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BQ的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7-01-18周红梅卢健明邓自闯

物流技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受访者驾驶员危险

周红梅,蔡 曼,卢健明,邓自闯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基于DBQ的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周红梅,蔡 曼,卢健明,邓自闯

(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004-2014年我国女性驾驶员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其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持续增加。为更好地了解女性驾驶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女性驾驶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女性心理特征、驾驶行为特性、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和其它危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女性危险驾驶行为主要有四个影响因素,一是女性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差;二是易受情绪影响;三是不良的驾驶习惯;四是驾驶熟练程度不够。

女性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驾驶行为决策;驾驶新技术;影响因素

1 引言

危险(不良)驾驶行为是指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实际驾驶操作偏离标准安全驾驶规范导致发生事故概率较大的驾驶活动[1]。

2004-2014年我国女性驾驶员数量增长19倍,男性仅增长7.4倍,女性驾驶员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男性,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持续增加,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

国内外研究表明,由驾驶员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的70%以上[2]。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2015年“驾驶员未按规定让行”引发的事故占交通事故的12.45%,在所有交通违法行为中居首位[3]。女性驾驶员肇事事故中,由于转向、制动、油门控制不当等操作原因造成的事故突出,且驾龄3年以下的新手女司机肇事突出[4]。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致力于安全驾驶的辅助驾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运用在车辆中。辅助驾驶技术通过事先预防,能有效地保护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中人员的伤亡,是未来汽车安全的重点研究领域。从谷歌提出无人驾驶技术以来,全球知名的汽车大佬纷纷布局,包括奔驰、沃尔沃、宝马、奥迪等。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NCAP)规定,自2014年起,新车必须装配自动紧急制动、智能速度辅助、车辆偏离警告或车道保持支持这几项驾驶辅助技术才能获得五星安全评定。国内车辆生产商也在积极研发推广各项辅助驾驶技术,自动泊车、自动灯光控制、自动启停技术等已陆续出现。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女性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也成为影响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

本文对女性危险驾驶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明确女性驾驶行为机理、改善女性驾驶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 女性驾驶员现状及特征

据交管部门统计,2014年中国机动车驾驶员数量突破3亿大关,其中女性驾驶员7 092万人,占23.48%,且女性占全国驾驶员总量比重呈现逐月上升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女性驾驶员已经成为现代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女性驾驶行为对我国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2.1 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女性驾驶员的特点研究表明,女性驾驶员与男性相比,有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的差异。

国内学者蔡娜依据我国国家标准GB—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的基础数据,结合相关研究,对男女两性身高、身体主要部位尺寸、反应能力等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女性体力、对速度、距离的识别能力和对复杂情况的反应能力往往不如男性[5]。

赵晨鹰、黄希庭对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表明,女性的驾驶安全性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具有更多的不安全驾驶行为。男性在交通方面的死亡率是女性的3倍,公路暴力的肇事者中男性为91.5%,女性8.5%。Yagil对168名驾车大学生的调查和观察结果显示,较之男性,女性遵守交通法规的责任感更强,也倾向于赞同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合理性[6]。

汪益纯、陈川根据事故案例总结导致其发生的驾驶行为,对不同的驾驶行为进行分类并开展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因子与初驾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社会经济特征的关联,得到不同类型初驾者在驾驶行为分类上的差异,以促进驾驶行为的研究向更为定量化、细致化以及具体化方向发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更为针对化、具体化方向发展[7]。

2.2 女性驾驶员的特征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女性生理特征不做研究,仅从女性驾驶员心理特征和驾驶行为习惯特征进行分析。

2.2.1 心理特征

(1)驾驶情绪化。从心理角度出发,男性更偏重于理性的思考,女性更为感性,女性在遇到事情时更易敏感或反应过度。在情绪方面女性主观体验的情感色彩较浓,女性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要比男性驾驶员更明显,精力因素则显著低于男驾驶员,从驾驶员情绪方面考察,这表明女驾驶员的情绪状态通常比男驾驶员差,容易情绪化驾驶。

