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工会对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 基于基尼系数的RIF-OLS估计的Blinder- Oaxaca分解

2017-09-21袁青川易定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位数基尼系数工资

袁青川,易定红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工会对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影响的实证分析*
—— 基于基尼系数的RIF-OLS估计的Blinder- Oaxaca分解

袁青川1,易定红2

(1.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北京 100872)

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也面临着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型。在这两个转型的大背景下,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就业矛盾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较以往相比,更加重视工会的建设。所以,中国工会对工资的影响成为劳动经济学和劳动关系学界关注的焦点。另外,虽然国外对于工会与工资关系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对于中国而言,这些研究还不多见,所以,本研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工会对工资不平等影响为研究核心。本文采用2008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运用RIF-OLS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会对工资收入不平等影响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会降低了工会会员的工资不平等,且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工资差距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引起的。

工会;工资不平等性;RIF-OLS估计;Blinder-Oaxaca分解

一、文献回顾

在较早的研究文献中,很多学者认为工会扩大了劳动收入的不平等。例如,Friedman(1956)[1]采用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认为职业工会比行业工会更有能力提高其会员的工资水平,工会扩大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逻辑是“溢出效应”,即工会为了提高其会员的工资,必须限制劳动力的供给,从而使很多没有优势的劳动者被排挤到拥挤的劳动力市场中,导致其工资水平更低。并不是所有的学者都接受这种观点,Reynold和Taft(1956)[2]认为,“总看形形色色的集体谈判,可以认为工会不管在任何工资水平上,都没有恶化工资结构,可以说工会的净效应是有益的。”

上述这些说法的证据都是不足的,也具有较大的争议性。这种争议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宏观数据被收集后,才得到解决。当时虽然有些学者仍认为工会扩大了工资的不平等性,例如Ozanne(1962)[3]统计了McDormick Deering(一个机械公司)从1858年到1968年的数据,发现行业工会对工资影响的总体趋势是降低了技术的差异,职业工会提高了工人技术的差异;Lewis(1963)[4]检验了工会工资差异的估计量和工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论是,工会将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扩大了2到3个百分点。但是,在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早期出现了相对一致且与之相反的实证观点,例如,Rosen(1970)[5]发现工会通过提高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而压缩了工资结构,使得工资更加平等;Ashenfelter(1972)[6]认为,工会减少了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工资差距。

另外,由于Freeman(1980)[7]的一项重要研究,使得工会与工资不公平性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出现了新突破,劳动经济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工会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研究。他采用了工会数据来衡量工会对蓝领和白领工人之间工资水平差距的影响。在Freeman(1980)[7]的研究中,一项重要的结论是在工会部门内部,工会显著地降低了工资的不平等性,这个结论在制造行业尤其突出。对此,他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是由于工会的工资政策是追求公司内部和公司之间的雇员工资一致化。在工会部门内部由于工资不平等性的降低,大大抵消了由于工会的作用导致工会和非工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的扩大。在非制造行业,他认为,工会对于工资不平等性的影响不论是在工会部门内部,还是在工会部门之间的影响都比较小。随后的一些研究也支持了这些结论,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变量和技能等变量之后,工会部门的工资残差比较小。

Freeman(1984)[8]采用面板数据,支持了工会部门内部工资不平等性较低的结论。Freeman(1991)[9]采用1987-1988年的CPS面板数据,进一步证实了工会降低了工资的不平等程度。根据面板数据的估计,他认为,在1987年和1988年,男性工资标准差上升部分的20%可以归结为工会的衰退。Card(1992)[10]也认为20世纪80年代工资不平等上升部分的20%可以由工会密度的下降来解释。Machin(1997)[11]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在1980年和1990年之间英国半技术工人中男性劳动者工资的不平等上升部分的15%是由工会密度下降引起的。

从Freeman(1980)[7]开始,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改变了关于工会与工资不平等之间关系的观点,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完全把二者的关系揭示出来。一方面,他们主要研究男性、私营企业的工人;另一方面,他们忽略了工会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工资影响以及工会的衰退影响。

所以,逐渐出现了相对全面揭示工会影响的文献。DiNardo和Lemieux (1997)[12]在计算加拿大和美国1981年与1988年男性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时,采用权重来调整方差。他们估计:在1981年,美国工会使男性劳动者工资的方差降低了6%,加拿大工会使男性劳动者工资方差降低了10%。在1988年,美国工会使男性劳动者工资方差降低了3%,加拿大工会使男性劳动者工资方差降低了13%。因此,他们认为,工会的衰退在20世纪80年代导致美国、加拿大收入不平等的提高。

