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性纪律性

2017-01-25

治理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人民出版社阶级

□ 杨 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性纪律性

□ 杨 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唯物史观,认为机器大生产是工人阶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协作性质、相互依存和共同的阶级状况,锻造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党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将工人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升华为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意识。党的组织性纪律性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党章是组织的形式表现,“集中思想”作为根本原则应该通过党章把它固定下来。

无产阶级;共产党;组织性;纪律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于他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这是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思想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是遵循这一基本观点来分析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组织性纪律性的。在他们看来,组织性纪律性的产生是受物质条件所制约的,是在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最有觉悟先进分子组成的战斗部队,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是他们具有的特殊品质和高尚的情操。

一、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阶级特性

按照唯物史观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断发展,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丧失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即早期的无产者。①马克思恩格斯一般使用英语中proletariat这一术语,来定义那些受压迫受剥削的“雇佣劳动者”,而在强调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未来新社会的建立者时,他们则更多地使用“工人阶级(workingclass)”一词。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到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社会化劳动和城市为主体的工业取得根本性的优势,资本主义是以彻底战胜封建主义。在现代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的过程中,从前的中间等级,特别是小手工业师傅日益破产;而“我们的小农,同过了时的生产方式的任何残余一样,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们是未来的无产者。”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59页。这样,“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分裂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与取代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相对应,产业工人的队伍也随之迅速壮大,形成了强大的现代无产阶级。也就是说,以机器大生产为根本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创造出“代表新的生产力,并且完成创造新社会的使命”的“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页。。

与空想社会主义只是把无产阶级视为一个受苦受难的社会群体所不同,科学社会主义是把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直接赋予了无产阶级。在论述无产阶级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只有他们才能够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得出这个结论的基本方法,就是他们反复强调的唯物史观,他们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于他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因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们的阶级属性和历史使命。具体地说:第一,无产阶级的形成与大工业相联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第二,“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他们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和坚定性。第三,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同机器大生产相联系,机器生产的性质和特点锻造了工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社会化大生产使无产阶级日益成为有机的整体,因此,无产阶级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由于本文的主题所限,本文重点围绕第三点论述。

二、机器大生产是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基础⑤ 《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1页。,由此锻造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以建立的物质技术基础,同时,“机器大生产是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机器大生产的协作性质和共同的阶级状况使得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得以产生,这种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共同斗争中逐步强化。

首先,机器的广泛使用和机器大生产条件下的“协作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论述了机器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借以建立的物质技术基础——“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机器大生产改变了社会劳动的组织和劳动协作的性质,即原先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协作,现在表现为机器的协作。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到:“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而机器,除了下面要谈的少数例外,则只有通过直接社会化的或共同的劳动才发生作用。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现在成了由劳动资料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了。”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3页。“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8页。总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机器大生产的推广,使得“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错综复杂化,正在到处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而这种愈来愈明显的“人们的联合活动一切”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7页。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指出:“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地组织起来”。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7页。

其次,机器大工业条件下培养了无产阶级自身的团结精神和组织性、纪律性。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工人只有集合在企业中,才能同自己的劳动对象相结合,实现自己的劳动。这种集合可以是几个人、十几个人,也可能达到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规模。任何别的阶级都不如工人阶级这样集中。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工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愈来愈细,每一个工人终年从事的劳动,只不过是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某一个部件,或者某一道工序。几乎一切都成了集体劳动的成果,如果没有别人的劳动,只是某个工人单枪匹马,那他也只能是一事无成。与此同时,生产是为社会进行的,需要联合起来和组织起来,每一个工人的生活又离不开无数其他企业的产品。这样,机器大工业所产生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生产高度集中,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工人被组织起来,集体劳动、相互协作、相互联系。这种在社会化大生产格局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每日每时锻炼着工人阶级的社会整体观念和组织性,也加强了工人之间的联系,使得无产阶级日益成为有机的整体。

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人和机器日益完美地结合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千百万人在企业之中,只有按照统一的意志,在统一的时间内,严格地遵循统一的纪律,采取统一的步调,按照统一的设计和工艺要求,进行劳动。每一个个体在整个劳动中都处于不可缺少的环节,他的某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疏忽大意,都可能使其他人劳动的成果被废弃;而对这种统一的任何破坏,都足以打乱企业的生产秩序,造成混乱。正因为如此,恩格斯指出:可以在这些工厂的大门写上这样一句话: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换言之,工人阶级的劳动是有最严格纪律的社会劳动。这不仅加大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压迫的力度,而且也客观地更加严格地锻炼了工人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

