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倡比较以反思立思辨而发展
——《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书评

2017-01-19张雨潇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课程体系

张雨潇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山东 东营 257000)

《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一书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郁正民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内容全面详尽,对中俄音乐教师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做了比对,从教育思想到课程体系,分门别类地阐明了两国的教育特征及发展概况,涉及范围广泛。研读此书不仅可以窥探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及时代特征,更能通过对中俄两国从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的比较,为中国未来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育思想与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共八章:中俄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概况、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的比较研究、培养方式与招生就业制度的比较研究、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当代俄罗斯音乐教育、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本书绪论简单介绍了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概况:中国近现代的音乐教师教育始于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逐步走上正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的师范音乐教育的调整探索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美育的概念在音乐教育中被确立和体现,音乐教育甚至是艺术教育都得以快速发展,此时音乐教育改革也开始逐步发展和实施,国家加强了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有效提高了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1922年实行了音乐教育的全面改革;19世纪30至40年代,苏联的音乐艺术进一步繁荣,也促使高等音乐教育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1979年,俄罗斯音乐学派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苏联解体后,音乐教育的水平下滑,但总体看来,苏联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依然得以继续保持。中俄两国在音乐和教育领域的交流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初期,“以俄为师”成为了音乐教育的主导思想,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借鉴苏联的音乐教育。这一时期,中国的音乐教师教育有了较大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教育意识逐步提高,但由于缺乏对苏联音乐教师教育经验的深入分析而进行的简单全盘照搬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第二章是中俄两国音乐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的比较。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以培养“音乐英才”而著称。其对于音乐师资的培养同样重视音乐表演技能的训练和教师教育的“师范性”[2],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成为专业音乐家与音乐教育家的双重潜能。而目前中国音乐教师教育面临着办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很多学校偏重技能性训练,严重忽视音乐教师教育的“师范性”,从而偏离了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音乐技能水平高但教学能力不足,很难适应在中小学实际音乐教育工作的要求[3]。在教育体制方面,中俄两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具有一致性,都是主要培养中小学、中等音乐学校和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工作者。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具有统一性,同类院校的教学内容几乎完全相同,都是建立在统一的国家规范文件基础之上;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音乐艺术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职业化和传统的“专才式”。

第三章的内容围绕培养方式与招生就业制度的比较研究展开。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近,都确定了音乐教师教育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的宗旨,主要任务都是为基础教育输送“一专多能”的新型音乐教育人才[4]21。不同的是,俄罗斯对于教育实习和继续教育更加重视,注重教学质量与标准,已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而我国对于教育实习的把关不够严格,实习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较为缓慢。俄罗斯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招生各方面要求都较为严格,通过音乐技能测试、素质测试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考试与选拔。在中国,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文化课要求低,使得很多人把报考艺术专业看成入大学的捷径,而不是真正想要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做音乐教育的传承者。在就业方面,中俄两国都面临着教师离岗的问题。就业压力大、工资、待遇低等是教师离岗的重要原因。

二、课程与教学的比较研究

课程体系决定着未来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影响着其将来的职业方向。第四章介绍了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发展概况,从课程设置指导思想、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中俄两国均重视基础音乐教育并力图构建一个具有先进性、合理性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两国的课程结构大体相同,均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及教育实践三个部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课程结构也存在着过于单一化和平面化的问题。通过课程设置的比较,我们发现应根据专业特点来设计课程体系和结构,使学生们学习的内容更贴近本专业的实际,在注重音乐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兼顾音乐学理论课以及教育学理论课,并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与教育实习等。但现在中国依然存在比重失调、学科专业课程比重过大,教育学课程和文化课程的比例相对过小;我国现有课程构建过分关注每一门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而忽略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互补作用等问题。

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音乐教师教育工作中的基本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的教材建设曾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以及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俄罗斯音乐教师教育的教材编写、审查和供应均以国家教育部门统一规划为主,形成俄罗斯“一纲一本”的教材制度[4]41,全国各院校遵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同一套教材,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相同。这种制度虽有利于全国音乐教师教育程度的统一,但缺乏灵活性、发展性和进步性。而中国则是遵循“一纲多本”的教材选用制度,即全国使用依据同一个教学大纲,可以根据各个地区或学校的不同需要,联系实际编写自己的教材。如此既注重了整体教育目标的统一,又兼顾了具体内容的灵活多样性,保证了各个地区的个性发展,体现出适应性与科学性的特征。但同时也存在教材 “师范性”不突出,教材由任课老师自己选用的问题,不利于学科的统一整体发展。第五章还对两国的教学方法做了比较研究。在中国,按照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及主要活动方式分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容(领域)[5],音乐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为:歌唱教学法、器乐教学法、律动教学的方法和欣赏教学法。在俄罗斯的教学体系中,卡巴列夫斯基认为引起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都喜爱音乐并在音乐中成长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音乐教育课程的基本因素是歌唱、舞蹈和进行曲,应注重利用音乐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来教育孩子。在儿童音乐学校中,常用的音乐教学法有:实践法、直观性教学法和讲授法;在普通中小学校常用的音乐教学法主要有:小学歌唱课的教学方法、合唱教学法和音乐欣赏教学法。

三、当代课程改革与未来发展之路

第六章与第七章分别论述了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和当代俄罗斯音乐教育。其中涉及到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基本理念以及音乐课程改革对音乐教师教育的诉求,讲解了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大教育背景改革下的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概况。俄罗斯的音乐艺术教育是强制性的,所有人都必须接受,这是显著特点之一,与中国稍有不同。第七章主要在观察近几年俄罗斯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新举措和新动向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水平与实际教育状况,对世纪初俄罗斯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作粗略的描述和分析:包括俄罗斯的音乐教育现状和俄罗斯音乐教师教育的现状。

最后一章是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的启示。借鉴和吸取外国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艺术师资队伍[6]。纵观两国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双方都经历了由初、中等音乐教师教育层次向高等教育层次,由独立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向综合性大学培养模式过渡的发展过程。其次,两国均重视加强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密切联系,认识到音乐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并注重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状况接轨。最后,两国在发展职前教育的同时,对后续的培训也开始重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对于我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发展来讲,要防止盲目照搬外国音乐教育的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我国的丰富经验,探讨音乐教育的规律,加强比较研究,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师教育体制和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作为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研究中俄音乐教师教育发展与交流的学术著作,是对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在20世纪的总结,也为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基础性研究资料。本书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和途径,从深层次上探究了比较对象的特征、异同以及原因。但对于整本书而言,关于中俄两国音乐教师教育的论述稍欠详尽,只占全书的52.795%。剩余篇幅则是关于俄罗斯音乐教师教育的国家教育标准、国立莫斯科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系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方向教学计划的附录。如此便减少了理论阐述的篇幅,使得在有些关于音乐教师教育方面的比较并不深入和详细。例如关于两国音乐教师教育培养方式的比较,只简单围绕教育目标、教师教育的实践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做了论述。

综观全书,通过中俄音乐教师教育的比较研究,可清晰看到中俄音乐教师教育的发展与特征,对重新认识和反省自身的音乐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师教育体制和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有很大帮助。

[1] 吴林香.试论俄罗斯高师音乐教育的特色[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7):115-116.

[2] 孙晓婕.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音乐教师培养方式[J].艺术教育, 2016(5):209-210.

[3] 姬英涛.科学发展语境下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调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90-91,137.

[4] 郁正民.中俄音乐教师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 王备. “校本发展”视阈中的学校音乐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1(7):38-40.

[6] 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21.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课程体系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
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与潜力比较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