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孚青事蹟編年

2017-01-25

国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康熙

陳 潁

李孚青是康熙年間相國李天馥[注]李天馥(1635—1699),字湘北,號容齋,科舉寄籍歸德府永城縣(今河南永城),生於廬州府合肥縣(今安徽合肥)。幼有“神童”之稱,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及第,歷任工部、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人稱“李相國”。著有《容齋千首詩》、《容齋詩餘》等,誥授光禄大夫。《文定公誥命四軸》:“爾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四級李天馥……特授爾階光禄大夫,錫之誥命。”詳參李寧主編:《李英世系文史編纂》,合肥:安徽省肥西印刷廠,1993年印刷。之子,家世貴顯,聰慧早達,十六歲中進士,散館授編修,著有《野香亭集》十三卷、《道旁散人集》五卷、《盤隱山樵詩集》八卷,另有散佚的詞賦作品,文學成就顯著。鑒於《中國歷代年譜總録》未收録李孚青年譜,相關研究幾屬空白,故筆者根據李孚青留存作品,同時參諸其同時代的各種别集、史料及當代研究成果,對其生平、著述及交遊等事蹟進行編年,以期促進李孚青生平及其詩歌研究。

清康熙三年[注]據其詩集序及《國朝進士題名碑録》,推其生年為本年。陶容、于士雄《歷代名人生卒年表補》亦載其生於康熙三年。(1664)甲辰一歲

四月出生,字丹壑。江南合肥人,祖籍永城。李氏家族有史可稽者可上溯至明代。明洪武初,其八世祖李英,黄岡人,以開國軍功授世襲廬州衛指揮僉事,因移居合肥。家世貴顯,聰慧早達。雖累世居高位,然皆好讀書。

時父李天馥傳見《清史列傳·大臣畫一傳檔正編六》、《清史稿·列傳五十四李天馥傳》、《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二十八歲,授檢討。母張氏,年齡不詳。《李氏續修宗譜》:“(天馥)繼張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孚青、孚蒼。”

康熙七年(1668)戊申五歲

祖父卒。父李天馥丁父憂回籍。李孚青隨父回合肥。《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

康熙十年(1671)辛亥八歲

父李天馥服闕,補原官。隨父回京。《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

康熙十一年(1672)壬子九歲

父李天馥充順天鄉試副主考。《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

康熙十三年(1674)甲寅十一歲

結識洪昇[注]洪昇(1645—1704),字昉思,號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戲曲家。康熙七年(1668)國子監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在“國恤”期間演所著《長生殿》遭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著有《長生殿》、《四嬋娟》、《稗畦集》、《稗畦續集》等。。洪昇投詩呈李天馥,稱其才,留館於家中。

冬,遊左氏園林,有詩紀事。《盤隱山樵詩集》卷六《遊左氏園林》自注:“以下三首(《即目》《寒景》《雪》)追録甲寅年十一歲作。”

康熙十四年(1675 )乙卯十二歲

父李天馥遷侍講學士。

王士禛[注]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一字子真,號阮亭,别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歷任揚州推官、翰林院侍讀、刑部尚書。王士禛乃清初詩壇盟主,論詩創“神韻説”,著述豐贍,有《帶經堂集》、《漁洋精華録》、《漁洋詩話》、《池北偶談》等著作三十多種。等至其家中飲酒,問及《左傳》、《國語》、《史記·秦本紀》中問題,對答如流。衆人驚嘆,以為“聖童”[注]王士禛:《野香亭集》序,載《清代詩文集彙編》第2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康熙十七年(1678)戊午十五歲

舉順天鄉試。嘉慶《續修廬州府志·文苑傳》:“文定公長子,年十五舉康熙戊午順天鄉試。”《野香亭集》王士禛序:“後四年,丹壑舉京兆。”

秋,結識毛奇齡[注]毛奇齡(1623—1716),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又字于一、齊于,號秋晴,又號初晴、晚晴等,蕭山城廂鎮(今屬浙江杭州)人。人稱西河先生。康熙十八年(1679)薦舉博學鴻儒,授檢討,充《明史》館纂修官,著有《西河合集》。。九月,毛奇齡應召博學鴻儒,至京師,李天馥舉薦之,並邀毛奇齡主其家。見李天馥《西河合集》卷首題詞。又《西河合集·七言排律卷》有《戊午九月予謬以入薦赴都奉謁李學士蒙賜晉接兼屢有請召陪侍讌集謹賦長律一十六韻志謝》可證。

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十六歲

二月,應會試、殿試,中進士,列二甲第三十一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注]朱保炯、謝沛霖編:《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毛奇齡《西河合集》序目卷二十一《李丹壑進士館選庶吉士賀屏序》。

春,結識趙執信[注]趙執信(1662—1744),字伸符,號秋谷,晚號飴山老人,山東益都(今屬山東淄博)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入翰林院。性輕狂狷急,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 “《長生殿》案”被革職。著有《閑齋集》、《秋谷先生遺文》、《飴山詩集》。。趙執信與李孚青在本年科考中為同榜進士,均選為庶吉士,故他們結識當在康熙十八年(1679)春[注]李森文:《趙執信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88年。。