第三,机器大生产促进了无产阶级有组织的斗争。机器使劳动的差别越来越小,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内部的利益、生活状况也越来越趋于一致。与此同时,单个工人和单个资产者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具有两个阶级的冲突的性质。譬如一个环节的罢工,会导致整个生产链条的中断,迫使其他环节中止工作,使所有的工人都卷入反抗斗争的洪流之中。共同的命运和遭遇把工人联结起来,使他们互相同情、互相支持,工人自身觉悟和组织性的不断加强,“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随着工人斗争的群体性与群体斗争的组织性渐渐增强,通过结社而达到革命联合替代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无产阶级的联合日益扩大而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其斗争也走上政治舞台。“现在则是一支社会主义者的国际大军,它不可阻挡的前进,它的人数、组织性、纪律性、觉悟程度和胜利信心都与日俱增。”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85页

列宁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机器大生产锻造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的观点。在1904年出版的《进一步,退两步》里,列宁指出:“工厂在某些人看来不过是一个可怕的怪物,其实工厂是资本主义协作的最高形式,它把无产阶级联合了起来,使它纪律化,教它学会组织,使它成为其余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首脑。……正因为无产阶级在这种工厂‘学校’里受过训练,所以它特别容易接受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难以接受的纪律和组织。”⑦《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91页。1919年6月在《伟大的创举》中,列宁在谈及“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的时候说:“这种新的纪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由善良的愿望产生的,它是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物质条件中生长起来的,而且只能是从这种条件中生长起来。没有这种物质条件就不可能有这种纪律。代表或体现这种物质条件的是大资本主义所创造、组织、团结、训练、启发和锻炼出来的一定历史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①《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在1920年10月《共青团的任务》里面,列宁强调,要摧毁旧社会,打倒压迫者,必须要团结,但“只有工厂,只有受过训练,从过去的沉睡中醒过来的无产阶级,才能创造这种团结。”②《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304页。1921年5月,列宁写的《在全俄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的提纲》第16条就是:机器大生产是无产阶级的物质和精神基础。③《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1页。……

三、共产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和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具有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度的觉悟

在阶级社会里,群众是划分为各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174页。

马克思恩格斯公开申明他们所建立的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不谋求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其他利益;是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斗争的最近目的,把消灭阶级、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列宁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思想。在1905年的《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里,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的“基石”,就是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此它是在一切革命中都是先进的阶级。⑤《列宁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无产阶级政党是阶级的党,不可否认,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革命最伟大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但是,不管这个阶级如何先进,也不管无产阶级同党有着多么深刻的联系,党与无产阶级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无产阶级政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觉悟、最先进的先进分子组成,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具有先进性。这里的“先进分子”和“先锋队”就是相对于工人的“整个阶级”,特别是“落后分子”而言的。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比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优越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列宁特别强调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而不是所谓“被剥削的劳动群众”的性质,强调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先进的分子组成,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在1903年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中,列宁指出:“党应当只是工人阶级广大群众的先进部队和领导者……工人阶级并非全体、也不应当全体都参加党。”⑦《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0-271页。在1904年《进一步,退两步》中强调:“党应当是组织的总和”,“把作为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党同整个阶级混淆起来,显然是绝对不行的”。⑧《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3页。在1920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强调:“工人政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只能包括本阶级的少数。政党所能吸收的只是本阶级的少数,正如在任何资本主义社会里,真正觉悟的工人也只占全体工人的少数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只有这觉悟的少数才能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引导他们前进。”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24页。

