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
2017-01-18杨建新
杨建新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就是传承“工匠精神” 激发办学活力,让技工教育成为“大国工匠”的强力孵化器。
一、“工匠精神”与技工教育的渊源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求精、严谨、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要从两个层次去理解把握。
一是工匠的科学定义。工匠是长期受工业文明的熏陶,训练、培育出来的一种专门人才。这种专门人才,是在整个专门、专业活动中掌握技能、技艺和技术的人才,要达到一定高度才能称之为工匠。
二是工匠的精神境界。即具备极强的专业性,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具备强烈的专业追求,把这种不懈的追求,贯穿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作人生的一个目标;具备坚定的专业操守,为了自己的专业坚持,舍得放弃诱惑,坚持企业忠诚,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寄托在对专业的奉献上。
总之,“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融合,更是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坚定气质与坚守。
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技工教育责无旁贷。技工教育自诞生之时起,就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注重以师带徒,注重企业实践,注重技术技能的磨炼与钻研。
中央电视台近年来连续报道的大国工匠、中国大能手、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有30%毕业于技工院校;烟台市近10年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称号的19名制造业首席技师,有6人毕业于技工学校。由此可见,技工教育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主阵地,是培育“大国工匠”的摇篮。而“工匠精神”也是支撑技工教育向前发展的灵魂,是每一位技工院校学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种境界。正确认识和弘扬“工匠精神”,使其作为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必然会给技工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育人模式,为培育“大国工匠”奠基
要培育“大国工匠”,就必须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创新育人理念,优化育人模式,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发展之路,规范内部管理,加大开放办学,建设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课程,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培育“大国工匠”提供丰厚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储备。本文结合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的办学实践,对技工教育育人模式提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建议。
1.以市场化的思维进行专业建设
(1)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不能贪多求全、盲目跟风。要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和前景分析,紧紧围绕经济新常态和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院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为例,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烟台市“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蓝黄”两大战略叠加区、“中韩产业园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将专业设置定位在服务“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开设了数控加工、汽车维修与装配、电气自动化、邮轮乘务、烹饪、旅游韩语、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形象设计、口腔工艺技术等30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市场需要,深受企事业单位欢迎。
(2)专业建设要紧密对接产业,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实施深层次的产教融合工程,使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体验职业文化,锻造“工匠精神”,主要措施体现在八个方面: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教室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从而确保专业建设水平与行业发展水平同步甚至领先。
例如,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以烹饪专业为依托成立的烟台市鲁菜研究所,是烟台市首家由公办高校主办的鲁菜文化研究机构,是专业与企业、行业深度对接结出的丰硕成果。该研究所汇聚了国内众多鲁菜大师、鲁菜餐饮行业精英和鲁菜教育工作者,专门从事鲁菜理论研究、鲁菜菜品研发、鲁菜技能人才培养、鲁菜技术鉴定等工作,成为“弘扬鲁菜文化、打造绿色餐饮”的重要基地。
下一步,学院将加大专业对接产业园、行业协会的力度,计划以口腔工艺技术专业为依托建设软制造产业园,以数控专业为依托成立3D打印产业园,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为专业为依托成立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导游、邮轮乘务专业为依托成立烟台市礼仪协会等等,从而形成“一个专业一个实体”的市场化经营模式。
2.以专业化的思维建设师资队伍
名师出高徒,这对技工教育来说更是至理名言,培养一流的“大国工匠”,离不开专业化的大师级的师资队伍。客观来讲,技工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整体水平偏低,表现为学历层次、职称水平不高,科研能力偏弱,缺乏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为此,技工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师资培训平台和师资培训制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的做法如下:一是以教学节系列活动为平台,夯实教师专业基本功;二是实施“青蓝同辉”和“以师带徒”工程,开展“教学新秀”“教学名师”评比活动,加快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的转变;三是实施“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战略,督促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提升教学水平;四是实施“名师大师”培养工程,对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和支持,发挥名师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五是以专业为单位成立专业咨询委员会,聘请技术骨干、管理精英和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为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要开展好以下工作:修订完善职称聘任制度,鼓励教师加强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水平和职业资格水平;加大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力度,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动态,熟悉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修订完善高层次技能人才选拔和聘任制度,扩大技工院校人才招聘的自主权,引进一批国内外在企业行业领域有影响力的骨干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使高层次技能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建立“省市首席技师联盟”或其他高技能人才社团或协会组织,整合和优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社会资源,形成一支专业水平一流、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名师大师”培育“大国工匠”的育人模式。
3.以一体化的思维实施课程改革
