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
——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7-01-24倩,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境界工匠

陶 倩,吴 洁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浅议“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
——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陶 倩,吴 洁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原则与价值信仰,工匠精神既在价值内涵上与其高度一致,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花大力气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如果从国家富强、社会公正、人生敬业等方面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可以发现,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工匠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匠人传统

近年来,“工匠精神”一词多次在国家重要文件和政策中出现,也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及。这个词首次明确在国家级重要文件中出现的时间是2016年。在这一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行文中,“工匠精神”一词被多次提及,用以激发企业从事个性化的定制以及柔性化的生产,创出品牌。2016年的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有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时又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个零部件,生产优质产品。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培育众多“中国工匠”,以此打造出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重质量的新时代。不仅如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重申,要“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的工匠精神。”[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价值原则与价值信仰,工匠精神既在价值内涵上与其高度一致,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将工匠精神凝练为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这是工匠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是工匠对技艺的不断磨炼和对完美极致的孜孜以求,它是工匠精神的基石;三是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这是工匠对人生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理智与实践的结合,它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层次。围绕这样的分析框架,本文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深入探讨工匠精神之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

一、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国家层面的目标推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彰显的是在发展目标上的愿望,是立足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追求。这里的“富强”所包含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热切期盼,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第一要求。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全社会创新意识的塑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对于国家层面价值观的培育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它对于实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促进国家富强目标的尽快实现都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1.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心所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价值原则,必须将国家富强作为首要范畴。富强的内涵是以经济实力增长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发展,它体现的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主义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生产力在发展过程中生产了一定形式的经济关系,而经济关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必然和不断变化的生产力产生矛盾,矛盾的解决过程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的出现就是资本主义矛盾严重积累到一定程度寻求解决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目标本身的实现同样依赖富强的支撑,因此,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大量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即使有了近40年的发展,我国仍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会立即发生改变。而且,中国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不协调也不会在短期发生根本改变。这样的基本国情民情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必须以富强为主要目标。与此同时,国家要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也必须以经济上的富强为基本物质保证。争取国家的繁荣富强,既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价值追求。

第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以及人民的幸福。其中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核心,也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中国人民幸福的前提。富强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范畴与中国梦的基本价值目标,在内涵上是高度统一的,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

2.实体经济发展是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道路

第一,重视实体经济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兴衰史证明,是否具有强大的制造业是国家和民族强盛与否的关键。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可以说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从全球范围看,“轻实体经济,重虚拟经济”已经引发了诸多问题,因而已经让不少发达国家认识到“回归实体”的重要。可以看到:美国的“再工业化”稳步推进,德国也一再加码“工业4.0”计划,英国正积极进行“重新工业化”。[2]

第二,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国家富强的实现。随着我国日益深度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全球化之中,以制造业为依托的实体经济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从输出以价格低廉为比较优势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主要以输出技术、服务、标准和投资以及资本为重要竞争优势的中国智造,这就要求我国的制造业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主导优势的高端技术和具有独特优势的生产技能。同时,面对日趋严重的“逆全球化趋势”,也需要借助振兴实体经济以抵御风险、固本强基。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强调:“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3.工匠精神所内蕴的创造精神是实体经济发展之魂

第一,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工匠精神并非墨守成规。相反,真正的工匠不仅能够切实从选料、定型、模具制作等“先天”要素入手,优化工艺流程,而且还能够从零件加工、成品深度打磨等“后天”要素入手,对产品进行改进,更要针对产品和技术存在的缺陷不足进行修正。可以说,工匠们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永不满足、不断超越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一书,从美国的第一位著名工匠富兰克林开始,阐释了工匠精神在美国是怎样从萌芽状态逐步走向爱迪生时代的高峰,又随着工业发展跌入低谷,并且凭借新一代工匠得到复苏的历史。作者说:“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工匠们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纯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劲头,做出了改变世界的发明创新的人。”[3]

第二,工匠精神所内蕴的创造精神促进实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制造业逐步从追逐数量向追求质量、从生产型向服务型、从价值链的低端向价值链的高端转变。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振兴实体经济,要做到刚柔并济,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优化“转型升级之刚”;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出更多“百年老店”的“企业文化之柔”。因此,工匠精神蕴含的创造精神,既是当前企业提质增效的需要,也是打造“百年老店”的需要,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既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灵魂,也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之魂。

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社会层面的风气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所传达的是价值导向上的目标,是立足于社会层面提出的要求。其中,公正是人类社会由来已久的价值追求。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把公正视为理想政体的重要德性。公正亦是社会制度的最高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只有在公正的社会中,人民才能各得其所、安居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作为工匠群体的职业特质,是工匠精神的基石,其对于社会层面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它能够通过群体自觉的文化再造从而指引社会公正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1.中国文化中的匠人传统谱写出工匠精神的史诗

