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融合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01-18邵清东苏兆河

物流技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风校企岗位

邵清东,苏兆河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校企深度融合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邵清东,苏兆河

(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基本特性,对物流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运行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对运行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机制进行了分析。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机制;长风物流学院

1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分析

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倒逼物流人才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物流行业属于综合服务型行业,岗位设置层级较多,不同岗位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也有较大差异。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提高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才能有效衔接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将职业教育的道路延伸为终身学习[1]。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提升物流人才职业能力,以此来适应物流产业及人才结构的迅速发展变化。

2 校企深度融合模式探索

(1)以融合为主线,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将企业资源引入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估、实践环境、师资团队等内容。最终构建面向于物流终身职业教育,使企业有人可用、学校能够达到培养目标,采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具有贯通线上线下教学、自适应学习、服务企业、服务学校等特点的物流人才培养支撑体系,构建物流人才培养的生态圈,创新培养模式[2]。

(2)以学生为中心,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以反映企业岗位设置、提高岗位能力为目标,通过调研大量物流企业,将物流产业细分。通过对能力单元的分析,以物流企业岗位核心能力为要求,对行业方向、岗位序列、岗位层级进行划分。将物流按照行业方向不同划分为仓储、运输、国际货代、供应链四个方向。每个方向根据职业发展道路不同划分为七个层级,即客服、营销、质控、操作、方案规划与设计、保险与法律事务、信息系统应用[3]。同时,对物流岗位能力标准进行设计,真实反映企业岗位设置及能力需求。

(3)保证教学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保证评价指标的多元化,需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内容需求、平台功能需求、评分标准等方面对对每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评价的目标要将学生个体在本身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考虑进去,注重学生体验的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情境和问题导向的设计,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尽量用科学化、系统化、多元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4)以高端就业为导向,提升物流人才职业能力。物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物流从业者的能力需求变化也与之前不尽相同。但现行的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却滞后于需求的变化,致使在物流人才职业能力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应当从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结合物流岗位需求,基于物流资历架构,联合企业与院校共同推进物流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和校企深度融合,使院校在招生与培养过程中从企业岗位需求出发,全程引入企业导师、企业培训体系、创新创业培训体系、职业素养培训资源、企业岗位认证等内容,增强物流从业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端就业。

3 校企融合建设机制

3.1 建立校企合作班管理机制

学校和企业必须尽量完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确保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学校和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执行校企合作相关事宜。主要管理机构有:

(1)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主要由学校与企业主要领导组成,主要职能为密切校企合作,形成沟通协调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规划、定期组织校企代表沟通交流,进行实质性地指导与监督,提高合作教育的紧密程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由学校专业主任、骨干教师与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组成,进行教学改革、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4],制定、优化专业教学计划并开发相应课程资源,制定与实施实习计划,制定专业考核标准等,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输送行业、企业所需人才。

3.2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

根据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进行调研,制定校企合作培训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本学期课程安排,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计划包括实验班的课程安排、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师资配备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采用现代学徒制,以实现物流人的高端就业为目标,充分了解大中型物流企业提供的岗位需求,确定学徒培养等级,以物流认证为岗位能力认证标准,以信息化为教学手段,通过为企业导师和院校教师提供授课和交流平台,在企业和院校中完成学徒的交替培养,由第三方机构评估学徒培养质量,为学徒的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持续服务,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物流企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确定学徒培养方案,建立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在学徒的三年培养计划中,循序渐进地增加企业资源的投入比例,通过第一阶段(1、2学期)专业基础培养、第二阶段(3、4学期)专业能力、岗位技能培养、第三阶段(5、6学期)岗位实践培养,使学徒的学习与培训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如图2所示。

图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三阶段

4 校企深度融合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为推向校企深度融合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北京长风物流学院率先进行了试点实践。北京长风物流学院是由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职业技术学校与物流企业共同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培训机构。学院通过与知名物流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定位专业岗位技能需求,将企业工作流程融入实践培训,将企业导师引入实训教学,定点定量定岗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提供高端就业机会,缩短其职业成长与晋升的时间。

北京长风物流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有:

