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2017-01-18宋诵文吴新民
宋诵文, 曾 琦, 吴新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内科(东莞 523939)
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宋诵文, 曾 琦, 吴新民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中医院内科(东莞 523939)
目的:探讨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顿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与对照组的71.43%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TC、TG、UAER、24h Upro、BUN、SCr、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延缓肾功能恶化,疗效确切。
糖尿病肾病(DN)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第2大原因。目前西医对其治疗主要采取注射胰岛素、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控制血压等,但多治标不治本[1]。针对DN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采取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的方法,自拟“糖肾汤”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门诊确诊和住院后出院转门诊的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2]与中医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型标准[3],采取随机单盲数字分组法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5.7±8.5)岁,病程2~17年,平均(8.63±6.67)年。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2~73岁,平均 年龄(54.2±9.9)岁,病程2~16年,平均(8.37±5.14)年。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及运动指导等常规基础治疗,予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使空腹血糖(FBG)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控制在8.0~10.0 mmol/L之间。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厄贝沙坦治疗,150 mg,1次/d,晨起顿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以温肾化浊、逐瘀通络为主之自拟“糖肾汤”治疗。方药组成:制附子15 g(先煎),肉桂、当归、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大黄各10 g,熟地黄、黄芪各30 g,山药、山茱萸、茯苓、桑寄生、川牛膝各20 g,水蛭6 g。血瘀盛者,加丹参20 g,泽兰15 g;阴虚者加石斛、黄精各10 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UAER、24 h Upr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每7天监测1次FBG及2hPBG,每日测量1次血压。
4 疗效评定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慢性肾衰竭的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以及《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内容修订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低≥50%,或恢复正常。②有效:中医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但不足70%;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低≥30%,但不足50%。③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48%(38/42);对照组治疗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3%(30/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FBG、2hPB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反应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讨 论
中医认为,DN的发病与肾、脾密切相关。脾阳蒸化脾阴产生脾气,脾阴虚,则阳气蒸化无权,可致脾气虚,散精不及,痰浊内生,精微流失,即可出现尿甘、多尿,乃至尿蛋白,最终引起DN。脾气虚,水谷无法生化精微,可使痰湿内生,津液运化失司,引起消渴。消渴日久,可致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权,后天之精失于对先天之精的滋养,可加重肾精亏虚,肾摄纳无权,使精气下泄,即为“脾气伤肾”。肾脏亏损日久,即可致肾阴亏虚、阴虚水停,或肾阳亏虚、气化失司。肾主水,而脾制水,肾虚水泛,则脾阳易损,脾能伤肾,反之肾亦可伤脾,二者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诱发DN[5]。基于以上病理机制,我们认为,采取中医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治疗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型DN可起到标本兼顾的作用。
本研究根据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自拟的“糖肾汤”,方中制附子、肉桂温补命门真阳、化气行水、活血通经、散寒除湿;黄芪补脾肺之气、活血利水消肿;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益母草、川牛膝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车前子、泽泻、茯苓清热利水、化浊消肿、健脾化痰;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补益肝肾;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除湿通络;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水蛭破血、逐瘀、通经。全方重在温补脾肾阳气,促发阳气运行,同时驱散表里寒湿之邪,活血化瘀,消肿利水,扶正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诸药共用可奏温补脾肾、升清降浊、活血祛瘀、通经活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有效扩张肾血管,促进肾血流量增加,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当归可扩张肾血管、改善微循环及肾脏血液流变学,抗自由基、抗血栓形成,保护肾功能[6]。熟地黄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血糖、降血压、抗脂质过氧化等。山药能降血糖、促消化、调节免疫。山茱萸可降糖降脂、抗动脉硬化。泽泻可利尿、降血脂。将上述药物共用可有效改善DN患者机体内高凝、高脂状态,促使肾脏血液循环与营养状态的改善,保护肾脏功能,防止肾脏组织重构,延缓DN病情进展。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血糖、血脂、肾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效果也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温肾化浊、逐瘀通络法中药治疗DN疗效确切,能有效降糖、调脂、保护肾脏功能。炎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的共同作用机制,也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因素,可诱发及加重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DN的产生及进展。本研究结果表明,以温肾化浊、逐瘀通络为主的自拟“糖肾汤”,可通过抑制机体内炎症反应,进而对肾脏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1] 郭慧欣,吴小荣,李海滨,等.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探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1):1560-1561.
[2] 黎磊石,刘志红.中国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640-645.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233-237,383-38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2002:215-218.
[5] 马 丽,刘 新,李凯利.运脾滋肾、化瘀利湿通络法辨证施治糖尿病肾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517-2520.
[6] 毕菲菲,姚 岚,王 敏,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3):304-305.
(收稿:2016-08-16)
*广东省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5105101148)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肾剂/治疗应用 @糖肾汤
R587.2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