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进课堂:构建高校课堂教学新模式

2017-01-19崔景朋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课堂教学

崔景朋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艺术系,吉林 四平 136000)

智能手机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标配”。当前大学生主要将手机作为自己的社交、娱乐工具,娱乐性功能已成为手机的主要功能。所以,当手机出现在高校课堂时,很多老师便将手机看作是师生之间“打不退的第三者”[1]——手机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挑战。但是也应该看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数字化工具,智能手机也给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教育部《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要组织开展本科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和实践探索,助推教学改革[2]。在智能手机充斥高校课堂的今天,如何借助智能手机,以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的教育现代化改革,应当是高校教师们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挑战——智能手机充斥课堂

当前,智能手机深入到大学校园的各个角落,凡是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智能手机!尤其是在课堂中,很多学生将玩手机作为课堂消遣的最佳工具。这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教师教学情绪下降、学生学习兴趣全无,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滑。所以,很多老师将智能手机看做高校课堂教学的“重大杀手”,手机也成为最不受高校教师待见的物品。

(一)智能手机影响学习

笔者通过问卷网对大学生群体做了一个《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的问卷,在收回的227份答卷中,有高达82.5%的同学承认有课堂玩手机经历;有81%的学生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超过5小时;有51.5%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手机形成依赖,还有22.5%的同学觉得自己即将对手机形成依赖①。这些数据表明,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娱乐工具,并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大学生也由此被人称为“低头族”“拇指族”。

智能手机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在众多的手机APP软件中,社交、娱乐性的APP成为大学生下载安装的首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手机中安装有微信、QQ等社交软件;70%的学生手机中安装1款及以上的游戏APP。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将“娱乐至上”奉为个人信条,这使得学生们在课堂很少或不再认真听讲,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严重下降。

(二)智能手机影响教学

智能手机严重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很多老师在激情飞扬的授课时,往往面对的是满教室的低头族,课堂上缺乏教学互动,使许多老师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老师们认识到手机对课堂的影响,自然希望令行禁止,许多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改变现状,如创建无手机课堂——上课前将所有手机都上交,下课后再发给学生。显然,这种命令性的行为侵犯了大学生的权利,招来学生的怨言,并且实践证明,这只能从表面上暂时缓解课堂玩手机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况且在互联网+的大浪潮下,禁止使用手机显然是逆流而行。

手机的照相摄像功能也时时“威胁”课堂教学。现在手机的摄像功能越来越强大,许多学生课堂上不再做笔记,而是直接将黑板、PPT上的重点内容拍下来,这看似是学习的捷径,省去了记笔记的时间,实则下课后学生几乎不再复习,拍摄的重点内容也会随着清理手机内存而删除。还有个别学生缺乏“手机道德”,猎奇心理较强,有时会将老师课堂上的一些无意之举录下来传至朋友圈,致使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不得不谨言慎行。

二、分析——“互联网+教育”的理性思考

现阶段,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现实。此时,我们不仅要客观认识智能手机对课堂秩序的影响,更要深入研究智能手机给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新机遇。

(一)大学生使用手机行为分析

笔者对大学生为何玩手机、手机在课堂上的用途、玩手机的时间等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分析。一是在玩手机的原因方面:有45%的大学生是因为对课程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才玩手机;而38%的学生是因为听课疲劳后用玩手机的方式来放松;还有小部分学生是受同桌或前后位的影响,看别人玩手机自己也玩了起来。二是在手机的用途方面:有86.7%的学生主要用来社交、看小说、电影、玩游戏;只有12%的学生经常用手机查阅资料。三是玩手机的时间方面,高达20%的学生整堂课都在玩手机。

从以上各项数据来看,对课程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是“智能手机”介入挑战的重要因素,就此有必要采用新的教育方式和思路来开展课堂教学;而部分大学生把手机应用于查阅资料等正面用途,这给我们明确了课堂教学中使用手机的方向之一;智能手机能够让大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就此引发我们的设想,如果把这种兴趣加以有效应用,定能使得高校课堂重新焕发生机。

