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7-01-18刘伯超

物流技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邮政常州电商

刘伯超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江苏 常州 213164)

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刘伯超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江苏 常州 213164)

从常州邮政业发展现状入手,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而从产业融合、电商发展、末端配送、安全监管、人才培养、法制建设、节能环保、行业协会等方面提出了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新常态;常州;邮政业;转型升级

1 引言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是服务业的关键产业,是推动流通转型、促进消费升级、支撑电商发展的现代产业,是物流领域的先导产业。经济新常态为常州邮政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十三五”的开启,常州邮政业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个邮政”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探索邮政业转型升级路径也成为了刻不容缓的课题。

2 常州邮政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常州邮政业围绕“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这条主线,按照“规范提升、落实创新、融合发展”的总思路,坚持“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的原则,加强能力建设,保障寄递安全,提升服务水平,整个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快递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电子商务、网络消费、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1 行业基础作用日益显现

“十二五”期间,常州邮政业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常州邮政业务总量达到29.3亿元,是2011年的3.97倍,年均分别增长31.75%;业务收入25.95亿元,是2011年的4.73倍,年均增长39.78%。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11 709.60万件,居全省第6位,是2011年的4.74倍,年均增长36.53%;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7.37亿元,居全省第5位,是2011年的5.03倍,年均增长38.16%;日均快递业务量达到32.08万件,日均完成快递业务收入0.047亿元,人均快递业务量达到24.91件。支撑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超过200亿元,相当于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10.2%。“十二五”期间,行业业务收入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0.36%提高到0.99%,新增就业岗位2 000个以上,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具体见表1。

表1 “十二五”常州邮政业发展情况

2.2 普遍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十二五”期间,常州积极构建和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安全便捷、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营业网点覆盖更加全面,服务水平全面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普遍服务标准,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常州邮政业积极顺应城镇化发展要求,以《常州市邮政规划2008-2020》规划文本(项目编号:2008GZ-010)为指引,统筹推进网点布局和搬迁新建工作,加强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全市共完成邮政局(所)新建、改造98处,普遍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住宅信报箱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安装住宅小区信报箱超过600个,新建小区安装率达到100%。农村邮政通信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15年末,全市已建成农村地区邮政便民服务站(村邮站)295个,并叠加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缴费类等便民服务。普遍服务业务创新发展,邮政小包等新业务迅猛增长。具体见表2。

表2 “十二五”期间常州邮政普遍服务完成情况

2.3 快递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快递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十二五”末,全市共有快递服务营业网点511个,全行业平均每个营业网点服务面积为6.04km2,平均每个营业网点服务人口为0.65万人;EMS、顺丰、“四通一达”等重点品牌快递企业在全市城区网点覆盖率达到100%,辖市区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服务已经逐步深入乡村并基本覆盖,全市快递服务网路520条,快递服务网路长度(单程)126 476.50km。

快递支撑电商发展作用凸显。积极推进跨境电商便利通关渠道建设,打造邹区灯具城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点,积极支撑花卉苗木、应时鲜果、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开辟绿色通道,实现农产品快速流通,助力农村电商发展。在国家邮政局组织的2013、2014年度全国业务量排名前50个城市“用户满意度”的抽样调查中,常州分别获得第三名和第一名。

2.4 邮政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行业安全监管得到强化。常州成立了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评体系,建成覆盖全市10个主要品牌快递分拨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为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强大的信息化保障和技术支撑。行业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率先在全国出台《常州市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常州市智能快件箱使用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15年消费者申诉处理满意率名列全省第一。

2.5 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

大力实施行业队伍培育工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立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从业人员培训、学历教育。大力推进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市快递业务员持证人数累计达到2 355人。实施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100%。逐步推进行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首批17家快递企业的统计人员取得了国家统计资格证书,并获得“江苏省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

3 常州邮政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邮政普遍服务面临诸多挑战

信件、汇兑、报刊等传统普遍服务逐渐边缘化,服务的成本加大。邮政寄递业务未能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保持同步,与电商等相关行业对寄递服务的强劲需求不相匹配。邮政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整合,基础设施不足和闲置现象并存。邮政普遍服务场所建设落后于城镇化建设步伐,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邮需求。

