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第22卷总目次(卷终)

2017-01-1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探析临床研究

·卷首语·

中医药的阴阳五行

孟庆云(1):1

·寄语·

期待的力量

胡镜清(1):3

·专家论坛·

病机兼化理论框架下的冠心病病机解析

胡镜清(1):4

中医思维与实践养成

张伯礼(5):593

·理论探讨·

《庄子》医学语词考论

付慧艳,王明强(1):8

《素问·上古天真论》“登天”与“天师”解诂

朱鹏举(1):10

“望诊”源流考

杜 松,于 峥,刘寨华,等(1):12

古今痔概念溯源及辨析

张飞春(1):15

《神医普救方》的编撰、内容及其传播

韩 毅(1):18

卫气营血理论的局限性及完善建议

郭 海,赵晓峰,龚婕宁(1):21

肾主闭藏、肝主疏泄关系探析

刘启华,张钰琴,彭玲玲,等(1):24

基于古代文献数据库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研究

孟庆岩,颜培正,相光鑫,等(1):26

玄府—络脉体系概论

陆 鹏,由凤鸣,胡幼平,等(1):29

《时病论》对《黄帝内经》“三因制宜”思想的继承与发挥

李燕村,张 伟(1):31

食郁与冠心病的病机演变

李志更,郑 齐,苗 苗,等(1):33

《伤寒论》“不存在症”的临床意义探析

张朝宁,李金田(1):35

从《伤寒论》辛味药的运用看张仲景扶阳思想

朱红梅,周 扬,李丽丽(1):37

扶阳理论在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甘营奇,王东强,李志军(1):38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食治观

卞 镝(1):40

“胃家实”的内涵及其相关证候

朱 辉(1):42

马元仪《证论精微》学术价值探骊

钟 微,杨奕望(1):44

金世元学术思想传承特色探析

罗 容,王秀娟,刘长利,等(1):46

冯兴华痹症“贵肝”学术思想探析

宋竖旗,李 灿,冯兴华(1):49

温阳通络法治疗风湿病的临床应用

杨会军,刘维超,李兆福,等(1):51

调和营卫法治疗IgA肾病的理论探微

李雯雯,贾 维,沈沛成(1):5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痞”的中医治法探究

李 垚,姜莉云,郑 玉,等(1):55

运气理论制方与运用初探

邹 勇(1):56

《黄帝内经》“酒风”病因病机探析

颜培正,孟庆岩,常 兴,等(2):149

《金匮要略》胸痹“阳微阴弦”病机探微

邱 敏,孙 科,陶 劲,等(2):151

唐宋金元“标本中气”研究

石舒尹,王兴伊(2):153

黑苔小议

赵艺姣,陈 明(2):156

论“阳明经证”乃张仲景不言之言

王明炯,王文华,郭 里(2):158

H型高血压脑卒中高发的病机探析

王传池,胡镜清,彭 锦,等(2):161

从风痰瘀阻论治偏头痛

崔应麟,黄 琳,陈亚奇(2):164

基于腑病视角论治消渴

亓 涛,徐云生(2):166

从胃治肾探析“肾者胃之关”

郭永胜,张思超(2):168

治痰法在温病中的应用

吴文军,郭尹玲,党思捷,等(2):170

温病理论在皮肤病治疗中的思考

宋 攀,华 华,刘瓦利(2):173

张从正攻邪理论指导蛇串疮治疗探析

李 响,张丰川(2):175

《太极图说》与“命门学说”

蒯 仂,吴人杰,邹纯朴(3):297

朱丹溪学术思想渊源探讨

彭 新,尹玉芳,于 峥,等(3):299

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探讨

孟 锋,卢红蓉,王笑红(3):301

张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及其在肺胀病中的应用辨析

张朝宁,李金田(3):303

龚廷贤《寿世保元》治血证特色探析

季庭竹,吴承艳(3):305

吴鞠通对《温疫论》下法的继承发展与补正

孙彬霄,马晓北(3):307

《删补名医方论》学术思想初探

王三沆,沈 涛(3):309

《临证指南医案》痹病辨治特点试析

徐子涵,蔡 辉(3):311

黄元御对消渴病的认识

曹 雯,王琦威,喻 嵘,等(3):313

论乳为肝窍

廖 丽,李定祥(3):315

从中医“阴阳消长转化”理论探析月经产生机制

陈 旭(3):318

内生五邪属性探析

赵桂芝,祝建材,王 雷,等(3):320

《黄帝内经》“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经文探析

丁德正(3):321

从气一元论分析中医元整体观及其科学性

孟庆岩,相光鑫,颜培正,等(4):445

“形治”“神治”探析

李 萌,卢红蓉,于智敏(4):447

论脾瘅有余不足与当泻当补之理

周博文(4):449

《太平圣惠方》纠误举隅

周云逸(4):451

刘完素诊治中风病的特点

李海玉,胡艳敏(4):453

陆子贤“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评析

金 丽,郑 洪(4):455

袁士良“清化法”溯源与应用

袁 保,杨 静,翟金海,等(4):458

张锡纯论治淋证特色

朱丽芳(4):460

从络病角度刍议慢性疼痛的因机证治

张邵宁(4):462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探讨

冯学武,朱 宝,宋瑞平(4):464

秋季腹泻病因初探

赵桂芝,于兴娟,祝建材,等(4):466

从瘀热论治中晚期糖尿病肾病

孟加宁,姚源璋(4):468

健脾益气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的理论机制探讨

朱方石(4):471

从脾胃论治耳鸣探析

曹祖威,岳凤娟,何伟平,等(4):473

论构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核心经典

周鸿飞(5):595

《说文》解“府”