康熙十九年(1680)庚申十七歲

父李天馥任内閣學士,與王士禛、彭孫遹、陳廷敬、施閏章、汪琬等互相酬唱[注]彭孫遹(1631—1700),字駿孫,號羨門,浙江海鹽(今浙江海鹽)人。順治十六年(1659)進士,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科第一,授編修,官至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工詩詞,與王士禛齊名,時號“彭王”。著有《松桂堂全集》。彭孫遹事蹟並見余祖坤:《彭孫遹行年考略》,《中國韻文學刊》2008年第2期。陳廷敬(1639―1712),字子端,號説巖,晚號午亭,澤州府陽城(今山西陽城)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字典》總裁。施閏章(1619—1683),字尚白,一字屺雲,號愚山、媲蘿居士、蠖齋,晚號矩齋,後人也稱施侍讀,另有稱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屬安徽宣城)人,順治六年(1649)進士,授刑部主事。汪琬(1624—1691),字苕文,小字液仙,號鈍庵,初號玉遮山樵,晚號堯峰,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順治十二年(1655)進士,預修《明史》。,一時傳為盛事。王士禛《漁洋山人自撰年譜》。

康熙二十年(1681)辛酉十八歲

是年授編修,後被授為儒林郎。據李森文《趙執信年譜》,知趙執信此年散館,授編修。李孚青與趙執信同年中進士,同時入館,當應同年授編修。《編修丹壑公敕命一軸》:“爾翰林院編修加一級李孚青……授爾為儒林郎。”(《李英世系文史編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壬戌十九歲

春,元配宋氏卒,後被贈為安人。《道旁散人集》卷一《悼亡詩》自注:“宋安人以壬戌春没。《編修丹壑公敕命一軸》:“爾翰林院編修加一級李孚青妻宋氏……贈爾為安人。”(《李英世系文史編纂》)

康熙二十三年(1684)甲子二十一歲

李孚青歸里,續娶王泳思[注]王舟,合肥人,字泳思,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曾任四川太平知縣,著有《巴吟泌園集》。詳參《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之女王子霞,王氏後被封為安人。王尚辰[注]王尚辰(1827—1902) ,字北垣,號謙齋,安徽合肥人。道光諸生,官翰林院典籍。著有《謙齋詩集》。詳參瀟瀟《譚獻在合肥的交遊創作與思想演變》,《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道旁散人集》跋:“太史年十六入詞館,甲子歸里續娶”,“太史為余家泳思觀察壻,二子皆王出”。王子霞乃進士王舟之女。王舟,即王泳思,曾在四川為官。王子霞幼年隨父客居四川踰十年,愛繪畫,生子昉楙、昉琳。《道旁散人集》卷一《悼亡詩·哭王安人作》自注:“安人幼隨外舅泳思先生官蜀,踰十年始歸。”《編修丹壑公敕命一軸》:“爾翰林院編修加一級李孚青繼妻王氏……封爾為安人。”(《李英世系文史編纂》)

弟孚蒼出生。據《道旁散人集》卷二《哭弟紫巖》、王尚辰《道旁散人集》跋:“庚寅,舍人殁,年二十七”,逆推可知其出生於本年。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二十二歲

以編修出任會試同考官。王尚辰《道旁散人集》跋:“乙丑分校禮闈,拔士仇滄柱等,得人稱最。”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丙寅二十三歲

長子昉楙生。《野香亭集》卷十三有《得家書寄二子楙琳》:“阿楙十三勤六經。”此詩寫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逆推可知昉楙生於本年。

春節期間,戚玾[注]戚玾(1635—1688),字後升,號緩耳,又號莞爾,泗州(今江蘇盱眙)人。著有《笑門詩集》、《泗州志》。詳參王澤強:《新發現的戚氏宗譜與戚玾生平事蹟補正》,《江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以下戚玾事蹟並出於此。至合肥拜訪,賦詩紀事。《野香亭集》卷一《次韻笑門登稻香樓》。戚玾《笑門詩集》有《丙寅除歲》。

正月十四日,喜表兄方楚邑《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梁縣方楚邑。”自秦中歸,賦詩紀事。《野香亭集》卷一《上元前一日喜方楚邑歸自秦中》。同卷有《贈方楚邑》。

早春,以詩見懷洪昇。《野香亭集》卷一《表兄過山齋對飲兼懷昉思》:“鶯花及早春,江梅思吾友。”洪昇《稗畦集》有《寄李丹壑太守》:“路判雲泥空悵望,交深車笠最相思。”

春,遊金陵。登臨王太守江樓,並和阮巖公《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金陵阮巖公。”韻賦詩。登秣陵南樓有詩示蔡歷。蔡歷,字龍文,江寧人,蔡祖庚(抑庵)子。《江蘇詩徴》卷一百三十八收其詩。《野香亭集》卷一有《薄遊秣陵客王太守江樓和巖公韻》、《秣陵南樓即事示蔡龍文》,卷中有《金陵雜書》、《秦淮夜雨》等詩,可知李孚青本年曾遊歷金陵。

初夏,自秣陵歸,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一《浦口留别》: “禾黍浄新雨,群動生夏音。”《歸途經田家作》:“歸途經江皋,麥秀半人長。”

秋夜,至洪以時《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黄山洪以時。”西齋飲酒,有詩記之。洪以時遊楚,寫詩送之。《野香亭集》卷一《秋夜飲洪以時西齋》、《送洪以時楚遊》。

秋,王廷徵《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吴門王廷徵。”至吴門訪友,寫詩送之。《野香亭集》卷一《送王廷徵訪友吴門兼訉江陰陸明府》。

