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探析
2020-01-11叶芙蓉
叶芙蓉
(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畜牧兽医站,834406)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交叉感染的慢性传染病,由布氏杆菌引发,主要表现是关节、生殖系统等受到损害,妊娠期牲畜会发生胎衣不下、流产等,雄性牲畜会发生睾丸炎症状。在羊养殖中,羊布氏杆菌病发生频繁,传播广泛,危害性高,为整个羊养殖市场带来影响。对此,加强羊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预防,降低羊发病几率,提升羊养殖成活率,推动羊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原分析
布氏杆菌作为革兰氏阴性菌,形状多为短杆菌、球杆菌等,无鞭毛、芽孢。该菌种不耐高温,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70℃温度下,能够在10-24min 将其消灭,温度提升,灭活时间相应缩短。在80℃以上环境,7-9min 就能够将布氏杆菌灭活。当然,光照也能够消灭布氏杆菌,灭活时间约为0.5-4h。另外,布氏杆菌对消毒剂非常敏感,常规使用消毒剂都能够灭活该菌种,如:漂白粉。
2 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羊感染布氏杆菌病之后,潜伏期约为14-21d,其传染具有区域性特点。消化道是羊布氏杆菌病感染的主要渠道,蚊虫叮咬、配种、皮肤黏膜等也可能传染布氏杆菌。通常,母羊感染该病的几率高于公羊,而性成熟羊感染几率高于幼羊。在应激状态下,羊免疫力较低,对病菌抵抗能力弱,感染几率增大。流产与死胎是感染布氏杆菌病后的主要症状,且新感染布氏杆菌病羊群的流产几率大于原患病羊群。并且,布氏杆菌病资料价值低,一旦发现感染羊,最佳方式为:即可处理,并做好消毒工作,避免疫情扩散。并且,作为一种人畜共感疾病,在人为病羊接产时,有一定几率被布氏杆菌感染,所以,若病羊疑似感染或者确诊,应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并及时处理病羊,保障自身健康。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羊感染布氏杆菌病后,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主要临床表现为:其一,潜伏期并不确定,短则几日发病,长则数月。其二,感染布氏杆菌后,病羊初期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坐立难安、阴道分泌黄色黏液等症状。其三,若怀孕羊感染疾病,极易流产,胎盘容易在子宫滞留,病羊流产大都在妊娠3-4月之间。据调查发现,感染布氏杆菌病,母羊流产几率高达4-9 成之间,且容易出现多次流产。流产之后,患病母羊也会出现精神萎靡、困乏、食欲消减等情况。公羊主要表现为睾丸炎,其他病症包括:关节炎、早产、支气管炎等。在实验室中,可直接通过细菌学、病原学、血清学等诊断布氏杆菌病。诊断发现,布氏杆菌病变部位大都处于羊生殖器官,临床表现:在胎盘绒毛膜下组织,存在黄色浸润现象,伴随出血点。公羊睾丸存在出血与组织增生现象。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在以羊养殖为主的省份,以及布氏杆菌病高发区,应严格落实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预防布氏杆菌病发作,保障养殖户经济效益。当然,诸多养殖户因对布氏杆菌病认识不足,很少接种疫苗。对于该问题,应做好宣传,保障养殖户充分认识布氏杆菌病,并主动接种疫苗。同时,加强检疫工作,一旦发现羊群未接种疫苗,可适当惩处,并制定激励措施,引导群众监督,全面防治羊布氏杆菌病发生。
4.2 做好消毒工作,全面控制病原 羊布氏杆菌对于高温、消毒液等较为敏感,因此,可通过喷洒消毒液或者高温蒸煮等方式,灭活布氏杆菌,降低羊感染布氏杆菌的几率。尤其是在发现感染羊后,应及时处理,并快速对病羊活动区域全方位消毒,有效控制病原体,保障羊群健康成长。另外,应做好灭蝇、灭鼠等工作,切断疾病传染源,降低疾病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