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7-01-16王玉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分级康复急性

王玉玲

(沈阳市浑南区望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25)

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

王玉玲

(沈阳市浑南区望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125)

目的探讨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各项功能康复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7.1%)与对照组患者(50.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改良兰金评分等均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等各项康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急性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康复评分

急性脑卒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具有病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家庭幸福等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急性脑卒中患者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康复过程,其早期康复效果对患者后续生活质量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本次研究将探讨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抽选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收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55~85岁,平均(72.2±4.6)岁;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年龄55~87岁,平均(73.1±4.5)岁。将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等制定的急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

1.2 康复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包括运动锻炼指导、饮食指导、语言训练指导等措施;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一级康复:由我院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住院期间的优质康复护理,其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充分提高患者护理标准以及护理范围,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知晓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围、措施、步骤、标准以及内容等各方面的信息,规定患者的行动、生活、饮食、康复、治疗、作息、语言锻炼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时间,整体康复持续时间约在3个月左右,1次/天,每次30~40 min,使患者及其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的生活模式;②二级康复:由患者所在社区卫生机构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医院应该与患者所在社区卫生机构进行联合康复以及交流指导,使患者社区卫生机构对患者当前病情发展、生活模式、治疗需要、康复模式有清晰的认识,有必要者医院还应该与卫生机构进行共同康复教育。患者康复教育内容同样以其在医院的康复内容进行延续,同时进一步结合患者当前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联合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生活细节上的关爱以及指导,使患者能够以更加正常的姿态恢复正常生活模式。二级康复持续时间约在1~2个月左右,康复指导频率2~4次/周,每次持续时间30~40 min;③三级康复:三级康复由康复人员亲自到患者家庭中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在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指导患者正常的语言、休息、行动等生活模式,同时康复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家属在家庭中不断提升患者的地位,督促家庭人员协助患者展开生活的生活、休息以及康复,使患者家属能够掌握正确的辅助训练以及护理方法。三级康复持续时间持续3个月,康复频率3~5次/周,每次持续时间40 min。

1.3 观察指标[3-4]:①统计两组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②使用运动功能评定标准(Fugl-Meyer评定法)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能差异,同时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伸进功能缺损程度,使用改良兰金评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预后效果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χ2检验,若最终P<0.05则表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患肢压红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便秘5例;对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例、患肢压红10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便秘12例。观察组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7.1%)与对照组患者(50.0%)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康复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8.2±0.4)分、Fugl-Meyer评分(24.2±1.8)分、改良Barthel指数(36.5±1.8)分、改良兰金评分(3.8±0.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各项评分依次为(8.4±0.3)分、(24.8±2.4)分、(36.1±2.6)分、(4.0±0.1)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各项评分(3.7±0.2)分、(68.4±2.4)分、(84.9±1.5)分、(1.9±0.1)分;对照组患者依次为(5.4±0.4)分、(48.3±3.2)分、(62.0±2.8)分、(2.8±0.2)分。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直接以各项功能康复为目的,但其只关注患者在医院时的康复进程,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只能进行随访指导,对患者长远康复效果无较大的提升[5]。

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其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三重机构给予患者术后持续性、全面性、延续性的康复指导[6]。医师在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应用之初就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生活、治疗需要的康复流程,紧贴患者当前康复需要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社区康复过程中康复医师则应该进一步结合患者此时需要、家庭环境为其制定更加适合的康复内容,紧贴患者生活模式;在最后的家庭康复过程中,康复人员则应该切实指导家属患者康复的必要内容,坚持时效性的康复模式并进一步深入患者生活,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此相较于以往单调的医院康复护理模式,患者预后效果自然得到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诸多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等各项康复指数,值得临床推广。

[1] 张京,吴海艳,韩淑玲,等.卒中单元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近远期预后改善作用的评估[J].山东医药,2013,53(37):66-6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3] 刘俊青,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1596-1602.

[4] 夏军,朱姗姗.早期康复干预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19(5):297-298.

[5] 许继晗,苏永静,黄贤丽,等.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83-86.

[6] 周琳.公共政策视角下脑卒中社区管理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5.

R743.34

B

1671-8194(2017)28-0101-02

猜你喜欢

分级康复急性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急性心包炎1例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