冬,臥病在床,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一《臥病》:“癭床愁不寐”。有詩送査信斯。《野香亭集》卷一《送査信斯》:“山川銷黑髮,風雪渡黄河。”

康熙二十六年(1687)丁卯二十四歲

元夕夜,程漢赤招其飲酒,主賓宴飲,談笑甚歡,寫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二《元夕程漢赤招飲》。

春,有詩記其草亭野香亭。《野香亭集》卷二《野香亭》:“草亭臨水菜花繁,雞犬悠然又一村。

有次戚緩耳韻之作,同卷有詩懷之。《野香亭集》卷二《次韻笑門久雨》、《樓居懷笑門》。

送表弟歸永城,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二《送表弟歸永城》。

晚秋,徐公佑過張季文南畝宴集,並賦詩。李孚青有和其詩之作。《野香亭集》卷二《晚秋和徐公佑過張季文南畝宴集之作》。

深秋,經全椒至鎮江,有詩贈别妻子,留别親友。《野香亭集》卷二《答内人贈别》、《之南徐留别諸親故二首》、《全椒旅館》。

遊揚州,並賦詩多首。《野香亭集》卷二有《次韻楚邑揚州覽古》、《揚州雜詠》、《廣陵聽雨與楚邑》、《望金山作》、《瓜洲夜泊》等詩,可知李孚青本年曾至揚州。《野香亭集》丙寅、丁卯卷末有彭孫遹跋:“丹壑先生天才最高,下筆妙天下。編年詩二卷,藴藉深秀於語言文字外,超然獨絶。讀之百遍不厭,一唱三嘆,猶有餘音也。”

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二十五歲

李天馥遷工部尚書。《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

正月初一,與戚玾移樽廣華寺,分韻賦詩。 戚玾《笑門詩集》有《戊辰元日同丹壑太守移樽廣華寺分韻》。

春,與趙執信因公事至郊外,宿田家。趙執信寫詩記之,李孚青有次韻之作。趙執信《閑齋集》有《與同年李丹壑編修以事出朝陽門晚宿田家》: “繁華已盡木葉肥,城中城外塵交飛。”李孚青《野香亭集》卷三有《次韻伸符郊外書事》:“兔葵燕麥新來肥,風和已見蝴蝶飛。”趙執信《閑齋集》有《雨夜有懷丹壑》,《野香亭集》卷三有《次韻伸符雨中見懷》、《次韻趙秋谷同年》、《客思柬秋谷》。

病,作詩懷從弟碧。《野香亭集》卷三《病中懷從弟碧》。

夏履端落第南歸,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三《送夏履端落第南歸四首》。夏履端,合肥人,舉孝廉。

雨天懷洪昇,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三《對雨懷昉思》。

夏,徐公佑任翼城宰,寫詩送之。《野香亭集》卷三《送徐公佑宰翼城》。

九月九日,登妙光閣賦詩。《野香亭集》卷三《九日妙光閣限登高二韻》。

早冬,有詩寄戚玾。《野香亭集》卷三《早冬寄懷戚緩耳閩中四首》。

冬,送妻子南下。《野香亭集》卷三《送内子南下》:“風雪淮南去,征途未慣經。”

冬,友人戚玾病逝於浙江衢州仙霞嶺。

康熙二十八年(1689)己巳二十六歲

有詩贈馮廷魁[注]馮廷櫆(1649—1700),字大木,濟南府德州(今山東德州)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進士,授内閣中書。性孤峭,與趙執信相契。著有《晴川集》、《馮舍人遺詩》六卷。。《野香亭集》卷四《贈馮大木舍人》。

有詩懷同年劉果實[注]劉果實,字師退,號提因,直隸滄州(今屬河北)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散館授編修。詳參喬曉軍:《清代翰林傳略》,西安:陜西旅遊出版社,2002年。。《野香亭集》卷四《寄懷劉師退同年》。

有詩記與趙執信過往之密。《野香亭集》卷四《題趙秋谷閑齋》:“相過必終日,相尋即值閑。”

夏,在京讀妻家書後,憶幼兒武,賦詩抒舐犢之思。《野香亭集》卷四《憶武兒》:“遙念阿武小,魂夢欲見之……微禄苦淹滯,不得常相隨。”

秋,離京經河北、河南回合肥,途中有詩寄趙執信等友人。《野香亭集》卷四有《槐水驛寄懷越江芝田蓼懷伸符諸同年》:“古邑荒基秋草肥,故關北望雨霏微。”同卷有《固城逆旅》、《陘陽》、《鉅鹿道中雨》、《趙州弔平原君》、《蘇門山》、《陳留逆旅》、《定遠書懷》等詩,可知李孚青本年經河北、河南還鄉。

返鄉,和表兄方楚邑詩。《野香亭集》卷四《和方楚邑表兄喜余過草堂》。

八月,“《長生殿》案”發,洪昇被捕入獄,趙執信被彈劾革職。冬,李孚青有《冬夜懷秋谷》詩。八月,趙執信與洪昇等人在洪昇寓所飲酒觀演《長生殿》,恰值佟皇后病逝的“國恤”期間,趙執信被黄六鴻彈劾,革職回鄉。李孚青因在故鄉,未能相送。冬,寫詩表達對趙執信的關切之情。《野香亭集》卷四有《冬夜懷秋谷》。

