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16曹霞
曹 霞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影像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曹 霞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科分院影像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影像学诊断后显示可较为清晰的观察患者肿瘤情况,PS图与其他的灌注图进行分析可知,PS图可较为清晰的显示肿瘤具体影像学特征;高级星形细胞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星形细胞瘤,P<0.05;比较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白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利于患者疾病的后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实践推广。
脑星形细胞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治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属于一类功能成像技术,但是该项诊断技术用于脑肿瘤的实验研究尚且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仍然需要今后临床上不断的探索[1]。为此,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探究其诊断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所有患者入院后详细同期讲解了该类疾病的健康知识,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防因素、诊疗措施等。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21岁,中位数年龄为(45.23±3.45)岁;26例为低级星形细胞瘤,34例高级星形细胞瘤,术前均进行CT检查。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CT检查,选择检查仪器为GE公司提供的16层螺旋CT机,并进行CT平扫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扫描。CT平扫:用以确定患者肿瘤的中心部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患者肿瘤中心的实质部分进行扫描,同时应注意将肿瘤内坏死液化区域避开,层厚、电压、电流分别设置为5 mm/i、80 kV、200 mA,并静脉注射50 mL的对比剂(优维显300),每秒流速为3~4 mL,延迟时间与总扫描时间分别为5 s与50 s。
1.2.2 图像分析:将扫描后得到的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内进行图像分析,分析步骤包括:对灌注图像进行选取,选择流入动脉、流出静脉、肿瘤组织等兴趣区,对灌注图像与灌注参数进行计算分析,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等。其中肿瘤区域的感兴趣区应在肿瘤强化较为明显的边缘地带,并选取3处不同的区域(每个兴趣区)。
1.3 评价指标:对比低级与高级星形细胞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水平;对比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白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比较组间数据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统计学资料均纳入SPSS19.0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MSCT灌注图表现:脑肿瘤级别的不同,其血流灌注图均表现为一定的差异,其中病灶实质部分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变化情况,肿瘤供血动脉部位较为清晰,周围水肿未伴有较为明显的伪彩染色;而对于血供较为丰富的肿瘤为过渡灌注,缺乏血管的肿瘤表现为低灌注情况,其中脑肿瘤灌注图像可以将肿瘤区与水肿区较为清晰的表现出来。
2.2 MSCT灌注参数分析:对于低级星形细胞瘤患者来说,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后得知,CBF=(26.47±8.20)mL/(min•100 g),CBV=(2.15±1.36)mL/100 g,PS=(3.81±2.25)mL/(min•100 g)。对于高级星形细胞瘤患者来说,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后得知,CBF=(78.61±12.20)mL/ (min•100 g),CBV= (14.12±8.15) mL/100 g,PS=(8.21±3.41)mL/(min•100 g)。由此可知,高级星形细胞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星形细胞瘤,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的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的CBF=(2231±1.14)mL/(min•100 g),CBV=(3.68±1.80)mL/100 g;正常脑白质的CBF=(22.01±3.26)mL/(min•100 g),CBV=(3.84 ±1.52)mL/100 g。由此可知,比较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白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无明显差异,比较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CT灌注成像属于临床上一类功能成像技术[2],对血流变化情况进行显示的同时还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精细的解剖图像,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肿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诊断效果,分析该项诊断方式的优势包括以下几方面:与单层螺旋CT Z轴相比,扩大了扫描范围,有利于为关注分析提供更加可靠的扫描信息;对肿瘤灌注流入动脉与流出静脉进行了综合性的考虑,采取新的肿瘤灌注参数算法[3],使得灌注参数能够较为接近患者肿瘤组织的真实情况。
星级细胞瘤属于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颅内原发肿瘤,行手术治疗前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明确分级有利于患者预后,临床意义显著。其中本次实验中的某些灌注参数与患者肿瘤分级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性[4];另外,对最高级别的肿瘤类型进行活检,明确疾病分级十分重要。考虑到肿瘤不均质,当活检部位选择不恰当将使得肿瘤级别出现错误的判断,治疗方案出现措施等[5]。若单纯采取传统CT影像学技术进行扫描将仅仅显示肿瘤的大致轮廓,而无法将肿瘤最恶性的部分显示出来。许多临床研究显示,CT关注成像技术相比单纯依靠肉眼的检出率明显较高,由此可将该项检测技术用于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有关研究指出,PS图像PS值最高部分表示肿瘤恶性度最高区域,相比其他的灌注图像,PS图更有利于显示患者肿瘤的具体形态[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正闹脑白质,星形细胞瘤的CBF、CBV、PS值均明显较高,进行CT关注成像扫描有利于对肿瘤区域与水肿区域进行准确区分,由此可利于对瘤周水肿进行系统性的评价分析,明确患者的肿瘤分级。
对肿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有利于进一步确定患者肿瘤的切除范围,该项检测技术可及时发现尚未出现形态学变化且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的病变情况。若瘤灶边缘伴有癌细胞浸润情况,单纯依靠常规CT检查无法及时检出,进行灌注CT扫描可有效显示出患者瘤周浸润范围,由此判定手术的切除范围,对于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临床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所有肿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进行扫描后,显示高级星形细胞瘤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肿瘤微血管表现通透性(PS)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级星形细胞瘤,且比较瘤周水肿与正常脑白质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无明显差异。
综上情况可知,对肿瘤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利于患者疾病的后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实践推广。
[1] 周延,刘剑羽,朱翔,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特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3):225-230.
[2] 李佩玲,常妙,刘婷,等.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1):64-67.
[3] 王贵生,高建华,赵帅,等.肝脏增强扫描门静脉期能谱CT与传统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3,47(4):340-343.
[4] 方良毅,陈晓明,金浩生,等.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5):425-430.
[5] 华余强,方心华,刘国保,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6):673-674.
[6] 谢环环,林晓珠.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22(1):87-91.
[7] 郑一兵.多层螺旋CT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16-1417.
R445.3
B
1671-8194(2017)17-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