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探析
2017-01-24万立明
□ 万立明
习近平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探析
□ 万立明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是重视历史、加强历史学习,因而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及“最好的营养剂”等新观点;二是掌握正确的观察和研究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包括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从历史视角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等。抓住和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思维特性,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习近平 历史智慧 历史思维
习近平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而且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习近平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有着深远的历史眼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分析、研究各种历史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方面:
一、重视历史、加强历史学习
1、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营养剂”和“必修课”
重视历史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对此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要求。2010年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1]
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提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2]7月11日,习近平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3]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中也提到:“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4]7月7日,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5]10月1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2、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提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同时,“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6]2013年6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2]
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当然首先要重视历史、加强历史学习。因此,习近平提出了上述许多重要观点,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作为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并且提高到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
二、掌握正确的观察和研究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还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和研究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曾经提出: “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7](P10)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只有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才能科学对待党的历史。2010 年 7 月,习近平明确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89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我们党89年的历史,就是党围绕这个主题和主线,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是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7](P10)
2、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因而,要贯通历史,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他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8](P65)
另外,了解和研究历史不能割断历史的内在联系。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9](P12)因此,运用联系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3、正确对待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
2010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进程。自己的经验,包括自己的失误,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重要的是正视失误和曲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学习和增长本领。我们党正是这样做的”,并要求“对党走过的弯路,对党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失误和曲折,应着重分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研究防止重犯的办法、措施和制度”。[1]习近平还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0]
4、评价历史人物必须放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
习总书记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别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他还认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0]
5、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010年7月,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主要表现为否定革命,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只有资产阶级‘启蒙’才有建设性意义;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所谓‘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把党的历史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同时还强调:“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1]
2014年7月7日,习近平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近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5]
习近平还告诫全党同志:“想当初,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因而“要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既不能割断历史,也不能虚无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11](P20)
三、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还必须正确运用历史,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习近平曾指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为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提供历史依据和历史启示,更好地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12](P11)他还强调:“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我们要总结发扬,使之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13]可见,习近平多次引述历史、分析历史、总结历史,其目的都是为了对事关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阐发。
1、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开学典礼的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领导完成的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不可逆转地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6]
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14]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5](P67)
习近平还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得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历史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12](P14)另外,他也强调:“搞清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搞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就能明白,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是怎样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11](P10)
因此,习近平从总结历史的角度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正确性。因而,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习近平指出,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运用经验的历史进程。要善于运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成功经验,加深对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17]习近平特别重视借鉴历史优秀廉政文化,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并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7]习近平提出的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论断具有重要意义,给人以深刻启迪。
3、从历史视角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就曾提出:“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既有当事者对时势的分析陈述,也有后人对前人得失的评论总结。可以说,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我们学习历史,要结合我们正在干的事业和正在做的事情,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6]2014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要求:“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因而“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因此,“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18]
习近平还从历史视角阐发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进而又提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19](PP8-12)
4、从历史中汲取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智慧和营养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明确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并提出“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岗位职责不同,对中国历史的学习会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但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的道理都应该懂得,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自觉地学习历史”,同时还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而具有历史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即想问题、作决策要有历史眼光,能够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6]
四、简短结语
首先,通过对上述习近平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重要思想的梳理,我们可以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不仅深刻阐述了历史的重要作用,对党史国史重大问题、重要历史人物提出了新论断,对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充分体现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的高度自觉。这是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又能够说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习总书记关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论述内容全面,思想深刻,高屋建瓴,也很有针对性,同时还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尊重,既有浑厚的历史底蕴,又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充分表明习总书记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问题、把握未来。其中最鲜明的特点是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蕴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运用和新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最后,抓住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历史思维的特性,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把握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有助于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而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1]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中办通报(21),2010-8-3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3-6-28.
[3]习近平.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7-14.
[4]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全文)[EB/OL].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330/c64094-24773108.html.
[5]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7/07/c_1111497611.html.
[6]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1-9-5.
[7]中国航空工业史编修办公室编.修史略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8]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G].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9]董振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点百题·面对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 2013-12-27.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N].新华日报,2014-10-14.
[1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3.
[15]托起中国梦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
[1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3(9).
[1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 人民日报 ,2013-4-21.
[18]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 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人民日报 , 2014-10-14.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杜洪梅)
D26
A
1243(2017)03-0018-006
作者:万立明,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金融史以及中共党史。邮编:20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