DiNardo等(1994)[13]的一项相关的研究检验了1979年和1988年美国男性和女性的工资,他们采用权重调整基数,主要解释了1979年到1988年工资不平等的扩大。对于男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工会的衰退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体工资分散扩大的10-15%,而且主要影响了中高层工资收入群体;工会的衰退对于女性工资的分布影响较小,高中和辍学男性之间工资溢价上升部分的50%可以由工会的衰退来解释。Bell和Pitt (1998)[14]采用DiNardo等(1994)[13]的方法,分析了工会的衰退对于英国工资不平等上升的影响。他们发现,男性工资不平等程度上升的10%-25%可以由工会的衰退来解释。后来,Gosling和Lemieux (2004)[15]检验了1983年和1998年间英国和美国工会对于工资不平等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论也证明了,工会衰退导致了两国工资不平等的上升,并且支持了DiNardo(1994)[13]的观点,认为不论是美国还是英国的工会衰退,对于女性工资不平等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

还有学者在研究工会衰退的影响时,合理的解释了工会对不平等的影响总体不明显的原因。例如Card (2001)[16]基于两部门公式研究了工会在1973-1974年、1993年对美国男性和女性工资不平等的影响。最终他有两个重要的发现:第一,工会在1973-1974年、1993年分别使男性工资方差降低了12%和5%;工会的衰退解释了1973-1993年间男性工资不平等性上升的15-20%;第二,尽管在工会部门中行业内部的工资方差低于非工会部门,但是由于工会导致的工会部门和非工会部门工资收入方差的拉大,从而抵消了工会的这种平等化效应,所以在1973-1974年、1993年,美国女性劳动者的工资不平等的净效应很小。之后证明工会降低工资分散性的文献还有Stennek(2011、2015)[17-18]、Dahl(2013)[19]等。

以上研究表明,西方对工会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且研究相对全面。然而,目前关于中国工会对于工资的影响研究还大多局限在工资水平方面。即使在工资水平方面,研究结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姚先国、李敏、韩军(2009)[20]、Lu(2010)[21]等均认为中国工会对于工资水平没有影响;姚洋和钟宁桦(2008)[22]、杨继东、杨其静(2013)[23]等认为中国工会对于工资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另外,易定红、袁青川(2015)[24]采用Blinder-oaxaca分解的方法、袁青川(2015a)[25]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研究了工会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结论依然不显著。在中国工会对工资分布影响的研究方面,袁青川(2015b)[26]从工会覆盖效应和工会会员效应两个研究视角,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并结合了Blinder- Oaxaca分解方法,采用雇员雇主匹配数据进行了研究,但仍然没有从总体上探讨中国工会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不同属性下的工人群体受到工会的影响,以及通过引入“再中心化影响函数”来研究工会与基尼系数的总体关系,进而探讨中国工会对于工资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二、数据及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选择

本研究主要使用2008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该数据是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全国的25所高校,基于对全国125个县(区),500个街道(乡、镇),1000个居(村)委会、10000户家庭中的个人进行的调查所得。另外,影响工资的因素包括歧视性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就业特征、企业性质以及地区等因素。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工资的影响,必须对相关变量进行控制,所以本研究所选择的变量如下表1所示:

表1 2008年CGSS数据变量定义

(二)数据分析

1.工会会员、非工会会员与收入分布

基于2008年的CGSS数据,利用分位数统计出来的结果(见表2)发现,工会会员的平均收入要比非工会会员的平均收入高,而且这种工资水平的优势几乎在每个分位数上都可以体现出来。另外,各个分位数上的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的工资差距变化都比较大:在10分位数上,工会会员的平均工资低于工会的平均工资0.12元;在25分位数上,工会的工资明显高于非工会的工资0.22元;在50分位数上,工会的工资高于非工会的工人工资0.38元;在75分位数上,工会的工资与非工会的工资差距进一步加大,平均值差异达到0.50元;在90分位数上,二者的差距为0.25元。

另外,从10分位数到90分位数,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每周工作的小时数也存在着一致性的差异,即非工会会员在任何一个分位数上的工作时间总是高于工会会员的工作小时数。而且在底部分位数上工作时间差异最大,在最高的分位数上工会与非工会的工资差距最小。在底部分位数上工会会员平均工作小时数明显小于非工会会员工作小时数,可能是由于这两个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而造成的,即工会部门中的全日制工作人数比例较大。在10分位数上,工会会员兼职工作人数比例是33.33%;在25分位数上,兼职工作的比例为18.18%,而非工会会员的兼职比例分别达到41.09%、32.95%;在较高分位数上,工会会员的兼职比例虽然也明显少于非工会会员的兼职比例,但是,从兼职与全职比例上来看,两部门都明显下降,从而使得工会部门和非工会部门的兼职比例明显小于底部分位数上的兼职比例,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在较高分位数上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的工作时间差距减少。

