.移动游戏出版策划:体现移动媒体特性,充分发挥游戏互动功能

与个人电脑端网络游戏不同,手机网络游戏是以移动媒介手机为载体。因此,以手机的媒体特性为出发点,设计符合人们手机使用倾向的移动游戏作品是移动游戏出版商的制胜秘诀。从手机的技术特性来看,它具有即时性和可穿戴性两大特点。[4]这使得游戏玩家摆脱了电源、电脑屏幕以及椅子的束缚,随时随地可以登录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手机还承载着通话和沟通的重要功能,并且与电脑相比,手机的内存较小,显卡性能较差。因此移动游戏出版商要针对手机的这些特点,开发时长较短、体积较小、对显卡要求不高的网络游戏。针对手机用户可以随时登录的特点,移动游戏出版商在游戏设计中要鼓励使用者多次登录游戏,以满足手机用户“零碎”时间休闲的需要。互动性是网络游戏最重要的特性。很多网络游戏玩家都是因为在游戏互动中和其他玩家结下深厚的友谊,进而对游戏产生亲切感。为了交流的方便,现在很多网络游戏都设计了聊天交流工具。

4.移动游戏出版路径: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大境外游戏引进与本土化力度

中国移动游戏的发展要依靠自己的自主研发和开拓创新。这就需要深入分析国际游戏市场特点,通过政府倡导、打造平台、企业响应等多种形式,帮助中国移动游戏出版企业开拓视野,多渠道、多途径地增强自主研发能力。[5]2014年,上海自主研发的游戏营业额已经达到299.6亿元,这对于创新能力差的中国移动网络游戏市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在积极引进海外优秀移动游戏作品的同时,也要加强引进后的本土化改进,从简单的语言、形象本土化加工,向研发、运营等核心方面深入,使国外的优秀作品为我所用。[6]

三、结语

移动游戏的迅猛发展成为当今游戏市场不可抵挡的潮流。为适应这一潮流,中国出版业要在制度层面为移动游戏出版打造坚实的法律基础;在管理层面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优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意识;在移动游戏的策划方面紧紧抓住手机这一载体的媒体特性,研发适合移动游戏玩家使用倾向的游戏作品;在移动游戏出版的发展方向上,坚持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游戏作品的精华并将其本土化为我所用。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移动游戏出版产业才会朝着更加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移动游戏游戏用户
二季度全球移动游戏平均周下载量同比增长20%
Q1中国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超500亿元
关注用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360亿美元 中国iOS游戏营收排行第一
爆笑游戏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美日韩移动游戏出口贸易的成功经验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