冬,對雪,用蘇軾聚星堂韻禁物體賦詩,示樂瑾友。《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江西樂瑾友。”《野香亭集》卷四有《對雪用坡公聚星堂韻禁物體諸字示樂瑾友》。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庚午二十七歲

正月,以詩見招洪昇[注]章培恒:《洪昇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野香亭集》卷五《招洪稗村》。

正月初七日,作《人日懷秋谷》。同年,作《江樓殘夜吟詩不成有懷趙秋谷》。《野香亭集》卷五《人日懷秋谷》、《江樓殘夜吟詩不成有懷趙秋谷》。

表兄方楚邑卒,年約二十八九歲。《野香亭集》卷五《哭方楚邑表兄四首》:“二十餘年外弟兄”,是年李孚青二十七歲,則方楚邑約二十八九歲。同卷有《重悼楚邑》、《追奠楚邑》。

春,與諸同人登蜀山,和同人登眺之作。《野香亭集》卷五《和諸同人蜀山登眺之作》。

五月初五,賦詩三首,喜兒女漸長,自嘲“恐成老夫”。《野香亭集》卷五《端午三首》。其三:“大兒罷書課……小女漸解事……顧此兒女長,翻恐成老夫。”大兒為長子昉楙,女兒名不詳。

至蕪湖,宿吉祥寺。《野香亭集》卷五《蕪湖阻風晚宿吉祥寺》、《蕪湖曉渡》。

是年,鬧蝗災,百姓食不果腹。《野香亭集》卷五《捕蝗謠》、《嘆蝗》。

將之金陵,洪以時先往,口占詩兩首。《野香亭集》卷五《將之金陵適洪以時先往口占以志小别》。

有詩寄懷毛奇齡。《野香亭集》卷五《寄懷毛十九大可》。

旅飲感懷亡友戚玾,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五《旅飲感懷亡友戚笑門》。

讀《姜肱傳》,憶弟孚蒼。《野香亭集》卷五《讀姜肱傳憶弟》。

初夏,至金陵。《野香亭集》卷五《金陵旅懷》:“風細榴花稀,雨頻荷葉緑。”

金陵逢原山陽明府崔小衛,感懷賦詩。《野香亭集》卷五《山陽崔小衛明府棄官後客遊金陵萍蹤相遇不能無感賦五言道懷》。

夏,月夜與同年王能任[注]王能任即王材任。王材任(1652—1739),字子重,號西澗,黄州府黄岡縣(今湖北黄岡)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曾官僉都御史,後寓居江蘇常熟。有《尊道堂詩鈔》。事蹟另見江慶柏:《清朝進士題名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李靈年、楊忠:《清人别集總目》,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鄧之誠:《清詩紀事初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飲水榭。《野香亭集》卷五《月夜與王仔重同年飲水榭兼懷都下遊好》。

與諸同人於香花墩宴集,有奉和之作。《野香亭集》卷五《奉和諸同人香花墩宴集限韻之作》。

有詩送蔡龍文遊青州兼懷秋谷。《野香亭集》卷五《送蔡龍文遊青州兼懷秋谷》。

從弟碧卒,寫詩哭之。《野香亭集》卷五《哭從弟碧》。

八月,同人宴集稻香樓,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五《秋社後一日同人宴集稻香樓》。

秋,為妻王子霞畫題詩。《野香亭集》卷五《題内子畫》:“不隨鄰婦勤秋織,愛寫峰巒步障中。”

秋,許仁長[注]許夢麟,字仁長,號雙溪,翰林院侍講許孫荃之子,合肥人。歲貢生,官光禄寺典簿。有《楚香亭集》六卷(《清人别集總目》)。(夢麒)詩學范、陸,饒有作意。與李孚青酬唱極多,尤善田實發……夢麒壻於李天馥,瑣瑣婣婭,而不求仕進。(《清詩紀事初編》)招其賞菊,有詩記之。《野香亭集》卷五《許仁長招看菊花》。

仁和湯右曾[注]湯右曾(1655—1721),字西崖,浙江仁和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士,列二甲第5名,入翰林為庶吉士,授編修,官吏部侍郎。著有《懷清堂集》。事見《清代翰林傳略》、《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作《野香亭集》跋。

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二十八歲

父李天馥任吏部尚書。《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

有詩懷父李天馥,王士禛批點:“至性語。”《野香亭集》卷六《敬懷家大人》。

正月十五夜,有詩。《野香亭集》卷六《元夕四首》。

春,返合肥,表兄李友聲招其同飲稻香樓。《野香亭集》卷六《表兄李友聲招飲稻香樓》、《稻香樓即事》、《稻香樓小集》、《晚秋晏集稻香樓》。

夏,有詩懷趙執信。《野香亭集》卷六《伏日懷伸符》。同卷有《懷秋谷》。

遊巢縣,飲姜禹極《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居巢姜禹極。”家中,席間賦詩贈之。《野香亭集》卷六《巢縣飲姜禹極高齋即席賦贈》。同卷有《將抵巢縣》、《巢湖曲》。

秋,至無為登稻孫樓,賦詩抒愁懷。《野香亭集》卷六《稻孫樓》:“郊原禾黍盡,愁上稻孫樓。”

秋,有次許仁長立秋詩韻之作。《野香亭集》卷六《次韻仁長立秋》。

十九夜,小集野香亭,分韻賦詩。《野香亭集》卷六《十九夜小集野香亭分韻》:“酒熱花香人未散,秋風吹斷隔年愁。”

