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何时首次被党的文献提及
2017-01-18游海华
〉〉〉〉〉游海华
“井冈山”何时首次被党的文献提及
〉〉〉〉〉游海华
井冈山号称“天下第一山”“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享誉天下的革命名山。近年来有人认为,1928年之前,没有“井冈山”这个名称,是红军到这里之后才有了“井冈山”。也有人认为,在1928年11月毛泽东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井冈山”三个字才首次在党的文献中出现。还有人说,毛泽东是个语言高手,对地名特别注意,所以是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这个地名。
事实真是如此吗?让我们先要从井冈山名称的来源说起。
井冈山坐落于江西省的西南部,是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万洋山的一个支脉。井冈山来源于“井冈”,而“井冈”又来源于“井”。所谓“井”,是古人见高山耸峙下散布着的山间小盆地,看起来像一口口水井,因而以井给盆地中的村庄命名,大小五井即因此得名。井冈山的主峰五指峰下原有个山村(该山村叫“井冈山村”,20世纪60年代修建石市口水电站时被淹没。),坐落在从大小五井流下来的“井江”边,被称为“井江山”。依客家语音,“井江山”后来演变成“井冈山”,成为当地百姓对以五指峰为主峰的周边群山的习惯叫法。既然井冈山来源于当地老百姓的习惯叫法,又和明末清初迁入的客家流民密切相关,那么,在理论上,井冈山这一名称,就有可能被载入明末清初以来的地方文献中。前文1928年底之说,时间似乎太晚,不合情理。然而,明末清初以来的地方志、族谱、地契、个人文集、其他文书等地方文献汗牛充栋,不可胜数,无法尽览。因此,井冈山何时被文献首次提及这个问题似乎较难解决。但通过查阅党的历史文献,井冈山何时开始被党的文献提及这个问题,却不难回答。
1927年10月21日,中共江西省委向长江局汇报赣西方面的情况时提到,“井冈、蜈蚣两山的武装接洽未妥……,莲花、永新农民曾数次自动暴动起来,井冈、蜈蚣两山的武装约千枝左右”。11月30日,中共江西省委在致中央的信中又提到,“西南在八、九月间农军曾数次占据宁冈县城,终因政府军队压迫乃遣居井冈、蜈蚣二山”。从这两篇文献三次提到“井冈、蜈蚣”两山(蜈蚣山,现称武功山,属罗霄山脉北段,位于江西莲花、安福、宜春、萍乡等县市交界处。),以及上下文的语气可以推断,民间早有“井冈山”的说法,只是这个时候党的文献中尚未完整提及。
有意思的是,在同年11月30日的另一份党的文献中,即《中共江西省委通告(第十号)——目前的形势与江西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形》中,首次提及了“井冈山”。通告中说:“江西工农民众在这种军阀混战国民党纷争,豪绅资产阶级统治不能稳定的局面之下,已充分的表现他们革命的力量。只要看最近赣西井冈山、蜈蚣山的农军及该县的农民已占领宁冈、莲花县城,吉安的农军亦已发动,会合万安农军,进攻永新、安福,形成一大的割据局面。”尽管后一语句稍有不通,但“井冈山”三个字完整出现了,且语意明确。这应该是党的文献中,首次出现“井冈山”。
此后,井冈山在党的文献中多次出现。1928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在向中央报告全省农民自发斗争的继续进展情况时说,赣西一带的工农军分为毛泽东部、袁文才部、王佐部三部分,“毛部在万安失利后,即有计划的退出遂川,会合袁王两部进攻泰和”,不想“计未得逞,乃作上井冈山之计”;“三部农军集中井冈山时”,反动军队“拼命的包围井冈山进剿”;“毛泽东等向反动军队宣言,我们工农军预备在井冈山坐守两个月,看你怎样?”同年7月,万安暴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张世熙,应邀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年10月至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万安暴动成功后,得到了邻近友军的支持,其中“王佐(井冈山匪首,已受毛泽东改编)、袁文才(宁冈工农革命军,亦受毛泽东指挥。)向永新发动游击战争,以夺取永新县城为目的,以威胁吉安”。 同年 7月以后,杜修经在向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说,红四军“在边界秋收时被敌军压迫退守井冈山”,遂川“县委设井冈山”,酃县“县委退井冈山”。11月,毛泽东代表红四军前委撰写了给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12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颁布《井冈山土地法》。
不难发现,随着井冈山被党的文献所提及,它所包含的地理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最初的以五指峰为主峰的周边群山,到罗霄山脉中段,再到后来几乎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简称,不仅包括山上,而且包括山下,即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遂川、莲花,湖南的酃县、茶陵县等广大区域。当然,其具体所指,还要看上下文的意思来确定。
(摘编自《党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