(2)驾驶谨慎,注意力集中。在个性特征上,男性比女性更有自信,男性通常过度高估自己,而女性常常保守估计自己。因此,男性在驾驶时往往更具有攻击性,如开快车、超速、挑战恶劣天气及路面环境等,而女性驾驶员往往比男性更小心仔细,安全意识较强,女性驾驶更为谨慎,注意力更为集中。

(3)礼让行人和车辆。性格方面,一般认为女性较为温顺细腻,具备更好的耐心和爱心,易为他人着想,一般能更好地礼让行人和车辆。

(4)爱惜车辆。女性的细心也表现在对自己车辆的检查和维护上,驾驶准备工作也更加细致周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5)判断力差。女性驾驶时胆小,动作迟缓,操作时犹豫,缺乏果断的判断和明确的动作。从判断能力考察,由于对速度估计的准确程度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一般较男性多,说明女性驾驶员判断能力不如男性。

(6)应激反应差。从应激反应方面考察,性别差异也较大。日本曾做了男女驾驶员反应时间的两种试验,一种是紧急刹车试验:他们选取了驾驶经验、年龄相同的男女驾驶员若干,让他们同时驾驶小汽车在干燥柏油路上行驶,然后各自紧急刹车,测试结果是女性驾驶员刹车距离比男性驾驶员长4m之多。另外一种是光音试验,选取同等条件的男女驾驶员在室内做光和声音的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男性驾驶员对光和声音的刺激反应优于女性[5]。

统计表明,女性驾驶员中中青年女性肇事保持较高比例[3]。说明年轻女司机应激处理能力比中年女性和男性要差,遇到紧急情况容易惊慌失措,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较高。

2.2.2 驾驶习惯特征

(1)严重危险驾驶行为较少。严重危险驾驶行为是指在驾驶机动车的过程中,不遵守各项交通法规制度,制造一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为社会所不容许的交通危险的行为。女性生活一般比较有规律,相对于男性,女性很少喝酒、吸烟,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相对较少,这些有利于保证安全驾驶。

(2)不良驾驶习惯较多

①驾驶中喜欢穿高跟鞋。女性在驾驶中往往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如喜欢穿高跟鞋驾驶,导致驾车时脚感差,不灵便,易被卡住引发事故。

②喜欢在车内悬挂饰物。女性喜欢在车内悬挂饰物,不仅严重影响视野,车辆行进途中饰物晃动还会分散注意力,产生错觉。

③驾车时喜欢吃零食或接打电话。女性通常喜欢一边驾车一边吃零食或接打电话,容易分心走神导致事故发生。根据某些地区交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开车过程中接听电话、玩微信等属妨碍安全行车的违法行为,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地区交通事故诱因的1/3以上。

④其它不良操作习惯。通常女性驾驶时还有滥用远光灯、不系安全带、不按规定让行、不打转向灯、刹车油门误用、转向不当、不看后视镜、占道行驶、注意力分散、车道偏离、跟车过近、超速、逆行、不按交通信号通行、违法倒车、违法停车、占用应急车道等不良行为习惯。

3 女性驾驶行为机理分析

驾驶行为过程是与驾驶员相关的各种处理操作的总称。在整个过程当中,驾驶员是整个处理操作的核心,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核心内容。

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对路面、车辆、行人、天气、环境等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经过推理,结合自身驾驶技能、习惯、安全态度和以往经验进行判断,最终形成对驾驶行为的决策,这就是驾驶行为的产生过程。可以说驾驶行为产生过程就是一系列信息加工、判断、决策的过程[8]。

本文根据人行为的刺激—机体一反应经典模式,建立女性驾驶行为决策五阶段模型(如图1)。

图1 女性驾驶行为决策五阶段模型

驾驶汽车的行为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感知阶段、识别、评估、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在感知阶段,驾驶员对实时的交通状态信息进行获取和初步理解,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汽车的运行环境条件;在识别阶段,驾驶员筛选信息,接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摒弃无用信息;安全评估阶段,驾驶员判断环境变化将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决策阶段,驾驶员结合驾驶经验和技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分析判断,确定有利于汽车安全行驶的措施;在执行阶段,驾驶员依据判断决策,做出实际反应和行动。汽车行驶时,驾驶行为是这五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不断往复进行的信息处理过程,也就是感知作用于识别评估决策从而影响到执行。