从工人人数分布来看,在较低分位数上非工会会员的比例较大,在较高分位数上,非工会会员的比例要小于工会会员的比例。(1)在10分位数上,工会会员只有1.40%,非工会会员的比例达到6.35%;(2)在50分位数上,非工会会员的比例达到36.96%,而工会会员的比例依然较低,仅仅只有22.96%(3)在较高分位数上,工会会员的比例开始超过非工会工人的比例。所以,从总体来看,在相对收入较高的人群中,工会会员的概率较大,而在较低的收入群体中,非工会会员人数较多。

表2 工会工人和非工会工人的收入五分位(2)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注:五分位节点是由工会和非工会综合样本形成的。

2.工会会员、非工会会员收入方差统计

(1)不同属性下的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工资方差。表3列出了各个工会和非工会会员小时工资对数总体标准差以及这些标准差的差异。在没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工会和非工会群体以及其子群体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在男性还是女性、以及总体样本中,工会会员的工资分散程度都要明显低于非工会会员,标准差的差异从-0.36到-0.42不等,这些均说明工会会员的工资不平等程度低于非工会会员。

(2)不同属性下的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组内、组间工资方差。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内部的工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它们不但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工会的影响。为了获得工会对于工资不平等性的影响,分析了5977个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①具有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身份的有效样本为5977人。。表4以劳动者小时工资对数的标准差来衡量工会对于工资平等性分布的作用。从该表的具体数据来看,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平均组内方差为3.015,组间方差为344.48,组间方差远远大于组内方差。另外,女性和男性群体中的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组间方差也远远大于组内方差,说明工资不平等主要产生于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两个群体之间,而非这两个群体内部。

表3 各群体的小时工资对数方差

表4 各群体小时工资对数方差分析结果

(3)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小时工资对数分布。根据2008年CGSS数据绘制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的小时工资对数分布图1。该图越是集中、峰度越高,说明收入越是平等。如果该图形是一个垂直直线形状时,那么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完全平等化,即所有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都一样。该图显示了工会大部分会员的工资水平都集中在平均工资水平附近,具有较高的峰度。而非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相对于其平均工资水平来说比较分散。工会会员的工资分布曲线位于非工会会员的工资分布曲线右边,这说明工会会员的平均工资明显高于非工会会员的平均工资。在工会会员身份下,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的工会会员人数较少。根据图1的特征,可以判断工会会员的工资水平的不平等程度要明显低于非工会会员工资的不平等程度。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绩效工资制度,工会对于促进公司内部的公平性,以及整个社会的公平性都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图1 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小时工资对数分布图

3.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统计

尽管我国工会的工资溢价不是很大,但是它在影响和改变工资结构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正如在工会覆盖工资溢价和工会会员工资溢价的实证分析中的收入工资等式中系数所反映出来的一样。在工人的工资分布中,工会具有降低工资分散性,提高工人收入平等性的作用。表5反映了在STATA中利用DASP模块,根据2008年的数据,计算工会和非工会会员两个群体的基尼系数以及最低十分位的财富与最高十分位财富之比。

从表中可以看出,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是0.405,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231,明显低于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最低收入的十分位人群中的小时工资对数与最高收入的十分位人群中的小时工资对数比值的平均估计结果差别也比较大:非工会会员群体中该指标估计结果为0.116,而工会会员的为0.405。可见,不管是从基尼系数还是从分位数之比的估计来看,工会会员的收入差距都要比非工会的收入差距明显要小。

表5 2008年各群体基尼系数、分位数比估计结果

另外,为了看出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在各个人口比例下的财富差距问题,采用洛伦兹曲线来进行分析。图2是根据2008年的数据,采用STATA中DASP模块绘出的洛伦兹曲线图。

图2 2008年工会会员、非工会会员、样本总体小时工资对数洛伦兹曲线

从工会和非工会会员小时工资对数的洛伦兹曲线位置可以看出,工会会员的洛伦兹曲线占优,即在洛伦兹曲线中,对于某个特定的累积人口比例,工会会员的累积小时工资对数份额都要比非工会会员的累积份额要大,这就意味着工会会员的洛伦兹曲线完全位于非工会会员的洛伦兹曲线的上方,出现了工会会员的洛伦兹曲线优于非工会会员的洛伦兹曲线的情形,根据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工会会员的工资分布要比非工会会员的工资分布更加公平。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工会与非工会的工资不平等情况,因为毕竟没有出现洛伦兹曲线交叉的情形,那样就需要用其他标准做进一步的分析。