深秋,洪昇赴京過訪,别後,李孚青以詩見懷。《野香亭集》卷六《樓居懷昉思》:“樓後古柳黄欲秃,樓前芭蕉失故緑。”又見於章培恒《洪昇年譜》。

王世禛為其批點此年詩集[注]蔣寅:《王漁洋事蹟徵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康熙三十一年(1692)壬申二十九歲

父李天馥授武英殿大學士。《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七。

正月十五夜,至河南太丘。《野香亭集》卷七《元夜太丘村舍》、《太丘雜詩》、《太丘道中》。

經河南商丘、開封、鄴下、邯鄲。《野香亭集》卷七《商丘懷古》、《梁園古愁》、《大梁相國寺》、《鄴下懷古》。

經河北邢臺、邯鄲、定州、遂城、督亢。《野香亭集》卷七《邢臺旅思》、《邯鄲懷古》、《定州道中雜書二首》、《遂城道中》、《督亢懷古》。

抵京,父李天馥作《示男孚青》,李孚青以原韻寫詩和之。《野香亭集》卷七《敬和家大人示男孚青原韻》。

同年任具茨[注]據《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己未科進士名單並無任具茨,疑為任觀瀛。任觀瀛,字於登,一作紫登,安徽蕭縣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授浙江長興縣知縣。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江西道御史,官至陝西潼關道。著有《夢鼎堂文集》、《若溪集》。之官登州,寫詩送之。《野香亭集》卷七《送任具茨同年之官登州》。

有詩懷妹婿張繩思。《野香亭集》卷七《對雨柬張繩思妹婿》。

五月,隨父及諸同好重遊萬柳堂,感懷賦詩。《野香亭集》卷七《中夏恭隨家大人暨諸同好重遊萬柳堂感懷益都座主》。

初秋,送宋又宜歸里,賦詩四首。《野香亭集》卷七《早秋送宋又宜由太原歸里》。

妻王子霞生次子昉琳。《野香亭集》卷十三《得家書寄二子楙琳》:“阿琳咿唔垂七齡”。此詩寫於康熙三十七年(1698),逆推之,則昉琳出生於本年。又據王尚辰《道旁散人集》跋:“二子皆王出”,可知昉琳亦為王子霞所出。

側室生子彬。《野香亭集》卷九《哭彬兒》:“不道三年已一生。”兒彬卒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逆推之可知彬生於本年,又因同年妻王子霞生次子昉琳,則子彬當為側室所生。

康熙三十二年(1693)癸酉三十歲

春,司馬叔招其同倪仲佩、邵仲英、表兄李友聲等西園小集,分韻賦詩。《野香亭集》卷八《司馬叔招同仲佩仲英友聲碧山西園小集分賦》。

暮春,倪仲佩、邵仲英來訪,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八《暮春雨夜仲佩、仲英見過》。

六月,祖母卒,誥封一品夫人。父李天馥丁母憂,回籍。事見《清史稿·大學士年表》。李天馥築室墓旁,守孝三年。其間,毛奇齡侍墓上,誦其詩三四千首。乃命毛奇齡抄録編彙全集,删存千首。(《容齋千首詩》毛奇齡序)。《文定公誥命四軸》:“爾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四級李天馥母瞿氏……封爾為一品夫人。”(《李英世系文史編纂》)

邵仲英回南京,有詩送别。《野香亭集》卷八《送邵仲英南還八首》:“挂帆記嚮石頭城,七里洲邊浪未平。”可知邵仲英應是回南京。

九月初八,與倪仲佩飲酒,懷邵仲英,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八《重九前一日與仲佩飲懷邵仲英》。

冬,有次叔父韻之作。《野香亭集》卷八《次韻叔父至日雪》。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三十一歲

是年供奉内廷,充《政治典訓》《玉牒》、《類函》、《明史》四館纂修。王尚辰《道旁散人集》跋。

正月初七,有詩送沈雲襄。《野香亭集》卷九《人日送沈雲襄》。

兒彬病殤於合肥,年三歲,有詩哭之。《野香亭集》卷九《哭彬兒》:“不道三年已一生。”自注:“殤於合肥。”

早春,次龐塏[注]龐塏(1657—1725),字霽公,號雪崖,直隸任邱(今河北任邱)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曾任内閣中書舍人、建寧府知府。著有《叢碧山房集》。早春詠懷韻,賦詩六首。《野香亭集》卷九《次韻龐雪崖水部早春詠懷韻六首》。

有詩懷洪昇。《野香亭集》卷九《懷洪昉思》。

三月三日,馮勖招其同袁佑、龐塏飲集花隱堂[注]馮勖(1650—1725),字方寅,號勉曾,居蘇州。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學鴻儒科授翰林院檢討。袁佑(1633—1699),字杜少,號霽軒,直隸東明(今屬山東菏澤)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學鴻儒科授内閣中書舍人,翰林院編修。著有《霽軒詩鈔》。,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九《上巳馮勉曾招同袁杜少龐雪崖飲集花隱堂》。

長子昉楙從師唐綺園。《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山陰唐綺園。”有詩贈之。《野香亭集》卷九《贈唐生綺園》自注:“兒楙近執經於生。”

