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17-01-19王李菲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湖北武汉430022
王李菲 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王李菲 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现阶段我国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周血管疾病,每年发病率在47%左右,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宫颈癌手术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群体,原因主要在于宫颈癌手术时间长,患者下肢将长时间处于被动体位,相关数据指出,若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则患者在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的概率在45%左右,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同时还可引发肺栓塞,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因此死亡。为此,寻找有效途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干预,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了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以其为临床对于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提供借鉴。
空气波治疗仪 围手术期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效果
久病卧床、肢体长时间固定、手术刺激等造成的人体下肢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是导致宫颈癌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多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作为妇科手术的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手术患者大多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麻木、疼痛等症状,给患者带来额外身心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传统上,临床多采用术后协助患者早翻身、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方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但受到患者年龄、体质以及术后伤口疼痛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完成早期康复训练,因此预防效果十分有限。空气波治疗仪又可称为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研究指出,在宫颈癌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加用空气波治疗仪,通过有顺序的对多腔气囊反复充放气,增加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促进血液、淋巴的流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2]。
1.影响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1.1 主动预防机制不健全
传统上,临床在对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干预时,大多缺乏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主动预防的意识,医护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清,表现在术前肠道准备过度、护理频率过低、生命体征监测不到位等;其次,对患者的临床干预仅限于采取常规治疗,如生命体征监测以及疾病发生时的对症治疗等,未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主动干预,导致口头和文书交接班不规范、监督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频发[3]。
1.2 手术因素
手术带来的内血管损伤等局部组织创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术后损伤组织的恢复过程中,凝血功能将显著增强,使得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宫颈癌手术属于创伤较大、时间较长的一种术式,手术过程中患者肢体的长时间被动牵拉、过度牵拉以及下肢旋转等因素将大大增加患者邻近血管间接损伤几率,据相关研究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发病率约在40%左右[4]。
1.3 制动因素
长期卧床也是导致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研究显示,就手术患者而言,连续卧床7d以内的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15%左右、长期卧床14~84d的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在在79%~94%左右,由此可见,卧床时间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之间是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的,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将显著升高[5]。分析原因,主要在于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患者全身血流缓滞,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血黏度增高;此外,肢体长时间不活动,下肢肌肉收缩例将明显减弱,肌肉萎缩、静脉血回流的双重作用下,肌肉将失去泵作用,而下肢肌肉的泵作用是确保下肢静脉回流的主要动力,当下肢肌肉泵作用失效时,患者将出现体外循环凝血障碍,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因此增加。
2.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2.1 空气波治疗仪工作原理
空气波治疗仪的工作原理与间断气囊压迫仪相似,属于物理性治疗仪的一种,即通过气囊反复规律的对人体进行充放气,按照由远及近的方向逐渐向人体肢体和组织施加循环压力达到泵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淋巴循环,加速静脉血液回流,从而实现对静脉血栓形成进行预防的目的[6]。大量研究证实,空气波治疗仪应用到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之中,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不仅可加速患者肢体的新陈代谢[5];同时还可帮助患者血液中各种废弃物、炎症因子的排除与吸收;此外,对于肌肉萎缩、肌肉纤维化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可通过增加肢体神经血液灌注和氧合作用,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且治疗安全性高,无论患者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空气波治疗仪的应用均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性。
2.2 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优越性
空气波治疗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的主要是物理性原理,因此通常情况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额外损害[7];此外,相较于常规嘱咐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的护理措施,空气波治疗仪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同时还可显著提高预防的有效性,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还可间接或直接的对于淋巴水肿等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进行预防。
2.3 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施
在使用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时,首先,应当完善各项准备工作,并使用下肢血管超声波对患者进行检查,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未合并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进行操作前宣教,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方法、目的以及治疗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获取患者信任,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配合度。其次,及时巡视,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征的变化,若发现患者出现血流速度加快、回心血量增加时,应当及时降低空气波压力,然后轻声安慰患者直至压力调整至合适位置,若患者仍然感觉不适,则应当停止治疗[8]。最后,建立健全记录制度,详细完整的记录患者床号、姓名、接受治疗的肢体部位等信息,以确保每次空气波治疗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对于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而言,早期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手术效果、确保手术质量的关键。空气波治疗仪是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途径,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李芳.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247-248.
[2] 周静,王琼,苏瑜,等.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3(2):10-12.
[3] 彭锡兰.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5,58(11):2396-2397.
[4] 曹漪.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7):83-84.
[5] 叶笑静,郑晓慧,卢亚君,等.15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0(1):65-65.
[6] 肖兰英.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4):140-141.
[7] 王少静.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231-232.
[8] 金转兰,李玉芳,李静,等.空气波治疗仪预防围手术期宫颈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优育,2013,19(7):589-590.
1006-6586(2017)12-0069-02
R737.33
A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