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疗效对比观察

2017-01-16金中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1期
关键词:脑利搭桥术左室

金中强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疗效对比观察

金中强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将10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实施体内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坏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更胜一筹(P<0.05)。结论 非体外循坏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利钠肤水平和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心脏停跳;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

由于冠心病的病死率较高,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已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已逐渐应用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疗效,我院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一组患者50例。文中100例冠心病患者知情且同意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0(60.08±3.85)岁,病程1~5(2.82±0.55)年。疾病类型:26例冠心病心肌梗死,24例冠心病心绞痛。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5~71(60.12±3.88)岁,病程1~6(2.86±0.57)年。疾病类型:2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26例冠心病心绞痛。对照组和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值>0.05。

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以及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处于经期和妊娠期的女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实施体内循环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在常温下进行全麻,将患者摆放成仰卧位,经主动脉和右心房进行插管,以建立体外循环,将主动脉阻断,实施静脉全量肝素化,在主动脉中注入停跳液使目标血管暴露在视野中,在心脏复跳之后,在主动脉夹侧壁作与目标血管相吻合的旁路,进而吻合升主动脉,在切除室壁瘤之后采用三明治法缝合切口。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坏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切口作于胸骨正中,切开心包,充分暴露左前降支,取出隐藏大静脉和左乳部位动脉,将肝素1~1.5 mg/kg注入到静脉中,使血液凝固以及血流稳定,之后实施桥血管和主动脉壁吻合术,留置引流管,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3.2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标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正常且心绞痛次数和持续时间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标准:经心电图检查,在治疗1周后,患者的心功能出现好转迹象,心绞痛次数有所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标准:以上标准均未达到。以(50例-无效例数)/50例×100%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表示临床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n(%)]形式表现,使用卡方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脑利钠肤水平以及左室舒张功能,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冠心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对比有明显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中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中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4.00%。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

2.2 脑利钠肤水平:治疗前,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脑利钠肤水平为(218.05±19.88)ng/L,对照组为(217.95±20.00)ng/L。治疗后,观察组的脑利钠肤水平为(40.24±4.18)ng/L,对照组为(68.01±7.25)ng/L。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脑利钠肤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0.05。

2.3 左室舒张功能: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为(56.65±7.14)%,左室舒张内径为(52.35±5.37)mm。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为(49.88±5.36)%,左室舒张内径为(58.53±7.02)mm。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左室舒张功能相比较差异明显(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疼痛1例,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中发生心律失常3例,疼痛6例,合并感染发热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0%。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中,其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心血管堵塞、慢性心房颤动等[2],患者在情绪激动、运动剧烈以及代谢紊乱[3]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增加心脏负荷,进而引发心肌供氧或供血不足,增加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4]。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临床上常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肌供血功能。

冠状动脉搭桥术指的是通过选取自身的静脉或其他血管在冠状动脉远端和主动脉之间做搭桥手术[5],使心肌供血恢复正常,起到改善心功能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的目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分为心脏停跳和不停跳两种方案,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心肌缺血等症状,导致血液灌流量不足和心肌受损[6],影响手术成功率,且在术后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在术中实施体外循环,会使患者机体的休克状态得到有效的控制,使患者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组织损害等不良现象,提高了脑利钠肤水平,增加了术后心律失常、心肌坏死甚至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使冠状动脉从近端绕过血管狭窄部位到达远端[7],且通过非体外循环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影响不大,在术中使用的肝素剂量小,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脑利钠肤水平,对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进行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较低,能够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脑利钠肤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具优势(P<0.05)。黄国晖[8]等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报道,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与本文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相比结果相近,表明本文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

总而言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应用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其效果较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更加优越。

[1] 吴秀华.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5):76.

[2] 蔡巍巍,陈兴澎,王亚宏,等.48例高危冠心病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9):657-659.

[3] 李宝英.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5):43.

[4] 朴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250-251.

[5] 王雷.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3.

[6] 宋跃.3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22(1):72-74.

[7] 李建强.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51-52.

[8] 黄国晖,陈菲,陈伟,等.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疗效对比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3,12(3):179-180.

R541.4

B

1671-8194(2017)31-0151-02

猜你喜欢

脑利搭桥术左室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热性惊厥儿童血清脑利钠肽与钠离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梗患者脑利钠肽、醛固酮水平和近期预后的影响
停跳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结果及短期随访比较分析:附233例报告
血清亲环素和脑利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表达水平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