第一,匠人传统的回溯。中国有匠人的传统。春秋时期,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攻城器械等,它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三国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北宋沈括撰写《梦溪笔谈》;明朝宋应星撰写《天工开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直像血液一样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凝聚着历朝历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周礼正义》中有这样的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4]这方面的实例包括:绵延万里的长城、生动逼真的秦陵兵马俑、被誉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绚丽多彩的敦煌壁画和各种彩塑以及巧妙绝伦的赵州桥……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工匠精神在我国有深厚的传统基因。工匠精神一度使我们民族百业兴旺。

第二,民族性格的展延。在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工匠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精神特质。能工巧匠们身上所蕴含的尚巧、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国重器”,如辽宁号航母、长征系列火箭、航天器、核武器、核潜艇乃至高铁、高端数控机床等,在这些“大国重器”的设计、制造中,都凝聚着中国劳动者的心血,也塑造、延展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

2.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彰显工匠群体的职业特质

第一,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是工匠群体的生存之本。对技艺的精益求精自古以来便是我国传统工匠毕生的追求。《考工记》记载了战国时期的编钟艺人对技艺之巧的极致追求,能够“圜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悬,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5]《诗经》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这里形象地展示了工匠在对骨器、象牙、玉石进行切料、糙锉、细刻、磨光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复琢磨、一丝不苟、永不懈怠的精神风貌,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匠人群体能够在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论语》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7]宋代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8]精益求精一词也正出于此,成为工匠精炼技艺的准则和生存之本。

第二,精益求精是工匠群体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对工匠而言,精益求精的目的除了追求产品的完美之外,也是为了认同自身职业。众所周知,只有对自身职业和工作具有高度的认同,才愿意终身从事并追求至臻的境界。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可以发现,工匠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认同之后,才会将其视为安身立命的保障,同时,这种认同更体现出工匠对自身特长和技能的自信和自豪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不乏对工匠群体的赞赏,“炉火纯青”是对技艺精粹完美的赞誉;“庖丁解牛”是对技术出神入化的叹服;“匠心独具”是对技术巧妙独特的夸奖。此外,古代工匠的技艺往往是通过家族进行传承,这一点在具有强烈家族意识和祖先崇拜传统的中国,又具备了另外一种更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工匠对已经掌握的技艺和职业认同的内在原因。还要强调的是,工匠在用自己的职业劳动为他人精益求精服务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一种内心的满足感,这对职业认同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3.群体自觉的文化再造指引社会公正的良好风尚

第一,转变固化的价值评价。在中国,职业的等级观念由来已久。孔子认为稼穑是“小人”之事,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受此影响,秦汉以后,儒士广泛参与国家政事,踊跃进入官僚阶层。这种“学而优则仕”的用人制度逐渐催生了尊士而鄙农、鄙工、鄙商的职业等级观念。自科举取士制度确立以后,更是日益强化了职业等级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欲在当代社会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从转变传统的职业等级观念入手,重新塑造现代社会的劳动光荣、劳动者光荣的价值理念,构筑崇尚科学、崇尚技术、崇尚劳动的新价值体系,使之成为人人尊崇的准则。其次,要更新中国的职业文化,赋予技术以灵魂,赋予产品以生命,形成做工讲究程序,做事遵守规则,信守承诺,敬畏行规行矩的从业准则。最后,要将“工匠精神”升华为公众和全体劳动者的信仰,正确理解职业价值,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声望。

第二,建构公正的制度体系。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深受法律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的影响,要使工匠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弘扬,一方面要求职业群体要有自身的自律、严谨、诚信;另一方面,也要求规范、有序的外部制度环境。制度的缺失,必将带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持续创新乏力、企业和产品信誉度下降、高端技术人才流失等不利影响。因此,建构公正的制度体系应是弘扬工匠精神、塑造良好社会风尚的当务之急。首先,要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为了把大家的鞋子做好,我们不让鞋匠去当农夫,或织工,或瓦工。同样,我们选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专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9]只有这样,才可能制造更好的产品。如果让鞋匠做木匠的事情,木匠做鞋匠的事情,不仅无法制造出优良产品,还可能对国家产生危害,也是对正义的侵害。“木匠做木匠的事,鞋匠做鞋匠的事,其他的人也都这样,各起各的天然作用,不起别种人的作用,这种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10]所以,正义原则为弘扬工匠精神奠定了理念基础。其次,要制定合适的评价制度。建立与职业对等的考评认证体系。正因为如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努力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完善其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不同专业的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的做法。[11]这些具体措施,能够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尊严和社会地位,让其更加认可自己的技工岗位,从而安心工作。此外,要建立对工匠的培育制度。八级工制度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体现。当务之急,是解决“精英型”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问题。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不能满足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要求的急迫问题,要通过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来适当予以缓解。最后,要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要开展针对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培训,设立鼓励钻研精神和创新导向的激励制度,完善职业社会保障等全面的激励制度体系,以此引导培育产业工人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第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工匠精神涵盖了对于职业技能的极致追求、对于职业操守的专注坚持和求巧求新的创新精神,它充分体现了对高尚的人格和完美的事物的追求,对于提升全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和价值认同感的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在全社会传播、弘扬工匠精神,除了职业群体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示范带动外,更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当通过政府、媒体等平台,发掘更多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能工巧匠的故事,引导人们踏实做人、静心做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通过文化再造、源头培育、社会滋养,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三、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个人层面的价值塑造