于佳奇,邢晓雪,薛 莉(5):597

大半夏汤证辨析

蔡叙东,周倩仪,吴豫云,等(5):598

《千金要方》所载温胆汤有关问题探讨

冯学武,郭腾飞(5):600

朱丹溪经络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刘 荣,诸葛建(5):602

朱丹溪养生三法则

刘 琼,杨云松,李成年,等(5):604

徐灵胎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辨析

尹基龙,崔现超,徐 征(5):607

余世用《敬修堂医源经旨》耳鼻咽喉科特色探析

宋 济,谢 强(5):609

补益正气治疗痹症初探

席崇程,张 杰,王 彤(5):611

《杂病源流犀烛》哮病证治初探

王盛隆,孙增涛,王 强(5):614

“以通为用”治疗急性感染性热病

焦 旭,卢 云(5):616

余国珮“燥湿为纲”临床诊治特色初探

杨勤军,刘兰林,周 超,等(5):618

证候要素痰饮的确认依据

王焕莉,张启明,王义国,等(5):621

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与肺癌防治

孙鹏程,吴承玉(5):623

坤土建中三伏治疗的理论构建与探讨

谢 生,刘园园(5):626

心肺相关源流探析

刘玉金,贾振华(6):741

“问诊”源流考

杜 松,于 峥,刘寨华,等(6):744

论五气说的起源与五气主时

颜 隆,贺 娟(6):748

“不整脉”与心律不齐探讨

董 艳,王 阶,姚魁武(6):750

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名称辨析

丁 洋,张声生,韩建民,等(6):754

《黄帝内经》“必齐”论析

张亭立,刘庆宇(6):756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探讨

闫雪柔,纪 越,尚懿纯(6):758

《辅行诀》“汤液经法图”初识

李博灵,黄韵婷,刘 洋,等(6):760

《福寿丹书》饮食养生思想探颐

王河宝,黄小英,薛小虎,等(6):762

清末道医方内散人考

施 铮,陈仁寿(6):765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燥润结合法运用探究

郭永胜,孙美灵,张思超(6):767

“宣透郁热”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蒯 仂,吴人杰,许逊哲,等(6):769

张简斋“胃肾相关”理论探析

李支龙,鲁晏武,吴承玉(6):771

妇人产后头痛辨治

杨 越,夏庭伟,尹 涛,等(6):773

温阳化痰散结法治疗乳腺癌之探讨

陈 歌,曹 阳,徐琪琳(6):775

《黄帝内经》有关脾理论的研究

方肇勤,杨 雯,颜 彦(7):889

肺消源流考略

赵令竹,鞠宝兆(7):895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的应用

王馨怡,王 萌,赵粉琴(7):897

李东垣“胃气升发”论析疑

许勇镇,阮诗玮,丘余良(7):898

“宣可去壅”诠解

安 宏,于智敏(7):901

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情志病因原理探析

孔 林,于 峥,苏 静,等(7):904

慢性肾衰病机演变及证治探讨

杨 帆,贾泽会(7):907

“望小儿指纹诊法”及其临床意义

侯雅静,陈家旭,刘玥芸(7):909

湖北麻城“药王”王叔和初探

成 莉,国 华,张雪亮(7):911

清代岭南医家谢完卿《会经阐义》学术思想述评

陈俊榕,刘小斌(7):913

《蠢子医》论治妇科病特色

梁程程,雷 磊(7):915

基于《医学求是》研究探讨吴达五运六气学术思想

陶国水,顾植山,陆 曙,等(7):918

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主要传承脉络研究

刘 建,陈宝贵(7):921

岳景林从痰论治肿瘤病思路探析

杨世红,赵伟红,曲 强(7):923

技术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骨折小夹板固定术

郭 瑨,赵 勇,陈彦飞(7):925

五运六气治则治法研究

杨 威,王国为,冯茗渲(8):1037

客观运气学假说

邹 勇(8):1040

《黄帝内经》中“阳气”“阴气”概念之探微

刘 媛(8):1042

从阳气升降出入看“日晡所潮热”之机理

王东升,尹基龙 ,赵鸣芳(8):1044

《千金方》伤寒学术思想探骊

杨文喆,张再良(8):1047

金元四大家医易会通探析

王 勇,吴世彩(8):1050

岭南医学湿热病的形成与学术特色

周登威,徐志伟(8):1052

从“阳热怫郁-玄府-络脉”管窥湿疹发病机理

苏 化,杨 川,刘 渊,等(8):1054

论中医对心脏神经症心理因素的认识

于 彦,付 星,赵 军(8):1056

从伏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探讨

左新河,谢 敏,陈继东,等(8):1058

2型糖尿病早期之“五系火象辨治法”

张博荀,汪 英,岳仁宋(8):1060

“以子补子,繁衍宗室”理论探讨

粟 龙,宾 彬(8):1063

大承气汤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等(8):1065

五脏者气化之器也

烟建华(9):1185

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再探“阴火”

何伟峰,李舒婷,黄显伟(9):1188

《黄帝内经》中“汗”的内涵简析

于晓飞,王醊恩,董正平,等(9):1190

《脉法赞》文本性质与学术思想初探

谢 洲,沈澍农(9):1194

中医慎动养生思想初探

武 翠,张雪亮,朱俊楠(9):1197

辨证论治发展历程的思维演变

肖厥明,孟庆云(9):1199

固本与筑梦——中医经典文献的医史观新论

王 进(9):1201

大青龙汤方证辨析

张亚星,关婷婷,郑入文(9):1203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痞到积的病理演变

曹 奇,姜树民(9):1205

“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

袁 平,马 静,贾承明,等(9):1208

肝纤维化从肾论治探讨

陈春宇,于 峥,陈小野(9):1211

从肠道菌群探讨肥胖从脾论治的机理

孔 畅,陈东峰,赵泉霖(9):1214

孤抄本《养生必用方》考

王 娇,万 芳(10):1341

上海图书馆藏《医林集传》残本考

张亚妮,杨奕望(10):1343

“肾着”病名考辨

林连美,李云海,刘建忠,等(10):1346

中医“矢气”学术源流探析

潘赐明,李振汉,朱明娟,等(10):1348

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舌诊之异同

吴清梅,鲁玉辉(10):1350

饮食损伤病因分论

王东坡,丁 雷(10):1353

古今痔病病证结合模式演变规律研究

张飞春(10):1355

慢性心衰病大气下陷证与中气下陷证探析

罗庆盛,张 刚,刘 炜(10):1358

刘完素妇科学术思想初探

李 丽,杜惠兰(10):1360

《儒门事亲》汗吐下理论特色研究

马 丹,傅海燕(10):1362

吴鞠通易学象数学思想应用探析

张福利,姚 帅(10):1364

浅谈郑钦安《医法圆通·服药须知》内涵

庄 灿,李 红(10):1366

发手束悗疗法探讨

傅 平,黄智远,樊效鸿(10):1368

从小儿“稚阳”论捏脊之要

林丽莉,林 栋,吴 强(10):1371

益气开窍清心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理论刍议

孙中莉,王明杰,王丽娟,等(10):1374

论清解宣透肺卫法治疗外感热病邪郁肺卫证

万海同,杨 进(10):1376

探析中医象思维之思维步骤

刘娇萍,袁昌劲,曹继刚,等(11):1497

“医者意也”考

范崇峰(11):1499

当代《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体系研究及其启示

姚 怡,王庆其(11):1501

六气开始时间考辨

田合禄(11):1504

心力衰竭的古病名探究

祝珍珍,袁灿宇,袁智宇,等(11):1509

病机与辨证关系探讨

卢红蓉,于智敏,李海玉,等(11):1512

论清透养三法在卫气营血辨证中的综合应用

段 颖,王浩中(11):1514

中医“头痛”与“头疼”辨析

曹克刚,付高爽(11):1516

隐症与治未病再探讨

王涛丽,魏晓玉,徐 强,等(11):1519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陈梓越,李奕诗,周 红,等(11):1521

浅谈李东垣妇科病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

耿丹丹,杜惠兰(11):1524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盖晓丽(11):1527

