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三大作风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2017-01-24付海莲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作风群众

付海莲

(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弘扬三大作风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付海莲

(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直接体现着党的形象和能力,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优良传统,弘扬三大作风,不断推动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

三大作风 党内政治文化建 设思想基础 价值取向 活力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每一名党员都要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争做表率。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更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因为他们的作风如何会直接对党风政风以及党内政治文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90多年来,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其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三大作风更是彰显出我们党独特的政治优势,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1]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国党员总数已经达到8875.8万名。作为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党员队伍的政党,党员的作风如何更是直接体现了党的形象和能力,决定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我们一定要吸取古今中外各种因作风败坏而导致人亡政息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弘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常抓不懈,以此营造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2]我们党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决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斗争,才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行动准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国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也由此而产生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3]因此,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先例可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党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也更加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党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一切从当前我国党内政治文化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调查研究,认识和掌握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使党的政治文化既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又能坚持走自己的路,体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四风”,转作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四大危险”、“四种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党内“四风”现象依然存在,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作为思想基础,坚持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为党的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讲,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就是要求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无产阶级性质最本质的体现。

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自觉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4]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党的一切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才能取得胜利;反之,如果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脱离群众,与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应,最终只会走向失败。因此,毛泽东同志指出判断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5]我们党只有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切切实实地为人民谋实事、干好事;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只有从人民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不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为之奋斗的价值目标。

思想的价值只有落地才能得到实现。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和最高准则,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到:“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6]实际工作中,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弊病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此,当前要弘扬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要着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植根于每一位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之中,通过使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来践行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通过不停的运动才能抵抗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并保持持久的活力。毛泽东同志曾经拿扫房子和洗脸来作比喻,说房子要经常打扫,否则就会积满灰尘,脸也要经常清洗,否则也会灰尘满面。党员的思想和党的工作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否则也会沾染灰尘。能够帮助我们打扫和洗涤党员的思想和党的工作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从事的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事业,为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没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和办法是舍不得丢掉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从延安整风运动到七千人大会,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都是因为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我们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是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始终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视矛盾而不是刻意回避。毛泽东对此曾经说过:“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与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7]面对党内矛盾,我们要勇敢地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去化解,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否则只会使我们党表面上看起来一团和气,而实际上却十分不利于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和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保持。

新形势下,面对各种更加尖锐复杂的问题,我们党要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更要有揭短亮丑的勇气和动真碰硬的精神,以党章为依据,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真正解决党内的各种顽疾,不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利器变成钝器,不让任何的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玷污我们清洁的面貌和侵蚀我们健全的肌体。

四、小结

加强和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以文化人,而以文化人是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来引领的。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党的作风可以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风向标,有什么样的作风就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党内政治文化。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端正党的作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当前,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坚持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弘扬三大作风,不断推动党内先进政治文化的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

[1]人民网.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09/c1024-25792284.html.

[2][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1095.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3.

[5]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6:15.

[6]京华网.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EB/OL].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6-01/19/content_274485.htm

[7]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6.

责任编辑:马俊

本文系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立项编号:16DJYB049)阶段性成果。

2017-04-28

付海莲,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作风群众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多让群众咧嘴笑
“实事求是”定乾坤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