3.2 快递业发展面临多种难题

快递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专业的快递物流园缺乏,难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过度依赖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行业内生动力不足。快递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园区建设和网点布局用地难,快递车辆特别是城市电动三轮车通行和停靠难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瓶颈。多种所有制经济模式、同质低价竞争激烈,制约行业做大做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不规范,末端投递遭遇瓶颈,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

3.3 人员素质制约行业发展

邮政行业现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面临招工难、用工难、流动性大、人力成本不断走高的问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专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制约行业创新发展。

3.4 邮政业安全监管压力加大

寄递渠道面临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双重威胁,行业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意识与管控能力有待提高。辖市区监管机构的缺失,监管力量不足、手段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行业安全监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4 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国经济现状步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常州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邮政业服务需求依然强劲。在新形势下,常州邮政业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邮政行业转型升级将成为主旋律。

4.1 国家战略叠加创造新机遇

从全国形势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区域及苏南板块的重要城市,“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长三角一体化、供给侧改革、江苏沿海开发、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邮政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不但邮政服务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同时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4.2 供给侧改革提出新要求

经济“新常态”推进邮政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顺应生产制造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着力推进技术、产品、模式创新,优化邮政快递服务网络,畅通寄递渠道,提高行业服务能力与水平,着力满足便捷化、高端化的寄递服务需求,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要把握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深化协同融合发展,助力关联产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3 “互联网+”邮政打造新平台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政府、邮政企业、快递企业高度重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智慧邮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现代制造业,对邮政业时效性、安全性和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互联网+”现代农业,为邮政业服务“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网络购物,庞大消费潜力的释放催生寄递服务的急剧增长。

4.4 电商迅猛发展期盼行业新作为

2015年,常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 7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常州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邮政快递业迅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也期盼行业在支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方面有新的作为。“十三五”期间,邮政行业要加快推进邮政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建立新机制,推动融合发展,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培育重点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为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5 新常态下常州邮政业转型升级路径

5.1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促进地区协同发展

推进“邮政+”行动计划。以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方向,以“互联网+”为支撑,推进“邮政+”行动计划,推动邮政业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邮政与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交通运输以及金融、物流仓储等产业联动,积极构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在基础设施、车辆运行、末端布局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鼓励邮政快递企业扩大服务领域,加强与专业流通市场、专业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常州馆等进行业务衔接,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打造高效快捷的快递配送体系;加强与智能交通等民生工程的对接,提高邮政快递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与银行、保险等合作,为市场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

5.2 推动快递电商集聚发展,支撑跨境电商快速成长

以常州市加快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契机,统筹全市快递园区规划和布局。紧紧依托常州综合物流园区、武南物流园区、邹区灯具城、夏溪花木等物流园区及专业市场,积极推进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和快件分拨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西太湖、青龙、邹区等电子商务快递产业园区建设,落实配套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邮政快递企业入驻,打造一批电商快递物流集聚区,构建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地方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行业与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以常州综合保税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邮政业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邮政跨境电商园区建设,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大宗商品贸易+国际物流”相融合、具备平台功能、产业链联动的第三代电子商务产业园,创建具有邮政特色的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园区,促进行业与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邮政业与跨境电商企业的深度融合与紧密衔接,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和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跨境电商企业,促进邮政业与跨境电商联动发展。

5.3 加快末端配送体系建设,保障快递车辆通行畅通

将快递末端共同配送纳入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末端配送节点,创新配送模式,加快建立以“集中仓储、统一库存、统筹运输、智能配送”为主要特征的快递末端共同配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通行有序、绿色环保的快递末端配送网络。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加快标准化门店、快递服务中心和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等末端配送设施的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与政府机关、南北教育园区、社区物业等单位及第三方开展末端投递服务合作,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便民配送服务中心,打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新建小区、商住楼、在建地铁等预留智能快件箱安装场地,从政策层面上扶持快递末端智能化建设。支持第三方企业开展末端投递服务,合理布局智能快件箱。