论筋性脏腑病

苏鑫童,刘 琪,马晓晶,等(11):1529

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中医“督-肾-骨失调” 病机理论研究

谢晚晴,郑洪新(11):1530

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

陈 旭,陈瀚宇(11):1533

施杞另辟蹊径论治膝骨关节炎——“少阳主骨”辨析

马 勇,司誉豪,郭 杨,等(11):1536

探析糖尿病肾病与脾的密切关系

张征宇,张兆和(11):1539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病机构建与治则探讨

郝 媌,于俊生(11):1541

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

冯文林,伍海涛(11):1544

“升阳解毒”治疗慢性湿疹刍议

苏 化,杨 川,周新颖,等(11):1546

《脉法赞》脉学用语刍议

谢 洲,沈澍农(12):1653

沈括首论“右肾命门相火”之刍议

林炜濠,邓 力(12):1655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

张佳乐,朱长刚(12):1657

荨麻疹乃阴证

周文婷,陈春宇,孔 林,等(12):1660

疝气病位探析

徐亭亭,骆文斌,史话跃(12):1663

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

邱 敏,邹文娟,陶 劲,等(12):1665

龙江医派中西医结合学术思想特色浅议

姜德友,吴佳姝(12):1667

海派中医辨治心悸病证学术思想探析

刘金涛,方水林(12):1670

《金匮要略》论治月经病的学术特色

尚玉洁,卢 苏(12):1672

“悲”的内涵解析及其中医临床应用

李志荣,杜 渐,王 昊,等(12):1674

从汗法论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

佟晓红,谷 松(12):1676

“健脾柔肝”法论治小儿声带小结的理论探讨

张丽红,许周洁,闫 蕾,等(12):1678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中医证治策略

关东升,李迎霞,崔应麟(12):1680

“治未病”理论与冠心病

李剑颖,徐亚辉,庞冰洋(12):1683

试析2017年五运六气发病规律及其防治

佘燕达,鞠宝兆(12):1685

戊戌年(2018)五运六气养生要点之我见

杨 威,王国为,冯茗渲,等(12):1688

·中医方法学·

中医药领域效果比较研究设计要素的思考

陆丽明,温泽淮(3):322

从诠释学方法看中医理论研究的路径

张宇鹏(6):777

中医药领域效果比较研究策略

陆丽明,温泽淮(6):780

探索中医象思维的应用方法

王小强,白 雪(12):1691

·实验研究·

痰瘀互结证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

杨宇峰,曹 彬(1):60

子午流注纳甲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区NSE、NGF、bFGF的影响

王亚军,方晓丽,黄春换,等(1):63

中药配伍组分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机制

相田园,高 普,宋光熠,等(1):68

红景天苷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

张 涵,陈海琪,赖世龙,等(1):71

清热活血方药对CIA大鼠Wnt信号通路成骨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

李 波,姜 泉,巩 勋,等(1):75

大补阴丸对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症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汪文来,刘梅洁,于 峥,等(1):78

脾胃虚弱型肥胖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司原成,苗维纳,何嘉悦,等(2):177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魏 戌,谢雁鸣,田 峰,等(2):180

β-内啡肽过度释放参与脾气虚纳少和腹胀的形成

王凌志,柴纪严,刘旭东,等(2):184

独活肠吸收液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张力的影响

黄 颖,吴宏伟,王燕平(2):187

复方三七消痛软膏超声导入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 坚,梁 杰,罗庆禄,等(2):191

三七总皂苷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LA2G4A表达及其下游产物的影响

苏 靖,李兴广,李卫红,等(2):196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气阴两虚”态模型的建立

李海洋,覃海知,晁 俊,等(3):325

基于UPLC/Q-TOF-MS研究代谢综合征痰瘀互结证的物质基础

杨宇峰,徐 娜,滕 飞(3):329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急性血瘀证大鼠动物模型的代谢研究

黄 烁,孙明谦,孙 蕾,等(3):332

围术期处理提高冠脉结扎致心梗后心衰大鼠模型存活率的探索

周 政,陈梓欣,陈 洁,等(3):335

从醛固酮(ALD)的分泌与合成探讨硝菔通结方从肾论治便秘的作用机制

梁星琛,周永学,闫曙光,等(3):338

肾虚证骨质疏松与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肖延华,唐德志(4):474

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大鼠肾脏的保护及自噬水平的调控作用

于子凯,杨 斌,张 昱,等(4):477

新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主动脉形态及免疫调节因子HMGB-1、Foxp3表达的影响

姜 婷,纪文岩,隋永妮,等(4):480

黄芪多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研究

范宗静,谢连娣,董巧稚,等(4):484

乌头和“半蒌贝及”配伍对甲醛致痛模型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汪倩倩,孙丹妮,刘春芳,等(4):488

当归水煎液对刀豆蛋白A诱导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陈 芯,马雅銮,李 蕊,等(4):492

活血降糖饮对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大鼠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影响

楚淑芳,李惠林,刘德亮,等(4):496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思考

陈燕清,杨晶晶,曹卓青,等(5):628

基于Na+-K+-ATP酶活性变化评价湿阻中焦证Cajal间质细胞模型的研究

王琦越,杨 旭,王吉娥,等(5):630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施伟丽,王 燕,信琪琪,等(5):634

核桃酶解提取物对大鼠记忆力的影响

梁 明,张 婷,郑 侠,等(5):638

补肾化痰方调控大鼠卵巢 GC中 APN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

李宛静,徐晓娟,黄映红,等(5):642

冠脉通片补肾活血法对大鼠肾阳虚心梗模型的拆方研究

苗淑杰,王 蕾,吕 楠,等(6):783

宁肾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

赵 林,王志学,齐芳华,等(6):787

翼核果素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

刘 瑛,陆国寿,卢文杰,等(6):791

毛冬青总皂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影响

曹利华,刘蕊莉,苗明三(7):928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骨髓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影响

李鑫辉,李雅婧,黄淼鑫,等(7):931

三子养亲汤对哮喘小鼠EOT-1、EOT-3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博达,徐 升,李俊玲,等(7):934

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体外抗菌作用

刘佩沂,赖岳晓,田素英(7):937

益气健脾法对脾虚痰浊AS猪肾组织AQP的影响

石月萍,贾连群,宋 囡,等(7):939

不同剂量川芎-当归、三棱-莪术对AS小鼠Cyr61、Sgk1、Ch25h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周 岚,张冀东,李 杨,等(7):944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风湿宁胶囊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王永辉,张晓园,李艳彦,等(7):949

川芎嗪联合来氟米特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白菁安,边艳琴,牛旭艳,等(7):953

血府逐瘀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王 梓,杨欣莹,吕 楠,等(8):1067

清热活血方对II 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王海霞,曹 炜,张 聪,等(8):1071

肾络通对高糖培养足细胞VEGF和Flt-1的影响

娄菲菲,方 超,潘利敏,等(8):1074

消疹止痒喷剂治疗EGFRI相关性皮疹的细胞学机制研究

程宗琦,陈 琳,姚 鑫,等(8):1078

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卢 炀,李 林,高斐宏,等(8):1085

基于SNAP-25表达的肾虚质大鼠突触可塑性实验研究

孙理军,孙耀光,孙瑜嬬,等(9):1217

野蔷薇根醇提物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周红艳,李开言,黄 霞,等(9):1220

护脉散对静脉炎小鼠血管内皮E-selectin、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

邱 敏,刘 莉,邹文娟,等(9):1224

菩人丹调控ob/ob小鼠胰腺组织信号传导机制探索

陈 书,苏冷高娃,张耀丹,等(9):1229

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IV的影响

吕 林,王凤云,唐旭东,等(9):1234

翻白草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裴玲燕,张纯芳,刘伟志,等(9):1238

雄激素合成酶在 H22荷瘤小鼠不同证候表达差异

潘志强,方肇勤,卢文丽,等(10):1379

刺山柑总生物碱对系统性硬皮病小鼠Endoglin等影响

康小龙,何承辉,卢 军,等(10):1384

青藤碱诱导人红白血病细胞株 K562 凋亡的实验研究

牟凤林, 陈 华(10):1387

黄 琼,向 阳(10):1391

“肾主骨”机理研究——左归丸对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吴佳莹,李岳泽,刘 红,等(11):1548

