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

2017-01-24张秀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同志环境保护绿色

张秀芳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演进历程

张秀芳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00)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但受到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影响,在各个时期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思想却各有侧重。回顾建国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绿色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实践的深化,梳理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的演进发展历程,为新形势下创新绿色发展思想,深化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的经验基础和历史借鉴。

绿色发展;思想;历程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类发展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绿色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从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层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认识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绿色发展思想的逻辑起点。

一、毛泽东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

毛泽东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头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论述中,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生态现实的最初结合。

(一)关于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认识

毛泽东同志从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深化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认识,首次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论述,不仅从人作为自然产物的自然属性出发论述人同自然的关系,同时又提出了人不是被动适应自然而可以改造自然的观点。他指出:“神秘的大自然是可以逐步被人们认识并合理利用的”;“所有的自然现象都不是偶然的,是有一定规律的,关键是对于它的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让大自然为人类服务”。毛泽东同志敏锐地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认识到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资源对社会建设的基础作用。指出:“这些自然资源,不仅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条件,而且是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对此,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加以小心保护,进行合理使用。”

(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毛泽东同志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前提,因此必须要保护自然资源。在新中国成立起初的几年里,修复生态和改善环境成为毛泽东同志关注的重点工作。比如,1956年《中共中央致五省(自治区)青年造林大会的贺电》中,毛泽东同志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任务和号召,强调“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

(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待兴,国民经济艰难前进。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积极倡导勤俭节约,力求通过节约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随着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全国在改造完成基础上普遍展开增产节约运动,通过日常生活的节约为生产和基本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材料供应。这种增产节约的活动对于当前的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人口控制方面,1956年10月,南斯拉夫代表团来访,毛泽东同志对其介绍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增产节约活动的开展情况,强调除了社会物质生产可以按计划进行,而且第二类生产即人类的生产也可以按照计划进行。1957年在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再次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主张。1962年出台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强调计划生育不仅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长远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计划生育的工作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四)保护改善环境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全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实现了生态环境思想的重大转变,对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保问题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认识。周恩来总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强调避免“先污染后治理”。1973年8月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环境问题第一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被提出来,并进一步形成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标志着环保工作在第一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位置得以再次确立。

二、邓小平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正视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从战略的高度看待生态环保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提出环境治理要坚持防害于先,综合治理;提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等的主张。

(一)控制人口数量,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邓小平同志主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强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只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才能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指出:“我们要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应该立些法,限制人口增长”。经过邓小平同志的牵头组织,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顺利写入《宪法》要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二)重视资源保护和节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邓小平同志不仅强调要节约资源,还提倡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指出:“沼气很好,是个方向问题,可以用来发电带动加工工业,也可以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核电站我们还是要发展,油气田开发、铁路公路建设、自然环境保护等,都很重要”。邓小平同志主张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倡导人们对植树活动要积极参与,引导人们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为以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绿色发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1979年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填补了我国在保护环境法律上的空白。并且我国正式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凸显出保护环境的国家意志。随后,我国还陆续的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初步形成了关于绿色发展的法律体系。

三、江泽民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结合新时期中国具体国情,始终以正确处理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一)注重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

1996年,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2001年,江泽民同志提出:“破坏生态环境也就是等于破坏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从生产力发展的纬度上突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二)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

江泽民同志将环境生态作为重要的战略内容,持续推进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突出GDP引领的同时,强调人文、环境和资源的各类指标,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内在协调。高度警惕境外招商企业的污染转移,积极保障国内环境安全。在人口方面,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质量,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和开发各类资源,实现保护与开发、使用与改善的同步。

(三)确立绿色发展战略

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我党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的到来,全党进一步将绿色发展与信息化、工业化相互结合,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中提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四、胡锦涛同志关于绿色发展的思想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凸显。胡锦涛同志指出“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严重的环境污染、严峻的生态系统退化形势,务必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和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内容,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面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峻的生态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实践中要做到速度效益统一、经济环境的协调。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性,主张发展的连续性和科学性,强调可持续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建设问题,保证代际发展的连贯。

(二)生态文明成为“五位一体”的组成部分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生态文明”。随着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生态文明逐步上升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把中国共产党的绿色发展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绿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创新。明确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绿色发展思想和道路认识的深化。

(三)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科技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循环、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损耗、环境污染,而且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以技术突破来提升资源创新使用方式,不断创造出绿色环保新型技术,来支撑经济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同社会主义实践相互结合的产物,探索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绿色发展思想与绿色发展实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作用,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如何做到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依然是党和国家需要冷静面对的重大问题。

[1]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94,194.

[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论林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5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7.

[5]中国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653.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856.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5.

[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09.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

(责编:杨 艳)

D616

A

1008-8431(2017)02-0078-03

2016-01-12

张秀芳(1981-),女,西南科技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同志环境保护绿色
环境保护
绿色低碳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同志关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