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1-16宋亚尧
宋亚尧
(北票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北票 122100)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宋亚尧
(北票市中医院儿科,辽宁 北票 122100)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1,予以更昔洛韦治疗)和实验组(n=71,予以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实验组发热、意识障碍、抽搐、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经统计比较,实验组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普及。
小儿病毒性脑炎;干扰素;更昔洛韦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任何季节都可发病,且病情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发热、头痛及意识、行为改变等是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都比较高,对患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威胁。病毒性脑炎实质上是病毒感染导致脑实质出现严重的一种现象,因此,选择治疗药物时多以抗病毒药物为主[1]。近年来,临床不断开展的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发现更昔洛韦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整体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命质量[2]。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42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病毒性脑炎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儿均完全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3]。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71)和实验组(n=71)。实验组男患儿34例,女患儿37例,患儿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3.5±0.5)岁;病程2~7 d,平均病程(4.2±0.3)d;对照组男患儿35例,女患儿36例,患儿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3.2± 0.3)岁;病程2~6 d,平均病程(4.5±0.1)d。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予以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给予降颅压、退热、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性支持治疗。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44932,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治疗:5 mg(kg•次)+20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间隔12 h给药1次;实验组予以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国药准字S10980085,辽宁卫星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治疗:肌肉注射10万IU(kg•次)重组人干扰素α-2b,每天给药1次;更昔洛韦方法同对照组。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统计记录。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1周治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系统损伤恢复至正常;有效:经过2周治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神经系统损伤有所好转;无效:经过2周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病情甚至不断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版本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统计所得数据,利用()描述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组间行t检验,利用(%)描述治疗总有效率,组间行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比较:实验组显效39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2%(69/71);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25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5%(60/7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8587,P<0.05)
2.2 两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实验组发热消失时间为(2.51± 1.41)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为(3.21±1.30)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为(12.11±2.40)d,抽搐消失时间为(2.11±0.81)d;对照组发热消失时间为(4.21±1.85)d,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为(5.79±1.89)d,头痛呕吐消失时间为(18.55±4.49)d,抽搐消失时间为(3.77±1.69)d;经统计比较,实验组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病毒侵犯患儿机体之后,迅速的在神经细胞内进行繁殖,使得是响应细胞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与此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病毒性脑炎是多种病毒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其发病急,而且病情危重,部分经过及时治疗的患儿也会留下程度各异的后遗症,更有甚者在发病后直接死亡,从而严重威胁患儿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5]。
目前,临床针对小儿病毒性脑炎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更昔洛韦属于合成核苷酸类药物,其具有广谱抗DNA类病毒的特征,对生物体内DNA聚合酶进行抑制或干扰,同时对多种DNA病毒进行有效抑制。相关研究证实,病毒性脑炎患儿静脉给药1 h后,其血药浓度即可达到满意效果,而且基本上不会在体内蓄积,药代动力学特征较好。除此之外,更昔洛韦在正常细胞中不会出现磷酸化情况,相比于非感染细胞,其在感染细胞内药物浓度高达100倍左右,所以对正常细胞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该药很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其在人体脑脊液中的浓度约占血浓度的68%,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干扰素属于生物活性糖蛋白的一种,其对病毒繁殖具有较强的抑制功效,同时还能发挥调解免疫和抗肿瘤的治疗作用。其可对宿主mRNA传递蛋白质合成进行选择性阻断,使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得到显著增强。所以可较好的治疗RNA病毒感染。病毒侵袭人体后,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通过外源性干扰素有利于对体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有效刺激,使之出现新的内源性干扰素,增强抗病毒能力。此外,干扰素还能对病毒繁殖予以有效阻断,促进特异性抗体产生速度,加大体内病毒清除效率,缩短康复时间[6]。
本组研究发现,在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维佳,王雪,吴庆峰等人的研究结论相符[7]。由此证明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普及。
[1] 张艳萍.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11):102-104.
[2] 骆战辉.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60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35):93.
[3] 黄云峰.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0):22.
[4] 付晓雪,王笑嫔.更昔洛韦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7):875-876.
[5] 郭吾继.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21):125-126.
[6] 陈娥.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11,24(2):203-204.
[7] 孙维佳,王雪,吴庆峰,等.更昔洛韦、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241-242.
R512.3
B
1671-8194(2017)17-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