在五阶段行为中,女性驾驶员对环境识别、安全评估和做出决策的速度一般慢于男性,对决策的执行力也差于男性,容易因紧张慌乱、驾驶熟练程度不够而做出错误的操作。

4 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影响因素调查

4.1 女性驾驶行为调查表

本文在曼彻斯特驾驶行为问卷(Manchesterdriver behavior questionnaire,DBQ)[9]基础上,结合国内最新驾驶技术发展趋势,设计我国女性危险驾驶行为调查问卷,对国内女性安全驾驶行为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4.2 问卷对象及内容

本次问卷共调查235名驾驶员,其中,驾龄1年以下的有41人,1-3年的有107人,3-5年的有63人,5年以上的有24人。其中,女性驾驶员年龄在18-35岁的有186人,占受访者人数的79%。

本问卷根据中国交通道路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最初的ManchesterDBQ问卷中挑选了适合中国女性驾驶员实际情况的题目,并加以适当修改,用以探索中国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整张问卷共包含39个问题5部分内容:(1)驾驶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驾龄、驾驶频率。(2)有关驾驶新技术的题目共4个,用于判断女性驾驶员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3)有关危险驾驶行为的题目共15个,需要每个调查参与者回答在驾驶过程中做出这些行为的相符程度,以判断该驾驶员存在不良驾驶习惯和故意违规驾驶心态的程度。(4)有关驾驶技能和熟练程度的题目共6个,考察女性驾驶员驾车的熟练程度和操控技能。(5)有关驾驶情绪和态度的题目共10个,用于帮助判断女性驾驶员是否容易在情绪的影响下驾驶和是否有足够的安全驾驶态度。

4.3 调查结果

4.3.1 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

(1)自动启停技术。在堵车和等红灯时,发动机可以自动熄火,起步时再点火,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这项功能主要适应于城市交通中等待信号灯或是堵车时,能够尽量降低发动机怠速空转时间,并且在发动机熄火后其电源能取代皮带轮对发动机冷却风扇及车内空调提供运转动力。

自动启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规范驾驶,不系好安全带自动启停不能启动,相反停车后解开安全带,即便松开刹车或是踩到油门发动机也不会重新启动。这项新技术也有着一些不足:增加汽车成本;增加后期养护费用;频繁启动加快发动机磨损,加速电瓶老化;熄火后发动机再启动会耽误几秒,可能导致后车催促。

调查结果显示,假设在车辆拥有该项技术的前提下,33名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该技术,55名受访者表示偶尔会使用该技术,147名受访者表示不会使用该技术。

(2)自动泊车技术。自动泊车辅助系统能使车辆自己判断车位,自动停车入位。不过有些车辆还是需要司机根据系统提示对挡位、油门、刹车进行控制。自动泊车辅助系统探测车位的准确度一般比较高,对车位的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操作简便,指引明确,很容易上手。

调查结果显示,假设在车辆拥有该项技术的前提下,55名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该技术,70名受访者表示会偶尔使用该技术,110名受访者表示不会使用该技术。

(3)自动灯光控制新技术。在开车时遇到光线突然变暗的环境,大灯就会自动开启,当光线充足时自动关闭。在夜晚会车时有的还会自动改变远近灯等。

调查结果显示,假设在车辆拥有该项技术的前提下,112名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该技术,47名受访者表示偶尔会使用该技术,76名受访者表示不会使用该技术。

对不会使用或仅愿偶尔使用驾驶新技术女性驾驶员开展调查,发现因习惯于传统的驾驶程序,对新技术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研究并适应新技术的女性占80%。

4.3.2 危险驾驶行为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有170人会穿高跟鞋驾驶,有156人喜欢在车内悬挂饰物,有102人喜欢在驾车时吃零食,有156人喜欢在驾驶中手持手机接打电话。