积极推动制定城市快递配送车辆地方标准,推广应用符合标准的快递专用车辆,规范快递末端服务车辆管理,允许经审核登记的摩托车和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用于城市收投服务。根据快递服务需求和道路通行情况,制定实施相关规范和管理办法,统一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号牌、统一持证、统一管理,依法保障快递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城市通行、临时停靠作业的畅通。

5.4 实施安全监管工程,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工程

全面推进安全信息监管平台建设,通过和企业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利用监管平台数据分析和视频图像采集功能,实时了解企业生产、服务等经营行为,掌握企业经营现状,及时发现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实现对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管控,为行业发展及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立案取证提供数据支撑。完善行业放心消费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活动举措,大力推进放心消费示范网点、示范企业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定期发布申诉处理情况和失信案例,建立“黑名单”制度。建立消费者维权站点,畅通诉求处理渠道,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通过创建工作,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在全社会营造放心消费、和谐消费的氛围,从而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5.5 完善现代邮政职业教育体系,强化人才培养战略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要求,统筹推进邮政行业技能型人才、中高管队伍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协调发展。突出邮政、快递学历教育,联合教育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邮政行业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努力建设适应行业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专业示范引领、行业特色显著的现代邮政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常州邮政行业人才培养联盟,建立政行企校联动机制,为常州邮政快递企业用人需求及员工深造、院校专业学生培养搭建平台。继续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扩大技能型人才规模,着力培养一批高觉悟、高水平、视野广、作为大的行业高管和领军人物。通过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培养造就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现代邮政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常州邮政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5.6 推进法治邮政建设,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确保国家政策落地,为邮政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开展邮政法律法规施行情况专项检查,严肃查处非法经营、超范围经营、违规代理等行为。完善放管结合的行业监管机制,按照权责法定、简政放权、便民高效、公开透明、动态管理的原则,科学编制邮政管理部门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和邮政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进“三张清单”制度的落实,实现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全面推进简政放权和依法行政。完善邮政管理部门信息发布制度,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提高政府公信力。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认真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法治化市场环境。加强辖市(区)邮政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全面推进属地化监管,提高行政效率,构建面向市场的全程监管体系。完善法治邮政考评指标体系,细化法治考评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升依法治邮能力。

5.7 加快建设绿色邮政,推动行业节能环保

培育邮政业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邮政业绿色循环低碳建设,贯彻邮政业绿色发展行业标准,在收寄、仓储、分拣、运输、投递等各个环节推进落实行业标准,加强统计监测与评价工作,实现全行业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发展。积极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循环利用资源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低碳循环、节能减排发展道路。积极参与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循环低碳试点示范项目,打造一批试点工程、示范项目和重点企业。推进快递货运车型标准化,大力发展厢式、冷藏、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推动运输节能减排,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配送效率。鼓推动末端投递环节绿色环保,推广使用符合国家快递车辆标准的节能环保车辆。

5.8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规范自律

不断创新快递协会管理体制和动行机制,积极支持协会发展壮大,鼓励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规范自律和诚实守信。加强协会的行业自律功能,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协调、政策研究、行规行约制定等方面的作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协调会员利益,促进公平竞争,保障快递服务健康发展。加强完善行业各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信息统计和调查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强化宣传推广和咨询服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协助人才培养,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1]胡后远.我国邮政电子商务快递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2]丁天明.新常态视角下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11).

[3]汤薇.网络资源视角下江苏邮政业务转型发展策略[J].物流科技,2014,(12).

Study on Path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ostal Industry of Changzhou under New Normal

Li Bochao
(Department of Economics&Management,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ostal industry of Changzhou.First,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times,we studied the situation faced by the postal industry of the city in the New Economic Normal and accordingly proposed the pat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industrial fusion,e-commerce development,end-point distribution,safety monitoring,talent cultivation,legal construction,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and industrial association,etc.

New Normal;Changzhou;postal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259.27

A

1005-152X(2016)11-0004-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11.002

2016-10-18

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基金”资助;201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SJB504)

刘伯超(1980-),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邮政常州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常州的早晨
邮政农品
顺溜的怪招(一)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邮政进化史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