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2017-01-16王登菊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杀性脓性氏杆菌

王登菊

(重庆市城口县厚坪乡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900)

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王登菊

(重庆市城口县厚坪乡畜牧兽医站,重庆 405900)

兔巴氏杆菌病的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a multocida)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兔的传染病,在我国许多养兔场广泛流行,尤以季节变化以及各种不良应激引起大批家兔发病和死亡,病死率高达25%~50%,并且造成兔的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及防治费用成本增加等,给我国养兔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

1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病原学特点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瑞氏染色或亚甲蓝染色呈两极着色,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大小约为1.0~1.5μm×0.25~0.50 μm。病兔组织涂片、血液涂片经瑞特氏染色或亚甲蓝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呈两极着色,不形成芽孢及鞭毛,无运动性。

1.2 流行特点

本病传播途径多样,一般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病兔的粪便、分泌物可以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兔,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也可经吸血昆虫的叮咬和皮肤、黏膜的损伤发生感染。

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几个小时,长者一周或者更长。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季节多发,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2 主要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兔的部位不同,病临床表现为鼻炎、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皮下或肺脏脓肿、生殖器官疾患及败血症等。根据病原侵染的部位及临床症状,该病可分为鼻炎型、地方流行性肺炎型、败血症型、中耳炎型4种发病类型。

2.1 鼻炎型

鼻炎型比较常见,其病程可长达数月或更长,以流出浆液性、黏液性、黏液脓性鼻液为特征。病初从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后转变为黏液性或黏液脓性鼻漏。因分泌物刺激鼻黏膜,经常见到病兔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的被毛潮湿、黏结,甚至脱落,上唇和鼻孔周围皮肤发炎、红肿。黏液脓性鼻液在鼻孔周围结痂或堵塞鼻孔,使呼吸困难并发出鼾声。由于病兔抓擦鼻部可将病菌带到眼内、耳内或皮下,引起结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等并发症,最终衰竭而死。该类病兔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且存在呼吸异常的情况。鼻部位置因瘙痒而可能被抓伤,且具有浆液性脓流出。

2.2 地方流行性肺炎型

地方流行性肺炎型常表现为急性经过,自然发病时很少见到肺炎的临床症状。病初常见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较高,有时还出现腹泻、关节肿胀等症状,最终以败血症死亡。

2.3 败血症型

败血症型多呈急性经过,常在感染后1~3d发病死亡。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急促,体温升至40℃以上,流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有时出现下痢,全身震颤,四肢抽搐,病兔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该型与鼻炎型和肺炎型联合发生较为常见,而且是引起死亡,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病型。当兔发病后,其体温将升高,食欲不良、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鼻腔中具有脓性以及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喜欢寻找温度较低的食物吃,具有腹泻症状,并随着病情加重四肢抽搐而死亡。

2.4 中耳炎型

中耳炎型又称斜颈病。单纯的中耳炎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当病变蔓延至内耳及脑部,病兔即出现斜颈症,严重时病兔向头颈倾斜的一侧翻滚,感染扩散到脑膜和脑组织则可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存在食欲不良情况,在饮水以及吃食时存在困难情况,体重逐渐减轻甚至出现脱水现象,也具有神经症状出现的病例。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特点以及病理变化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该病的确诊需要对病死兔心、脾、肝等脏器或病变部位渗出物、分泌物以及脓汁等进行细菌学检查,分离鉴定到巴氏杆菌再经过动物接种试验以及生化反应之后才能够确诊。

4 防治措施

在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中,主要采取以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病,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4.1 免疫预防

可用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肌肉注射(或用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苗免疫肌肉注射,或者兔巴氏杆菌、波氏杆菌二联苗免疫肌肉注射),每年进行两次疫苗免疫接种,对预防本病有一定效果。

4.2 治疗

目前,治疗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主要是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等。但越来越多的临床及调查表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一些试验研究显示,中药、抗菌肽对兔巴氏杆菌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有人取黄连、黄芩各3g,黄檗6 g,加水500ml煎至300ml,每只病兔每日灌服2次,每次20~30ml,连用5~7日;亦可用鱼腥草、金银花各10g,桔梗、枝子各3g,大青叶5g,加水500ml煎至300ml,每只病兔每日灌服2次,每次20~30ml,连用5~7日。因此,建议在临床治疗兔巴氏杆菌病时,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症状用药,并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用5%葡萄糖10~20 ml+VC 1 ml静脉注射。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加等量碳酸氢钠,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检疫以及兔舍、用具要严格消毒。

4.3.1 加强饲养管理

饲料应营养全面均衡,不宜突然更换饲料,不和其他家畜混养严禁其他动物进入兔场,做好防虫灭鼠工作。饲养密度要规划合理,夏季降温防暑,雨季防潮,尽量保证兔舍环境温度恒定,为兔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兔群应激。一经发现病兔要及时隔离,死兔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扩散。

4.3.2 严格兽医卫生

及时清理粪便,并对粪便做高温堆肥或其他消毒处理,保证兔舍干燥通风。人员和车辆进出兔舍和兔场时应进行消毒,可用2%烧碱溶液以及15%的石灰乳进行消毒,料槽和水槽要及时清理和定期消毒。在病情发生后,及时隔离病兔,并对未发病兔群使用药物或者疫苗进行预防,对于已经死亡的兔子,要及时深埋或焚烧,并做好兔场的消毒处理。

猜你喜欢

杀性脓性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兔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1株藏猪源荚膜血清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脓性指头炎验方
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眼屎”里藏着健康秘密
鸭衣原体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