清开灵注射液对老年痴呆小鼠血液、脑组织Aβ含量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常佩芬,唐蓓蕾,郭 宁,等(11):1552

祛痰、化瘀和祛痰化瘀方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功能的影响

陈 冰,林雅军,马雅銮,等(11):1554

从肠道菌群多样性探讨越鞠丸对ApoE-/-小鼠血脂的影响

李玉波,郝改梅,贾海骅,等(11):1559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VEGF、胰腺氧化应激、胰岛形态的影响

宋莹莹,王长明,张 赓,等(11):1564

升麻增效口腔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大鼠模型的研究

金 钊,郑 涛,严 航,等(11):1569

可用于痰浊研究的动物模型探析

赵宏艳,胡明华,从仁怀,等(12):1694

蛋氨酸灌胃制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研究

代 渊,魏江平,潘 婷,等(12):1697

银杏内酯B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

田新红,郝 莉,游言文,等(12):1701

活血方与阳和汤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较研究

姜 楠,袁晓雯,薛 欣,等(12):1705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HPA轴及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韩远山,赵洪庆,杨 蕙,等(12):1710

熊果酸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王俊慧,李 敏,阚 杰,等(12):1714

·中医多学科研究·

从四季、六气角度探讨天津市7年间年过敏性鼻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

刘 丹,史丽萍,袁卫玲,等(1):80

中医理论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马天耀,马晓彤(1):83

中国传统思维与中医学术创新

邢玉瑞(2):199

美貌·进化·元气

陈小野(2):201

建立适合中医睡眠医学发展的知识谱系

刘艳骄(2):206

基于古代医案对血瘀证脉象差异化表达的研究

岳 雁,苏朋朋,熊丽辉(2):208

从阴阳本体结构探讨温阳化浊法对养生及抗衰老相关疾病的现实意义

王晋平,吴 林,唐 农,等(2):210

基于骨质疏松症探讨“肾主骨”的性别差异

吴佳莹,刘梅洁,赵宏艳,等(2):213

基于《黄帝内经》“咸走血”探讨长期过食咸味致血瘀体质形成的中医机理

夏丽娜(2):215

中国蒙医整骨术整复手法概念及其特质

银 锁,照那木拉(2):216

复杂科学视域下中医学运行演化机制及其现代转型问题探讨

申俊龙,周晨婷,魏鲁霞(3):342

“胃不和”与“卧不安”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汤 皓,张 茜,张晓龙,等(3):346

“治未病”思想指导中年肝郁脾虚型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孙 悦,刘雅儒,王河宝,等(3):349

2016(丙申)下半年:厥阴风木在泉

李俊龙,李 燕(4):500

《老子》情志摄生思想探析

张 岚,邹纯朴(4):503

基于“形神合一”探讨心理内容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重要性

徐祥芸,王 昊,杜 渐,等(4):505

基于代谢组学慢性心力衰竭肾阳虚证代谢模式的研究

郑海生,蒋 健(5):645

撷谈《西游记》的中医养生理念

李 钰,李健珂(6):795

9种体质人群体脂肪量分布规律研究

李洪娟,杨 露,胡斌强,等(7):957

中医象思维中的逻辑问题思考——兼与“《黄帝内经》象思维中的逻辑问题”一文商榷

邢玉瑞(8):1088

儒家思想与中医学临证思维模式

张丽霞,高健生,张兆康,等(8):1090

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探讨与研究

苏传琦,王旭东,佘侃侃,等(9):1241

出生日期与疾病研究

菅庆林,张洪钧(9):1244

略论中医证候与体质的关系

潘秋霞,陈家旭,刘玥芸,等(10):1394

中医理论术语的模糊性对中医科普文本易读性的影响

马彦敏,孟静岩,马佐英,等(10):1397

中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现状及应有改变

王树华,蔡维生(10):1399

民国时期中药学教材特点及对中药理论体系发展之影响

孙 鑫,钱会南,何 流,等(11):1573

纳音五行于中医体质分类的应用探析

彭颖君,史桐雨,谢平金,等(11):1576

从“道德修养”论张元素未列金元四大家之因

马立娟,修宗昌(12):1718

·临床基础·

“谨守病机”与“守法守方”——从喻嘉言一则医案谈起

于智敏(1):85

基于现代文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徐 飞,崔文强,刘宝君,等(1):87

冠心病血瘀证血管病变数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宋曙霞,李建军,刘 颖,等(1):90

贝牡莪消丸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血清IGF-1、TGF-β1的影响

杜丽坤,李 楠,马 建,等(1):93

越鞠降糖方治疗中青年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

张海文(1):95

基于西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高嘉良,魏军平,郑 燕,等(1):97

颈椎病发病与软组织张力的相关性探讨

方 维,赵 勇(1):100

中医症状术语标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 明,周 强,杨丽娜,等(2):218

基于广义估计方程的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要素动态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纵向相关性分析

江丽杰,胡镜清,易丹辉,等(2):221

化痰通腑法治疗217例中风中脏腑痰热腑实证的回顾性研究

任丽娜,任晋婷,陈婷婷,等(2):226

抑郁症肝气郁症患者面部表情及眼神的识别

杨焕新,于艳红,吕晓敏,等(2):230

银屑病不同证候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研究

龙剑文,皮先明,涂亚庭(2):234

“清肺止咳化痰汤”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49例临床研究

张前进,崔海燕,黎巍威,等(2):237

肝郁化热证证候评价量表的研制

郭盛楠,刘 强,王少卿,等(3):351

相关因素对中风病中经络急性期证候的影响

胡龙涛,蔡芳妮,王亚丽,等(3):354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检验指标相关性研究

雷长国,覃建锋,蔡 林(3):357

芪杉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姜家康,迟文成,马宝柱,等(3):359

参苓白术颗粒治疗功能性腹泻剂量与疗效关系研究

王伟明(3):362

补肾柔肝解郁汤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高志生,倪 烨,肖 晓,等(3):364

基于“疏肝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路探析

姜劲挺,郑吉元,李振豪,等(3):367

中医综合治疗干预III-IV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陈 弦,李 杰(3):371

益艾康及HAART治疗对HIV感染者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影响

刘 真,李 强,邓博文,等(3):375

基于前瞻性注册登记研究的风热犯肺证 4 项炎症指标特征分析

于 乐,谢雁鸣,王连心,等(4):507

基于“热饮”理论之清肺蠲饮汤治疗小儿肺炎热饮阻肺证临床研究

闫永彬,马淑霞,任献青,等(4):510

通腑解毒方改善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短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王旭升,范文君,吴志松,等(4):512

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王 玮,于文涛,聂全涛,等(4):514

丹枝饮对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梁 照,许 琳,金 哲(4):518

中医临床的“守”与“变”