(1)教学环境:专业化的实训基地融入实践教学。实训基地以仓储、运输、生产三大核心部分与多项实训室为主要特色,实训基地有仓储配送中心、运输实训中心、物流营销中心等单一功能的实训室,依托生产物流实训中心改造,进行统一整合,以供应链管理模式为核心,重新搭建实训基地的功能结构,借助现代化物流管理手段,实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企业加工、物流运作和成品销售等所有活动过程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场景。

(2)教学模式:应用“教学-实训-上岗”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引入企业化培训管理机制,采取“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培养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引用真实先进的行业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工作,把班级作为企业的一部分来管理,营造“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考试即考核”的培训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

(3)师资资源:组建以企业导师、行业专家为主体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学院的师资团队颇为强大,是由一批具有多年物流实践和工作经验的专家、教育领域杰出工作者和物流企业高级经理人共同组成。行业专家根据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学生传授从业经验经历,提升职业素养。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的资深教师依靠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学生讲述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文化水平。企业导师凭借对企业文化的深层理解,详细具体地指导学生的日常工作,提高岗位技能。

(4)教学手段:引进互动式个性化全新教学模式。长风模式是以贯穿岗位序列能力单元的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为学习内容,以新一代物流数字化学习资源为展现形式,以多元化评价体系为质量保证,利用基于过程管理的云技术平台(长风网),开创综合性服务类职业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交互智能平板、移动智能终端、无线AP等硬件为载体,配套多媒体交互白板软件、CFLink、CFClass系统,实现交互移动授课和教学资源共享,形成互动式个性化的全新教学模式。

(5)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理论应用结合,贴近产业需求。课程设计结合行业最前沿的真实案例与产业实际的岗位需要,凭借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详实可靠的课程安排。保障学习效果和培训质量,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长。课程不仅与实际岗位结合紧密,还设置了阶梯式层级教学,为将来毕业后仍有学习需要的学员提供更高级的管理课程,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与时俱进,顺应行业发展潮流,为培育物流人才提供了质量保障和理论支持。

(6)就业输出:知名企业高端岗位定点输送人才。长风物流学院与多家物流企业联合培训,安排顶岗实习课程,学生企业双向选择,学生选择心仪企业,企业选择优秀学生,学生提前学习企业文化,运营模式,感受企业精神氛围。完成顶岗实习后,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签约实习生,学校为学生推荐行业内知名企业就业机会,解决学生就业困扰,避免盲目择业。

5 校企深度融合物流长风班合作计划实践

为了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联合200家院校、50家大型物流企业,校企联合办学,以“互联网+”助力,以长风班为载体,以合作企业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出发点,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与培养体系、专业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环境、实训实践基地、校企师资建设、学分银行建设、中高职贯通体系搭建、国际合作等方面整合各方资源,与大型优质物流企业合作,服务专业建设和物流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职业持续发展的晋升通道,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合作院校负责完成在校学生第一年专业基础教育,第一学年年底学生参加项目选拔,长风班理事会最终确定部分学生进入长风班继续第2年、第3年培养。长风班的合作模式可采用:混合所有制办学、校企联合办学、校企共建就业直通班。

通过长风物流学院、长风班合作计划的建设和实施,可以达到就业输出稳定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教学过程智能化、职业发展贯通化、校企合作典范化的效果,对促进校企融合、培养物流人才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杨运鑫.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7).

[2]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4).

[3]莫艳成.IT认证介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

[4]谢惠茹.高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周忠浩.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开发[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Study and Practice of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under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Shao Qingdong,Su Zhaohe
(Beijing Logi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Beijing 100024,China)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under the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we had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in-dept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ecialized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and at the end,analyzed its overall objectives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talent cultivation mode;construction mechanism;Changfeng Logistics Academy

G712

A

1005-152X(2016)11-0173-03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1.037

2016-10-04

邵清东(1974-),男,天津人,硕士,高级物流师,现任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物流教育技术、物流信息化;苏兆河(1977-),男,黑龙江人,高级物流师,现任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长风校企岗位
愿你乘长风破万里浪
长风街线路所102DG占用丢失的解决方案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