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为例
2017-01-18谢振华
谢振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为例
谢振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围绕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相关文件,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以校行企合作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服务类专业建设为主线,辐射制造类和艺术类相关专业,共建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平台。从机制建设、设施设备建设、实训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供应链一体化
1 平台建设的背景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要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供应链服务需求增加与供应链服务供给矛盾显现,具有生产服务和科技服务的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需求迫切。具有全供应链思维,了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运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的结构与管理,精于完成供应链衍生服务成为服务型制造未来人才需求新的特点,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将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适应新环境的当务之急。《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指出,大学生作为“双创”的主流群体,在经济新常态下,学校要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具有创新创业功能的实训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围绕江苏省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相关文件,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出发,以校行企合作为主线,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以服务类专业建设为主线,辐射制造类和艺术类相关专业,共建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平台。
2 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机制建设
(1)建立平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共建方投入各自优质资源组建平台工作委员会,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委员会主任。通过全体会议起草、审议通过平台运行制度。签订共建共管共享协议,通过定期会议,讨论和协调并决定平台共享使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通过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形成以“契约”为保障的利益共享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校行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
(2)建立产教研融合机制。首先,根据教学规律和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双方共同安排实训计划。其次,及时更新和完善专业群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专业教学标准,科学指导企业工作计划的制定。第三,根据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以行业课题立项等形式,由校企对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共同研究,企业具有课题研究成果优先转化权,将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教学中,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升级,动态调整教学实训内容和培训项目。
(3)建立管理与教学团队双岗互聘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怡亚通提供产品渠道和技术,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成立深圳怡亚通常州机电事业部,并设立综合工作室、采购和物流工作室、市场运营工作室、国际工作室等四个工作室。作为怡亚通的分支机构,以企业实际业务开展工作。
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事业部管理团队,怡亚通技术骨干通过现场和远程两种方式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运营事业部。签订双向兼职和双重身份的互聘互融协议,制定人员互聘的管理制度。怡亚通选派骨干担任事业部负责人,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协助运营各工作室。学校按照兼职教师管理的相关办法聘任怡亚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开展一对一帮扶,实现具有双岗身份的专兼职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和创业辅导。给予双岗身份人员双薪待遇,使专职教师走向职业化,兼职教师走向常态化,专兼职界限日益模糊,形成“专兼合一”的最优化混编模式。
(4)建立全过程指导和双主体评价机制。在学生实训和创业过程中,建立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承担指导任务的“1+1双师指导”机制,每批学生实训和每个创业团队安排一名学校专业实训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指导实训创业全过程;建立实训和创业评价机制,制定《教师指导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学生实训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和《创业项目评价及成绩置换的实施细则》相关制度,开展教师考核、学生评价和创业成效评估等。
2.2 设备设施建设
为满足服务型制造对供应链一体化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按照设备生产化、岗位多样化的要求,覆盖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的供应链全过程,充分体现“互联网+”的手段,依托学校先进的制造类实训基地优势,在现有服务类和制造类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建设供应链一体化综合实训平台,围绕供应链环节中各企业设计、采购、生产、销售等节点展开实训。平台总况如图2所示。
平台升级部分由技术体验区、电商(跨境)运营区、产品设计及商品化作业区、创新创业孵化区等四个区域组成。通过技术体验区培养专业人才的供应链视野,在创新创业孵化区形成样品和作品的思路,通过产品设计和商品化过程,形成具体产品,通过电商(跨境)运营区实现商品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最终完成从样品—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覆盖整个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有效推进经济新常态下具有供应链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图2 供应链一体化实训平台总况
2.3 实训资源建设
发挥共建单位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实训资源配置和布局,实现训练岗位化、管理企业化、实践职业化。通过企业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将企业运营实际与实训过程相融合,建设和动态更新企业案例库,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内容。
(1)构建“三层式”实训课程体系。对接供应链管理师等行业职业标准,以“互联网+”供应链运行为主线,以共建企业单位业务素材为案例,按照供应链思维的服务型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共同开发33门实训课程,并根据课程特征,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群“三层式”实训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将共享层和互选层的12门课程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图3 专业群实训课程体系
平台新建的四个功能区基本覆盖全院各专业,在承担工商管理专业群各专业实训的基础上,满足艺术设计类、模具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开发产品中试管理(DFM,DFT)、品牌塑造等社会培训项目,提升平台的社会服务功能。各功能区对应课程和项目如图4所示。
图4 功能区对应课程及项目
(2)引入企业文化,实现职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融合。依据训练岗位化、管理企业化、实践职业化,按照企业实际职业状况设置训练岗位,引进怡亚通核心价值融入课程教学中。将老师身份转化为经理、师傅,学生身份转化为员工、徒弟,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耐心和敬业精神,实现学生培养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向价值型员工的转变。
2.4 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双师素质与专兼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在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下,结合教育部双师型教师要求,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事业部的运作、怡亚通总部挂职锻炼等,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化。通过指导学生实训创业技能竞赛,参与行业组织和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创新创业素养。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担任行业理事等方式,提高行业的影响力,培养行业名师。通过校内外教师的帮带,建设集理论、实践、创业于一体,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训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队伍。