于智敏,杜 松,于 峥(5):648

“血-脉-心-神”共调理念在冠心病治疗中的阐释

周 欢,张军平(5):651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特点及中医认识

刘 桢,梁瑞宁,李佩双(5):654

罗颂平辨证辅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研究

巫海旺,郜 洁,高飞霞,等(5):657

益气养阴、固肾健脾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方 金,焦志宏,张国妍,等(5):659

中药对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郝玉杰,张海生,董燕飞,等(5):662

耳鸣与脾胃的相关性研究

卢兢哲,刘 蓬,曹祖威(5):666

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虚实分类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杨丽莎,范剑薇,梁志清,等(5):669

陈如泉从肺脾论治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研究

左新河,陈继东,裴 迅,等(5):672

育胎灵煎剂对脾肾亏虚型习惯性流产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胡晓华,冯 玉,陈 影,等(5):674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从心论治对湿疹诊治的临床意义

李 强,杜仲平,杜 渐(5):676

病证结合构建慢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思路与方法

魏 戌,谢雁鸣,田 峰,等(6):798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中医基础治法研究

孙 杨,李 涵,张明雪,等(6):802

不同中医体质罹患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危险评估与分析

李壮苗,戴晓凤(6):806

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群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分析

蔡海荣,黄永莲,郭永宁,等(6):810

345例间质性肺炎中医体质因素及加重病因相关性分析

马 君,周胜红,田 虎(6):813

基于“邪毒致变”探讨Hp相关胃病演变过程证候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胡 玲,陈 昫,陈万群,等(6):816

10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

刘 靖,李保双,吕 林,等(6):819

参地颗粒治疗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的疗效及免疫机制研究

魏 玲,金 华,王亿平,等(6):821

中药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IL-2及IL-10mRNA水平的影响

邹 雯,王 健,刘 颖,等(6):824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表现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朱光宇,田向东,薛志鹏,等(6):826

恶性肿瘤患者两种脉象信息特征的临床观察研究

徐 刚,魏 红,李凤珠,等(7):959

108例成人斯蒂尔病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王宏莉,邓田莲,唐先平(7):963

基于胃食管反流病探讨中医梅核气本质

吕 林,唐旭东,王凤云,等(7):967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NF-κBCmRNA的影响

戴高中,陈 晨,范先靖,等(7):970

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对正常男性志愿者泻下作用比较

吴中平,韩 燕,朱文清,等(7):973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丛 敬(7):975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之临床体会

邵灿灿,吕久省,余丹丹,等(7):978

从黄祥武应用当归四逆汤临床经验探讨其应用适应证

王永贞,黄 蔚,张 维(7):983

王祖龙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药经验分析

赵 文,王诗琦,张 琦,等(7):984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肺胀病因病机及证素规律研究

宋丹萍,马锦地,李建生,等(8):1092

关节置换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王善付,殷钰涵(8):1096

益肺清化法在肺癌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

冯 颖,宋 卓,吴成亚,等(8):1099

疏肝法对肝郁型MCI患者认知功能、尿8-OHdG及血浆SOD和LPO的影响

侯俊林,詹向红,孙前明,等(8):1102

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清炎性相关因子的影响

桂树华,胡玲玲,王挺刚,等(8):1105

金匮泽泻汤颗粒治疗心下支饮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屈 涛,刘学文,赵永烈,等(8):1109

袁红霞方剂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规律初探

姜 璇,司国民(8):111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单兆伟对CAG伴LGIN基本病机的认识

王丽华,单兆伟,孙丽霞(8):1116

祛瘀止血散鼻胃管推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患者止血改善程度的评估

刘凤琴,孙廷兰,邱守芳,等(8):1119

王承德从湿论治风湿病

黄雪琪,沙正华,林 海,等(8):1121

从“五体痹”辨证分型探析推拿治疗颈椎病

朱佳玲,李 胜(8):1124

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解读

胡镜清,许伟明,王传池,等(9):1247

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

杨 翠,陈 亮,江丽杰,等(9):1253

基于决策树的中医人格体质对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风险的预测研究

吕 航,王 昊,刘 媛,等(9):1257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江 鹏,齐保险,谈佳佳,等(9):1260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李丽芸辨治不孕症的临床用药规律研究

温丹婷,张 茜,张 戈,等(9):1263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

黄海福(9):1267

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症中医治疗辨析

孙 毅,尹 强,尹东辉(9):1269

基于数据挖掘的陈镜合治疗心悸用药规律研究

庄逸洋,黄楚栓,李 荣,等(10):1402

黄永生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研究

姜丽红,李 俊,魏 岩(10):1405

毛德西辨治冠心病经验

曾垂义,毛德西(10):1408

从脾肾论治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探析

张锦明,黄国圣,曾慧妍,等(10):1410

注射用血塞通对不同中医证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信号的影响

史 敏,杨东东,罗丹青,等(10):1413

中药调周法治疗PCOS不孕症疗效的Meta分析

陈 婕,谈 勇(10):1417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金鸟,黄秀锦,李 芳,等(10):1422

平乐疏肝活血汤加减配合绝对卧床治疗中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临床观察

张晓辉,李 洁,张 虹(10):1427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研究

杨 丽,王树庆,王海霞,等(11):1578

新血府逐瘀软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

纪文岩,姜 婷,刘英慧,等(11):1580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相关性研究

胡永生,黄海华,廖 军,等(11):1583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郑 攀,潘丹萍,陆相朋,等(11):1587

中药方剂联合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戚 畅,刘 炘(11):1590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观察

宋高峰,尹燕耀,万 勇,等(11):1593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阮明军,郑 峰,伊万里,等(12):1720

102例肺腺癌常见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王 君,徐 力(12):1724

培土生金法干预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胡秋利,崔 磊,刘长伟(12):1728

三维放化疗结合中医药治疗对胃癌远期及近期的影响

丁忠阳,唐建东,李 淦,等(12):1731

老年人对比剂肾病中医辨治思路

王振加,赵 凯,高 晟(12):1734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疗效分析

代喜平,王国征,李 慧,等(12):1736

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刘金豹,李 刚(12):1739

·针灸研究·

身柱穴临证探微

华金双(1):103

针刺手厥阴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CRTmRNA表达率的影响

田岳凤,袁 叶,王 军,等(1):105

穴位敷贴治疗心绞痛临床选穴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张 洁,樊海龙,范华英,等(1):108

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验案三则

李桂平(1):112

《经穴解》学术特色初探

卢承顶,田思胜,张永臣(2):240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腧穴运用规律

谭惠娟,罗婷婷,瞿玉竹,等(2):242

电针足三里对雷公藤甲素致急性肝损伤大鼠IL-10与TNF-α的影响

程鉥泺,言 枫,顾一煌(2):245

从正骨推拿传承现状探讨林应强筋伤学术传承存在问题及创新思路

范志勇,郭汝松,赵家友,等(2):247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

王成远,张振宇,潘珺俊,等(2):250

董氏三穴合用治疗失眠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赵 明(2):252

《灵枢》“十二邪”思想探微

姜 姗,李素云,赵京生(3):378

针刺作用及机械力刺激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张小红,蔡定均,王 宇,等(3):380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郑全成,符海燕,符永鋆(3):384

