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探索城郊结合区域基层治理的新实践
——以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基层党建为例
2017-01-24吴丹
吴丹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四川 都江堰 611830)
多元共治,探索城郊结合区域基层治理的新实践
——以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基层党建为例
吴丹
(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四川 都江堰 611830)
本文通过分析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的基层党建,研究我国的城郊结合部社区基层治理问题,进一步探索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建;奎光塔街道;社区善治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和农村间相互作用的加强,二者之间便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交接地带,即城郊结合地区。城郊结合区域一般处于城乡边缘,往往是城市低收入者、外地务工人员、原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地域和人文环境比较复杂,容易成为管理“盲区”。
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原滨江街道),为新一轮城市规划之后的重组街道,流动人口多、老旧住房多、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由此形成的“城中村”、乱占道等,成了基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头雁”,是我党治国理政的神经末梢,肩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的城郊结合社区基层治理问题。
一、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的基本情况
奎光塔街道成立于2014年12月24日,幅员面积9.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6万人,辖区内融入了汉、藏、羌、回、满、蒙古族等多个民族,下辖9个社区:奎光塔社区、观江社区、龙潭湾社区、安青社区、安顺社区、金江社区、滨河社区、勤俭人家社区、张家湾社区,党员总人数为1264人。辖区共有工业企业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奎光塔街道是都江堰市加快“滨江新区”建设和川西旅游“交通枢纽”集散地的重要规划区,是未来都江堰市投资、兴业、居家的一片热土。
奎光塔街道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老工业区因征地拆迁导致遗留问题突出;二是重组街道插花式社区面广,既有纯粹的城市社区,又有拆迁农民安置户组成的社区,还有涉农社区;三是城郊结合区域人员构成复杂,越来越多的“单位人”、“组织人”变为“社会人”、“自由人”,尤其是老、新市民,本地人和外来人,安置户和购房户同住一个小区,诉求多元、矛盾多发、关系复杂,这都对社区的管理形成新的挑战。
二、奎光塔街道的主要做法
奎光塔街道党委以党建服务项目为载体,以“一核多元,合作共治”为依托,在党建示范点创建、院落管理与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民生服务与保障、美食街区打造等各项工作中,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在探索“党组织领导、社区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方面作了积极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两团互动,督办“疑难杂症”
奎光塔街道从2016年3月份起组建9个“社区(院落)综合服务团”和1个“市民观察协商团”。把由机关干部组成的“院落综合服务团”和社区两委、网格员沉进9个社区44个网格内,每周到院落开展城市管理、平安创建、党建工作、就业服务、遗留问题化解等工作,且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每个季度向社区居民述职一次。“院落综合服务团”团长每月向54名“市民观察协商团”成员汇报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邀请市民观察协商团全程参与社区综合服务团工作,逐步建成街道、社区常态化管理机制,促进理解,增强互信,有效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具体工作中,党工委要求社区综合服务团从群众利益出发,找准工作切入点,从解决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小诉求入手,密切干群关系,走进群众心里。在2016年的轻工校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项目工作中,街道党工委提前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团成员深入拆迁户了解实情,摸清了拆迁户心态和后顾之忧,同时根据市民观察协商团提出的群众诉求,在拆迁中真正为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仅用18天就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群众签约率达到96.7%。
(二)新媒介善用,解决平等话语权
奎光塔街道通过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的“十五分钟服务圈”微信群,接受社区居民办事咨询,为辖区居民提供劳动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下水道疏通等服务,从而搭建了与社区居民交流、促进社区便民服务工作开展的平台。服务的群众上至60多岁,下到20岁,打破了原来的社区活动只有老年人参与的窘境,让上班族和长期外出务工的居民也有机会参与社区互动。
奎光塔街道下辖安顺社区为拓展为民服务方式,成立社会服务站,利用社区微信群,开展家政、水电气维修等服务。截止目前,已开展社区服务55次,帮助解决问题13件,让群众感到非常满意。
(三)双报到实践,搭建社区善治新格局
奎光塔街道将党员“双报到”制度进一步延伸拓展,构建基层党组织交流合作、互帮互学机制,党员分职业、分年龄开展岗位认领。目前奎光塔街道已成功建立起与汶川干休所区域党建的合作模式,开展了院落服务、党课交流、社区活动互助等活动;成立了风情美食特色街区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商铺业主中的流动党员亮出身份,发挥流动党支部在特色街区打造中的引领作用和商家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双报到实践进一步激发了街区党员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党员对社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辖区内江安中路560号的“桥头饭店”餐馆,已有10多年的经营历史,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餐馆,其餐馆老板也是这个美食特色街区流动党支部的党员。10多年来,该餐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餐馆营业面积400多平米,现有员工30多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员工都是辖区内的住户。“桥头饭店”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也为解决辖区居民就业提供了机会,是这个美食特色街区商家与住户利益共同体的典型代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良好口碑。