对个人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种倡导,体现的是个人道德准则方面的追求,是立足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要实现这种追求,就要把握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事业、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的关系。其中,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重要价值准则。任何一个公民,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都应该用辛勤的劳动和扎实的工作践行敬业这一美德和价值要求。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了个人对事业与职业的敬重与认真的态度。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层次,它彰显了人生敬业的忧乐情怀,有助于促进人人敬业价值观的实现。

1.心合于道的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2]这四种境界的排列是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境界高低完全取决于个人觉悟程度的深浅,标志着人格完善的程度。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即天地境界。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首先就是要追求“道”的境界。它是指人生的坚定信仰,是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其具体表现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具有胸怀天下、利国利民的社会责任感。如2015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央视特意推出了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具体介绍了8位工匠“八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其中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匠心筑梦,自觉肩负起助推中国航天事业腾飞的神圣职责。确立了这样的为天下忧患的社会责任感,便是上升到了“道”的境界,这是一种心合于道的天地境界和善美境界。

2.人生敬业的忧乐情怀

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为学人所推崇。忧乐情怀既包括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忧患意识,也蕴含安贫乐道、先忧后乐的博大胸襟。

第一,心远地自偏的悠然境界。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3]《淮南子》记载,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14]一个人只有排除杂念,专心致志地将智能、灵感全部集中调动起来,才能够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齐白石衰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中国画之巨擘。国画大师刘海粟再三告诫学生“要甘于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不会寂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物质欲望不断膨胀的现实社会中,工匠们摒弃浮躁,执着专一,浑然忘我,完全沉浸于心远地自偏的悠然境界,由此实现了人生意义的超越。

第二,孔颜乐处的完满状态。孔子曾经高度赞扬其学生颜回的忧乐情怀。《论语》记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7]对于孔子这位品德高尚的人来说,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情操的追求。这是孔颜乐处,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写照。

《论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8]乐业是最高境界。工匠们专注做事,心无旁骛,他们依靠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去顺应事物的规律,运用规则去成就事业。此时,他们完全沉浸于把握事物规律而带来的愉悦之中,这样创造的快乐又激发了他们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多的创新灵感,这样的从容不迫和怡然自得成为人生乐业的最高境界。

总之,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职业的敬仰和执着,在孜孜以求和锲而不舍中呈现出劳动之美和价值所在。今天,之所以要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让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用工匠精神点燃信仰和激情,提升国力和形象,精心打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6lh/2016-03/17/c_1118366322.htm,2016-03-17.

[2] 国平.振兴实体经济,筑牢发展之基[EB/OL].http://news. china.com.cn/2016-12/20/content_39946964.htm,2016—12—20.

[3]亚力克·福奇.工匠精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 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 [15] [16] [17] [18] 刘宝楠.诸子集成·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 [10] (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 c_1117027676.htm,2015-11-03.

[12]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3]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4] 高诱注.诸子集成·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O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Craftsman's Spirit "——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AO Qian, WU Jie
(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re the cor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and belief of socialism. Craftsman's spirit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valu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cultivate socialist core values. Making great ef f orts to promote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of great signif i cance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raftsman's spirit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levels: that is, the creative spirit, the working attitude of excellence, the perfect unity of Taoism and technique. Through the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crafts-man's spirit from the aspects of national prosperity, social justice, life’s dedi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craftsman's spirit has a non-negligible value in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craftsman's spirit; socialist core values; craftsmen tradition

B822.9

A

1673-2375(2017)05-0001-06

[责任编辑:刘 晴]

2017-05-05

陶倩(1965—),女,江苏苏州人,法学博士,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吴洁(1981—),女,江苏如皋人,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南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境界工匠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品“境界”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慎独的境界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