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化战争与生命伦理政策
—— 评Mark J.Cherry的《性、家庭与文化战争》*
2017-01-20王珏
王 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wangjue0330@126.com)
家庭、文化战争与生命伦理政策
—— 评Mark J.Cherry的《性、家庭与文化战争》*
王 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wangjue0330@126.com)
家庭;文化战争;生命伦理政策
Mark J.Cherry教授的《性、家庭与文化战争》*Mark J.Cherry. Sex, Family, and the Culture Wars[M].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6.一书以巨大的勇气将家庭范畴引入生命伦理学讨论的核心,并以此为出发点挑战了西方延续数十年的旨在削弱传统家庭的公共政策。如新泽西大学James Taylor教授所言,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书。震撼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本书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义家庭观”的畅快淋漓的“批判”。自由主义已然成为当代西方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伦理学说(乃至意识形态),由此衍生出的公共政策理所当然地将家庭看作是需要被批判、被改造的对象,以实现自由主义的价值目标,比如个人自由、自主决定、平等主义的社会正义等等。然而这种改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社会的、伦理的、心理的、情感的和经济成本——却成为公共讨论中一个晦若莫深的主题,与之相关的讨论都有被贴上“政治不正确”(politically incorrect )标签的风险。Cherry著作的一个亮点即是用缜密的逻辑结合丰富的实证研究及数据论证,自20世纪60年代性解放运动以来的自由主义家庭改造运动所带来的与其说是无可置疑的进步,不如说是危机重重的遗产:其对传统家庭的打击削弱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加重了道德真空的社会痼疾,并因而与人类真正幸福的背道而驰。在Cherry看来,家庭已经成为文化战争最基础的阵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西方社会的走向与未来;而要透彻理解这场战争的性质需要我们回到最原初的问题:家庭的本质是什么?应当如何正确地理解家庭?如果家庭被证明是社会、道德和政治的首要范畴,政府应当制定怎样的公共政策来支持家庭的运作与发展?恰恰是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上,Cherry教授的新著证明自身的前沿性与挑战性。如James Taylor所评价的,这本书注定成为文化战争前沿上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著作之一。
对应以上三个问题,全书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个相互交织的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在第一个层次上Cherry系统探讨了家庭的定义及其社会-伦理意蕴,重点区分了四种解释家庭现象的诠释范式:①社会生物学的;②范畴论的;③自由主义社会-建构论的;④古典自由主义社会-建构论的。前两种范式的共同点是都将家庭看作是具有规范意义的自然现象,而后两种范式都采取一种唯名论的观点,将家庭仅仅看作是一种社会建构。本书的重要意图之一就是证明对家庭的所有类型的建构主义理解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与建构主义家庭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Cherry是在本书中着力发展的支持传统家庭形式的家庭范畴论。 在Cherry看来,家庭是一个自身实存的范畴(a Sui Generis Category),有着独立的本体论地位。首先,不同于社会-建构论将家庭看作是个人意志与偏好的产物,范畴论强调家庭是被直接给予的实在:以出生为例,我们出生的家庭并非我们选择的结果,相反我们总是已经被接纳入家庭之中,并通过家庭才发展出个体自身同一性,个体与他人及世界的源初联结。就此而言,家庭是理解人类存在方式的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如同时空是理解世界的最基本范畴一样。作为范畴的家庭具有三重含义。①作为存在范畴,家庭凝聚并实现着一种特殊的善,这种善构成社会族群繁荣发达的必要条件,并且不能被其他社会组织所代替。②作为社会范畴,家庭代表了一种规范性的社会生活形式:生殖、养育等生物-社会事实通过家庭而得到表达和规约,并由此生成为社会的基础与细胞。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具有独立的存在论地位,因而不能被还原为组成它的个体及个体之间关系的总和,因为家庭首先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一对男女一旦结为夫妻,他们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家庭。建立新的家庭不同于缔结契约,契约仍然是原子式个体之间的联合,但建立家庭却要求个人从根底上改变自己之前孤立个体的存在方式,成为家庭的一分子。③作为认识范畴,家庭也是我们日常经验世界的中心。家庭是我们联结世界的起点,也是我们深入社会脉络的最重要的通道之一;此外,一些对人类繁荣而言重要的德性与善只有透过家庭的语境与脉络还能被认识到。通过以上细致辨析,Cherry试图指出的是,自由主义对家庭唯名论态度并非仅仅在传统家庭形式之外提供另一种选择, 而是彻底否弃了那些让传统家庭栖身于其上的本体论承诺与伦理承诺——如家庭范畴论所揭示的那些承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Cherry教授强调,自由主义的家庭观与传统家庭观正处于一场不可调和的文化战争之中, 并且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西方世界的未来。从更深层次上看,家庭范畴论与家庭建构论之间不可调和的争执反映的是对人类道德生活的互不相容的理解,包括对家庭的目的、家庭所承载的善,及家庭在社群繁荣中的作用的不同理解,这就涉及该书第二个层次的内容。
