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建构

2017-01-21柴晓东

新课程·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高中英语

柴晓东

摘 要:文本解读的深度和效度与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和学习策略,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在英语阅读课上有技巧地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加大学生在文本解读上的深度,提高文本解读的广度和效度,并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结合英语教学中的实例,介绍思维导图的设计步骤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文本解读;阅读主题

一、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思维导图围绕一个中心概念或主题,可以生发与其相关的多个概念,界定概念的大小范畴,标明概念间的隶属关系与层次结构等。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把大量枯燥、无规律的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用中心主题和关键词同图像、颜色、符号、文字等建立记忆链接,将其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层级性的图形,使之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强化理解与记忆。

思维导图可以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让学习者的左右脑同时运作,将思维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阅读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勾画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产生观念、问题、方法、规则、概念、文字等思维活动,体现出思维纵横发散的特点。思维导图的运用突破了传统阅读理解的“线性思维”而进入放射状的“网状思维”方式。

二、思维导图的实施步骤

1.设定时间和目标总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不同的文本内容,决定阅读思维导图勾画所需要的时间,即导图勾画约占据每单元课文阅读教学■的时间。每一篇阅读文本的主题概念应成为核心内容发散的节点,并能够收敛为文章的中心。

2.以标题为核心,快速浏览全文,把握对文本内容的基本“感觉”,画一个中央图,标上文章的标题或主题,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中心点和基本结构,把所有从课文阅读内容中截获的主要信息综合起来。以中央图像为发散点,快速勾画主干信息的节点,并保持与全文的主要内容相一致。

3.勾画阅读主题现有知识的思维导图。通过对文章标题的联想,速射一张知识思维导图。这包括快速浏览后获得的主要信息,或者所有与该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

4.勾画主要的思维导图主干。根据以上准备的内容进行阅读,逐步进入阅读内容更深的层次。在快速浏览后,勾画快速理解的思维导图主干,输入匀速阅读时不偏离阅读主题的观点,使学习者头脑中的思维导图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知识信息之间相互作用,逐层建立思维导图的内容或观点节点。

5.以导图主干的中央观点为出发点,依据文本每一小节的内容产生思维导图并在关键部位做一些标记,最终完成同一论点的思维图式。以第一小节观点为第二小节的出发点,向阅读内容更深层推进和发散,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全文思维导图的构图。

6.细化思维导图主干。以勾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与作者保持“对话”,在主题向前延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文章要点或故事情节或知识的节点。

7.完成思维导图。思维结果是指我们对信息加工后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形式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和推衍。勾画思维导图是一个学习者与作者之间双向理解和交流的过程。目标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作者的思想,而是要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理解力、学习的具体目标来领会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思想。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运用示例

以人教版 Module 1 Unit 4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一文为例,这是一篇对唐山大地震的介绍,叙述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发生在河北省东北部唐山市的大地震。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不够生动活泼,而且文章篇幅较长,给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围绕地震震前、震中、震后三个维度,提炼出文章的主体脉络,就可以使描述文字通过层次清晰的线条和色彩变得不再枯燥。下面我以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为例,依次解读实现思维导图的七大步骤。

Step 1:在上课之前,先以自然灾害作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的中心话题——地震。在课堂引入时可以让学生集体创作一张思维导图,主题为“natural disasters”,让他们随意想象任何有关自然灾害的事,可以是自然灾害的类别,自然灾害的预兆、危害,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发生在灾害期间的故事等,学生在这个提议下描绘出一幅很形象的有关自然灾害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通过brain-storming 打开学生的思维通道。

Step 2:解读标题与大意。标题是提示文章主要内容的线索,通常是对文章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Module 1 Unit 4 阅读文本的标题为“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其含有的两个问题是:(1)When was the night?(2) What happened to the earth that night?由此我们就可以预测出文本将告诉我们某一个晚上,地球上发生了某件大事。对一件大事的描述,其文体应为记叙文。对该标题的解读,让我们提前明确了阅读的基本任务:以时间为线索在文中寻找事前、事中、事后地球发生的相关大事。而在系统性略读文章之后,文中On the night of July 28,1976, 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 Tangshang一句概括出文章的大意,本文的中心主题——地震,从而确定思维导图的中心图为earthquake,并以此为发散点,勾画主干信息的节点。

Step 3 :以earthquake 为主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以及浏览后获得的主要信息发散思维,建立自我的认知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或认知路径。

Step 4:解读文本架构,在了解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架构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文章分成三部分:Part 1 (Para 1)的主题为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用以介绍震前出现的种种预兆;Part 2(Para2-3)的主题为Deadly damage was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其组成段落的主题分别为It seemed as if the word was at an end(Para 2)和Nearly everything was destroyed (Para 3) ,用以说明地震的巨大破坏力;Part 3 (Para 4),其主题为All hope was not lost, 用以介绍灾后及时的救援能重建人们的希望。这样,文本的整体架构就非常清晰:震前(预兆)、震中(危害)、震后(救援)。

Step 5:细读各个段落,对文章的三大框架震前(预兆)、震中(危害)、震后(救援)进行依次落实。每个段落内部显现出一定的组成关系。Para 1,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三方面列举了地震前的一系列“怪事”,Para 2和Para 3有生命的物体(人和动物)以及无生命的物体(房屋、马路、地面、石头山、大坝、桥、井、铁轨)两方面的破坏,第四段则侧重于描述在解放军和救援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被地震摧毁的城市又开始复苏了。

Step 6:细读文章,细化思维导图主干,不断完善文章的要点,落实到位。

Step 7:在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剖析基础上,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走进文本,走进特定的情境之中,去感同身受,做到在处理文本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此篇文章,从表面上看,作者仅仅是在描述震前、震中、震后所发生的事情,但通过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唐山人在地震全过程表现出来的心态与情感变化:震前对奇异现象的不以为然(the one million people of the city, who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events, were asleep as usual that night),震中巨大破坏造成的惊恐(It seemed as if the word was at an end) ,震后救援所带来的希望(All hope was not lost.)

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理清层次,从而构建出一种视觉化的教学效果。因此,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于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还可以用于其他课型的教学,如写作课、复习课等;还可以使用在教学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备课、各种计划的制订与出题,以及学生学习方面如背诵单词、写作、做笔记、集体讨论、做单元的归纳等等。思维导图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阅读中所涉及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等知识,深化“背景知识”,提升“概念能力”,完善“加工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爱龙.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实现路径[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2).

[2]卢伟栋.高中英语文本解读:意义、内容与方法[J].中小学教学与研究,2015(1).

[3]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

[4]马武林,陈钰.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誗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把握解读“维”“度”,感悟文本精髓
文本解读不能忽视语言品味过程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