閏五月初四,瀛臺御試賜宴,賦詩六首紀事。《野香亭集》卷九《閏五月初四日瀛臺御試賜宴恭紀六首》。

秋冬間,洪昇往合肥拜訪恩師李天馥。及歸,李天馥以詩贈别。《洪昇年譜》。

冬,侍直南書房,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九《小春雪霽侍直南書房》。

有詩送同年王沛思[注]王沛思,字汝敬,青州府諸城(今山東諸城)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散館授編修。省覲歸里,兼題畫像。《野香亭集》卷九《送王汝敬同年省覲歸里兼題寫真》。

有詩送同年佘豔雪[注]《清代進士題名録》:“康熙十八年乙未科二甲39名佘豔雪,廣東潮州府澄海縣人,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十七《選舉表》同,注云:‘改名志貞。’”《清代翰林傳略》載:“佘志貞,又名佘豔雪,字湄洲,廣東澄海人。二甲39名進士,散館授編修,歷官至侍讀學士。康熙二十九年,任山東主考官。”假歸南海。《野香亭集》卷九《送同年佘嵋洲侍讀假歸南海》。

集陸游詩句,自題畫像。《野香亭集》卷九《自題小像偶集放翁句》:“富貴深知欠麵團,書生老瘦轉酸寒。閑心自喜渾無事,十五年前舊史官。”此詩四句全集陸游詩,但“閑心自喜渾無事”,原詩作“閑身自喜渾無事”。

康熙三十四年(1695)乙亥三十二歲

父母居合肥祖母墓旁守孝,寫詩懷之。《野香亭集》卷十《敬懷兩大人》。自注:“家大人廬先王母墓,去歲夏五,忽有雙白燕翔集詹間,三日乃去,海内作詩者數百家。”

寒食節,雪夜與人小集,同用寒字韻賦詩。《野香亭集》卷十《寒食雪夜小集同用寒字》。

上巳節,唐綺園、倪仲佩見過,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上巳唐綺園倪仲佩見過》。

晚春,偕諸同年飲碧山堂,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晚春偕諸同年飲碧山堂》。

飲同年潘應賓[注]據《清代翰林傳略》:潘應賓(1653—?),號雪石,山東濟寧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列三甲第18名,授檢討,官至侍講學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會試同考官。著有《潘雪石生平圖傳》。寓齋,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飲潘雪石同年寓齋》。

有詩題妻子畫。《野香亭集》卷十《題内子畫魚》。同卷有《題畫扇》、《題畫册》。

同年徐嘉炎[注]徐嘉炎(1631—1703),字勝力,號華隱,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康熙十八年(1679)以博學鴻儒科授檢討,官至内閣學士。著有《抱經齋集》。事見《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徐嘉炎傳》。送茶、筍,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徐華隱同年送茶筍二首》。

十一月,父回京,以原官入閣辦事。《清史稿·大學士年表》。

冬,侍父讌集,用清虚堂韻賦詩。《野香亭集》卷十《雪後侍家大人讌集敬賦用清虚堂韻》。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三十三歲

正月十九,偕成竹隱、唐綺園、邵陸邨、夏為衣飲倪仲佩齋中,即席賦詩。《野香亭集》卷十一《十九日偕成竹隱唐綺園邵陸邨夏為衣飲集倪仲佩齋中即席有作》。

早春,有詩和倪仲佩《重過崇效寺訪雪塢上人》之作。《野香亭集》卷十一《和倪仲佩早春重過崇效寺訪雪塢上人之作得松字》。

三月十五,隨父及諸同好飲集妙光閣,即席分韻賦詩。《野香亭集》卷十一《三月十五日恭隨家大人暨諸同好飲集妙光閣即席分賦兼示公》。

中夏,飲唐綺園齋中,各自賦詩。《野香亭集》卷十一《中夏偕酒伴飲唐綺園齋中各賦長句》。

秋宵,侍父及諸子宴集聽樂,賦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一《秋宵新霽恭侍家大人及諸子宴集聽歌童絲竹既事成詩》。

有詩送從侄蒼存落第南歸。《野香亭集》卷十一《送從侄蒼存落第南歸》。

戴名世[注]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晚年自號南山先生,桐城(今屬安徽)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七,中殿試一甲二名,授編修。康熙五十二年(1713),因“《南山集》案”被處死。著有《戴田有時文全集》、《四書朱子大全》、《憂患集偶抄》、《戴田有全集》。事見《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戴名世傳》。歸桐城,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十一《送戴田有歸桐山舊隱》。

秋,望日,戴名世為其《野香亭集》作序,稱其詩。《野香亭集》戴名世序。

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三十四歲

正月十九,趙繡嶙招飲,因事未赴,悵然,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二《上元後四日趙繡嶙招友生野飲餘適以事羈未赴悵然有作》。

馮協一[注]馮協一(1661—l737),字躬暨,號退庵,益都(今山東青州)人。大學士馮溥之子,官江西廣信府知府,歷補廣州知府、汀州知府。著有《友柏堂遺詩》,姻家趙執信為之序。之官廣州,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十二《送馮躬暨太守之官廣州》。