党的先进性首先就在于党比工人阶级看的远些,引导他们前进。因此,共产党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工人阶级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认清自身的地位和历史责任,意识到本身解放的条件,才能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也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902年列宁《怎么办?》强调党的基本任务是把社会主义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用革命的理论把他们武装起来。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只要党善于启迪工人的心灵,工人最容易领悟社会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党是阶级的党,但党不是狭小的秘密组织,而是同广大人民群众及其组织保持密切联系的群众性的党。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但无产阶级的解放并不是为了争取新的阶级特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并消灭任何阶级统治;而且,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使社会永远从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中解放出来,就不能争得自身的彻底解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把解放全人类作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列宁也强调党是本阶级的一部分,和本阶级有最为根深蒂固的联系,可是,如果把党关在小圈子而和非党群众脱离,那么,党就不成为党了,更不能领导工人阶级了。在《怎么办?》中,列宁就指出,“社会民主党领导工人阶级斗争不仅是要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而且是要消灭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社会民主党代表工人阶级,不是就工人阶级同仅仅某一部分企业主的关系而言,而是就工人阶级同现代社会的各个阶级,同国家这个有组织的政治力量的关系而言。”②《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共产党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党,这两者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并列,任何政党都是阶级的代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党的性质问题上,共产党始终坚持自己的阶级性,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不能被削弱。在分析无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和阶级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直接对立的主要阶级之外,往往还存在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这是一个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等广大中间等级的阶层。这个阶层人数广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失去他们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立部分的地位,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除了少数升为资产阶级之外,这一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为了维护他们的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他们也同资产阶级作斗争。但是,他们是用小资产阶级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相对于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往往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只有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需要得到农民的“合唱”,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69页。但农民只有在思想上、政治上接受无产阶级领导的时候,才能够充当革命的同盟军。

阶级性并不等于阶级出身,同时,每一个人的阶级立场和世界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党内可以有来自任何社会阶级的个人,但他们绝不能代表原阶级的利益,也不要带进原阶级的偏见,而应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第一,要对无产阶级运动有益处,必须带来真正的启蒙因素;第二,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思想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39页。1903年俄国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列宁也是主张凡是承认党纲、在物质上帮助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1920年7月30日,他说:“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①《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6页.后来,毛泽东进一步阐释这一基本观点,他说:“共产党里当然还有别的成分……但出身是一回事,进党又是一回事,出身是非无产阶级,进党后是无产阶级,他的思想、他的行为要变成无产阶级的”。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5页。这种阶级立场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是保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四、党是阶级的先锋队,必须把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升华为组织原则和自觉意识

既然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无产阶级又是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那么,共产党必须有更加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换言之,共产党必须将工人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所养成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性纪律性,升华为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意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纪律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把保持党的纪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条建党原则。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明确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页。恩格斯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严格遵守法律,而一切革命的高调和喧嚷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失败。这种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是资产阶级最害怕的。”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40页。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强调党是以无产阶级的、自觉的、铁的纪律结合起来的统一的战斗组织,党所以有力量就因为它团结一致,意志统一,行动统一,因此,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部分服从整体的原则,不容许违反党纲、破坏党纪以及在党内组织派别集团。在1904年《进一步,退两步》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⑤《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15页。为此,列宁强调必须要有一个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基础上的统一的章程,他说:“为了保证党内团结,为了保证党的工作的集中化,还需要有组织上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在一个多少超出了家庭式小组范围的党里面,如果没有正式规定的党章,没有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部分服从整体,那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列宁强调应该把“集中制思想”作为“唯一的原则性思想”,“贯穿在整个党章中。”⑥《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6页。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论述布尔什维克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时,列宁指出:“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⑦《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由此,列宁强调了党的纪律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削弱一点(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⑧《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5页。必须指出的是,列宁强调集中制原则的重要性,是由当时阶级斗争形势所决定的,是出于建立严密统一党的需要。列宁强调,必须承认的基本的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他要求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必须充分地实现民主。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阶段,就旗帜鲜明地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共产主义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等。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党的建设在坚持这些原则要求的同时,强调必须把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结合起来,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集中到党的旗帜下,通过着重思想建党、发挥党的共产主义熔炉作用、严肃党的政治生活等方式,来保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进而实现党性的基本要求——“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由于我们的党是按照这些原则组织起来的党,就保证着党的政治任务的执行,在斗争中的行动一致,以及各种艰难困苦的克服,并领导人民获得伟大的胜利。

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面对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种危险”,特别是“我们当前主要的挑战还是党的领导弱化和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改变这种局面,就会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动摇党的执政基础,甚至会断送我们党和人民的美好未来。”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信心,战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全面把握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并且就严肃党风党纪、尊崇党章党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完善党内监督和预防和惩治腐败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从指导思想到治理思路,从目标任务到具体举措,从基本原则到方式方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我们党治党理念和治党方式的重要创新,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严国萍)

D01

A

1007-9092(2017)03-0059-007

2016-10-16

杨俊,历史学博士,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政党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党的工作作风与群众关系研究”(编号:13&ZD009);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基本经验研究(1949—1952)”(编号:12BDJ003)。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人民出版社阶级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抉择
人民出版社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