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将工匠精神充分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中,通过富有工匠精神色彩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成为技能大师的知识储备和职业素养,树立成为技能大师的理想和信念;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相互促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有机结合,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在培养人才的方式上实现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的有效结合,在培养人才的效果上,实现学生品德、技能和业绩的统一。
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数控专业为例,通过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形成了“内外两循环,学做三合一”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内外平台,进行教学形式的“两循环”:学中做、做中学,将教学环境最大化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条件,真正实现“三个合一”。即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两循环”,是指从学校内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再到校外企业的工学一体化实习。
在“内外两循环”的机制下,合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企业满意度、就业状况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采取老师和师傅相结合、学生和工作任务相结合、教室和车间相结合、作品和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合到基础型实训、生产性实训、提升型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实训环节中去,从而让工学一体化的职教理念充分落到了实处。
4.将职业化的思维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大国工匠”的优秀品质实际上是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如敬业奉献的工作态度、技艺精湛的工作能力、精益求精的工作追求等。因此,我们要将职业化的思维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技能与人文并举,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举,用职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以烟台工贸技师学院为例,通过教学节、文化节、道德讲堂、志愿服务、“五常管理”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胶东区域文化、一流技能文化和先进企业文化等职业文化引入教育教学,为成就“大国工匠”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首长专列、中央军委京西宾馆等“国”字号事业单位连续多年到学院招聘安全警卫、礼仪服务和后勤保障人员,其主要原因就是看中学院学生身上的宝贵品质:忠诚、善良、淳朴、执著,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组织纪律性。
另外,学院长期以来坚持的“五常文化”,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文化,后经学院结合技工教育自身需要,改造成为“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的新五常文化。“五常文化”讲究行为细节,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在注重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热爱集体、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因此,技工教育职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是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
5.以国际化的思维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国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作为与市场和产业紧密结合的技工教育更应该走在教育国际化的前沿。
山东省技工院校国际合作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远远低于广东省等南方省市。以师资培训为例,广东省技工教育推进实施的“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到目前已选送1000余名技工院校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德国、新加坡和香港等职教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同时,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引进了两百多名职业教育专家来校授课和讲学。通过双向交流学习,为广东技工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职教理念的优秀技工师资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
因此,山东省技工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技工教育国际化的观念,加大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力度,利用跨国公司的管理、技术优势,为师生提供一流的研修、实习基地,让师生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市场运行机制、企业运行模式等。要不断推进校际交流合作、师资培训交流合作、学生交流互换、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校企合作等开放办学模式,以重点合作项目带动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在国际化合作办学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实际、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牢牢把握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阶段的特征,切不可原版照抄。
6.以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引领教学改革和技能竞赛
有“技能奥林匹克”之称的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是最高水平的技能比赛,世赛技术标准代表各工种的最高水准,而这些标准均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指导和引领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和国内各类技能竞赛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2012年5月,我国在天津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南方一些先进院校陆续成立了世赛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促进技工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场地建设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
山东省备战世赛工作起步较晚,因此要尽快建立世赛参与机制,加快研发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培养世界通用技能人才。另外,世赛是一种开放式的比赛,开放式场地、开放式项目内容、开放式执裁,注重参赛选手选拔过程及结果质量等各个环节的职业素养。
为此,要改革国内传统技能比赛的组织方式、命题方式、执裁方式和项目内容等,与世赛标准接轨,确保比赛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真正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目的,让竞赛朝着开放式、互动式平台方向发展。要注重世赛成果的转化,把世赛标准、世赛选手培养途径转化为日常教学成果,为培养“大国工匠”服务。
三、小结
在未来的发展中,技工院校必须把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作为办好技工教育的突破口,让培养的学生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技工院校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强,技工教育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