有詩送妹婿張澠思歸里。《野香亭集》卷十二《送張澠思歸里》。

表兄李樹玉卒,有詩哭之。《野香亭集》卷十二《哭李樹玉表兄》。

春,隨父慈仁寺看海棠,有和其父詩韻之作。《野香亭集》卷十二《慈仁寺看海棠敬和家大人韻》。

三月七日,有詩次同年徐嘉炎妙光閣宴集之作韻。《野香亭集》卷十二《次韻徐華隱同年閏三月七日妙光閣宴集之作二首》。

四月二十六日,海寧査嗣瑮[注]查嗣瑮(1652—1733),字德尹,號查浦,海寧(今浙江海寧)人。查慎行之弟。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官至侍講。著有《查浦詩鈔》。至京,李孚青授其甲戌至丁丑春所成詩,命其讀且論次之。査有論詩二首,並為《野香亭集》作跋。《野香亭集》卷十三終査嗣瑮跋。

六月初八,與同年張廷瓚[注]張廷瓚,字卣臣,號隨齋,禮部尚書張英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列二甲第2名,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官至詹事府少詹事。著有《傳恭堂詩集》。至西郊,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二《六月初八日西郊書事同張隨齋同年作》。

八月,王士禛為其父李天馥《容齋千首詩》作序。《容齋千首詩》王士禛序。

有寄答趙執信見懷之作。《野香亭集》卷十二《寄答趙秋谷同年見懷之作》。自注:“來詩云:‘若除善病兼能酒,百不如人亦可憐。’”趙詩見《閑齋集·調丹壑二首》之二:“每欲嘲渠等蟲蟄,新來看爾似蠶眠。若除善病兼能酒,百不如人亦可憐。”

秋,經廣慧寺,題詩僧人房。《野香亭集》卷十二《秋雨再經廣慧寺題琦上人房》。

袁佑歸東明,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十二《送袁杜少宫允假歸東明》。

十月廿四日,對雪,用聚星堂韻寫禁物體詩。《野香亭集》卷十二《十月廿四日對雪用聚星堂韻仍禁物體諸字》。

冬,詩名滿京華,費密[注]費密(1625—1701),字此度,號燕峰,四川新繁人。著有《中傳正紀》、《弘道書》、《燕峰詩鈔》、《燕峰文鈔》。費密次子費錫璜,字兹衡,著有《掣鯨堂詩集》。事見《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八費密傳》、《清詩紀事》。次子費滋衡來訪,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十二《送成都費滋衡》、《野香亭集》費密序。

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三十五歲

表弟李玉少至。《野香亭集》卷十三《李玉少表弟至》。同卷有《送玉少南歸》。

有詩題表兄李友聲詩集後。《野香亭集》卷十三《題友聲表兄汐社集後》。

有詩送唐綺園之河東幕。《野香亭集》卷十三《送唐綺園之河東幕》。

得妻書,寫詩寄二子昉楙、昉琳,勉勵其勤奮苦讀,以遂青雲之志。《野香亭集》卷十三《得家書寄二子楙琳》:“阿楙十三勤六經,阿琳咿唔垂七齡……賦鷗吟鳳期青雲,兩省當年有弟昆。”

龐雪崖之官建寧,有詩送之。《野香亭集》卷十三《送龐雪崖太守之官建寧》。

業師何岱霑至京,有詩紀事。《野香亭集》卷十三《喜何岱霑業師至都》。

有詩送表兄李友聲之通州。《野香亭集》卷十三《送友聲之通州》。

四月十五夜,同友人、門生賦詩。《野香亭集》卷十三《四月十五夜同友生各賦月事得庾元規》。

四月十九日,隨父偕及門諸君子宴集豐臺芍藥園,即席賦長詩一首。《野香亭集》卷十三《十九日恭隨家大人偕及門諸君子讌集豐臺芍藥園即席書事得長歌一首》。芍藥四、五月間開花,觀賞芍藥時應為四月。

四、五月間,有《生日》詩。《野香亭集》卷十三《生日》。《野香亭集》按時間順序編年,《生日》詩前一首寫於四月十九日,後一首《端午》寫於五月初五,故推其生於四、五月間。

觀妻王子霞畫,有詩寄之。《野香亭集》卷十三《寄内》:“見畫真同聽杜鵑。”

秋,於史館,有詩戲宋谷懷。《野香亭集》卷十三《史局新涼遲宋谷懷檢討不至戲柬一首》。

冬,患惡疾,有詩記之。江淮間傳聞其已死。《野香亭集》卷十三《臥病》、《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盤隱山樵詩集》卷七《臥病二首》自注:“戊寅冬,余嬰惡疾……江淮間傳余已死。”

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三十六歲

弟孚蒼,字紫巖,中京兆試。《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

友人袁佑卒,有詩挽之。《盤隱山樵詩集》有《挽袁杜少宫允二首》。

八月,父疾,上遣太醫存問,賜尚方藥物。《清史列傳》卷九《李天馥傳》。

十月十六日,父李天馥病逝,年六十五,諡文定。王世禛再往,哭之極哀。李孚青回籍守制,此後絶意仕進。《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另見《王漁洋事蹟徴略》。

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三十七歲

馮延櫆卒,有詩挽之。《盤隱山樵集》卷七《挽馮大木舍人》。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三十八歲

