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
——一场颠覆传统经济模式的革命

2017-01-24顾梦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资源传统经济

顾梦佳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共享经济
——一场颠覆传统经济模式的革命

顾梦佳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 100091)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经济模式,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和商业逻辑,同时突破和丰富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本文首先对共享经济进行一个概念辨析,分析了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而概述了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丰富与突破,最后讨论了共享经济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共享经济;政府;市场

一、共享经济概念浅析

共享经济是一种以协同共享为特征——“我的就是你的”,颠覆了传统资本主义理论的全新经济模式。通俗地讲,共享经济就是指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共享经济不同于“共有经济”和“租赁经济”。共有经济是指一切资源都是公有的,人们共同行使资源的使用权;而共享经济下资源的所有权界限分明,人们只是出让资源的使用权。租赁经济不存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且交易对象大多是有形资产。

二、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一)共享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经济形式

基于互联网平台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共享经济的经济规模才得以迅速扩张。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而是将供给方和需求方连接起来,提供即时、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信用保障。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降低了共享经济的进入门槛,使公众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来。共享经济属于典型的双边市场,即供需双方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参与者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费者和供给者都在交换中受益。

共享经济形成了一种双层产权结构,即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共享经济提倡“租”而非“买”,对闲置资源“用而不占”。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占有”不再是最重要的价值指标,人们超越了所有权观念,“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共享经济主要利用社会闲置资源,因此灵活性较大,能够对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快速进行调整。

(三)共享经济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虽然现实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也普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如空闲的车座、房间、时间等。共享经济就是要通过网络将这些大量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将个体拥有的、作为沉没成本的闲置资源进行社会化再利用,最终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三、共享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丰富与突破

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关于资源稀缺性、信息不对称和利己主义的经典假定,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产权观念,同时拓展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重塑了传统的劳资关系,共享经济对经济理论的丰富性贡献可见一斑。

(一)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经典假定

1.资源稀缺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孤儿的救助工作,孤儿救助逐渐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特困救助、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亲属代养等方面的救助扩展到生活、教育、康复、医疗、就业、住房等全方位的救助,孤儿的权益保障不断改善。本文重点梳理有关省、区、直辖市关于孤儿教育与就业政策,并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读。

资源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永无止境的欲望和需求,资源总是不够的。传统经济学假定资源是稀缺的,而共享经济模式是通过调整社会闲置资源的配置,达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共享经济打破了传统经济学对资源稀缺的经典假定,主张整合闲置资源,实现“稀缺中的富足”。

2.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指的是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共享经济提供了一个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良方——用户评价反馈系统,消费者很容易能够查看到以往价格和服务质量的历史记录,而供给方也因此努力改进服务,注重提高用户体验。用户评价反馈系统提高了交易双方信息透明性,避免发生欺诈性交易,进而提高了双方的交易满意度。

3.利己主义

利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之一,意即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多闲置资源,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人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资产、资源、时间等,加之数字经济时代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人们不再是把资源据为己有的“利己”观念,而是将自己的资源共享给他人,设法“利他”,同时从分享资源中获取报酬。

(二)共享经济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产权观念

传统经济学强调产权概念,产权是指人们围绕或通过财产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产权在受法律认可和保护后,便具有了排他性。共享经济模式强调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私人物品与他人分享,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共享经济弱化了产权的排他性,更侧重财产的使用权共享,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经济学的产权观念。

(三)共享经济拓展了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

传统经济增长路径主要依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大量投入,由于政府职能、预算体制以及政府间的博弈,导致了不公平招商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了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共享经济颠覆了依靠“增量”资源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思路,而是通过调整社会“存量”资源,使产品和服务的效用最大化。从整个社会的供给来看,共享经济减少了社会的供给总量。

(四)共享经济重塑了传统的劳资关系

共享经济重塑了传统的劳资关系——企业雇佣和劳动力全职就业。从工人角度看,共享经济模式弱化了传统劳资关系对雇佣工人的约束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的混合体,自由选择感兴趣或擅长的工作、工作时间以及理想工资。从企业的角度看,共享经济模式弱化了企业承担的劳资义务,如奖金、保险、退休金等,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营决策调整的灵活性。

四、共享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由三大创新要素——政府、共享行为和市场构成。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把政府引导和市场竞争有机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

(一)政府扮演的角色

1.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共享经济发展迅速,存在着安全、信用和税收等方面的监管漏洞。为了保障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政府要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合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安全的信用体系以及配套的税收征管体制。共享经济已是大势所趋,不能采取直接封杀的管理方式,而应以积极的态度探索合理有效的监管方式,至少是不阻碍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

2.鼓励共享经济创新发展

共享经济作为创新的新型业态,正契合了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成熟性的共享经济模式发展,宽容对待探索性的共享经济模式,充分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推进自律监管机制建设。

(二)市场扮演的角色

1.调节供需平衡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互联网经济不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回归现实世界,改造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对接的新型经济模式。传统企业面临着“供需不对称”的难题,而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企业出发点就是“按需分配”,甚至可以通过“浮动定价”来调节供需平衡。

2.提供就业机会

共享经济的一大特征就是进入门槛低,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共享经济创造了全新的就业模式,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培育了规模巨大的自由就业群体。共享经济的“灵活就业”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和收入差距矛盾。

3.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减少交易双方彼此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环节中的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及经济福利。

[1]马化腾.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2]刘兴波.互联网与共享经济[J].互联网经济,2016(1).

[3]卢梒冰.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6(30).

[4]王硕.P2P.众筹古众包:共享经济新范式[J].农村金融经济研究,2016(5).

(责编:李 园)(责编:刘海琴)

F121.26

A

1008-8431(2017)02-0034-03

2017-02-20

顾梦佳(1994-),女,中共中央党校2015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资源传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资源回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