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宋本《集韵》优劣管窥

2017-01-19刘华江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宋本集韵金州

崔 玲,刘华江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三种宋本《集韵》优劣管窥

崔 玲,刘华江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文章梳理了三种宋本《集韵》在征引《说文》文字材料过程中呈现出的四种不同的情况,既肯定了三种宋本《集韵》所具有的各自不同的价值,又指出了三种宋本《集韵》各自的优劣和得失,以期引起《集韵》研究者的注意。

《集韵》;宋本;《说文》;优劣

《集韵》是宋代官修的一部有述有作的韵书。从现存各版本《集韵》卷首或卷尾的“韵例”和镂版施行“牒文”来看,该书编纂倡导于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书成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彫成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集韵》最早的刻本当是庆历三年本,然此版本目前未见。可幸的是,《集韵》今存南宋刻本三种:其一为南宋明州刻本,翁同龢旧藏,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其二为南宋潭州刻本,天禄琳琅旧藏,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其三为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田世卿安康金州军刻本,现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此三种目前仅存的宋刻本《集韵》,每一种的价值都弥足珍贵。虽然此三种《集韵》同为南宋刻本,但它们在文字上仍然不乏些许出入。赵振铎指出:“这三个宋本互有优劣,其中潭州本和金州本比较接近,而金州本的错讹又比潭州本少一些。”[1](P168)。同时指出:“金州本又有好些地方胜过潭州本,田世卿说他曾经对这书进行过校理,应该说是有根据的。方成珪《集韵考正》校正的有些地方,潭州本错了,金州本却没有错,可能是已经改正。”[1](P165)。三种宋刻本《集韵》,明州本时代最早,价值尤为珍贵。赵振铎指出:“明州本经过重刻,改正了原来的一些错误。比起其他两个宋本来又有自己的优点。”[1](P168)在《集韵》研究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重视这三种宋本的价值,同时也要充分注意到这三种宋本之间的差异。《集韵》的编者在注音释义时特别注重《说文》一书,正如其“韵例”所云:“凡字训悉本许慎《说文》”。顾廷龙:“昔戴东原与桂未谷谈文字,每取《集韵》互订,尝曰:‘《集韵》、《增韵》不背《说文》,差可依据。段茂堂注《说文》亦颇事采用。”[2](P793)《集韵》悉本许慎《说文》的基本原则是:《集韵》所收韵字的读音与《说文》徐铉的反切注音相合,《集韵》所收韵字的意义与《说文》的意义亦相合。文章通过梳理三种宋本《集韵》在征引《说文》文字材料时的参差情况,展示三种宋本《集韵》的优劣和得失,以期引起《集韵》研究者的重视。

一、明州本不误,潭州本、金州本有误

1、明州本东韵收有“弓”小韵:“居雄切。《说文》:‘以近穷远。象形。’”金州本此卷缺。潭州本作“象刑”。今检《说文》:“以近穷远。象形。”①明州本是,潭州本作“象刑”显误。

2、明州本江韵“夅降”小韵胡江切下收有“缸瓨”:“《说文》:‘瓨也。’”金州本此卷缺。潭州本作“瓶也”。今检《说文》:“缸,瓦也。从缶工聲。下江切。”段玉裁注:“瓨也。瓦部曰:‘瓨似罂,长颈,受十斗。’缸与瓨音义皆同也。”[3](P225)明州本作“瓨也”是,潭州本误。

3、明州本微韵韦小韵于非切下收有“媁”:“《说文》:‘不说貌。’”金州本此卷缺。潭州本作“不悦貌”。今检《说文》:“不说貌。从女韦声。羽非切。”明州本是,潭州本误。

4、明州本虞韵拘小韵恭于切下收有“捄”:“《说文》:‘盛土於梩中。’”潭州本、金州本作“盛土放梩中”。今检《说文》:“盛土於梩中也。一曰扰也。”明州本作“於”是,潭州本、金州本作“放”当为“於”之形讹。