不同性别群体中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基尼系数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男性群体中,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基尼系数差别比较明显,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233,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410,统计结果表明男性工会会员和女性工会会员之间的工资差别非常显著。在女性群体中,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227,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400,在统计学上二者的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下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差别

三、实证模型

(一)基尼系数的RIF函数构建

Firpo等(2007)[27]通过建立RIF(Recentered Influence Function,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简称“RIF”)和各种统计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需要的统计量表示成为其他变量的线性投影,进而可以计算所需要考察的变量对相应统计量的影响大小和显著性。假设v=v(F)是定义在任意分布函数F上的泛函。根据本研究目的,v选择是刻画

注:括号内表示标准误,***p<0.01,**p<0.05,*p<0.1。其中具以上所有变量的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的有效样本为3548。即在5977个有效样本中,2429个因为在某些变量上产生缺失值而被删减。

另外,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为农业户口、教育年限、健康程度、是否为兼职工作、地区等变量对于基尼系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这些变量扩大了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基于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小时工资对数的基尼系数RIF-OLS回归的分解结果

根据2008年的CGSS数据进行RIF-OLS回归的分解结果(见表8),非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337,工会会员的基尼系数为0.224,二者的基尼系数差距为0.113,这说明工会会员工资不平等小于非工会会员。其中二者的差距由特征差异可以做出解释的为0.0695,占总体差异的61.5%,不可解释的部分为0.0436,占总体差异的38.5%,即工会对基尼系数的差距贡献度为38.5%,该分解结果与RIF回归结果中系数(0.0287)大致相当,这说明RIF分解结果和RIF线性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对于可解释的部分,劳动合同、人口特征、人力资本、是否为全职以及企业类型等都对于基尼系数的降低做出了显著贡献,其贡献度分别为:7.0%、19.30%、11.86%、9.30%、14.7%。而在不可解释部分,这些因素均不显著,说明工会没有通过影响这些变量的回报系数来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明显影响。应会降低工资差距。工会在高位数收入分布上则会降低工资,即工会的部门效应和内部效应均降低了工资差距。这两种作用的综合效果通常表现为工资差距随着工资收入分位数的上升而减少。

表8 2008年CGSS数据的基尼系数的RIF-OLS回归的分解结果

注:观测值共包含3548样本,其中工会会员样本960个,非工会会员样本包括2588个。人口特征: 党员、未婚、农村户口、男性、汉族;人力资本:教育年限、经验、经验的平方、健康程度;企业类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其他;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二)资源禀赋是造成工资差别的主要原因

根据2008年的CGSS数据进行RIF-OLS回归的分解结果(见表8),对于可解释的部分,劳动合同、人口特征、人力资本、是否为全职以及企业类型等都对于基尼系数的降低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其贡献度分别为:7.0%、19.30%、11.86%、9.30%、14.7%。而在不可解释部分,这些因素均不显著,说明工会没有通过影响这些变量的回报系数来对工资不平等产生明显的影响;工会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工资差异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进而解释了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基尼系数的差异。

五、结论

(一)工会降低了工资不平等

从总体上来看,基于基尼系数的RIF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工会显著地降低了基尼系数,使得工会企业和工会会员的工资不平等程度低于非工会企业和非工会会员。从工资分解结果来看,工会对工资不平等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决定工资水平的相关变量的系数效应实现的。

工会对工资分布产生影响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部门效应和内部效应:工会由于部门效应,会提高工会和非工会、工会会员和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同时也会降低工会内部以及工会会员内部的工资分布的不平等性,即所谓的“部门效应”和“内部效应”。根据西方学者对于工会的研究,工会会提高较低分位数上劳动者的工资,即部门效应会提高工资差距,内部效

[1] FRIEDMAN L. A competitive-bidding strategy[J]. Operations Research, 1956, 4(1):104-112.

[2] REYNOLDS Lloyd G, CYNTHIA H, TAFT, The Evolution of Wage Structure[M].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6.

[3] OZANNE R. Union wage impact: A nineteenth-century case[J].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62, 15(3):350-375.

[4] LEWIS H G. Union Relative Wages Effects:A Surve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3.

[5] ROSEN S. Trade union power, threat effects and the extent of organization[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9, 36(2):185-196.