艾灸配合川芎嗪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CRP、IL-6和TNF-α的影响

农贤刚,程卫萍(3):387

穴位埋线减肥效应与线体粗细、埋置深浅的相关性

李思婷,王少军,尹业辉,等(3):390

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中不同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

王 兵,杨金洪,陈 枫,等(3):394

论以“六郁学说”指导针灸治疗郁病

苏鑫童,刘 琪(4):521

《外科正宗》针法治疗痈疽经验

张晓霞,吕 钢(4):5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络特征及传变规律研究

李增变,张国胜,张玉霞,等(4):525

意识障碍患者静息态脑网络对针刺合谷、太冲穴的反应性研究

马淑娟,程玮涛,王 宁,等(4):528

头针电刺激合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临床研究

李 敏,刘苗苗,苏 静,等(4):532

毫火针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潘 秋,李 硕,潘满立,等(4):535

吴中朝温和灸皮肤距离等差推算及应用探析

周 宇,陈仲杰,王 兵,等(4):538

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取穴规律研究

陈 洁,武 玉,黎少玲,等(5):678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针灸治疗鼻出血临床选穴配伍规律研究

曹 方,李 铁,哈丽娟,等(5):682

不同变频组合电针预处理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和脑皮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梁 超,姜 涛,王静芝,等(5):686

传统针刺及其加用腹针疗法对缺血性卒中致假性球麻痹影响的比较研究

梁 慧,黄立武,黄选华,等(5):689

灵龟八法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滕小慧,周 黎,赵文君,等(5):692

山元氏新头针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及体会

郭 鑫,于天源(5):694

从马王堆文献看中医灸法理论的演变———以足太阳脉为例

胡 蓉,田永衍,赵小强,等(6):830

方氏头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

田文静,王瑞辉,黄琳娜,等(6):833

电针百会印堂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佘燕玲,江 婷,陈 睿,等(6):837

基于数据挖掘学习探讨“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研究

徐希法,余 亮,张晓纬,等(6):840

“双药双穴”天灸疗法对改善儿童冷哮证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高 凌,马淑丽,常佳婧,等(6):845

傅杰英针灸调理上热下寒体质研究

张新普,薛 丹,李 敏,等(6):848

张振宇采用精准经筋推拿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王成远,张振宇,潘珺俊,等(6):850

推拿对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相关脑区的影响

王 昊,左伟斌,张 慧,等(6):854

冲击松解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刘浩伟,赵亚男,陆 福,等(6):858

从络病学谈偏头痛的针刺防治

张树森,鲁凌云,赵 妍,等(7):986

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规律的文献分析

郭浪涛,张豪斌,刘 朝,等(7):989

艾炷灸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机制研究

谢玲玲,李品纯,潘凤霞,等(7):992

雷火灸结合五禽戏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那 坤,赵冬琰,胡 菱,等(7):995

脐疗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机理与临床疗效研究

韩兴军,王 璇(7):999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郭太品,刘自力(8):1126

针刺对端粒酶敲除小鼠大脑海马区、皮质区Trk-B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

林丽莉,庄婉玉,陈慧娥,等(8):1129

针刺大鼠“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对P物质表达的影响研究

杨志新,刘丁丁,屈敬阳,等(8):1132

针刺结合五苓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王 飞,王民集(8):1135

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活动及登梯时空参数的影响

王芗斌,侯美金,陈 剑,等(8):1139

温和灸对绝经综合征阴虚体质患者性激素水平、应激状态的影响

李启荣,麦 威,赵利华,等(8):1145

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研究

林葆睿,周小军,魏福垣,等(9):1272

针刺联合常规西药干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

李 珩,肖 宁,邵明璐,等(9):1276

“标本配穴”电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及肾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何文娟,陈 丽,舒 晴,等(9):1280

电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口服雷公藤甲素药动学及肝损指标的影响

肖 燕,张皓然,陈 昊,等(9):1284

补肾益脑灸法通过Wnt信号通路影响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发生

邓 雪,任 路,冷 雪,等(9):1288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失眠的临床观察

陈秀敏,郭会军,张 敏,等(9):1292

基于小世界网络的经穴相关性涌现计算

徐天成,李诗园,徐先红,等(10):1429

穴位贴敷诱发小鼠背部接触性皮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刘兰英,吴嘉龄,王和生,等(10):1433

少腹合剂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

桑海莉,贾淑华,李亚萍,等(10):1436

针刺时间窗对TBI 脑组织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郭新荣,王瑞辉,马小卫,等(10):1439

曲骨平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90 例临床疗效观察

陈 枫,袁 盈,蔡向红(10):1442

土家族麝针疗法“活血生新”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

涂 星,张 燕,文德鉴,等(10):1445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失眠患者前后生存质量评价

张 敏,陈秀敏,金艳涛,等(10):1449

基于现代文献隔盐灸临床应用研究

翟春涛,田岳凤(10):145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理论探讨

李卫国,付 星,杜 渐(11):1596

扬刺临床研究与分析

王 兵,胡 静,张 宁,等(11):1599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杨金华,赵 叶,李 双,等(11):1602

针刺早期干预脑卒中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焦黛妍,邓海鹏,顾和燕,等(11):1605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荆 秦,林 卉,任 路(11):1607

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10b、Wnt3a表达的影响

王 颖,赵万爽,张晓露,等(11):1611

督脉火龙灸治疗肾阳虚型腰痛的临床研究

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等(11):1615

扶正通腑汤联合常规治疗对第三型腹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杜进龙,曹玉平,齐建华,等(11):1619

浅析飞法古今操作及应用

姜研舒,李 铁,哈丽娟,等(12):1742

周炜“左阴右阳”针法及“左升右降”气机升降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骆 璐,杨宇洋,周 炜,等(12):1745

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李 军,范 肃,王成远,等(12):1748

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苏小霞,钟振环,乔晓阳,等(12):1750

·方药研究·

从“同类不可离”解析相须科学内涵

敖 慧(1):113

《外科心法要诀》方剂特色初探

王三沆,沈 涛(1):116

从交泰丸谈“心肾相交理论”

祝建材(1):117

试论威灵仙功用

赵 敏,聂 晶(1):119

肝癌的中医用药方法

贾文霞,赵红兵,陈桂杰,等(1):121

强直性脊柱炎与骨质疏松症中医治疗方剂用药规律比较分析

陈国材,许学猛,陈 能,等(2):254

温肾类汤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章轶立,廖 星,谢雁鸣,等(2):257

基于中医古籍的恶露不绝用药规律研究

王 浩,骆璐瑶,孙碧晨,等(2):263

王祖龙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用药经验分析

张 琦,王诗琦,赵 文,等(2):266

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炮制内涵

金国娥,刘统治,李董男(3):398

正天丸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付 昆,付文君,魏江平,等(3):401

左金方体内外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

余惠旻,侯梅轩,林敬斌,等(3):405

生大黄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IL-6、hs-CRP及血清内毒素的影响

鲁 蕾,殷海波(3):408

熟地寄生壮骨方对大鼠创伤性骨关节炎模型抗炎及保护软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林洁华,周颖燕,徐侦雄,等(3):411