6、明州本真韵申小韵升人切下收有“身”:“《说文》:‘躳也。象人之身。’”潭州本、金州本作“躬也”。今检《说文》:“躳也。象人之身。”“躳”、“躬”虽为一字之异体,然从悉本《说文》的角度,明州本较潭州本、金州本为长。

7、明州本宵韵焦小韵兹焦切下收有“燋”:“《说文》:‘所以然持火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待火”。今检《说文》:“所以然持火也。”明州本作“持火”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8、明州本戈韵吪小韵吾禾切下收有“鈋”:“《说文》:‘吪圜也。’”潭州本、金州本作“鈋圜也”。今检《说文》:“吪圜也。从金化声。五禾切。”明州本作“吪圜”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9、明州本阳韵彊小韵渠良切下收有“强”:“虫名。《说文》:‘蚚也。’”潭州本、金州本作“蚧也”。今检《说文》:“蚚也。从虫弘声。巨良切。”明州本作“蚚也”是,潭州本、金州本显为“蚚也”之形讹。

10、明州本唐韵黄小韵胡光切下收有“锽韹”:“《说文》:‘钟声也。’”潭州本、金州本作“锽声也”。今检《说文》:“钟声也。从金皇声。”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作“锽声”乃为“钟声”之误。

11、明州本登韵收有“恒”小韵:“胡登切。《说文》:‘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常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心以舟施,当也”。今检《说文》:“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胡登切。”根据《集韵》悉本《说文》的原则,此处皆当作“心以舟施,恒也”为是。然“常也”、“恒也”义合。潭州本、金州本作“当也”显为“常也”之形讹。

13、明州本侯韵头小韵徒侯切下收有“投”:“《说文》:‘擿也。’”潭州本、金州本作“适也”。今检《说文》:“擿也。从手从殳。度侯切。”明州本作“擿也”是,譚州本、金州本误。

14、明州本旨韵轨小韵矩鲔切下收有“氿”:“《说文》‘水厓枯土也’,引《尔雅》‘水醮曰氿’。”潭州本、金州本作“水點”。今检《说文》:“水厓枯土也。从水九声。《尔雅》曰:‘水醮曰氿。’居洧切。”明州本作“水醮”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15、明州本止韵己小韵苟起切下收有“妀”:“《说文》:‘女字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女子也”。今检《说文》:“女字也。从女己声。居拟切。”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17、明州本旱韵笴小韵古罕切下收有“稈”:“《说文》:‘禾茎也。引《春秋传》:或投一秉稈。’”潭州本、金州本作“或投秉稈”。今检《说文》:“禾茎也。从禾旱声。《春秋传》曰:‘或投一秉稈。’古旱切。”可见,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脱“一”字,当据补。

18、明州本缓韵但小韵荡旱切下收有“掸”:“《说文》:‘提持也。’”潭州本、金州本作“提荷也”。今检《说文》:“提持也。从手单声。”明州本作“提持”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22、明州本养韵收有“繦”小韵:“举两切。《说文》:觕纇也。”潭州本、金州本作“捔纇也”。今检《说文》:“觕纇也。从糸强声。居两切。”明州本作“觕纇”殆是,潭州本、金州本显误。

23、明州本有韵收有“妇”小韵:“扶缶切。《说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潭州本、金州本“从女持帚洒扫也”之“扫”从土作。今检《说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房九切。”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24、明州本琰韵奄小韵衣检切下收有“揜”:“《说文》:‘自关以东谓取曰揜。’”潭州本、金州本作“谓反”。今检《说文》:“自关以东谓取曰揜。”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显误。

25、明州本至韵“至”小韵:“脂利切。《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潭州本、金州本作“从鸟下至地”。今检《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也。”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28、明州本稕韵收有“猌”小韵:“鱼仅切。《说文》:‘犬张断怒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张断怒也”。今检《说文》:“犬张断怒也。从犬来声。读又若银。鱼仅切。”可见,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脱“犬”字。

