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克·雷米疗法对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2017-01-20胡妍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咨询

胡妍

(贵州省安顺市第二看守所)

贝克·雷米疗法对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

胡妍

(贵州省安顺市第二看守所)

汪某,女,52岁,小学文化,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安顺市公安机关关押于安顺市第二看守所,三个月前得知三位儿女均表示要与其脱离母子关系而产生焦虑、烦躁、悔恨、情绪低落、失眠、无法参加生产、学习和平时常常发呆、头昏头疼乃至于昏倒的情况、与同监室人员关系紧张,影响到其参与正常司法诉讼及改造。通过诊断,是一例典型的严重心理问题。本案,心理咨询师针对汪某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原因在于求助者存在错误观念和主观推断、选择性夸大和过度概括的自动思维,咨询师采用认知疗法,通过七次咨询,达到了咨询目标,建立了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让其逐步拥有了积极改造争取减刑,早日重返社会的信心。

严重心理问题 认知行为疗法

1.一般资料

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汪某,女,1964出生,汉族,身高155CM,贵州省安顺市宁谷镇大井村人,丧偶,小学文化,2015年5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关押于安顺市第二看守所。

1.2 个人成长史资料

该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无家庭精神病史。自出生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养父母家中排行老四,养父母靠打零工或农活供养四个孩子,由于家庭贫穷该求助者仅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回家帮助做农活。从小性格内向、偏执、爱钻牛角尖。17岁嫁与邻村张某为妻,共育有2男1女,婚后8年张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刑满释放回家一年后患中风瘫痪在床至被汪某伙同情夫罗某杀害,因此获刑。大约三个月前,其得知三个孩子都不肯认她了。

1.3 精神状态

该求助者囚服整洁、举止缓慢、眼圈发黑、精神沮丧、谈话中呼吸不畅、头不由自主摇摆、情绪低落。

1.4 身体状态

睡眠不足,头昏头痛,失眠,食欲下降。

1.5 社会功能

求助者无劳动欲望,学习中非常被动,常与同监室在押人员发生冲突,经常被民警批评,无法正常参加生产、学习。平时常常发呆,影响管教和改造。

1.6 心理测验

(1)SCL-90自评量表测验结果,该表每一个项目均采用1-5级评分标准,总分超过160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其他五项均高于2分。可以考虑筛选阳性。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其他 总分2.1 1.7 2.0 2.4 2.6 1.8 1.7 1.6 1.4 2.1 180

(2)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状态及程度。结果SAS:标准分66分,表明求助者存在中度焦虑情绪;

(3)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抑郁情绪状态及程度。结果SDS:标准分63分,表明求助者存在中度抑郁情绪。

2.主诉与个人陈述

2.1 主诉

近三个月来,头昏头疼、焦虑烦躁、悔恨、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下降、感觉糟透了,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看不到希望。寻求帮助。

2.2 个人陈述

自从我2015年5月26日被关押之后一直没有子女们的消息,也没有谁来看望我,10月27日我从办案单位人员那里知道他们多次与我的三个孩子沟通,三个孩子都说不认我了,要和我断绝母子关系。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里太难过,我知道我对不起他们,我罪大恶极,不配做他们的母亲,他们不认我也是应该,加上对我丈夫的愧疚,觉得枪毙我都是对的。我做出这样的事让孩子们几辈人在老家都要受到旁人的耻笑,永远抬不起头来,他们不接受我,我就算坐牢出来也没有什么意思,没有家人,处处受人白眼,生活已经没有希望了。我该怎么办啊?所以我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不想做生产、不想参加学习、心里极其烦躁看谁都不顺眼就想吵架、打架。我感觉快承受不住了,心情非常糟糕,接下来不知道怎么办,帮帮我吧。

3.咨询师观察与他人反映

3.1 咨询师的观察

求助者在初次咨询时情绪较低落,但言语流畅,思维清晰,反复责怪自己,在谈到自己的心里矛盾时出现焦虑、痛苦。有寻求帮助的意愿,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自知力。

3.2 监区民警提供的情况

该求助者心理比较敏感和脆弱,且近来情绪低落,比较孤僻,时常发呆,无劳动意愿,易怒,民警多次谈话教育,效果不理想。

3.3 同监室人员对求助者的反映

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仿佛有心事。容易发怒,饭量小,不参加劳动,时不时发呆叹气。

4.评估与诊断

4.1 对心理状态的评估

求助者犯罪入狱后,悔恨情感较为强烈,积极配合办案单位和管教,在关押期间得知子女的态度感觉自己已经被家人抛弃,人生没有希望,导致产生抑郁、焦虑情绪,影响司法诉讼和管教。证明其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且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根据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判断属于咨询对象。

4.2 诊断及诊断依据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2)根据郭念锋教授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有自知力和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排除精神病。