(二)以疏代堵,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主流,因此应对大学生给予合理的引导,通过以疏代堵的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5小时;66%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使用手机娱乐的时间超过学习时间;16%的学生认为自己每天用手机进行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大致相同。可见,手机已经完全走进学生生活,与其强令禁止,不如合理引导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来辅助学习,因为有90%的学生在手机中安装了学习类APP,且有12%的学生每天有1小时用手机来辅助学习,可见大多数学生已经认识到智能手机的正面作用。学生对于手机辅助学习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只是在行为自律、选择学习内容等方面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但这也恰恰让我们发现了以智能手机辅助课堂教学来促进教学改革的时代机遇。倘若老师能够主动将手机“请”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类APP、MOOCs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手机成为生活、学习、工作的好帮手”[3],或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创新——构建高校课堂教学新模式

利用智能手机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需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筛选智能手机元素。下面从高校课堂教学的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利用智能手机构建高校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利用智能手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许多教师用PPT来辅助课堂教学,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传授知识。但是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大学生们对知识的关注度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更加期盼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显然,仅靠PPT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同时,手机的使用使人们的学习时间和知识体系越来越“碎片化”,倘若不能很好地将碎片知识系统化,则学习毫无效果。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知识嫁接理论,利用手机来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理论将手机看做一种知识嫁接工具,将自下而上的学习与自上而下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以实现知识创新的最终目标。[4]具体模式为学生课前根据教学计划,利用智能手机以慕课、微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集中探讨交流,分享学习经验,总结重点难点;课后反思总结,加强练习。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比如引导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在课堂上查询相关知识,使之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并进行课堂问答和交流,如此定能使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而利用手机查阅资料的行为,还有效转移了学生玩手机的注意力,让他们不得不把玩的时间应用于学习。这样通过兴趣激发和任务转移的方式,必将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利用智能手机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要能够恰当把握教材及教育目标、并有效把控教学环节,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发散而不混乱,学习过程进展地高效而不紧张,学生态度积极而不过分。

(二)利用智能手机提升课堂趣味

如前所述,学生主要将手机用作娱乐,那么教师可因势利导,根据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以此提升课堂趣味。如在考勤环节,可以结合大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兴趣,采用“扫码签到”、“共享位置”的模式进行。当前微信、QQ都具有这种功能,教师可在课前将二维码用PPT放在屏幕上,让学生扫码签到,或者在班级群里共享位置。如果对一个50人的班级进行点名,大概需要3分钟,但是通过扫码的形式签到,仅仅需要30秒,大大节省了时间。为了避免学生复制、转发位置信息,教师可以随机安排“手机签到”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规定的时间段完成签到,如此不仅增加了签到的互动性、趣味性,还节省了课堂时间,最大可能地避免了作弊现象。

以手机签到作为引子,智能手机还可用于课堂的开场环节。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迎合大学生兴趣的互动参与式开场,也将极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从课堂开始就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例,可以在专业课的开场环节,设定三分钟左右的专题查阅,让学生用手机搜索与本课主题有关的作品,并在手机课堂上进行推荐、展示,作为全班同学后期实践讨论中的素材。如此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具有一定的欣赏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得课堂开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智能手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中山大学王竹立副教授曾提出新建构主义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在保证必要的系统学习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享、协作与探究活动,通过说出、写出、做出等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网络学到的碎片化知识,与教材学习获得的系统性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在新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智能手机拓展的新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与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同学往往碍于面子,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互动环节,而利用社交平台、APP讨论区等可进行匿名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担心发言错误而不敢表达的心理状态。在这种自由讨论、自主发言的轻松氛围下,学生们对知识的深度了解与创意激发会更加顺畅与积极,他们的创造意识也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也符合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四、结语

智能手机向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教师不能一味地禁止或逃避,而应积极面对,采用双向融合,建构“智能手机+教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把握大学生兴趣与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巧妙应用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开发拓展出独具特色的“手机课堂”,以翻转课堂、手机签到、资料查询、互动交流等方式,能有效践行创新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知识面更广、实践性更强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① 问卷名称:《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调查》;调查时间:2017年8月;调查人数227;问卷来源:问卷网(www.wenjuanwang.com)。下文所述问卷内容皆来源于此。

[1] 课堂玩手机成“国际难题” 老师:手机成“打不退的第三者”[EB/OL].[2014- 04-27].http://edu.people.com.cn/n/2014/0427/c1053-24947282.html.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 [2017- 02-16].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70216_39732.shtml.

[3] 焦建利.用手机创建互动课堂[EB/OL].[2015-11-26].http://www.ict.edu.cn/news/n2/n20151126_29924.shtml.

[4] 王竹立.知识嫁接学说:一种更具包容性的教学理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33-39.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大学生课堂教学
智能手机是座矿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使用智能手机增大肥胖风险?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智能手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