29、明州本问韵问小韵文运切下收有“汶”:“《说文》:‘水。出琅邪朱虚东泰山,东入潍。’”潭州本、金州本作“琅琊”。今检《说文》:“水。出琅邪朱虚东泰山,东入潍。”明州本作“琅邪”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30、明州本圂韵圂小韵胡困切下收有“溷”:“《说文》:‘乱也。一曰水浊貌。”潭州本、金州本作“水浊也”。今检《说文》:“乱也。一曰水浊貌。从水圂声。胡困切。”明州本作“水浊貌”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31、明州本线韵“絹”小韵规掾切下收有“鄄甄”:“《说文》:‘卫地。今济阴鄄城。’”潭州本、金州本作“今齐阴鄄城”。今检《说文》:“卫地。今济阴鄄城。从邑垔声。吉掾切。”明州本作“济阴”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32、明州本屋韵尗小韵式竹切下收有“倏”:“《说文》:‘走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倐”。今检《说文》作“倏”:“走也。从犬攸声。读若叔。式竹切。”可见,明州本作“倏”是,潭州本、金州本作“倐”乃“倏”之讹误。

33、明州本屋韵俶小韵昌六切下收有“埱”:“《说文》:‘气出于土也。一曰始也。’”潭州本、金州本作“一曰姓也”。今检《说文》:“气出土也。一曰始也。从土叔声。昌六切。”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34、明州本觉韵剥小韵北角切下收有“駮”:“《说文》:‘兽,如马,倨牙,食虎豹。”潭州本、金州本作“锯牙”。今检《说文》:“兽,如马,倨牙,食虎豹。从马交声。北角切。”可见,明州本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35、明州本觉韵收有“浊”小韵:“直角切。《说文》:水。出齐郡历妫山,东北入钜定。”潭州本、金州本作“东入钜定”。今检《说文》:“水。出齐郡历妫山,东北入钜定。从水蜀声。直角切。”明州本作“东北入钜定”是,潭州本、金州本当为误脱。

37、明州本黠韵“黠”小韵:“下八切。《说文》:‘坚黑也。’”潭州本、金州本作“坚固也”。今检《说文》:“坚黑也。从黑吉声。胡八切。”明州本作“坚黑”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40、明州本铎韵粕小韵匹各切下收有“鑮”:“《说文》:‘大钟,淳于之属,所以应钟磬也。堵以二,金乐则皷鑮应之。’”潭州本、金州本作“堵以一”。今检《说文》:“大钟,湻于之属,所以应钟磬也。堵以二,金乐则鼓镈应之。从金薄声。匹各切。”明州本作“堵以二”是,潭州本、金州本误。

二、明州本、金州本不误,潭州本误

1、明州本萧韵“鄡”小韵牵幺切下收有“繑”:“《说文》:‘绔纽也。’”金州本同此。潭州本作“绔细也”。今检《说文》:“绔纽也。从糸乔声。牵摇切。”明州本、金州本是,潭州本显为“绔纽”之形讹。

2、明州本戈韵和小韵胡戈切下收有“禾”:“《说文》:‘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金州本同此。潭州本作“八月而熟”。今检《说文》作:“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时之中,故谓之禾。”明州本、金州本作“八月而孰”是,潭州本误。

4、明州本厚韵收有“母”小韵:“莫后切。《说文》:‘牧也。从女,象褱子形。’”金州本同此。潭州本作“牝也”。今检《说文》:“牧也。从女,象褱子形。”明州本、金州本作“牧也”是,潭州本作“牝也”当为“牧也”形讹。

三、潭州本、金州本不误,明州本误

2、明州本荠韵启小韵遣礼切下收有“晵”:“《说文》:‘雨而昼姓也。’”潭州本、金州本《集韵》作“雨而昼夝也”。今检《说文》:“雨而昼夝也。从日,启省声。康礼切。”“夝”,《说文》:“雨而夜除星见也。”可见,潭州本、金州本作“雨而昼夝”是,明州本误作“雨而昼姓”。

