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合肥旅游升级版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2017-01-24程千宜王德桡
程千宜 王德桡
(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230071)
打造合肥旅游升级版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程千宜 王德桡
(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230071)
合肥正在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动力更加强劲。本文结合合肥实际,围绕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创建精品旅游景区、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和营销、提高旅游市场管理水平等,提出了打造合肥旅游升级版的意见建议。
合肥 旅游业 转型升级
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意见,把旅游业作为扩内需、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旅游新型业态,提升旅游发展质量,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013年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2014年进入“旅游业福布斯最发达城市榜”。2015年,三河古镇成为国家5A级景区,合肥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旅游休闲区试点,巢湖市、庐江县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2016年,合肥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半汤、紫蓬山成为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179.5亿元,同比增长21.1%;接待国内游客9236.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7%。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步入大众旅游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合肥正在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动力更加强劲。合肥市将充分发挥环巢湖旅游资源以及现代都市等多层面品牌效应,以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为统揽,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着力发展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旅游业,努力将合肥旅游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省旅游发展的新高地、全国旅游产业转型的新引领。
一、全力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高质量开发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全力推进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推动发展全域旅游,积极为全国旅游休闲区建设提供示范性、引领性、创新性经验。
(一)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以环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三汊河湿地项目,整合推出浪漫花海旅游节、森林生态旅游节等生态旅游产品;推广三瓜公社等典型经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施旅游扶贫、旅游富民工程。
(二)建设“中国古镇名村文化旅游”示范区。发掘红色旅游资源和三国、包公、淮军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老城区特色风貌和城市记忆,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街区和文化旅游产品;加强环湖古镇名村保护修复,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湖十二镇”,重点推动长临河古镇、汤池镇等古镇古街建设提升。
(三)建设“中国研学旅游”示范区。抓住规划建设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安徽创新馆等契机,大力发展研学旅游,重点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开发、特色线路产品推广等工作。
(四)建设“中国康体养生”示范区。整合环巢湖区域优势医疗资源、特色温泉资源,大力发展环巢湖温泉养生、医疗保健等康体养生项目,构建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努力把半汤、汤池打造成中国一流的养生养老示范基地。
(五)建设“国际休闲运动旅游”示范区。精心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铁人三项赛、青春毅行等大型赛事活动,在赛事中不断融入旅游元素。加强自驾车营地、露营地等建设,适应大众旅游新需求。
二、积极推动精品旅游景区创建
加快建设具有合肥特色的核心旅游吸引物,加快创建大众广泛认可的国字号旅游品牌,大力推动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小镇等精品景区建设。
(一)推动5A景区创建。全力推动中庙姥山岛创建国家5A景区,近期,将重点做好游客集散中心、旅游码头、滨湖景观长廊、渔村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通过国家旅游局5A景区景观价值评定。以创建国家5A景区为目标,谋划推动包公园、汤池镇和冶父山等提质升级。推动条件成熟景区积极创建国家4A、3A级景区。
(二)推动半汤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半汤湖、古巢国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古温泉”“巢文化”的内涵,提升景区历史文化价值。推动房车露营地等特色项目建设,打造新型综合性露营基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骑行驿站,为游客骑行、徒步等提供便捷服务。
(三)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项目库管理,做好项目储备,近期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旅游项目36个。加快推动万达文化旅游城二期、包河国家级影视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海洋公园、水上飞机、影视小镇、通航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加强各县(市)区旅游招商工作,每个县(市)区抓2-3个重点旅游项目,力争3-5年内形成优势产品。
(四)创建特色旅游小镇。围绕“皖中古韵,梦里水乡”特色品牌,推动三河古镇创建首批省级旅游小镇。结合旧城改造以及美丽乡村、科教园区等建设,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共融,打造罍街文创小镇、崔岗艺术小镇、黄麓书香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
三、全力推动旅游服务能力提升
坚持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着力点,持续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努力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服务。
(一)持续推动旅游标准化建设。巩固和提升合肥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将旅游标准化贯彻到旅游发展的各方面,推动旅游品质提升。深入开展“诚信菜单”以及星级饭店、绿色饭店、A级旅行社、金盘银盘餐馆、旅游购物推荐店和示范店、金牌旅游汽车公司等具有合肥旅游标准化特色的创建工作。将旅游标准化与全域旅游、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紧密结合,打造合肥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全面升级旅游服务设施。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轨道交通等建设,构建环网结合、“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在重点建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推动全市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着力做好旅游咨询集散和自助旅游等建设。加快合肥旅游国际化建设,依托智慧合肥建设,积极发展智慧旅游、“互联网+旅游”,在游客集中场所推广无线宽带网络覆盖。
(三)推动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错位发展”的思路,推动全市现有农家乐升级发展。探索制定合肥市休闲农庄、休闲客栈评定标准,创建一批休闲农庄、休闲客栈。贯彻落实“3311”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全力做好乡村旅游扶贫。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业一线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定期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大旅游饭店星评员、内审员等旅游技能型人才培训力度,以及旅游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层级。强化旅游行政机关队伍建设,结合具体需求举办专题培训,提高旅游决策和管理能力。
四、加强旅游市场推广和营销
强化合肥旅游形象塑造,以大型活动、重要赛事为载体,拓宽宣传推广渠道,不断提高合肥知名度;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旅游购物消费。
(一)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坚持省市联动,参加省旅游局1+N宣传计划,在中央电视台推介合肥旅游;抓住重大赛事在央视直播、转播机遇,开展合肥城市整体形象宣传;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着力深化新媒体营销,不断提升合肥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开展目标市场旅游推介,重点在长三角地区、高铁沿线组织旅游宣传推介。
(二)加强旅游商品开发。继承和创新合肥传统技艺、美食加工、非遗精品等老字号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更多贴近大众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旅游商品,组织开展合肥旅游必购商品和特色旅游商品评选。精心举办合肥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迎春购物节等品牌活动;推动全省旅游地产品(合肥)直销中心建设。
(三)举办大型旅游活动。积极开发春色旅游产品,举办合肥浪漫花海旅游节,推出非遗园樱花节、三十岗桃蹊桃花节、半汤郁金香节和官亭万亩花海体验游等活动。精心举办森林生态旅游节、自驾车露营大会、温泉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借助中博会暨徽商大会等重大平台,以会促旅。
(四)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深化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合肥都市圈区域板块联动,开发环巢湖生态之旅等一批连接省内外、融入国内旅游线路大循环的高铁旅游线路,提升对境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五、不断提升旅游市场管理水平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文明旅游和旅游市场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舒心、开心。
(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及时妥善处理旅游投诉,切实维护游客和旅游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开展督查检查,以整治“不合理低价游”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全市旅游市场开展全覆盖、综合性的互查和督查,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二)强化旅游安全工作。坚持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突出抓好消防、特种设备和旅游包车等重点环节,加大旅游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的督查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强化旅游安全生产培训。强化旅游应急管理,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积极倡导文明旅游。大力推动全市旅游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突出抓好“环境文明、功能文明、氛围文明、行为文明”,确保游客聚集场所随时都能感受到文明旅游氛围。以合肥市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诚信旅游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公共信用信息,及时发布旅游信用“红黑榜”。
责任编辑:夏明珠
2017-05-20
程千宜,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德桡,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二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