[6] ASHENFELTER O.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trade unionism[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2, 80(Volume 80, Number 3, Part 1):435-464.

[7] FREEMAN R B.Unionism and the dispersion[J]. 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 1980, 34(1):3-23.

[8] FREEMAN R B. Longitudinal analyses of the effects of trade unions[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1984, 2(1):1-26.

[9] FREEMAN R B. How much has de-unionisation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in male earnings inequality?[J]. NBRE Working paper, 1993. From: http://www.nber.org/papers/w3826.pdf?origin=publication_detail

[10] CARD D. The effect of un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wage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Econometrica, 1996, 64(4):957-979.

[11] MACHIN S. The decline of labou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the rise in wage inequality in Britain[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7, 41(3–5):647-657.

[12] DINARDO J, LEMIEUX T. Diverging male wage inequality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ganada, 1981–1988: Do institutions explain the difference?[J]. ILR Review, 1997, 50(4):629-651.

[13] DINARDO J, FORTIN N M, LEMIEMIEUX T.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ages, 1973-1992: A semiparametric approach[J]. Econometrica, 1994, 64(5):1001-1044.

[14] BELL BRIAN D, PITT MICHAEL K. Trade union declin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wages in the UK: Evidence from 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98, 60(4):509–528.

[15] GOSLING A, LEMIEUX T. Labour market reforms and changes in wag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C].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Inc, 2004:263-274.

[16] CARD D. The effect of unions on wage inequality in the U.S. labor market[J]. ILR Review, 2001, 54(2):296-315.

[17] STENNEK J. Why unions reduce wage inequality - A theory of domino effects[M]. Why Unions Reduce Wage Inequality: A model of union formation and goal setting.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2015.

[18] STENNEK J. Why unions reduce wage inequality: A model of union formation and goal setting[C].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2011.

[19] DAHL C M, MAIRE D L, MUNCH J R. Wage dispers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of wage bargaining[J].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2013, 31(Volume 31, Number 3):501-533.

[20] 姚先国,李敏,韩军.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25-30.

[21] LU Y, TAO Z, WANG Y. Union 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Evidence from China[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21(1):202-210.

[22] 姚洋,钟宁桦.工会是否提高了工人的福利? ——来自12 个城市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08(5):5-29.

[23] 杨继东,杨其静.工会、政治关联与工资决定——基于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3,(2):36-49.

[24] 易定红,袁青川. 中国工会存在工资溢价吗——基于控制样本选择性偏差的Blinder-Oaxaca回归分解[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2):31-39.

[25] 袁青川.基于倾向值匹配估计的工会工资溢价研究[J].经济经纬,2015(3):114-119.

[26] 袁青川. 工会覆盖效应与工会会员效应下的工资分布研究——来自2012年雇员雇主匹配数据的经验[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5(8):32-43.

[27] FIRPO S, NICOLE P R, UBC F, et al. Decomposing wage distributions using recentered influence function regressions[J]. Sustrai Revista Agropesquera, 2007:39.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Trade Unions’ Effect on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Based on RIF - OLS Estimates and Blinder- Oaxaca Decomposition

YUAN Qingchuan1, YI Dinghong2
( 1.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2.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labor relations is faced with transformation by the individual to the collective labor rel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two transformations, with the income gap widen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employment is more increasing.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on more than ever. So the Chi-nese trade unions impact on wage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cademic circles. In addition, although foreig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on and wage is relatively mature, but these studies are rare for China, so the study on the issue of wage inequality was dis-cussed as the research core. The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rade unions’ ef f ect on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by adopting RIF - OLS, based on China social comprehensive survey data in 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unions reduce the wage inequality; the gap of gini coef fi cient between union members and non-union members is mainly caused by re-sources endowment dif f erence.

trade union; wage income distribution inequality; RIF - OLS Estimates; Blinder- Oaxaca Decomposition

F244;D412.6

A

1673-2375(2017)05-0106-11

[责任编辑:晓 智]

2017-05-06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工会企业中最低工资政策的就业和工作时间效应均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BJY040);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资收入差距研究”(项目编号:201704020202);河北省社科项目“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致下劳动力要素流动取向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HB17YJ017)的成果。

袁青川(1981—),男,河南开封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会经济、收入分配;易定红(1964—),男,湖南岳阳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收入分配。

猜你喜欢

位数基尼系数工资
连续自然数及其乘积的位数分析
基尼系数的局限性研究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比大小有窍门
生意太差
遥感卫星CCD相机量化位数的选择
什么是基尼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