5、潭州本翰韵翰小韵侯旰切下收有“閈”:“《说文》:‘闾也。汝南呼舆里门曰閈。’”金州本同此。明州本作“间也”。今检《说文》:“门也。从门干声。汝南平舆里门曰閈。侯旰切。”《说文解字注》作“闾”,云:“《左传》《尔雅》释文、《左传》正义、《芜城》注、《玉篇》、《广韵》引皆作闾。至《尔雅疏》乃伪为门。今正。”可见,潭州本、金州本作“闾”是。今检明州本《集韵》所收字形,“閒”不作“間”,从“閒”之字亦不从“間”。可见,明州本此处的“間”當為“閭”字,殆书写时门内两个口字相近相连所致。

7、明州本薛韵薛小韵私列切下收有“暬”:“《说文》:‘日神习相慢也。’”潭州本、金州本作“日狎习相慢也”。今检《说文》:“日狎習相慢也。从日執声。私列切。”可见,明州本此作“神习”误,潭州本、金州本不误。

四、三种宋本皆误

4、明州本轸韵轸小韵下收有“稹”:“《说文》‘穜穊也’,引《周礼》‘稹理而坚之’。”潭州本、金州本同。今检《说文》:“穜穊也。从禾真声。《周礼》曰:‘稹理而坚。’之忍切。”赵振铎(2012)指出:“方校:案:句见《考工记·轮人》,无‘之’字,宋本亦衍。盖《说文》坿音之忍切,因以致误也。”[5] (P464)可见,三种宋本《集韵》作“稹理而坚之”俱误,当作“稹理而坚”。“之”字殆涉《说文》反切“之忍切”而误衍。

5、明州本质韵收有“七”小韵:“戚悉切。《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衷出也。”潭州本、金州本同此。今检《说文》:“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属皆从七。亲吉切。”三种宋本皆误,当从《说文》作“从中衺出也”。

6、明州本昔韵皵小韵七迹切下收有“碛”:“《说文》:‘水者有石者。’”潭州本、金州本作“水渚有石者”。今检《说文》:“水陼有石者。从石责声。七迹切。”根据《集韵》悉本《说文》的原则,此处各本皆当作“水陼有石者”为是。潭州本、金州本作“渚”,与《说文》作“陼”字别,然义合,较明州本为长。

五、结语

文章通过对三种宋本《集韵》征引《说文》文字的考察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其一,三种宋本《集韵》互有优劣和得失,在《集韵》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其二,从三种宋本《集韵》征引《说文》文字的错误情况来看,正如赵振铎所指出的那样,明州本《集韵》的错误率相对其他两种宋本来说要低得多。因此,在《集韵》研究过程中我们更要重视明州本这一目前所见时间最早的《集韵》版本。其三,正如赵振铎所指出的那样,从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三种宋本《集韵》中,潭州本和金州本比较接近,而金州本的错误又较潭州本为少。

注释:

①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附检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第1版。文中所说《说文》即指此本。

[1]赵振铎.《集韵》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2]顾廷龙.影宋钞本《集韵》跋[A] .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方成珪.集韵考正[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5]赵振铎.集韵校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Jiyun about the Three Versions of the Song Dynasty

CUI Ling, LIU Huajia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Media, West Anhui University, Lu’an 237012, China)

The paper combs out the four different cas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hree versions ofJiYunwhen they citedShuowenJiezi. The paper affirmed the different values of each version, and also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m.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expect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JiYunresearchers.

JiYun; the version of the Song Dynasty;ShuowenJiezi;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2016-09-0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2&ZD18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40064);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重点项目(SK2016A0972)。

崔玲(1978-),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刘华江(1977-),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音韵学。

H113.4

A

1009-9735(2016)06-0134-05

猜你喜欢

宋本集韵金州
宋代宋人四六小集合刻小考*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荆璞《五音集韵》之形制
金州大黑山文献录
《集韵》征引《说文》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集韵》征引《广雅》研究
金州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集韵》编撰的起讫年代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