(四)草根协会发育,激活品质城市内生动力
针对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凸显的各类矛盾,街道党工委积极引导和支持培育社区“草根”协会组织,通过组建街区商协会、家庭教育沙龙、文化体育服务等社区“草根”社会类组织,引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下辖的安青社区成立了安青商协会和三轮车协会,促使道路经营商家自我约束、规范管理;引导培育江西街美食协会,形成管理公约,实现河边夏季美食长廊分时段搭建与拆除,实现“河边经济”与“亮河美景”双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街道监管,社区协调、商家自治”的经营管理模式。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也激活了品质城市的内生动力。
三、几点启示
奎光塔街道围绕“构建街区善治格局”的目标,通过规范网格化管理、发展自治组织、培育各类草根协会等措施,在提升其基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群众自治的能力,从而构建了一个无缝治理体系,其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基层治理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
基层自治与基层治理最突出的区别就是二者的主体不同。基层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多元的,但在其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更多的是政府或者说是党的组织;而基层自治的主体是基层群众。在自治下,民众是主动的,而在治理下,民众往往是被动的。如何把群众更好地组织起来,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这种新的思路就是调动和保护群众的积极性,这种新的方法就是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通过有效方式把群众组织起来,由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亲自参与管理和监督自己的事情。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才能实现基层群众自治。
(二)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
我们需要明确治理和管理的区别:管理有多种含义,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的主体只有一个,即政府和政府背后的职能部门;而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过去许多被管理的对象,现在也纷纷加入进来成为自治主体之一,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如何形成良好的互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如何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都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这就给基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正如何确处理基层党组织和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间的关系。
以前提到基层治理工作,主体都是单一的党委政府,依靠行政命令单向推动工作,处理矛盾时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但毕竟孤掌难鸣,群众不信任、不认可,反而造成干群矛盾突出;而提到新农村建设等做具体事情的主体,又都是单一的农民群众。主体论的创新,即是改变单一主体,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改变过去基层治理单一组织单打独斗的局面,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民主等基层治理的职能分离,明确了包括农民群众在内的基层社会中多元组织的主体地位,并进一步清晰权责,就像是给这些主体“确权颁证”一样,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充分激活了各类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基层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三)基层治理要与其他治理资源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个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改变了人际之间的联系方式,加速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新媒体对基层治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发布和传播更为便捷、开放和节约成本;二是新媒体越来越成为民众表达诉求的公开平台。奎光塔街道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通过微信群来收集民情民意。充分运用新媒体的功效,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因此,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借助高科技的网络化手段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方式呢?这样不仅可以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也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群众更好地监督基层权力行使。在基层治理中,我们要善用新媒体构建信息化政民互动沟通平台,它既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也可以了解老百姓的诉求,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为民众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1]江必新,李沫.论社会治理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2]尹洁.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下基层党建工作新常态研究[J].攀登(双月刊),2016(1).
[3]杜飞进.创新基层党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J].人民论坛,2015(8).
[4]王长江.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1).
[5]潘小娟,白少飞.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政治学研究,2009(2).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编:李 园)
D638
A
1008-8431(2017)02-0015-03
2017-03-01
吴丹(1985-),女,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干部培训中心主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