超速驾驶方面,有37名受访者经常超速,占16%;144名受访者偶尔超速,占61%;54名受访者从不超速,占23%。

4.3.3 驾驶技能。调查结果显示,有137名受访者会对停车入库感觉困难,有95名受访者会在车辆高速行驶时感觉操控困难,有121名受访者会在交通流量较大时感觉操控困难,有164名受访者会在恶劣天气下感觉操控困难,有152名受访者会在遇到如行人突然横穿、车辆突然变道、前车急刹急停等突发状况时感觉操控困难,有59名受访者会经常误判车速车距,或出现错误操作。

4.3.4 情绪和安全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1名受访者经常与他人分享驾驶经验,113名受访者偶尔分享,51名受访者从不与他人分享驾驶经验。

173受访者经常礼让他人他车,54名受访者偶尔礼让,8名受访者从不礼让他人他车。

这说明大部分女性驾驶员能够尊重其它道路使用者,表现出礼貌谦让的正向驾驶行为。正向驾驶行为是汽车驾驶员在整个驾驶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能力,其中包含帮助车流量通顺、尊重其他用路对象以及不妨碍其他用路对象等方面。正向驾驶行为也属于一种风险规避行为,风险规避是个体为了自身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避免自身面临风险的情境[9]。反应在汽车驾驶中,表现为驾驶员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不妨碍他车正常驾驶,从而尊重他人,礼让他人。

驾驶是否容易受情绪影响方面,有125名受访者表示驾驶风格容易被当时的情绪左右,占53%,76名受访者偶尔受情绪影响,占32%,34名受访者在驾驶中从不受情绪影响,占15%。

5 女性危险驾驶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女性危险驾驶行为主要与这四类因素有关:一是对各种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差;二是主观上的驾驶情绪,即心理因素;三是平时不良的驾驶习惯;四是驾驶熟练程度不够。

5.1 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新技术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驾驶安全的新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人对这种技术的适应性。人对于新技术的掌握、新的操作习惯的养成都是影响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对新技术的接受和适应程度不佳,很多女性在假设车辆装配有辅助驾驶技术的情况下,仍不愿意去了解和使用新技术。这是由于女性自身对机械方面不敏感,对机器的操控能力较差,且往往习惯于传统的驾驶习惯,墨守陈规,懒于接受新事物,不愿花时间精力去了解适应新的驾驶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驾驶安全。

5.2 心理因素分析

一般认为,女性比男性有着更好的忍耐力、灵敏性以及谨慎的态度,能够提高女性的驾驶安全性。对于女性驾驶员而言,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女性驾驶员的不良情绪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紧张、愤怒、惊慌、心情低落等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国外研究表明,驾驶员的情绪对其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以及汽车操作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同时有国内学者提出,情绪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信息的接收、判断以及反应过程,其中女性驾驶员的不良情绪显著高于男性驾驶员[11]。而且女性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开车时易耍小脾气。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女性驾驶风格易受情绪影响。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在驾驶中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妨碍驾驶员技术的正常发挥,容易让驾驶员产生疲劳、烦躁、慌乱、兴奋等感觉,使驾驶员忽视交通安全及交通信号指示。

一般而言,设施完善的道路,停车延误时间少,交通流顺畅,驾驶员心情更愉悦,驾驶过程中出现失误驾驶的可能性较小,危险驾驶行为发生较少。而当驾驶员在崎岖不平的公路上行车时,车辆颠簸,驾驶感受差,驾驶员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可能出现不满意、烦躁、慌乱、埋怨、厌恶等消极的情绪体验[11],从而增加危险驾驶的可能。

女性驾驶员在遭遇到他车违章驾驶,如他车突然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超速驾驶、闯红灯、不让行、故意鸣笛或天气突变等其它突发情况下,其情绪、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危险驾驶行为。

5.3 驾驶习惯因素分析

女性不良的驾驶习惯可能有两个主要来源[12]。第一,来源于女性驾驶员的不良驾驶态度和对事故可能性缺乏足够的重视。第二,来源于女性驾驶员对自己技能和安全水平不正确的估价。大多数驾驶员都认为自己的技术高于一般水平[13]。驾驶员的过分自信有可能增加其事故危险。

