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位分管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理专科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2017-01-18张红彩
张红彩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床位分管带教模式对提高护理专科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
张红彩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 100053)
目的 探讨临床中床位分管带教模式对提高专科护生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在某医院实习的80名专科护生按照入科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6月至10月实习的40名专科护生为对照组,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实习的40名专科护生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床位分管带教模式,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理论与操作成绩及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异。结果 经过4周的实习,实验组的出科理论成绩和出科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位分管带教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护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床位分管;专科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分管床位床边责任制护理是在原有的分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将病床先分给每位护士,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床或走廊,使护士更贴近病人,更利于护患沟通,更利于全面了解病情,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到位,病情记录客观、准确、及时,同时也减少了护士在病区来回走动,提高了工作效率[1-2]。我国现阶段医学生能力培养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学时偏少,实行先理论教学,继而临床见习教学,再进行毕业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护生从学校进入临床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教学医院作为“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具有重大意义[3],承担着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任务。而传统的带教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护生需求,为寻找科学的带教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将床位分管带教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带教模式应用到我校实习护生的临床带教中,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将在某医院心内科实习的某职业院校80名护生按照入科时间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6月至10月实习的40名专科护生为对照组,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实习的40名专科护生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均为年龄20~23岁的女性,她们入科前的理论与实践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带教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生在心内科实习4周,入科后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并与科室特点相结合,由带教小组组长制订学习目标、要求,给护生安排带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带教方法,根据带教计划完成护理小讲课、护理教学查房、撰写实习笔记等任务。实验组的40名护生在此基础上每人分管1~2张病床,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八知道”全权管理自己所分管床位的病人。“八知道”包括知道病人的姓名、床号、诊断、护理等级、饮食、治疗、病情变化和阳性体征,通过“八知道”对病人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出院指导,并完成治疗护理,巡回于所管病床之间,观察病情等。在此过程中,带教教师充分放权,严格监督,让护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护生发现问题,让护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再抽问检查,指出护生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3-4]。
1.3 测量指标
1.3.1 入科及出科理论成绩 采用两套科室自编试卷,分别在实习护生入科和出科时对其进行理论考核,并比较两组的成绩。
1.3.2 入科及出科操作成绩 根据实习医院的临床操作考核标准,分别在护生入科和出科时对其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考核项目包括静脉输液、静脉采血、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由护生抽签,任选两项进行考核,并比较两组的成绩。
1.3.3 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采用自制的实习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共6个条目,分别测量实习护生的临床工作适应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运用护理知识的能力及临床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由带教教师在实习结束后根据护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对护生进行打分,非常好=4分,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0分,量表得分范围为0~24分,得分越高说明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越高[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比较分)
?
由表1可见,两组入科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实习,实验组的出科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生操作成绩比较分)
?
由表2可见,两组入科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的实习,实验组的出科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比较分)
?
如表3所示,实验组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得分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传统的带教模式计划性较差,护生听从带教教师指令,被动地完成带教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根据文献可知,很多护生直至实习结束都觉得自己学习不系统[6-7]。从由带教教师集体带教全体护生转变为每位管床护士带教护生后,护生的实践机会增加,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加。护生通过对病人病史、心理状态、家庭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深入了解,不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临床综合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带教模式相比,床位分管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护理操作水平及临床综合实践能力,这跟赵自力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1)床位分管这种带教方式具有循序渐进、反复进行的特点,同时带教教师对护生进行了评估,了解了她们所管病人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病情掌握的程度,不时地给予鼓励,指出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并针对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进行指导和修正[9];(2)床位分管带教模式提高了护生对护理的认知水平,在分管床位的过程中,护生采取各种护理措施,解答了病人的疑问,这不仅能增加护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而且增加了其自信心,为今后的职业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培养了护生沟通、自觉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护生学习比较被动,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够,通过床位分管的方法,使得她们在遇到难题时能及时主动地寻找解决的方法。
4 结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实习带教模式也必须改革创新,以满足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对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床位分管带教模式不但使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学习知识,汲取临床经验,提高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和自信心与责任感,同时也让病人对护生更加信任。床位分管带教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需要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完善,真正达到培养新型护理人才的目的。
[1]胡少珍,邓艳婷,刘瑞勤.床位分管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1,11(5):112-113.
[2]白艳玲,钟佩红,马锦萍,等.床位包干床边工作站模式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3):368-371.
[3]肖燕.通过分管病人提高护生综合素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9(22):2767.
[4]肖春秀.自主分管病人的带教模式对培养新护士独立工作能力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133-135.
[5]黄艳.探讨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13):1222-1223.
[6]杜金梅,杜金红.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88-90.
[7]金俊芹.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0,12(6):145-146.
[8]赵自力,马小花.病床分管责任制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5(4):98-99.
[9]查璐琴.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31-32.
G526.5
B
1671-1246(2016)24-001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