(3)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失眠等症状。从病程标准看已有三个月。从严重标准来看,该求助者反映强烈,子女的放弃使求助者产生痛苦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都是由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心冲突引发的,不良情绪出现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从除外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较严重。故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

(4)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支持本诊断。

(5)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4.3 鉴别诊断

(1)与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根据入所体检诊断,该求助者身体健康,其心理问题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2)与精神病相鉴别

根据三原则,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无妄想、幻觉等症状,知情意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

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是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有无助感,感到精神疲惫,自我评价低,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症状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而求助者仅具备上述部分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月,因此可以打井队抑郁性神经症。

(4)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是:有焦虑的情绪体验和身体表现,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工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仅有部分症状,且焦虑情绪没有泛化,尚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持续时间只有3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5)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

引起一般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由不太强烈的对人妨碍不大的现实因素激发的,从产生焦虑情绪开始,持续时间不到两个月,焦虑情绪仅仅是由最初的事件引起,情绪没有发生泛化现象。而该求助者持续时间已经三个月,已经出现泛化,社会功能已经受损,一定程度影响正常的改造生活,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4.4 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生物因素

该求助者身体健康,入所检查体检资料和谈话了解,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4.4.2 社会原因

(1)家庭原因:自幼被亲生父母遗弃,成长家庭贫困,文化程度较低。

(2)负性生活事件:自出生即被遗弃,童年生活比较艰苦,结婚后丈夫服刑18年独自抚养三名子女,犯罪入狱,刑期较长,年老再次被遗弃(子女)。

(3)不善于与人交流,管教民警谈话效果不理想,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4)诱因:子女怨恨其伙同情夫将丈夫杀害,欲与其断绝母子关系。

4.4.3 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的认知,因为间接导致丈夫的死亡,所以认为自己也该偿命,孩子们都不原谅也是正常,内心充满内就和负罪感,同时又接受不了子女的抛弃,所以情绪方面被无助、焦虑、烦躁所困扰,自己无法解决。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长刑期和亲人放弃而无能为力。人际关系上与同监室人员或管教民警缺乏沟通,交流。

(2)从小性格内向、偏执、爱钻牛角尖。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依据具体、可行、积极的原则,与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5.1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改变求助者的错误思维方式及认知观念。

(2)降低焦虑,缓解不良情绪。

(3)减轻求助者的内疚感,增强信心,恢复正常社会功能,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5.2 最终长远目标

使求助者的认知结构得以改善,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

6.咨询方案的制定

6.1 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主要咨询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的流派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贝克.雷米的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2)适用原理:

有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技术要点: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

所谓共同感受,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如果人们不能正确使用这个工具,对外界的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和评价,就会使上述的过程产生局限,造成认知歪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

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个工具的时候,常常因为不加注意而忽略了上述认知过程。因此,许多判断、推断和思维是模糊、跳跃的,一些自动化的反应,这就是贝克理论中的“动化思维”的涵义,这样,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也因为个体不加注意而忽略了,并形成了固定的思绪习惯而被保存下来,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加以反省和批判。

个体在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则。他们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如果个体不对照客观备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也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个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雷米的理论和贝克的理论的基本前提都是一致的,都是认为导致不适应行为和情绪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认知过程和观念。雷米提出:基本错误观念并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这些观念往往隐藏的比较深而且不容易被发现,只有解决那些表层的或边缘的错误观念,才能逐步揭示出那些处于中心位置的基本错误观念。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揭示那些中心的,深层次的错误观念,而治疗的手段则应该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6.2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略)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略)

6.3 时间和次数及收费

(1)咨询时间每周1次,共计7次,每次60分钟。

(2)按照相关规定为在押人员咨询不收取任何费用。

7.巩固新观念:认真复习

布置家庭或让求助者阅读有关认知疗法材料的方式给求助者提出相应的任务,这实际上是前面几个咨询过程在实际生活情景中的进一步延伸。

8.咨询过程

8.1 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了解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咨询阶段: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改变认知

(3)巩固阶段:促进健康,巩固效果

8.2 具体咨询过程

(1)第一阶段:商定咨询方案,本阶段咨询了一次。(2016年1月29日)咨询师以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收集信息,做出诊断,商定咨询目标。

第一次心理咨询中的摘录:

咨询师:你好,有什么我能帮助你的?

求助者:(求助者目光呆滞、头不由自主地摇摆、反应迟缓)我……(手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时而双手抱拳,时而放在两腿之上,时而垂下)

咨询师:你不要害怕,不要紧张。想说什么都可以,请相信我(向其阐述咨询保密原则),(为其到一杯热水)

求助者:(求助者慢慢喝完热水)帮帮我吧(同时开始抽泣)

咨询师:你把具体的情况说出来吧

求助者:……

(2)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2016年2月5日、2016年2月19日、2016年2月25日、2016年3月3日)

本阶段共咨询了四次,主要是通过提问、自我审查将求助者引导到特定范围内,要求她注意具体的问题和可以观察的事实。而这些往往都是她平时忽视的,引导她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反省。

咨询师:你说你是这个家的罪人,十恶不赦时,我的心里很难过,你真是这样的人吗?