辛巳臘月,孫韓稺從淝上歸,示《野香亭集》於錢朂仍,獲之如異珍。《盤隱山樵詩集》錢朂仍序。

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三十九歲

十二月,同門沈朝初[注]沈朝初(1649—1702),字洪生,號東田,江蘇吴縣(今江蘇蘇州)人。康熙十八年(1679)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侍讀學士。著有《不遮山閣詩餘》。參見吴海林、李延沛編:《中國歷史人物生卒年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張廷瓚卒,有詩哀之。《盤隱山樵集》卷七《病榻言懷四首》其二:“奪我微之兼晦叔,一生淚盡太和年。”自注:“同年沈東田、張卣臣俱以壬午十二月捐館舍”。《道旁散人集》李國松序:“《盤隱山樵集》八卷,各為子目,不編年。王先生(王謙齋)謂自己卯(1699)至癸未(1703)五年作也。”

康熙四十三年(1704)甲申四十一歲

長子昉楙就姻臨安,娶陳梓囊之女,有詩紀事。事見《道旁散人集》卷一《子楙就姻臨安》。詩集中注“起甲申至丁亥”,此詩為第一首,應與其後第三首《田綸霞侍郎哀詩》同寫於1704年。另據《野香亭集》戊寅卷《得家書寄二子楙琳》:“阿楙十三勤六經”,可知康熙三十七年(1698)昉楙十三歲,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九歲,正是古代男子的婚齡。《道旁散人集》卷五有《挽陳梓囊親家》。自注:“梓囊,錢塘人”,則陳梓囊當為昉楙岳父。

侍郎田雯[注]田雯(1635—1704),字紫綸,一字子綸、綸霞,晚號蒙齋,濟南府德州(今山東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進士,授中書舍人,曾為江蘇巡撫。著有《古歡堂集》等。事見《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田雯傳》。卒,有哀詩。《道旁散人集》卷一《田綸霞侍郎哀詩》。

有悼亡詩二十首,懷亡妻王子霞。《道旁散人集》卷一《悼亡詩哭王安人作》:“不見男婚女嫁時”,可知王子霞卒於子昉楙就姻臨安(1704)前。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四十四歲

聖祖南巡,李孚青迎謁邗江,天語温慰。《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

冬,移居河南永城。弟孚蒼留合肥。《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

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四十五歲

四月,蒯德標[注]蒯德標,字蔗農,合肥(今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舉人。曾任廣東布政使、臺灣布政使。續刻李天馥《容齋千首詩》及李孚青《野香亭集》有文記之:“孟夏月書於楚北。”蒯德標《續刻〈野香亭集〉記》。

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四十六歲

子昉楙,字靈再,中進士。嘉慶《續修廬州府志·文苑傳》:“子昉楙,康熙己丑進士。”另見《明清進士題名碑録索引》。

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四十七歲

有詩詠早春。《道旁散人集》卷二《庚寅早春》。

弟孚蒼卒,年二十七歲,有詩哭之。《道旁散人集》卷二《哭弟紫巖》。 自注:“時年二十七”,“弟婦相繼卒”。《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庚寅,舍人殁,年二十七。”

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四十八歲

繼室卒,姓名、年齡不詳。《道旁散人集》存甲申(1704)至乙未(1715)十二年詩,其癸巳卷有《亡姬二周志感》。李孚青妻王子霞卒於子昉楙成婚前,則“亡姬”應是繼室。由癸巳卷悼亡詩逆推,可知其卒於辛卯年。

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五十歲

年五十,有詩自慰。《道旁散人集》卷四《五十自慰》。

三月,太守程蕉鹿招飲望岳樓,有詩紀事。《道旁散人集》卷四《程蕉鹿太守招飲望岳樓》: “濟北半春雪,濟西三月寒。”

有長詩懷唐綺園、方楚邑、李樹玉、孫殊有、洪以時等三十位友人。《道旁散人集》卷四《小盤谷三十友歌》自注:“效《飲中八仙》體。”

有詩懷王士禛。《道旁散人集》卷四《新城先生撰漁洋詩話謬稱洛陽鄙作感而識之》。自注:“時公殁已三年矣。”

初秋夜,夢亡妻王子霞,有詩紀事。《道旁散人集》卷四《初秋夜臥謝家樓夢亡室王安人感成》。

寒冬,夢中作詩。《道旁散人集》卷四《夢中作》自注:“癸巳大寒夜。”

有悼亡詩懷繼室。《道旁散人集》癸巳卷《亡姬二周志感》。

康熙五十三年(1714)甲午五十一歲

次子昉琳,字琅叔,中副車,授魚臺縣令。《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

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五十二歲

於合肥八斗嶺阻雨,有詩感懷,憶其别墅稻香樓及合肥西郊著名寺院廣華寺。《道旁散人集》卷五《八斗嶺阻雨》:“自是故鄉雨,如何添旅愁。餘生廣華寺,昔夢稻香樓。”自注:“稻香樓,余别墅,今為荒原野田。廣華寺,昔讀書處。”

經亡妻王子霞葬處,有詩懷之。《道旁散人集》卷五《經東隄亡姬葬處》:“無人道破腹中物,那不哭儂王子霞。”

春,來合肥省墓,旋返永城,不久即下世。《道旁散人集》王尚辰跋。

著有《野香亭集》十三卷、《道旁散人集》五卷、《盤隱山樵詩集》八卷。《全清詞》第十八册收其《菩薩蠻》詞一首、《柳梢青》詞四首,寫作時間不詳。另載其有《野香亭詞》,未見。《歷代辭賦總彙》收其《西山賦》一首。

猜你喜欢

康熙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康熙朝南府、景山机构的设立与演变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康熙下象棋
康熙下象棋
如此原因
年度第21期,P.84
康熙下象棋
康熙为何只南巡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