随着汽车性能、道路环境的不断改善,驾驶人的不良驾驶行为已成为交通安全中的突出问题。不良驾驶行为具有突发性、模糊性、时变性等特点。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大量正常驾驶的操作,而发生不良驾驶行为的比例是很少的。所以只有驾驶员能正确地理解认知自己的不良驾驶行为习惯,才能很好地矫正这些不良行为。

5.4 驾驶技术和熟练程度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常有误判车速、车距、误打转向灯、在交叉口出入错误的路口甚至将油门刹车误用的操作行为,一方面说明女性对车辆机器的操控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还是熟练程度不够。女性通常对视觉的空间直觉不够敏感,在驾驶中往往容易手忙脚乱,遇见紧急状况时更加慌张,以致应对不及时或操作错误。对待周边环境、车况、路况等信息的判断不够明确,容易走错路,从而导致其心理上的波动,对于新手女性驾驶员而言,情况更不容乐观。

6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认为女性危险驾驶行为主要与对驾驶新技术的适应性差、易受情绪影响、不良驾驶习惯、驾驶熟练程度不够这四类因素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驾驶员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女性驾驶员的心理状况以及驾驶行为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并掌握其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和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减少女性驾驶员危险驾驶行为进而减少交通事故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认为,改善女性危险驾驶行为应从如下方面做起:一是设计更为人性化、更简便易学的驾驶新技术,使女性驾驶员容易接受并适应;二是制定女性驾驶员专用培训方案,针对女性特点,加强相关的培训力度,如情绪管理、突发状况处理等,强化女性驾驶员的快速反应和沉着应对能力;三是通过网络、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对驾驶人员的态度施加影响,加强安全驾驶思想教育;四是交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交通标示标线等设施,如在指路标志中增加方向指示及其它警告提示,使其更符合女性驾驶员的心理需求。

[1]金会庆,等.机动车驾驶人不良驾驶行为诱发机制模型构建[J].人类工效学,2013,(4):72-76.

[2]何存道,周炯亮,汤震东.汽车驾驶员的心理、卫生与安全(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江苏省无锡市统计局.2015年无锡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及动态分析[R].2016.

[4]徐庆功,王岳.北京市女性驾驶员违法及事故特征的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2):50-54.

[5]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0.

[6]赵晨鹰,黄希庭.汽车驾驶员攻击性驾驶行为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3).

[7]汪益纯,陈川.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初驾者驾驶行为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36(5):1 064-1 068.

[8]肖将,等.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驾驶员气质与驾驶行为关系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4,(5):23-27.

[9]Reason J,Manstead A,Stranling S,etal.Errors and Violations on the Roads:a Real Distinction[J].Economics,1990,33(10-11): 1 315—1 332.

[10]申莎,游旭群,乔瑞.风险规避对汽车驾驶员正向驾驶行为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C].2012.

[11]任秀伟.基于维度论的路盲症女性驾驶情绪智力量化模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12]李红梅.驾驶员心理特征与交通事故的关系[J].中华创伤杂志,2001,(5):316-317.

[13]Dalziel J,Job R.Motorvehicle accidents,fatigue and optimism bias in taxi drivers[J].Accid Anal Prev,1997,29:489-494.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Dangerous Driving Behaviors of Female Drivers Based on DBQ

Zhou Hongmei,Cai Man,Lu Jianming,Deng Zichuang4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In this paper,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female drivers and prevent traffic accidents,we ha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driving behaviors of the female drivers and then analyzed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their adaptability with the new driving techniques and other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dangerous driving behaviors.Through the survey,we found that the dangerous driving habits of the female drivers mainly stemmed from four influence factors:poor adaptability with the new driving techniques,susceptibility to mood influence,bad driving habits and lack in driving proficiency.

female driver;dangerous driving behavior;driving behavior decision-making;new driving technique;influence factor

U491.254

A

1005-152X(2016)11-0115-06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1.025

2016-09-24

周红梅(1975-),女,博士,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交通优化与决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蔡曼(1983-),女,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交通优化与决策、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猜你喜欢

受访者驾驶员危险
今天,你休闲了吗?
基于高速公路的驾驶员换道意图识别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