求助者:是的,我是罪人,枪毙都不为过。

咨询师:你丈夫入狱18年,是谁帮助你把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是谁把这个家支撑的?

求助者:没有谁帮助过我,那18年里我做苦力,卖菜……什么都做,但是我没有去做违法的事。三个孩子也很乖,学习很好,现在生活得不错(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咨询师:没有你的付出这个家会是什么样子?

求助者:我想孩子们要流落街头吧。

咨询师:你现在明白你对这个家的意义了吗?

求助者:哦,我好像明白一点了。

咨询师:上次我听你说你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后来情况这样?

求助者:是的,我一出生就被遗弃了,后来我长大了我还是回去亲生父母家看望他们的。他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

咨询师:你被遗弃不是应该恨他们吗?

求助者:小时候还是恨的,当长大以后明白毕竟是我的亲生父母,慢慢地就原谅他们了。

咨询师:你是个有爱心,心胸宽广的人,在你的教育下我相信你的孩子也应该如此,你说呢?

求助者:我想是吧。

咨询师:你的案件虽然涉及到孩子们的父亲,他们现在一时接受不了,但是你有没有主动先和他们联系,安抚他们受伤的情感呢?

求助者:是哦,先是我错了,我应该主动获取他们的谅解,我的孩子我了解,他们都很善良。(面容不再僵硬,逐渐放松)

布置作业:①让求助者在回监室后对同室人员的语言、语气语调及非肢体语言等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学习什么样的语言对沟通是有效的,什么样的语言容易导致人际冲突。

②让求助者回监室后试着与他犯沟通,沟通应注意语言、语气语调及非肢体语言等,为避免人际冲突,让求助者尽量与同室表现好、较稳重的人员进行沟通;

③让求助者尝试联系家人,询问家人近况。

通过引导和培养求助者从正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新思维方式。在这样受保护、安全、温暖的氛围中自我探索主动展开。

(3)第三阶段:本阶段咨询了两次。(2016年3月10日、2016年3月17日)

咨询师根据情况检查求助者前几次的作业,并对前面这些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发现其开始自省,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利用其勤劳的特点去帮助同监室的在押人员,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主动学习、遵守监规等发现自身的价值,得到肯定和赞许能提升认同感,有助于自我肯定、自我鼓励、自我悦纳、自我指导。随着过去形成的概念自我评价所产生的认知评价反应的去除,使得机体直接评价反应得以发挥,更好地获得自我和经验的一致性。

测试了SCL—90、SDS、SAS、结果与咨询前对照。同时对今后的服刑改造生活给予指导,希望其严格服从看守所管理,认真学习,踏实劳动,积极面对未来,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一家团聚。

9.咨询效果的评估

9.1 求助者自我评估

看守所与办案单位共同联手做通了汪某子女的思想工作,答应与母亲沟通。求助者近期睡眠状况改善,焦虑烦躁情绪减退,与同室人员有了沟通的基础和经验,改造信心增强,心情好多了,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9.2 社会功能

求助者在情绪上有所好转,不再易怒,与同室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得以改善,已与子女联系。已能主动参加生产劳动,积极参与学习讨论。

9.3 管教民警对求助者的反映

求助者最近心情开朗很多,愿意主动与人沟通,睡眠改善,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劳动效率上升。

9.4 心理测验评估(咨询结束(1)SDL-90量表(1)SDL-90量表测评:躯体化1.6;强迫1.2;人际关系1.8;焦虑1.4;抑郁1.5,敌对1.5;恐惧1.5;偏执1.5;精神病性1.3;其它1.6。总分134。

(1-5级评分)

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惧 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总分咨询前 2.1 1.7 2.0 2.4 2.6 1.8 1.7 1.6 1.4 2.1 180咨询后 1.6 1.2 1.8 1.5 1.4 1.5 1.5 1.5 1.3 1.6 133

根据减分率公式:减分率=(咨询前总分-咨询后总分)/咨询前总分。减分率为26%,该减分率大于25%表明求助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

(2)SDS量表,总分45分,未超过标准分分界值,抑郁现象得到改善。

(3)SAS量表,总分43分,未超过标准分分界值,焦虑现象得到改善。

9.5 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能够客观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认识并修正自身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提高处理问题能力;实现了近期和具体目标,同时在最终目标的实现上有良好趋势,促进了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

9.6 相关症状改善情况

困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可以是评价咨询的指示之一。通过咨询,求助者解决了内心冲突问题,忧郁、焦虑症状缓解了,入睡时间缩短了。

[1]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2]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郭念锋虞积生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4]林秉贤郭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2012

[5]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咨询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拒绝的正确方式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
心理咨询探秘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