术演变为苍术、白术始末

张亦舒,沈澍农(4):541

周超凡谈无毒中药的潜在不良反应

张玉辉,赵凯维,刘理想,等(4):544

方剂数据库顶层设计原则初探

孙海舒,李宗友,王映辉,等(4):546

维吾尔医治疗冠心病方剂的“药-效-量”配伍理论及新方数据挖掘研究

买买提依力·努尔买提,

吐尔洪·阿西木,阿布都热依木·阿不都克里木,等(4):549

羌活提取物对热敏通道TRPV1的影响

刘珍洪,高 琳,汪文来,等(4):553

论服药时间对山药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周 滢,唐 欣,舒承倩,等(4):558

古今中医药治疗哮喘用药分布规律研究

夏瑜桢,王健英,张 磊,等(5):696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用药规律分析

殷胜骏,贾德贤,刘 炜,等(5):699

李佃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研究

王彦刚,田雪娇,李佃贵,等(5):702

动物药的别样分类刍议

王炳新,施 丹,史 晓,等(5):706

砂仁入肝肾经之理论探析

罗 杏,唐永祥(5):708

伸筋草功效考

贾俊骅,王 仑,姜 琳,等(6):861

论补中益气汤的立方本旨

肖定洪,李 良,王庆其(6):862

五苓散证的病位以及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刘 伟,周春祥(6):864

当归入胃经探讨

李亚南,许二平(6):866

天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的配伍模式分析

田丽芬,王欣麒,翟志光(6):868

基于数据挖掘林丽珠治疗乳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黄楚栓,卢茵茵,庄逸洋,等(6):872

张仲景赤石脂配伍规律探析

朱美香,吴小明(7):1001

试论山药和杏仁的配伍意义分析及临床应用

周 滢,舒承倩,唐 欣,等(7):1003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组方规律研究

郑绍勇,丁成华(7):1005

藏药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配伍规律研究

仁青东主,华青措,斗周才让,等(7):1009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量分析

冯文林,伍海涛(7):1012

从《神农本草经》论茯苓在经方中的应用

王 萌,张 毅,李金田(8):1149

滑石功用拾遗

毕丽叶,聂 晶(8):1152

苦碟子注射液对氧糖剥夺损伤的C6胶质细胞凋亡与自噬调节作用

郑 宏,张昕洋,鲁雨荍,等(8):1154

龙眼肉理化指标与两类贮藏库温度积的动态分析

吴 翠,马玉翠,巢志茂(8):1158

防己地黄汤探微

李亚南,许二平(9):1295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

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等(9):1298

范冠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唐咸玉,谢雯雯,范冠杰,等(9):1302

刺老苞根皮含药血清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的影响

依香叫,王松月,李金诚,等(9):1305

栝楼果实贮藏过程中糖分与质量的动态分析

王银娣,孙 文,王 淳,等(9):1308

从《神农本草经》看张仲景对姜的用药规律

秦高凤,赵 琰,屈会化(10):1456

半夏在《金匮要略》中的配伍运用规律

李博文,高长玉,王 聪,等(10):1459

牡丹皮地骨皮治骨蒸之理探析

孙敬辉,王承龙(10):1461

略论桂枝汤的补益中焦作用

张 敏,张雪亮(10):1462

藿朴夏苓汤析疑

刘飞祥,樊巧玲,林子璇,等(10):1465

古代医书脾胃疾病中脾胃气虚证的方药对比研究

王家琪,王彩霞(11):1622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余 婷,肖 苏,曹 丰,等(11):1626

从方后加减看吴鞠通用药规律

王 畅,董晓薇,徐建云(11):1628

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李亚红,杨 桢(11):1630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刘 超,魏雅川,徐 静,等(11):1633

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王 武,盛庆寿(11):1635

《金匮要略》论治小便异常方剂配伍探析

马向梅,王均宁(12):1752

白术治痹应用探析

唐迎雪,梁晓东(12):1754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衍寿治疗眩晕辨证用药规律探讨

金 政,吴 彤,庄逸洋,等(12):1756

补肾益气明目方组方药物治疗视神经萎缩靶向机制初探

赵子德,张莹莹,柏 梅,等(12):1760

·中医写作与翻译·

语域视角下中医双语词典中的中医术语英译对比研究

刘 娜,黄 瑜,孙红梅,等(2):269

“译者为中心”翻译观在《黄帝内经》英译中的体现

邱海荣,姚 欣(3):415

关于建立大型标准中医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探索性构想

窦川川, 李婷玉(4):561

中医治则治法术语的特点及英译探析

陈 骥,唐 路(4):564

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外宣资料英译

罗海燕,邓海静(4):567

现代中药药名的英译策略探析

赵 霞(7):1014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蒙洁琼,宋 宁,谢海涛(7):1017

中医术语英译中介词和连词的使用特点探析

王卫霞(8):1162

“中医”“中药”“中医药”英译探析——兼论其对新内涵中医药基础核心术语英译的启示

任秀兰,赵 霞(9):1311

中医含数字方剂名称英译探讨

崔 娜,田 杨,胡 永,等(9):1315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于 洋,高 峰,尹雪梅(10):1467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下《金匮要略》衔接机制对比研究

曲琳琳,张 斌(10):1471

中医汉英翻译语言重构策略探讨

秦元刚(12):1763

中医术语英译的“约定俗成”与“走出去”

董 宁,邓珊珊,刘 轻(12):1767

中医病名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贺娜娜,徐江雁,林法财,等(12):1720

《黄帝内经》两种译本语法隐喻理论下的对比研究

牛海燕,张 斌(12):1773

·临证验案·

张志远忆铃医效验方

李玉清,张成博,齐冬梅,等(1):124

王亿平辨治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湿热证临证经验

张 磊,金 华,王 东,等(1):127

施小墨辨证使用对药治疗冠心病经验

李 智,李思成(1):129

叶天士透风渗湿对治疗急性湿疹的指导作用

郝 云,吴红彦,窦建卫(1):131

白塞氏病同病异治的临床思考

杨 程,王义军(1):133

从伏邪学说论治慢性荨麻疹的思考

张秉新(1):136

升降散在五官科的临床应用

舒鸿飞(1):138

中医理论创新琐谈(一)——以肝藏血主筋论治重症肌无力为例

刘 洋(2):272

从“寒热”论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熊祎虹,刘 宇,赵冬梅,等(2):275

唐江山辨治急难重症验案七则

陈 霖,李小玲,唐江山(2):278

宋兴应用金匮肾气丸治咳经验

高 锋,刘 建,官菊梅(2):281

乐德行从气化论治鼓胀经验

乐永红,雷云霞,马 燕,等(2):283

蓝青强慢性乙型肝炎证治体会

陈 然,覃洁梅,邓 鑫(2):285

贾跃进运用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经验举隅

张红丽,冯玉华,贾跃进,等(2):287

中医理论创新琐谈(二)——以肝血虚寒生风论治多发性硬化

刘 洋,张法英(3):418

施小墨临床运用“调畅气机汤”经验举隅

李 智(3):421

单兆伟运用吴茱萸经验

顾培青,沈 洪,单兆伟(3):423

管竞环疾病归经理论辨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范高俊,潘 静,刘益源(3):425