该书的第二个层次是关于方法论的考量,Cherry区分了两种理解道德生活的不同方法论路径:无神论方法论假定与有神论方法论假定。无神论的起点,也是现代世界的入口,是否定上帝的存在,或者说否定存在上帝式超越的视角以支撑对无条件真理(unconditioned truth)的追求。在这样一个祛魅了的世界图景中实在没有了终极基础的支撑,也没有完全客观的结构或本质有待发现。尼采可能是最早发现现代性的这一特质并将之表达出来的哲学家之一:“事实就是不存在的东西,除了解释,我们无法建立任何自在的事实”,换言之,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由此衍生出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性道德秩序表现出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价值与事实剥离,个人先于整体,个体主观的选择代替客观的外在标准,对个人权利的维护被确立为政治社会的首要原则。本书的一大洞见就是指出,虽然家庭建构论——即认为家庭形式服从个体的选择——完全符合现代人对社会道德秩序的想象,但也正因此受困于现代性道德的内在危机。正是处于对现代性道德秩序内在危机的敏锐认识,康德为他的伦理学体系引入了上帝存在的设定,以弥合事实与应当、道德理性与道德动机之间的间隙。顺着康德思路,Cherry进一步论证只有从上帝的视角(a God′s perspective)出发,即只有采取有神论的方法论,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家庭生活的实在性及其道德意义。与无神论的方法论正相反,有神论的方法论从一种实践导向的伦理-存在论的视角看待实在,认为实在植根于更深的形而上学基础,并由此保证了道德规范的内容和有效性。具体到家庭领域,有神论的方法论倾向认为家庭整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实在是道德生活的最直接语境和最有力的支撑,这同时也是无数传统家庭曾经实践、与正在实践的道德生活方式。传统家庭的道德具有如下几个特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道德义务是在家庭生活的语境中已经预先被给予的,而不能还原为个体自由选择创造的;整个家庭的兴盛依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自我牺牲,以及对未来的共同期望;作为整体的家庭最终呈显为个体俯仰其间的生活世界,成为个体和国家之间的纽带与中介,为其成员提供情感上的、资源上的及社会性支持,同时将个体生命与超越的根基联系起来,比如通过家族时间线的延展将个体生命嵌入到更广大的实在之中。在此,Cherry教授所完成的工作与其说是对两种方法论的理论辨析,毋宁说是在方法论的名义下对现代性道德秩序及其困境的一个通盘思考,后传统家庭的道德危机正是这一困境的集中表现。自由主义的构建论家庭观及意识形态以个人选择代替了对家庭整体作为一个独立道德对象的认同,瓦解了传统家庭但又不能提供替代物,加剧了西方社会道德真空的状态。用Cherry 的话说,核心的问题就是“谁的家庭,何种幸福”,而不同的回答会塑造不同的政策,并且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社会后果。
这就涉及本书的第三个层次,对涉及家庭的公共政策的深入分析。首当其冲的就是社会福利制度体系。Cherry颇富洞见地指出,以个人为单位的福利制度常常是“鼓励”个体脱离家庭,比如倾向给单亲妈妈以福利。结果是福利越多,完整的家庭越少、家庭自我照顾、自我实现的能力越弱;然而福利制度的能力是有上限的,难以为继的福利制度与支离破碎的家庭使得整个社会处于非常脆弱的境地。要扭转这种倾向,西方社会需要有大的转向,重塑一些家庭导向的公共政策。作为例子,Cherry在本书中讨论家庭医疗账户、家庭医疗决策、家庭成员之间的隐私共享,这些讨论对中国当下的生命伦理学建设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如果说Cherry教授的这本书对西方读者而言是令人震撼的,对中国读者则是令人警醒的。虽然完整健全的家庭形式仍然是中国社会的主流,但是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以及人口政策的历史遗留问题也预示了中国未来的家庭建设之路并不平坦。西方已经迫在眉睫的家庭与社会危机一方面提醒我们应当珍惜我们尚还幸运地拥有的东西,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更具有批判性的、前瞻性的审视当下的生命伦理公共政策。建设生命伦理学不只是拥抱某些原则、某些道德话语体系,更关键的问题是回答“我们希望成为何样的人,希望将来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只要人类仍然是以有身体的,有性生殖的,有限的方式存在,那么家庭就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相信有志研究这一主题的中国学者会在Cherry教授的著作中找到很多的共鸣和启发。 这也可能是本书对中国当代实践最有意义的部分。
〔修回日期 2017-02-05〕
〔编 辑 吉鹏程〕
Family, the Cultural Wars and Public Policy— A review on Mark J.Cherry′sSex,Family
andtheCulturalWarsWANGJue
(SchoolofHumanity,XidianUniversity,Xi′an710126,China,E-mail:wangjue0330@126.com)
Family;Culture Wars;Public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研究》(编号:14CZX045);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孝道的伦理含义及其在老年人照护中的角色研究》(立项号:2016C008)
R052
A
1001-8565(2017)04-0528-03
10.12026/j.issn.1001-8565.2017.04.32
2017-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