(1)建设实训指导教师团队。推行实训指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实训基地不同实训项目的指导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制订有关实训指导教师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工作经历、资格证书等方面的准入资格。每年度安排4名校内专业教师参与平台企业化运行管理,分别协助各工作室管理。聘任事业部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吸纳符合准入制度的怡亚通和本地合作企业的,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联合工商管理专业群和设计类、模具类及机械类专业实训指导教师,共同组建具有供应链思维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指导教师库。建立实习指导师资库,库内教师数达100人,双师比例达到100%。按照全过程指导和双主体评价机制,实践课程体系中共享层和互选层的课程教学由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主带,课时比例为70%,分立层课程教学由校内指导教师主带,课时比例为70%。实现兼职指导教师承担实践教学课时35%。
(2)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实施创业导师选拔和聘任制度。制定创业导师任职资格要求,结合创业项目类型,根据需求个性化配备符合任职资格要求的创业辅导教师。建立创业导师库,将校内相关专业教师、技术专家、职业培训专家、创业典范纳入其中,库内人数不低于50人。根据校企人员各自特长与专业领域进行分组,联合开展各类课题申报和社会培训活动,共同承担创新培训和创业指导,有效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2.5 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平台优势,充分整合各方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培训与孵化。利用功能完善的实训条件,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为地区制造业供应链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强化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功能。
(1)建设供应链产学研合作中心。与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联合建设江苏省供应链产学研合作中心,面向政府、企业和相关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技术咨询等,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重点推进供应链管理师职业证书的培训与认证,引入ITC供应链国际资格认证,工信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师等,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和认证,为服务型制造的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2)建立人才评估和创新创业扶持体系。联合共建行业企业共同编制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评估认证标准,编制《商务部商贸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和《商务部商贸流通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规范》等标准。组织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专家依据标准对创新创业人才进行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企业用人和创新创业扶持选拔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估结果分类实施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训与指导,以提供产品、渠道、资金等方式分等级进行孵化扶持。
(3)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引入怡亚通供应链金融,疏通企业上下游业务的阻塞,盘活整个产业链条,使得企业被屏蔽在银行传统信贷服务范围外的长尾客户获得融资资金。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心,共同为常州制造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常州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以深度产教融合的方式,服务于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3 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1)建成校企同步运行的跨专业示范实训平台。建成包括技术体验区、电商(跨境)运营区、产品设计及商品化作业区、创新创业孵化区等四大功能区的先进实训基地,通过校内事业部将企业实际运行业务直接融入校内的实训与创业。平台面向供应链一体化运行,覆盖工商管理专业群,有效辐射产品艺术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建立校行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推进协作育人,建成江苏省内具有示范作用的校企同步运行的跨专业实训平台。
(2)建成全球供应链高水平产学研中心。借助江苏省供应链产学研合作中心,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咨询,使平台成为集新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企业孵化、经营销售、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建成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建成江苏省供应链一体化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依托平台优势,打造省内规模和技术领先的实训与创业师资库,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名师培养路径。建成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专业学生的供应链视野和管理能力;建成满足服务型制造转型需要的社会服务项目体系,面向制造企业各环节管理人员和全国供应链相关师资开展技能和素质培训,提升企业供应链一体化运行能力和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为江苏省乃至长三角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输送大批专业人才。
(4)建成怡亚通人才储备和业务推广的示范基地。通过企业文化的引入和专业教学与企业运行的融合,使学生培养与怡亚通的用人实现无缝对接,为怡亚通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通过事业部的运行,有效推广怡亚通的商业模式和实际业务,拓宽市场渠道。
(5)建成行业标准的重要检验基地。共建各方起草包括《商务部商贸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和《商务部商贸流通企业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规范》在内的商务部标准,从而占领全国服务型制造转型所需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依据行业标准指导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平台运行完成行业标准的有效检验和科学推广。
4 结语
平台建设行企校融合构建产教研协同机制,树立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开展科研、生产、教学融合的新典范。通过“服务+制造”专业类融合有效支持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平台的创新培训和创业孵化功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指导和保障。该平台充分体现了产教深度融合,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跨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Study on Establish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ed Training Platform:In the Case of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Xie Zhenghua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Surrounding the relevant paper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ed training platform in Jiangsu, starting with the natur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with the school-industr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main lin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the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as the main objective,the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 has reached a series of cooperation agreement with several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al societies to establish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ed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In this paper,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struction,facilities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rain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teacher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capacity construction,etc.,we discussed the major content of the supply chain integrated platform and introduce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 platfor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supply chain integration
G712
A
1005-152X(2016)11-0180-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1.039
2016-10-03
谢振华(1981-),男,江苏溧阳人,硕士,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