孟毅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撷菁

贾刘云,羊 田,李鹏辉,等(3):428

黄莺从痰邪论治难治性痤疮经验

张亚梅,项立明,杨文峰,等(3):430

甘文源善守古法治崩漏

陈春宇,任星宇(3):432

中医辨证治疗重症呕吐经验

郭金华(4):570

基于“肾阴阳转化”理论探讨“不及、太过”两类月经病的防治

贺晓霞,王若光(4):574

仙芪方治疗肾脾两虚型勃起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吴秀全,王 福,高庆和,等(4):577

杨志敏岭南膏方临证经验

何嘉慧,徐福平,管桦桦,等(4):580

曹正柳治疗哮喘经验

彭中娟,曹正柳(4):582

叶天士治鼻病医案浅析

郭士杰,杨 进(5):710

叶天士潜阳治法及其临床应用

曹峰祥(5):712

从气阴两虚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

徐 达,吴颢昕(5):714

张宗礼醒脾通三焦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

张兴坤,张 丽,张宗礼(5):717

李燕宁应用温胆汤治疗儿科疾病经验举隅

袭雷鸣,周 朋,张葆青(5):720

罗增刚辨证治疗老年眩晕经验

李 琨,李南南,刘佳妮,等(5):722

中医五神辨证及其临床应用

徐天朝,苏 晶,慈轶宏,等(5):725

《伤寒论》腹诊与协调疗法的临床运用

武德卿,苏庆民(5):727

自拟消渴方辨治2型糖尿病150例疗效观察

周义丽,贾卫华,尹玉芳(5):731

论滋阴药在湿热病证中的运用

邓怀涵,刘兴隆,贾 波,等(6):875

张志远小青龙汤用法用量之巧

张成博,刘金洁,李玉清(6):878

王松龄从六经辨治顽固性失眠经验采菁

赵彦青,宫剑鸣,赵 灿,等(6):880

从施今墨药对探讨失眠病机

李 智(6):883

田淑霄论治围绝经期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思路及用药分析

佘延芬,范玺胜,张俊茶,等(6):885

男性不育之“痰瘀互结、毒损入络”理论思维与探析

马 杰,姜 琳,王 仑,等(6):888

岑鹤龄温病思想对现代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之完善

王进忠,钟世杰,杨荣源,等(7):1020

廖世煌治疗风湿病合并咳嗽经验

雷旭杰,廖世煌(7):1023

气虚口干证治

雷 枭(7):1025

失眠伴肠道功能异常的临床初步观察

王冬慧,谢颖桢,于海青(8):1165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肥胖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刁亚红,鄢慧妤,黄 泳,等(8):1170

段富津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风湿久痹经验

张绍峰,徐世杰,李 冀(9):1317

李发枝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

陈莉华,吴 涛,李政伟,等(9):1319

刘玉洁运用调更解郁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经验

韩 佳,苏莉莉,闫 昕(9):1321

从《金匮要略》虚实异治思想论治风湿病

夏淑洁,王义军(9):1323

益肾蠲痹法治疗痛风漏诊脊柱关节病案例分析

顾冬梅,蒋 恬,江汉荣,等(9):1326

经方验用二则

顾文哲,沈政洁(9):1328

通腑泄热灌肠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李同达,黄 烨,林先毅,等(9):1329

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意义分析及应用

周 滢,舒承倩,唐 欣,等(9):1332

魏雅川运用一贯煎治疗掌跖脓疱病伴指骨损害病案探析

刘理想,赵 庆,李志更,等(9):1334

“甘温除大热”理论发微与临证体会

张万年,文 艺,郑 昕,等(10):1475

黄九龄治疗疑难杂病经验总结

雷 枭,黄九龄(10):1477

吴颢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徐 达,吴颢昕(10):1479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11):1639

胡荫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经验

赵 敏,杨元斐(11):1642

王国斌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经验

车志英,谈佳玮,何 磊,等(11):1644

李鲲运用病络学说辨治黑苔经验

张学彬,李 鲲(11):1646

齐文升治疗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1例

远 庚,朱 立,刘 畅,等(11):1648

肝主语理论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王香存,杨健坤(11):1650

李发枝运用辛润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张佩江,张金丹,张国海(12):1776

加减新五拗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探析

孙桂连,郭 凯,杨兵宾(12):1778

·综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展望

陈 刚,周 欣,薛文达,等(1):141

TLR4信号通路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杨燕燕,王训立(1):144

自噬与创面修复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李淑娟,阙华发(1):148

肝主疏泄的源流追溯及现代研究

赵 迪,任 杰,安海燕(2):289

中医方剂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袁晓雯,姜 楠,陈 冰,等(2):292

氟骨症针灸治疗概况分析

周劲草,吴中朝,王京京,等(2):封三

中医单证研究进展

岳振松,于春泉,姜战胜,等(3):434

PD-1/PD-L1信号通路与类风湿关节炎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任继刚,刘旭光,雷 枭,等(3):437

从中医虚痰瘀角度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发子宫内膜病变

闵 璐,刘逸超,满玉晶,等(3):440

针刺镇痛与脊髓胶质细胞参与慢性痛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端木程琳,乔丽娜,闫娅霞,等(3):443

针灸治疗面瘫的实验研究概况 …

张二超,李晓燕,刘志丹(4):583

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效性 Mete 分析

罗晓舟,康纯志,杨雪捷,等(4):586

针刺内关穴对心肌缺血中枢神经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薛 艳,吴 松,李 佳,等(4):592

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董广通,祁 鑫,李 铮,等(5):733

单味中药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袁晓雯,姜 楠,陈 冰,等(5):736

管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赵金发,韩久利,杨金蓉(5):740

越鞠保和丸之浅探

冯 岩,李爽姿,李志更(7):1027

冠心病从痰论治的现代理论研究

吴玉婷,周迎春(7):1029

经间期出血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张紫薇,梁尚华(7):103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

陆 福,赵亚男,刘浩伟,等(7):1035

中医情志研究动物实验模型的思考

彭 新,徐晟翔,尹玉芳,等(8):1174

中医药调控内皮祖细胞归巢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朱炜楷,王承明,陶汉华,等(8):1176

针刺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机制研究

赵敬军,杨 婷,王正辉,等(8):1179

附子理中丸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甘嘉荷,王 淳,宋志前,等(8):1183

冠心病血瘀证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陈 光,高嘉良,刘咏梅,等(9):1336

感染后咳嗽辨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壮 健(9):1340

Twist 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中医药研究进展

王婧筱,周 天,胡凯文(10):1481

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魏艳霞,李 鑫,林 也,等(10):1485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进展

周思颖,张思杰,徐寒子,等(10):1489

中药人工周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闫妙娥,吴超燕,王 玮(10):1493

产褥期抑郁症的中西医诊治进展

刘晓玲,刘红梅,刘寨华(10):1495

中医药治疗肥胖的研究概述

邓 岚,艾玉珍,李鸣镝(11):1652

恶性肿瘤舌下络脉的研究进展

韩柯柯,霍介格,钱 峻,等(12):1787

SEPP1基因与肿瘤研究进展

卢文丽,方肇勤(12):1790

2017年《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总目次(卷终)

(12):1795

猜你喜欢

探析临床研究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传统养生和现代健身相结合的思考探析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月山八极拳传承探析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