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与维生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效果观察
2017-01-16峰李伟华于成娟
田 峰李伟华于成娟
(1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北 任丘 062552)
硫酸镁与维生素C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效果观察
田 峰1李伟华2于成娟2
(1 丹东市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2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北 任丘 062552)
目的 分析单纯应用硫酸镁或维生素C与联合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要求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全匹配,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干预,观察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观察组B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观察组C将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干预方法联合应用,比较四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观察组C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维生素C与联合应用与单纯应用硫酸镁或维生素C比较,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改善程度更佳。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硫酸镁;维生素C
目前,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其中,溶栓过程中出现的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溶栓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再灌注的过程中,心肌酶释放入血,对心肌造成二次损伤,因此,对再灌注损伤进行预防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将硫酸镁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②发病时间在9 h内;③具有溶栓治疗指征;④心肌酶谱改变。排除标准:①心律<50次/分;②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③顽固性高血压者;④凝血功能障碍。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分组条件为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全匹配。
1.2 治疗方法:四组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其溶栓药物及方式均相同,给予相同的基础干预,如溶栓前给予巴米尔,溶栓后给予克赛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等,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干预,观察组A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用25%硫酸镁10~20 mL静脉滴注,连续滴注1周,观察组B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将维生素C 5.0 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并于30~40 min静滴完毕,观察组C将观察组A和观察组B的干预方法联合应用。
1.3 血管再通诊断标准[2]:①溶栓治疗后,原本抬高的ST段于2 h内下降50%以上;②溶栓治疗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③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于溶栓后2 h内出现;④心肌酶谱峰值提前出现。具备2项以上考虑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其中,患者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性别、血管再通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以P<0.05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观察组C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A与观察组B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共出现5例死亡病例,4例发生在对照组,死因分别为心脏破裂1例,心脏衰竭2例,室颤1例,1例发生在观察组A,死因为心力衰竭。
3 讨 论
以往研究显示,在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及细胞内钙超负荷密切相关[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可含有一定数量的氧自由基,但这些剂量的氧自由基不足以损伤正常的心肌细胞,但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或再灌注状态时,氧自由基会迅速增加,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钙低钾状态,从而增加了溶栓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也加重了缺血性损伤由可逆向不可逆转化,也可加重生物膜的损伤,引起其他生物毒性,针对该发病机制,清除氧自由基可对溶栓后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而维生素C做为一种电子供体,可对氧自由基进行清除,从而达到保护心肌、减轻再灌注损伤的目的,同时,维生素C在增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当患者处于急性心肌梗死状态时,心肌中的镁含量降低,目前,在溶栓后对患者进行补镁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不一,有研究显示,在溶栓后给予镁剂可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且有学者认为,在溶栓后给予镁剂干预后,可通过维持机体内离子平衡来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同时,硫酸镁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痉挛状态,缓解缺血状态,针对以上理论基础,在本研究中,将维生素C与硫酸镁联合应用,结果显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血管再通率分别为13例(43.33%)、17例(56.67%)、18例(60%)、25例(83.33%),观察组C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明显(P<0.05),提示,维生素C与硫酸镁可明显提高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且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本研究对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观察,共出现5例死亡病例,其中有4例均发生在对照组,可见,应用维生素C与硫酸镁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王冬梅,刘林红,李雪.维生素C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148-150.
[3] 化璐璐,黄英茹,张婧.大剂量维生素C冲击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酶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 (21):114-116.
R542.2+2
B
1671-8194(2017)17-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